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47章 請設公私協商制度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高拱看完了蘇澤的奏疏,緊接著就讓中書舍人傳給諸位閣臣,然后輕輕咳嗽一聲說道:

  “諸位閣老,議一議蘇子霖這份奏疏吧。”

  眾閣老都是一目十行的政務高手,蘇澤這份奏疏的內容也很簡單,大家很快就看完了。

  簡單地說,就是在倭銀公司成立后,蘇澤建議為了保證前往倭國的航線通暢,派遣大明水師巡航。

  前往琉球一般有兩條路,北線和南線。

  南線就是從東南沿海出發,抵達琉球以后繼續北上。

  北線則是先抵達朝鮮沿海,然后沿著朝鮮的海岸線繞過朝鮮半島。

  這兩條線路都很成熟,但是也隨著大明朝鮮倭國的貿易興盛,出現了不少盤踞在貿易路線上的海盜。

  這些海盜其實來源也很復雜,大明人、朝鮮人、倭人都有,甚至還有南洋北上的海盜。

  但是由于大明和朝鮮都會清剿海盜,但是倭國還處于內戰的時期,所以很多海盜都會將據點設置在倭國。

  其實嘉靖年間的倭寇,成分也是這樣的。

  比如最有名的大海盜汪直,他就是大明人,他起家時候是做走私貿易的,“置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抵日本、暹羅、西洋諸國往來貿易”。

  汪直受到宇久盛定的引薦,并接受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約,以九州島外海的平戶島為基地,從事海上貿易。

  現在整個東北亞的海上也是這樣的,各國出人,倭國的大名們提供據點和銷贓渠道,新的倭寇海盜勢力正在興起。

  比如上個月王世貞考察了濟州島軍港,在給皇帝的奏疏中,也介紹了朝鮮濟州島周圍的情況。

  朝鮮國主向大明的求援確實是真的,因為朝鮮東面沿海地區和倭國隔海,所以很多倭寇侵占了朝鮮無力控制的島嶼,并以這些島嶼作為據點襲擊朝鮮的海岸。

  這些倭寇還會襲擊商船,大明商人報告的倭寇襲擊次數也在逐年攀升。

  為此,現在登萊建造的商船,都要留下炮位,出海也必備鳥銃等火器。

  王世貞在奏疏中,也憂慮如今東北亞海域的安全情況,他擔憂再出現一個和汪直一樣的倭寇頭領,統一這些零星的海盜勢力,重蹈東南倭亂覆轍。

  所以王世貞在奏疏中,也贊同大明水師進駐濟州島軍港后,協助朝鮮打擊周圍的倭寇,畢竟放任倭寇不管,養虎為患傷的還是大明,朝鮮才幾個銅板可以搶啊?

  高拱改革內閣后,重要的奏疏高拱會拿出來,交給閣臣們共同商議。

  等眾閣老們看完了蘇澤的奏疏,高拱說道:

  “本官反對蘇子霖這份奏疏。”

  聽到這里,眾閣臣都有些驚訝。

  蘇澤是高拱的得意門生,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以往蘇澤上疏,高拱就算是有不同意見,也很少公開反對。

  高拱說道:

  “倭銀貿易公司乃是民間募資所設,朝廷水師乃是公器,豈有損公器而肥私的道理?”

  聽到這里,眾閣臣也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

  緊接著張居正說道:

  “上次水師巡洋南洋,所耗銀錢近十萬,士卒和戰船皆有所損傷,正如高首輔所言,水師巡航東洋,有損公肥私之嫌。”

  但是趙貞吉卻說道:

  “本官以為不然。”

  “朝廷水師巡航,又不是為了給倭銀貿易公司護航。”

  “難道是倭銀公司不去倭國,我大明水師就不巡航了嗎?”

  “東洋之上倭寇滋生,如果不先剿撫一部分,再養出先帝朝那樣的巨寇怎么辦?”

  趙貞吉旗幟鮮明的支持,高拱的目光又看向雷禮和殷士儋。

  雷禮以自己不通海務拒絕表態,殷士儋也給出了一個類似于高拱的意見,認為不能開此先例。

  內閣達不成統一的意見,那高拱就說道:

  “那就各自票擬吧。”

  達不成共識的奏疏,閣臣就各自票擬,等眾人將票擬寫好,高拱又交給自己身邊的中書舍人,加急送到司禮監。

  閣臣達不成統一意見,隆慶朝的司禮監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送到了皇帝面前。

  而隆慶皇帝面對這份內閣大部分反對的奏疏,也是有些頭疼,又發給科道商議。

  但是這一次六科和都察院卻十分的克制。

  大概是被蘇澤搞的有心理陰影了,六科都察院這次沒有再進行什么道德批評,而是就事論事的討論這件事。

  但是依然是反對的聲浪占據大多數。

  七月二十五日,隆慶皇帝再次擴大,將蘇澤奏疏發往有司衙門,就連報紙上也刊登了蘇澤的奏疏。

  而這一次的聲浪則更大了。

  最激烈反對的,就是《新樂府報》了。

  主編何心隱親自撰寫文章抨擊蘇澤,指出這是“損朝廷而利私器”的行為。

  何心隱論述,倭銀公司所的利潤,最后都是股東分紅的,這等于是朝廷將錢發給這些股東。

  何心隱同時也憂慮的寫道:

  “朝廷之稅賦,取之于民,則應用之于民,以平貧富、濟蒼生。”

  “若以此公器私用,助富者益富,而貧者益貧,則社稷之基何以得安?長此以往,非長久之計也。“

  但是《商報》這一次旗幟鮮明的站在了蘇澤這邊,主編范寬也撰文道:

  “諸君所論“損公肥私“之慮,吾不敢茍同!倭銀公司股東豈非我大明之民耶?”

  “當知海路通則百貨通,百業興則萬稅足。今以水師護航之小費,換倭國白銀之巨利,更絕汪直輩再生之患,實乃以朝廷公器護天下公利也!”

  剛剛回到京師的沈一貫,在入城的馬車上就看到了報紙上的報道,他剛下馬車就沖到了報館。

  “一甫兄,子霖兄呢?”

  “肩吾兄從朝鮮回來了?”

  羅萬化有些高興,沈一貫隨王世貞出使的時候,報館也冷清了不少。

  “一甫兄,子霖兄這份奏疏你看了嗎?”

  羅萬化嘆息道:“子霖兄上書的時候,我也曾經勸過他,認為這樣不妥當,但是子霖兄還是要上書。”

  “那子霖兄呢?”

  “去東宮了,據說是商議組建倭銀公司董事會的事情。”

  沈一貫說道:

  “吾等在出資認購了倭銀公司的股份,正是應當避嫌的時候,子霖兄這份奏疏不是給了攻擊之實?”

  羅萬化也是一驚。

  在倭銀公司成立的時候,蘇澤張羅好友都去認購了股份。

  羅萬化也拿出積蓄買了一點,就連當時不在京師的沈一貫,蘇澤的妻子趙令嫻也幫著出力,幫著沈一貫的妻子杜氏購買了股票。

  如今外朝還沒有攻擊到這一點,但如果放任輿論這樣發酵,必然有言官御史會以此來攻擊蘇澤,這樣確實會影響蘇澤的聲譽。

  也難怪沈一貫如此匆忙的來報館。

  “肩吾兄,現在如何是好?”

  沈一貫說道:

  “也不知道子霖兄有沒有后手。”

  東宮中。

  蘇澤正在向李文全講解倭銀公司的組織結構。

  “倭銀公司募股和鐵路公司不同,鐵路公司總股本只有三萬銀元,一百銀元一股,也就三百股東,所以鐵路公司可以讓所有股東都參加董事會。”

  “但是倭銀公司就不行了,股份分散,如果所有出資的股東都能參與公司管理,那不就亂套了。”

  李文全深以為然的點頭。

  李文全不僅僅自己出資,還用澎湖殖拓商團的資金入股,此外他還代持了東宮的股份和武清伯府的股份。

  作為倭銀公司的首倡者,加上倭銀公司的大股東,李文全成為倭銀公司籌備會的會長。

  蘇澤說道:

  “所以要定下一個標準,以一定股本作為門檻,超過這個股本的可以成為董事會的成員,負責公司的決策。”

  李文全點頭。

  蘇澤又說道:

  “但是倭銀公司的日常運營也是需要專業人士的,所以董事在公司重大問題上進行決策,還是需要雇傭專業的人才,來具體公司的運營。”

  李文全又點頭。

  蘇澤接著說道:

  “此外還有幾點,在任官員不能擔任董事,只能分紅,以防官商勾結。”

  “雖然普通股東不能參加董事會,但是董事會每半年,應該將公司運營的情況公布給所有股東,讓股東監督公司情況。”

  李文全又是一陣點頭。

  管理如此龐大的資金,這讓李文全有巨大的壓力,蘇澤這一套辦法下來,他總算有了方向。

  小胖鈞也聽得津津有味,這種權責相符的管理方式,和政治管理是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是管理過東宮店鋪的太子,也能有所收獲。

  等說完之后,李文全又擔憂的說道:

  “蘇翰林,你前陣子所上請水師巡東洋的奏疏,至今陛下都沒有批準,若是朝廷不派水師巡航,倭銀公司的運營成本可就要高不少了。”

  李文全作為籌備會的會長,也估算過倭銀貿易的成本。

  如果前往倭國的航線不暢,就會增加運營成本,那自然會大大降低倭銀公司的利潤。

  身負這么大的資金,李文全這個籌備會長也背負了巨大壓力。

  特許經營的生意如果還能虧本,自己豈不是要被股東拆了?

  蘇澤說道:

  “蘇某上奏也不是事事都能成的。”

  小胖鈞和李文全都直勾勾的看著蘇澤。

  你不是一月兩疏,所奏皆允嗎?

  怎么現在反而謙虛起來。

  蘇澤說道:

  “這件事能不能成,還要看世子。”

  “我?”

  李文全愣了一下,武清伯是外戚封爵,在京師權貴中也是排名靠后的。

  他有什么能力影響大明朝廷的決策?

  蘇澤掏出一份奏疏說道:

  “這就是我準備上奏的。”

  《請設公私協商制度疏》

  接過奏疏,太子和李文全讀起了蘇澤的奏疏。

  “臣聞廷議巡航東洋之事,群臣爭持未決。”

  “臣觀爭議之隙,實因朝廷與倭銀公司利害未通,公私之界未明。”

  “一、爭議之實,在公私權責未協公司以商賈之資拓海路、通倭銀,利在股東而益在國庫。然商船頻遭倭寇劫掠,登萊商船皆置炮銃以自保,實非久安之策。水師巡航固為公器,然護商路即護稅源、靖海疆即固社稷。”

  “若以“公器私用”盡拒其請,恐倭寇借倭國戰亂坐大,終成嘉靖巨患,反損公帑。況商路阻塞,白銀不輸,何論稅利?”

  “二、請立協商之制,明公私之分。”

  “臣請設‘東洋海事協商會’。公方特簡有司官員,六科都察院御史,司禮監官員。私方倭銀公司推非官員股東代表二至三員。共議巡航方略、軍費分攤、利害權衡,陳航線險情、商利國益。

  “所議之事,軍費耗資幾何,公司可擔幾何,或加征護航稅補國用,剿撫海盜之責權歸屬,免養虎遺患。”

  “議罷共擬條陳,奏呈御覽。”

  “伏望陛下納臣芻議,開協商之門,則國計、商民、海疆兼得,而嘉靖倭患之覆轍可避矣!”

  看完之后,李文全有些緊張的說道:

  “蘇翰林的意思,是要讓倭銀公司和朝廷協商?”

  蘇澤點頭,李文全想到這里又覺得底氣不足。

  蘇澤嚴肅說道:

  “世子,您代表倭銀公司去和朝廷交涉,不是您個人的事情,而是代表了倭銀公司所有的股東利益!”

  “倭銀公司的股東,也是我大明的治下子民,子民有所請,朝廷有所議,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是父母官斷案,也要聽罷各方的意見后再斷案件吧?”

  “朝廷準與不準,皆可以協商嗎?就是倭銀公司出銀助軍,請朝廷派遣海軍巡航東洋,也是可以談的。”

  李文全想了想,也覺得蘇澤說的有道理。

  不就是談判嗎?

  他的澎湖殖拓的時候,不就經常談判嗎?

  只不過這次的談判對象換成了朝廷,好像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這時候小胖鈞又說道:“蘇師傅,能不能讓孤也旁聽?”

  蘇澤看著小胖鈞滿是期待的眼神,只好答應下來。

  小胖鈞對著李文全說道:

  “舅舅,你可要好好表現!孤會給你鼓氣的!”

  蘇澤回到詹事府的公房,又加上請太子旁聽的段落,然后將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里。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