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51章 種糧畝產大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號外號外!《樂府新報》舉辦畝產大賽!獎金一千銀元!”

  走街串巷的報童們,拿著報紙叫賣著,正坐在茶樓喝茶的何心隱喊來報童,買下一份《樂府新報》。

  這篇報道并不長,用的也是普通百姓都能看懂的白話。

  何心隱發現,《樂府新報》上的普通白話是越來越多了。

  原本還只是二版的“市井之聲”喜歡用白話的文章,這倒是無可厚非,本身“市井之聲”就是面向普通百姓的新聞。

  現在更多的版面也出現白話的文章,這是蘇澤在推動白話嗎?

  何心隱記下這個小趨勢,他的《新樂府報》也準備加大白話內容的征稿。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隨著報紙的發行量增長,讀者群眾中的普通百姓也在增加。

  為了迎合這些普通百姓,自然要刊登更多的白話文章。

  回到正題,何心隱看起這篇報道。

  報道內容也很簡單,就是《樂府新報》會組織一次京畿地區的種糧大賽。

  每個參賽的農戶,可以選出一塊一畝大小的試驗田,種植冬小麥,等到收獲的時候按照畝產量進行排名,畝產最高的農戶可以獲得一千銀元的獎勵。

  何心隱露出笑容,《樂府新報》也是沒活了嗎?搞出這種活動來?

  但是仔細想想,這個活動確實挺有意思的。

  京畿地區本來也會種植冬小麥,一般冬小麥會在秋季播種,次年夏季前收獲,也是京師富裕人家重要的主糧。

  過陣子就是冬小麥種植的時候,現在舉行這個比賽時間正好。

  就算是沒信心拿獎,也能報名參賽,不就是一畝地嗎?

  精心料理一畝地,萬一運氣好增產了,這一千銀元對于富農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有巨大的吸引力。

  何心隱覺得《樂府新報》真是一個絕望的對手,每次你覺得它沒活的時候,總能整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活。

  這樣一來,《樂府新報》的訂閱量又能上一個臺階。

  何心隱想著是不是要在自家報紙上也搞個活動?

  或者再快點推動白話擴版?

  何心隱想到了《商報》,這家服務于商人的報紙,很早就拋棄了書面文,只保留了頭版轉發的朝廷消息還用書面文,剩下的版面全部使用白話文,方便商人閱讀。

  相比之下,《新君子報》卻不肯放棄書面文,除了戲曲版塊會有白話文的文章,其他版面還在堅持用書面文。

  結果就是,《商報》后來居上,在銷量上迅速超過了《新君子報》。

  何心隱更加堅定了白話辦報的方向,他本身的政治觀點就是王學泰州那一脈的,更加重視底層百姓的利益。

  “外大父(外祖父),您怎么來了?”

  面對武清伯李偉,小胖鈞做出一副無辜的表情。

  武清伯李偉不敢擺自己外祖父的架子,躬身說道:

  “殿下,您上次說的那個增產神藥,還有嗎?”

  在好外孫給自己推廣增產神藥的時候,武清伯李偉是不屑一顧的。

  長于深宮的皇太子,能懂什么種地?

  這估計又是太子身邊那個方士陶觀鼓搗出來的東西。

  這個方士在太子身邊,倒是搗鼓出不少東西,但是還是那句話,太子能比自己懂種地?

  所以武清伯李偉婉拒了太子推銷的“神藥”。

  但是聽說了《樂府新報》上的懸賞后,武清伯李偉就殺到了東宮。

  太子露出為難的表情。

  李偉的心咯噔了一下。

  只聽到好大孫支支吾吾的說道:

  “英國公今日來要了去,說是要參加什么《樂府新報》的種田比賽?”

  聽到英國公的名字,李偉立刻應激起來。

  大明時代勛貴中,實際上以英國公和魏國公為首,成國公和定國公按理說應該排在后面。

  當然,實際權勢還和個人能力以及皇帝的親近程度有關,本朝隆慶皇帝就喜歡重用定國公和成國公。

  英國公張溶,是靖難名將張玉的四世孫,也因為參與了靖難之役,所以英國公更多時候位列勛臣第一。

  現任魏國公徐鵬舉,是開國功臣徐達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南京。

  但是因為徐鵬舉在嘉靖朝勾結嚴嵩貪污軍餉,被革去了國公爵位。

  隆慶皇帝繼位后,赦免了他的罪行,恢復了他的爵位,但從此就深居簡出。

  但理應是勛臣第一的英國公張溶,本身才能卻不行,資質平庸,被嘉靖和隆慶皇帝嫌棄,所以他平日里都在家安享富貴,很少參與政務。

  雖然不參與政務,但是英國公理論上依然是京師勛貴中最尊貴的,而且張家世代國公,積攢的財富也相當可觀。

  一個世代富貴的國公,一個因為女兒才封爵的外戚,張溶和李偉天生就不對付。

  關鍵是李偉的田莊,還在英國公府的田莊邊上。

  兩家因為土地勘界和爭奪水源,也起了好幾次的沖突,雙方的關系更加的緊張。

  李偉說張溶是靠著祖上余蔭的酒囊飯袋,張溶則說李偉是靠著女兒發達的鄉野老農。

  武清伯李偉各方面都比不過英國公張溶,唯一讓他揚眉吐氣的地方,是去年他種植的土豆和紅薯都豐收了,賺了好大一筆銀元。

  英國公張溶也派人偷了武清伯家的種子,但是張溶的莊客不會種植土豆和紅薯,去年改種的土地都欠收了。

  因為這件事,武清伯李偉嘲笑了對方很久。

  現在李偉聽說了英國公張溶要參加種田大賽,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想法。

  匹夫!若是讓他得了獎金,自己引以為傲的種田技術,豈不是也要被英國公府比下去了?

  這絕對不行!

  李偉又問道:

  “殿下,這增產神藥還有嗎?”

  太子露出為難的表情說道:

  “有倒是還有,但是不多了。”

  “不多也行,請殿下賜給老臣!”

  太子接著說道:

  “外大父,我們是一家人,孤自然要幫你,但是肥田的神藥不多了,要用在地方,這樣吧,等外大父開始種地的時候,孤派陶觀去幫您用藥,如何?”

  李偉喜道:

  “那自然是最好了!”

  等到李偉走后,屏風后的陶觀走出來,小胖鈞問道:

  “孤的蘇師傅交給你的肥田神藥使用方法,先生都記住了嗎?”

  陶觀連連點頭。

  化肥也不是亂用的。

  氮肥的作用主要是促進農作物的枝葉生長,所以萌芽前和開花前使用,在入秋后也可以使用,增加農作物的抵抗力。

  此外硫酸銨在使用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土地的鹽堿度。

  蘇澤專門寫了一份如何使用化肥的方法給太子,小胖鈞就交給了陶觀研究。

  陶觀如獲至寶,因為這本書上不僅僅說明了施肥的方法,還簡單論述了氮磷鉀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原來“煉金術”不僅僅能煉金,還能改變草木?

  陶觀看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向他招手。

  “殿下,英國公求見。”

  小胖鈞連忙揮手,陶觀又藏到屏風后。

  看到行色匆匆的英國公,朱翊鈞又拿出一套說辭,說自己剛剛給了武清伯增產神藥。

  上鉤的英國公也同樣請求太子賞賜神藥,在“不情不愿”中,小胖鈞拿出同樣的托詞,提出要讓陶觀指導施肥。

  英國公張溶自然一口答應下來,然后喜滋滋的離開。

  等打發了英國公,小胖鈞向太監張宏和陶觀問道:

  “孤的表現如何?”

  陶觀立刻說道:

  “殿下的演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崇文門的戲子拍馬都比不上您!”

  張宏心中鄙視,陶觀竟然將殿下比作戲子,也不怪他荒野村夫出身,就是不懂規矩。

  小胖鈞完成了蘇澤的任務,心情正好,卻很受用陶觀的馬屁。

  他又突然問道:

  “這么說,你聽過崇文門的戲?”

  陶觀連忙說道:

  “殿下,仆臣剛來京師的時候,就去崇文門聽了《牡丹亭》,只可惜沒能聽完全部折。”

  “《牡丹亭》的戲折太多,全部聽完要三天的時間,所以大部分時候崇文門劇場只上演最出名的幾折。”

  小胖鈞嘆氣說道:

  “聽說京師勛貴們都爭相邀請崇文門戲班上門唱戲,上次英國公家的老令君過壽,戲班就上門唱了三天戲,京師勛臣們都爭著上門蹭戲,可把英國公風光壞了。”

  “只可惜母妃。”

  聽到這里,張宏和陶觀都沉默了,如果太子敢叫戲班上門,李貴妃就能殺來東宮。

  小胖鈞突然說道:

  “對了,孤幫了蘇師傅這么大的忙,蘇師傅是不是也要幫孤一次?”

  張宏和陶觀面面相覷,這時候還能怎么辦,只能附和太子了。

  “真拿太子沒辦法,這件事蘇某就應下了吧。”

  聽到蘇澤這么說,太監張宏明顯松了一口氣。

  自己終于可以回去向太子交差了。

  “但這件事還要從長計議,請太子殿下耐心多等一段時間。”

  張宏也十分通情達理的說道:

  “這是自然,只要蘇翰林肯出手相助,殿下就能耐心等下去。”

  送走了張宏之后,蘇澤開始思考起來。

  最近前后沒什么國家慶典,也挨不上什么節日,還是要等個由頭才行。

  在蘇澤看來,小胖鈞讀書還算是刻苦,搞點課外娛樂活動也是無可厚非。

  只能說大明皇室教育太過于極端,要么就是徹底放養,要么就是窒息高壓。

  徹底放養的就是嘉靖對隆慶,以及原時空萬歷對自己的兒子。

  窒息高壓就是自己這個好弟子了,要說有一個美滿童年的,怕只有在興獻王府長大的道爺了。

  看來童年也不能決定性格啊,道爺這性格不也和他的童年沒什么關系嗎?

  蘇澤收起了雜亂的心思,自己前幾天的上奏已經有了結果。

  這一次蘇澤沒用系統,但是工部隨著自己也上奏,請求朝廷委派重臣,負責管理鐵路事務。

  蘇澤和工部的奏疏在內閣沒有什么阻礙,迅速送入宮中。

  隆慶皇帝也接到了鐵路的試運行的報告。

  整個房山鐵路長約百里,試運營期間,鐵路公司規定用四匹馬拉四節貨運車廂,裝滿礦石從房山出發。

  四節貨運車廂,足足裝了100石(10噸)的礦石,用了八個小時從房山運到了京郊鐵廠。

  這個速度和運貨量,已經讓朝廷上下都傻眼了!

  八個小時在蘇澤這個穿越者看來堪稱龜速,但是以前這樣的路程,如果用貨運馬車需要至少2日的時間!

  而且一輛馬車的載重量差不多是10石,也就是說,如果要運送100石的貨物,需要十輛馬車同時出發,兩日時間才能抵達。

  而且馬車運輸的費用是很高的。

  除了馬的飼料之外,馬車運輸還要經常維修更換,以大明官道糟糕的道路狀況,一次運輸就要更換幾次車轍車輪,一旦發生傾覆還要人工來裝卸,效率非常的低下。

  但是馬拉軌道車不同。

  馬拉軌道車的鐵軌都是一次性投入的,新的車廂暫時也不需要維護,就是每隔兩個小時,需要更換一次馬。

  這些在沿途的站臺就能完成,而且耗時也很短。

  八個小時,四匹馬,就能運輸以往十輛馬車兩日運輸的貨物,而且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重要的是,鐵路可以重復發車。

  每隔半個小時發車,基本上就能保證車距安全。

  馬拉軌道車還無法保證夜間行駛,也就是說以現在夏季時長,可以保證一天六次發車。

  當這份結果放在皇帝的御案上的時候,由重臣專門管理鐵路事務,已經成了定局。

  從皇帝和重臣們,都在思考應該在哪里建設第二條鐵路!

  鐵路實在是太香了!

  可以想見,今年京師采暖不再成為問題,今年再也不會因為百姓采暖而讓鐵廠停工了。

  除此之外,房山的玻璃使用鐵路,運送的損耗更低,玻璃的價格又要下降。

  京郊的鐵廠可以爐火不歇的工作,大明的鋼材產量又要攀上一個新的高峰。

  隆慶皇帝這次沒有猶豫,直接由雷禮專門負責鐵路事務。

  就這樣,雷禮變成了鐵路和水利專務大臣,專門負責水利和鐵路事務。

  而這位鐵路和水利專務大臣正式任命后不久。

  八月二十七日,他接到了第一份興建鐵路的請愿。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