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被請到了內閣會客偏廳。
“南京送來的請愿書?江南士紳請修吳淞鐵路?”
讓京師朝廷沒有想到的是,北方各地都還在為了鐵路糾結踟躕的時候,江南竟然跳出來請修鐵路。
這條鐵路的路程比房山鐵路還要短,就是從松江府城到松江府的港口吳淞口,全程大概只有房山鐵路的一半。
江南士紳請修吳淞鐵路的原因也很簡單,松江府是江南絲絹棉布的集散中心,但是從松江府到吳淞口海運出港,這段五十里的路上運輸擁擠淤塞,嚴重影響了絲絹棉布出口的效率。
所以從房山鐵路開始興建的時候,江南士紳就開始關注,在得到了的房山鐵路的具體運營情況后,江南士紳也提出興建鐵路。
甚至不僅僅是興建,這份應天巡撫衙門送來的請愿書中,就連資金都已經募集好了,江南士紳已經承諾認購十萬銀元,建設這條鐵路。
甚至這份請愿書,連鐵路道路勘探都做好了,從松江府城到吳淞口,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唯一的難點就是有幾條小河需要跨越。
蘇澤看完只能感慨,江南這個地方怎么能不繁榮。
一流的人才儲備,風調雨順的氣候,這簡直就是天選之地。
北方興建鐵路最大的難處就是山地。
房山到京師還算是好的,如果要興修前往宣府(張家口)的鐵路,山地的線路就沒辦法通過。
在發明高性能火藥解決開山問題,蒸汽機頭出現之前,前往宣府的鐵路是注定無法建設的。
江南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到處都是平原,這里建設鐵路不僅僅成本低,運行也更加的平穩。
除了鐵路之外,還有黃金的長江運河航道,長江出海口還有太倉、吳淞口這個天然良港。
這里的條件,天生就是給工業準備的。
工業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越來越精細的分工。
只有越來越精細的分工,生產才能更高效,而這些精細分工外,就要求暢通的物流。
否則你生產的東西,需要極高的成本才能運輸出去,剛起步的工業化如何能競爭過人力?
蘇澤在北方搞了這么半天,夯實北方的基礎建設,也比不上江南天然的條件。
而現在江南的士紳,也比北方士紳更精準的看到了鐵路的價值,直接豪擲十萬銀元,搶著修建大明第二條鐵路。
雷禮等蘇澤看完,這才開口問道:
“子霖你怎么看?”
蘇澤立刻說道:
“雷閣老,這是好事兒啊。”
“南直隸請修鐵路,連勘探和募資工作都完成了,朝廷自然應該準其所奏。”
雷禮看向蘇澤。
從蘇澤入仕以來,他在江南士紳中的形象一直很割裂。
他是蘇州府的進士,不少好友也都是出身江南,按理說他這樣的后起之秀,應該得到江南士紳的鼎立支持。
但是蘇澤的幾個大政策,都沒有帶上江南,也就是說他從沒有為家鄉獻策。
開海奏疏選的是山東的萊州,吏科試等改革也是山西山東兩省。
而且蘇澤主張開征商稅,這個觀點也一直被江南士紳抵制。
明明是江南的讀書人,卻事事幫著北方,這是江南士紳暗中對蘇澤的評價。
只是蘇澤似乎也不在意這一點。
不過雷禮還是隱約明白蘇澤的用意。
南北平衡,是大明政治的暗線,蘇澤這么做,是為了平衡南北的實力。
試想一下如果鑄幣所設在江南,那大明會是什么樣子?
蘇澤似乎明白了雷禮的疑惑,繼續說道:
“江南是我大明的財賦重地,朝廷又豈能不顧江南士紳的請愿?”
“不過。”
果然,雷禮看向蘇澤,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
“不過這十萬銀元,怕是不夠。”
“房山鐵路的造價低,是因為房山有煤礦鐵礦,工部又興建了新式煉鋼廠,才能產出低廉的鋼鐵用來修建鐵軌。”
“江南可沒有這樣的煉鋼廠,如果鐵軌都由北方制作完成,再運輸到江南,那成本可要翻幾倍了。”
“如此一來,營造費用就遠不止十萬銀元了。”
雷禮連連點頭,蘇澤的計算不錯。
蘇澤又說道:“如果讓工部在江南投資設廠,那似乎也不妥,江南又不納商稅,這煉鋼廠都是用工商所得投資建造的。”
雷禮點頭,自然是這個道理。
“朝廷可以批準這個項目,但是如果要從北方購買鐵軌,江南鐵路公司就要按照市價購買,朝廷不可能在這方面補貼。”
“要么就由江南商人出資,在江南籌建煉鋼廠,用煉鋼廠的產出來建造鐵路。”
雷禮也覺得蘇澤說的有道理,點頭說道:
“子霖說的有理,鐵路建設也要按照市場價格來,朝廷總不能貼錢給所有鐵路吧?”
雷禮下了決心,蘇澤說的沒錯,你江南要修鐵路,京師自然不反對。
但是修鐵路的錢就要你江南自己募資了。
如果要買北方的鐵軌,就要按照市場價格來,朝廷也不能虧本幫著江南修鐵路。
次日,雷禮向皇帝上書,支持修建吳淞鐵路,但是雷禮也在上書中列舉了工部計算的修造成本,列明了如果從京師的煉鋼廠運送鐵軌去江南修造,十萬元的股本不夠建造的費用。
也就是說,江南如果要修吳淞鐵路,要么建造煉鋼廠自己制造鐵軌,要么用市場價格從北方購買,那吳淞鐵路就要追加投資了。
雷禮本來以為這是個簡單的奏疏,卻沒想到引起了朝野非議!
《新君子報》編輯部。
“豈有此理!朝廷豈能如此重北輕南乎?”
一名年輕的編輯,憤怒的舉著文稿道,只不過他說一口的吳儂細語,沒能讓人感受到他的憤怒。
《新君子報》是從沈思孝創辦的《君子報》繼承發展而來的,編輯部內很多都是當年沈思孝招攬的江南編輯。
這個憤憤不平的編輯是蘇澤的同鄉,名叫陸季,蘇州府人,上一次貢試落榜后就留在京師備考,后來被沈思孝招入了《新君子報》的編輯部。
陸季的家族是太倉縣的大地主,家族也有多人科舉中第,在嘉靖朝還出過一名進士。
《新君子報》的編輯,大抵上都是陸季這樣的出身。
陳于陛雖然是四川人,但是此時四川的文化昌盛,和江南在很多話題上頗有共鳴。
四川士人同樣也都是喜歡奢華瑰麗的文風,更重要的是四川的士紳勢力也很強大,所以兩邊的士人走得很近。
《新君子報》的辦報風格,也更加傾向于士紳。
所謂士紳,就是有功名的讀書人。
不過和做官的讀書人不同,士紳一般指的是那些取得功名卻沒有出仕為官,或者致仕退休的前官員,這些人返回家鄉,對地方政治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士紳一般不住在城里,他們依靠讀書人在政治上的特權,就能擁有大量的土地。
當然,士紳也不是都靠種田為生的,很多江南的士紳也會開設工坊,或者販運貨物,或者從事訟師等工作,但是土地依然是他們的根本。
他們的特權除了讀書人的身份外,更來源于他們壟斷的鄉野權力。
江南的新官到任,都要和當地士紳打好關系,才能開展工作。
如果士紳抵制,官府連稅都收不上來。
這些士紳本身也是預備官員或者前官員,他們擁有巨大的關系網絡,聯合起來可以倒逼官府。
所以士紳的政治主張,最重要的就是“輕徭薄賦”,用后世的話,就是反對官府集權,要求所謂的“小政府”。
《新君子報》在辦報的時候,就和士紳關系很近,所以報紙風格也和士紳的立場一致。
但正是這種傾向,讓陳于陛等人罵完了之后,又覺得十分的割裂。
他們支持“小政府”,反對官府干預,可是到了修鐵路的時候,又責怪朝廷給的支持不夠。
正如江南士紳強烈反對商稅,現在朝廷用一句“不繳商稅”,拒絕在江南建造官辦煉鋼廠,你江南士紳怎么反駁?
在具體問題上沒辦法反駁,只能拿出“歧視”的大招,將話題扯到南北對立上。
陸季說道:
“房山鐵路能低價使用工部煉鋼廠的鐵軌,而江南鐵路需高價采購?這難道不是朝廷不公?”
“為何京師的煉鋼廠,就是工部建造的,而我江南要建造煉鋼廠,就要自籌資金?”
“江南稅收半天下!金花銀更是泰半出于江南!朝廷卻不愿反哺江南,是苛待功臣之地!”
陸季說完,眾編輯們發出歡呼聲。
緊接著另外一名中年編輯站起來道:
“朝中東南籍貫官員都已經準備聯署上書,此事朝廷不給個說法,絕不善罷甘休!”
“陳總編!我們《新君子報》也應該寫文抨擊朝廷,呼應官員上書!”
編輯部的氣氛更加熱烈,但是陳于陛卻有些慌了。
他的父親是隆慶朝初期的閣老陳以勤,身為閣老之子,陳于陛是能看清政治風向的。
如果是徐階內閣的時候,甚至嚴嵩內閣的時候,江南士紳這么鬧起來,朝廷大概會讓步。
可如今內閣是什么?
高拱、張居正、包括趙貞吉,雷禮、殷士儋,這些可都是悍臣!
他們不去惹你就不錯了,現在江南士紳要去招惹他們?
可是面對這樣的輿論氛圍,陳于陛現在提出反對,日后要怎么團結人心?
陳于陛心中苦澀,以往辦報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呼風喚雨,能夠操縱輿論,等閑科道官員都比不上自己。
可等到現在被輿論裹挾的時候,想要脫身卻不容易了。
陳于陛只能先來一招緩兵之計,他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請各位寫下雄文,為江南伸張正義!”
“好!”
“這就寫!”
八月三十日,七十一名東南籍貫的官員,聯名向朝廷上書,抗議雷禮的奏疏。
京師不少小報都刊登文章支持,這些報紙基本上都有南方背景。
《樂府新報》報館中。
沈一貫看著報紙說道:“這次《新君子報》竟然沒有刊文響應?他們不是和江南士紳走的很近嗎?”
羅萬化說道:
“聽說是《新君子報》的印刷館出了故障,沒能及時排版。”
沈一貫一臉不信的表情,他也沒想到《新君子報》竟然這么滑頭,用這種理由來觀望朝廷風向。
“子霖兄呢?”
“去通政司了。”
“去上書了?”
“是啊。”
羅萬化說道:
“子霖兄準備仿效倭銀公司的舊例,由江南籍的官民和工部協商共議,然后再上呈陛下。”
“這倒是個辦法,看來子霖兄是要將協商制度化了啊?”
羅萬化點頭說道:
“是啊,協商制度是個好辦法,有事情公開談論,總要比原來那樣好。”
羅萬化又說道:
“而且這件事上,工部也是占著理的,江南要建造鐵廠,自己掏錢就是了。”
沈一貫也點頭。
他是浙江人,這次聯名上書的人中,也有不少是他的鄉黨。
也有人來找他簽名,被他拒絕,背后也被人罵了。
最慘的還是申時行和王錫爵,他們兩人也是蘇澤的蘇州老鄉,這次江南官員不敢明著罵蘇澤,將申時行和王錫爵狠狠的罵了一頓。
《請協商吳淞鐵路議建疏》
——模擬開始——
《請協商吳淞鐵路議建疏》遞送到內閣。
閣臣大體上贊成你的提議,由工部和江南官員士紳共議吳淞鐵路事。
隆慶皇帝也被江南官員士紳聒噪的不行,同意了你的奏疏。
工部擬定,九月二十七日,和江南官員士紳代表共議籌建吳淞鐵路事。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960。
奏疏已經通過。
九月一日,皇帝命令下達,江南官員士紳連忙推舉協商的代表。
但是朝廷的關注點很快就從這件事上移開。
九月十日,萊州傳來捷報,大明水師在濟州島大破多股倭寇!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