從古至今,有幾個官員能當眾說出一起發財的話來?
還是個從二品的大官。
半步封疆了。
趙安的開場白不是與眾不同,而是鶴立雞群,簡直就是官場異類。
令得在場的商人、工坊主們為之集體一滯,不少以為是“鴻門宴”的商人臉色都是為之一緩,不管眼前這位年輕藩臺大人所說是真是假,起碼人家這話說的叫人中聽,對吧?
“發財沒什么不好,你們發了財,官府就能多收點稅;官府多收點稅,朝廷和皇上就能多點錢花,百姓也能少點負擔,所以啊,本官巴不得在座諸位個個發大財呢!”
趙安是笑著說這話的,說的很直白,但道理卻又如此淺白,令得一些商人已經忍不住點頭,對于眼前這位有青天美名的藩臺大人印象大變。
過往印象中凡是青天大老爺都重農抑商,對商人百般瞧不上,如前明那位海青天判案,只要是窮人告富人的,也不管這窮人有理沒理,判決結果都要偏向窮人。
似乎在青天大老爺眼中,富人天生有原罪似的。
因此不少商人、工坊主們對于打造出青天人設的趙安是敬重之余又畏懼,未想,趙安的表現卻跟他們以為的大相徑庭,著實讓他們開了眼界。
“今日請諸位來參加這個工商業懇談會,一是呢本官想聽聽諸位經營之中有何實際難處,具體說衙門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阻礙了大家發財?
這二嘛,是想和大家一起集思廣議,議一議咱們安慶工商,或者說咱們安徽工商業未來發展的路子,大白話怎么說來著,對,就是怎么才能讓大伙的生意做大做強,賺的銀子怎么才能比過去更多!”
說話間,趙安已經坐下。
這也是個稀罕事,當官的重視商人不稀奇,可稀奇的是當官的竟然要跟商人一起共謀發展,聽意思還要整治衙門的意思,這,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亦或是這位趙大人有什么更深的圖謀?
堂下一片寂靜,落針可聞,眾人面面相覷都不敢先開口。
趙安將眾人的疑慮看在眼里也不著急,自顧自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這才笑著緩緩道:“諸位可能覺得本官所言有點過于聳人聽聞,嘴上說的漂亮,實則心里藏著算計諸位的小算盤?
非也非也!
本官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便是要開誠布公,真心交流。諸位須知這商事,亦是國事!商賈繁榮,則市井繁榮;市井繁榮,則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則天下安定!
此道理本官自出仕那天便深信不疑,皇上和朝廷亦是鼓勵通商惠工的!當官的為官一任要的就是造福一方,而這造福二字,可離不開在座諸位的鼎力支持!”
這番肯定商人地位、表明合作態度的話,如同春風稍稍吹散了些堂下眾人的些許緊張氣氛,但還是沒人敢輕易接話。
見狀,趙安知道空話無用,話鋒一轉進入實質,朗聲道:“觀我安慶坐擁長江之利,物產豐饒,人杰地靈,但工商之業較之江南蘇杭,乃至漢口、景德鎮,差距又何止一星半點?諸位可知為何?”
他自問自答,伸出三根手指,“在本官看來,一在固步自封,守著老手藝老路子,不敢變通;二在分散乏力,各家自掃門前雪,難以形成合力;三在缺乏引導,官府以往對諸位支持不足!”
這番話說到眾人心坎上了,是啊,做生意的誰不想做大?
可這年頭商人就跟肥肉似的,官府要吃一口,地方上的各種勢力要吃一口,有些作坊主不是不想擴大規模經營,可僅憑他們自己獨力闖蕩太難太難,能勉強維持現有規模就算不錯了。
趙安精準的三點意見一下就引起眾人共鳴。
接著,趙安又結合昨日視察所見,列舉了產品單一、工藝守舊、惡性競爭、難以規模化作戰等問題,說得條條在理,引得不少商人暗自點頭。
“因此!”
趙安的聲音突然提高,充滿感染力,“本官今日有幾項設想要與諸位議議,當然,絕非什么藩臺大人的命令,就是個想法,供諸位琢磨琢磨,本官要說的對,諸位就跟本官一起合力把事做起來。本官要說的不對,諸位權當聽個笑話,樂一樂就行!”
有個做漆的作坊主大著膽子道:“大人請說!”
趙安朝這作坊主看了眼,微微點了點頭,道:“這第一嘛,就是要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什么是特色產業?
“咱們安慶的織錦、文房用品、漆器、茶葉、竹編,都是頂好的東西,可為啥外面人知道的不多,又或是不如人家蘇杭?主要就是咱們的好東西跟大姑娘似的老藏在深閨不為人知,因此,本官決定牽頭組織本省馳名商標評選!”
馳名商標?!
眾人聽的一頭霧水。
藩司辦公室主任老宋卻是一肚子數,因為趙大人正是靠這個舉措發跡的。
不勞趙安費心,老宋就出面為眾人詳細解釋評選規則,什么商會推薦、官府核查、專家評定,評出來的馳名商標將由藩臺大人親自題寫匾額褒獎,官府采購和往來客商優先推薦。
為了確保評選公正公平公開,參評者需象征性繳納一些評審潤筆費,不多,五百兩一家。
五百兩真不多,其實趙安完全可以不收這個評選費,但是組織評選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開支,且這個評選委員會要長期設立,等于憑空多出一個編制機構來,少說也得有上百位工作人員吧。
工作人員的吃喝拉撒都要錢的。
這次評選安徽馳名商標不是跟在揚州那邊似的單純斂財,而是趙安集中打造一批名優產品推向省外市場的殺手锏,從而以馳名商標、名優產品帶動形成一個全省產業集群效應。
如果做成了,商家的利潤就將成倍翻漲,收你五百兩貴么?
趙大人為了安徽的經濟發展,為了帶你們一起發財,少喝多少頓酒,知不知道!
馳名商標的概念稍加解釋,哪個做生意的聽不懂,堂中一雙雙眼睛一下就亮了起來。官府的認可和背書、推廣可是花多少錢都難買來的金字招牌啊!
這不比單純捐輸強太多?
至于那五百兩評審費,簡直是九牛一毛,縱是這法子最后沒成,五百兩的捐輸也便宜。
當下便有人心動不已,堂中嗡嗡一片,都在交頭接耳議論這評選工作。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做生意的同樣如此。
哪個不想成為省里認定的好東西、金招牌!
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
趙安看在眼里,刻意給眾人兩三分鐘時間議論,之后輕咳一聲拋出更大誘餌。
“第二,我們要搞招商引資!”
趙安不僅要鼓勵本地工商業人士擴大經營,還要吸引外地的商人到安慶投資,從而能為安慶的經濟發展裝上引擎,帶動整個安徽經濟高速發展。
外地商人除了有白花花的銀子,更有先進的技術和天南地北的人脈銷路,把他們招到安慶來不僅能帶動地方發展,也能形成一個良性競爭,說不定三五年后,安慶這座位于長江中下游的江北城市就能成為一個類似漕運之揚州的國際大都市。
用后世發展眼光來看,眼下的安慶充其量就是個三線城市,所以能提升到二線甚至一線的話,那產生的價值不可估量。
也就是老太爺不太喜歡睜眼看世界,否則趙安指定把洋大人們也給招過來。
別說開放通商口岸了,就是把長江全開放給他們都是小事一樁。
這會洋商主要在廣州那邊,十三行那幫買辦可是賺的盤滿缽滿,印象中出了一個僅次于和紳的世界首富,好像姓伍什么來著。
“對于來安慶投資辦作坊,開設票號,興建貨棧、商鋪的,無論本省外省人,本官在此可以承諾一句,那就是官府將在用地、稅收、用人、借貸方面,給予他們最大最優的便利!”
趙安要造“工業園”了。
當然,不是那種煙囪滿天飛、機器震天響的工業園,而是基于清朝眼下生產力的傳統商業園。
老宋進一步宣傳解釋:“大人已決定在城東劃出臨江一大片地方,作為本省工商產業園,園內實行商稅優惠、地價減免,并由藩司衙門提供安全保護,諸位若遇上麻煩直接找藩司衙門即可!”
配套的政策就是藩司衙門的六房將被調整為類似商業委員會、質量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全方位為工商業服務。
當然,仍是叫六房而已,這個趙安不敢擅改,他可以憑空增設機構,但尚不敢對清朝體制正規機構動刀。
招商引資,工商產業園、賦稅優惠、地價減免、利息極低甚至免息的官方借貸?
這些聞所未聞的名詞以及福利,如同一顆顆甜蜜炸彈把堂下商人、作坊主砸得頭暈目眩,頭腦靈活的興奮得幾乎都快坐不住了。
官府不僅不盤剝,還能主動讓利、提供支持,若真能實現,安慶豈非要成商賈樂土?
“第三!”
趙安趁熱打鐵,“要做大做強!”
老宋將“做大做強”展開來說,就是鼓勵安慶工商同行摒棄前嫌,聯合起來統一采購原料,統一開拓市場,互通有無,一致對外,這樣就能避免內部惡性競爭,把拳頭攥緊了同外省商人爭市場份額。
趙安補充道:“諸位要把我們安慶造、安徽造的牌子打響,以后提到織錦,世人皆知不止有蘇杭,還有安慶!提到漆器,不止有福州,還有安慶!提到好茶好墨,都有我們安慶一席之地!”
說到激動處,趙安幾乎忘了身處何年何月,揮著手臂激動道:“總之,本官愿意做諸位發財的堅強后盾,為諸位保駕護航!希望諸位能放開手腳,打消顧慮大膽去干!把銀子動起來,把機器轉起來,把工人培訓起來,把生意做起來!
讓咱們安慶城,成為長江中下游的一顆璀璨明珠!讓在座諸位都能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也讓咱安慶的百姓能有更多的工做,有更厚的例錢,過上更好的日子!
如此,便是諸位對本官最大的支持,對朝廷最大的貢獻,亦是真正的為皇上分憂,為國效力!”
一番話,既有宏偉藍圖,又有具體路徑,既有決策紅利,又有情感號召,在場商人們哪聽過這傳銷?
先是震驚,繼而疑惑,最后是徹底被點燃,顧慮和猜忌被巨大的機遇感沖得七零八落!
當下便有不少人激動得滿臉通紅,霍然起身:“大人一席話,真如醍醐灌頂!小人愿第一個報名參評馳名商標!”
“小人明日就修書招我在漢口的表親來安慶看看大人說的這個產業園!”
二堂氣氛十分火爆,與之前判若兩地。
然而就在這時,有個辮子花白的老者站了起來,眾人見了頓時安靜下來,因為這老者是安慶最大的布商陳老爺子。
商界耆宿,說話極有分量。
“大人,”
陳老爺子先是向趙安躬身施禮,之后語氣恭敬卻帶著疑慮道:“大人先前所言和種種設想確實令人振奮,然小老兒有一事不明還請大人解惑。”
“老人家但問便是。”
趙安面帶笑容看著老頭。
陳老爺子點了點頭,輕聲道:“小老兒擔心的是萬一朝廷另派撫臺大人來,那大人今日所定之策可能保全?非是小老兒多疑,實是身家性命所系,不得不問!”
這番話如同冷水潑進熱油鍋,頓時讓熱鬧的場面冷卻下來。
眾人面面相覷,紛紛點頭稱是:是啊,官場人事更迭頻繁,一任官員一任事,朝令夕改之事跟家常便飯似的。
今日你趙大人說得天花亂墜,但你畢竟是署理巡撫而不是實任巡撫,萬一明天上面派來個不重視工商的江巡撫、王巡撫,那你趙大人的這些承諾豈不是一紙空文?到時候投入的銀子、付出的心血,豈不是都要打水漂?
眾人目光齊聚趙安,想看他如何回應這一棘手問題。
趙安正待開口,堂外腳步聲急,一名侍衛高擎黃綾包裹,疾步闖入大堂:“圣旨到!安徽布政使趙有祿接旨!”
滿堂皆驚,紛紛跪地。
趙安也趕緊整理衣冠,跪聽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徽布政使趙有祿勤勉王事,政績卓著,朕心甚慰,特賞賜雙眼花翎,以示恩寵。欽此!”
這花翎來的太巧,也太及時,戲劇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