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48章 為了醋包餃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模擬開始——

  《請設公私協商制度疏》遞送到內閣。

  閣臣大體上贊成你的提議,同意設置東洋海事協商會,公私共商東洋海務事項。

  隆慶皇帝原則上同意了奏疏,但是他想要親自出席會議。

  皇帝部分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910。

  若要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蘇澤本來也是為了保險起見,所以才用了系統。

  可沒想到皇帝和太子這對父子也真有意思,搶著出席活動是吧?

  既然答應了小胖鈞,蘇澤還是忍痛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810點,請在現實中完成上書,等待奏疏生效。

  蘇澤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

  派遣水師巡洋東洋,這并不是蘇澤上疏的真正目的。

  水師在濟州島建立基地,必然會承擔起剿匪的任務。

  重要的是這個協商的制度。

  倭銀貿易公司這樣的組織,其實已經超過了普通商業公司的范圍。

  獲得特許經營的任務,又有給大明朝搜集金銀的任務,某種程度上說這已經是一家“國企”了。

  這樣的公司,如果只對著股東負責,那就太可怕了。

  但是如果官方直接管理,又會出現一管就死的情況。

  朝廷要管,但是又不能全管。

  朝廷必須要對倭銀貿易公司的重大決策有所監督,但是又不能完全負責倭銀公司的運營。

  所以蘇澤建議設置了這個協商機制。

  這樣朝廷可以通過協商機制,了解到倭銀公司的重大決策,也可以通過政策手段來協調倭銀公司。

  而倭銀公司這樣的特許公司,自然也有許多超過商業范圍的需求,這同樣也需要向朝廷協調。

  蘇澤還有更加長遠的想法。

  這一套協商的機制,不僅僅限于倭銀公司,還可以推廣到更多的地方。

  這套機制也能讓朝廷在決策時候,聽取更多社會階層的想法,制定更加切合實際的政策。

  也就是說,蘇澤是為了協商機制這點“醋”,才包了巡疆東洋“這盤餃子”。

  果然,《請設公私協商制度疏》送到內閣,閣老們這一次迅速達成一致意見。

  司禮監對于這個意見也很贊同,蘇澤在協商的時候也不忘加上司禮監,也算是兼顧了內廷的意見。

  而等到這份奏疏送到皇帝面前的時候,隆慶皇帝也對這個協商會議產生了興趣。

  看到皇帝興致勃勃的樣子,馮保感覺有些頭大。

  今天太子來請安,回去之前興沖沖向馮保說了蘇澤上疏的事情。

  馮保為了討太子歡心,自然答應下來。

  可沒想到現在皇帝要自己去開會,那自己豈不是要對太子食言了?

  馮保已經是司禮監掌印了。

  但是掌印不代表馮保職業生涯的終點。

  維持好和太子的關系,則是關系到馮保未來的關鍵。

  馮保自然不是詛咒隆慶皇帝早死,但是先在未來皇帝那邊打基礎,也是任何一個太監必修的功課。

  為了太子,馮保涌起了一股力量,豁出去說道:

  “陛下,仆臣以為圣駕親臨不妥。”

  隆慶皇帝皺眉,有些不悅的說道:

  “朕親臨有何不可?”

  馮保自然不是那種忠貞直諫的宦官,如果是以前,馮保也就叩頭認罪了,但是他今天還是堅持說道:

  “陛下!這協商之制,本是蘇翰林為調和官、商而立的新法。”

  “陛下親臨,天威赫赫,百官固然屏息凝神,戰戰兢兢不敢妄言,便是那些商戶代表,鄉野粗鄙之人,驟見天顏,怕是嚇得連舌頭都捋不直了,又如何能暢所欲言?只怕有違這‘協商’二字的初衷!”

  隆慶皇帝聽完,眉頭舒展了一些。

  馮保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

  看到皇帝的眉頭舒展,馮保繼續說道:

  “此會只是些商賈與中低官吏的實務商談,性質并非隆重國事朝會,或許由殿下代陛下垂聽體察,一來可滿足殿下求知之心,二來既不顯朝廷輕視商賈,又能以儲君身份示朝廷關懷,反而更貼合‘公私共商’的氛圍層次?”

  聽完馮保的話,隆慶皇帝的眉頭完全舒展開道:

  “馮保此言有理,既然這樣,還是按照蘇卿所奏,由太子出席吧。”

  皇帝也補充說道:

  “也是時候讓太子參與國政了,這倭銀公司的事情可大可小,就從這件事開始吧。”

  馮保立刻說道:

  “陛下英明!”

  蘇澤的奏疏照準頒行,朝廷定下八月十日的協商之期,這場對倭銀公司和水師巡疆東洋的爭議終于安定下來。

  六科和御史臺也滿意,他們獲得了出席協商會議的名額。

  這次協商的結果要報呈皇帝和內閣,所以這是一個大大的露臉機會,負責提問的言官也在準備各種資料,準備在會議上“將”倭銀公司的“軍”。

  剩下的出席部門也確定了,事關國家財政,戶部派遣兩名員外郎出席。

  兵部派遣負責水師事務的員外郎出席。

  此外這件事還涉及碼頭建設,造船訂單,而倭銀貿易公司還向朝廷申請購買軍火,所以工部也派遣一名員外郎參加。

  司禮監也派出一名負責內承運庫的宦官。

  此外李文全還奏請商議司法問題,請刑部也派遣官員,最后就是倭銀公司還想要出資租賃通政司的驛路系統,通政司也派出官員。

  而倭銀公司則派出籌備會的所有董事,包括李文全在內合計七人。

  籌備會是倭銀公司臨時選出來的組織,任期截止到董事會成立之前。

  只不過倭銀公司的股權復雜,還有很多不愿意露面的持股人,所以董事資格還在確認中,才由籌備會先進行這次協商。

  蘇澤對于這場協商沒有參與的想法,無論是什么結果,只要有這個協商機制,就算是向前邁進一步。

  而小胖鈞也得到了通知,他代表皇帝出席會議,不過不能參與發言,只負責旁聽協商會議,等回頭還要將會議過程寫成奏疏具報皇帝。

  蘇澤總覺得怪怪的,就像是出去玩還布置了周記的孩子。

  但是小胖鈞卻十分的高興,顯然對于他來說,能離開東宮參加協商會議就足夠興奮了。

  既然這樣蘇澤也不擔心了,讓太子參加政治實踐也是好事。

  蘇澤回到詹事府的公房,系統彈出了結算報告。

  《請設公私協商制度疏》通過,第一次東洋海事協商會召開。

  本次會議協商了水師巡疆的事項,最終協商結果是倭銀貿易公司需要助捐大明水師部分裝備,并提供東洋海域倭寇情報,協助大明水師巡航東洋。

  倭銀貿易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也要接受六科都察院管理,御史可以審查彈劾這些人員。

  倭銀貿易公司員工使用大明律法,在海外觸犯大明律,也要押送回大明審理,在萊州設置特別巡院,專門負責審理此類案件。

  倭銀公司獲得貿易特權,可以按照市價購買部分大明水師的淘汰裝備,這筆收入也歸屬于大明水師。

  大明水師出航清理北方航道,清剿濟州島附近海盜五十余股,保障了大明北方海域的安全。

  東洋海事協商會成為公私協商制度的起源,給朝廷決策提供了新的聲音。

  國祚1。

  剩余威望:850

  好家伙,治外法權都搞出來了。

  蘇澤只能感慨,倭國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萊州,蓬萊島。

  為了專注于學習和訓練,大明水師學堂設在蓬萊島上。

  大明水師是把水師學堂當做寶貝疙瘩,提督李超上奏朝廷,請求在萊州建設水泥廠,學院宿舍都是按照新式土樓的標準建設的。

  除了這些之外,水師學堂的飯菜也是最好的。

  因為蘇澤曾經寫文章,科普過肉蛋奶對于體魄的影響,鼓勵百姓多吃肉蛋奶。

  水師學堂專門引進了奶牛,飼養在蓬萊島上,給水師學堂的學生提供奶制品。

  除開奶制品之外,水師學堂還專門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場,給蓬萊島上的水師學堂學員提供肉類。

  如此高的生活標準,就連大明水師一些水手都對此心生嫉妒。

  但是他們要么學歷不符合要求,要么已經超過了入學的年齡,但是這些水師的水手們,紛紛下定決心,一定要將自己的下一代送入水師學堂去。

  而那些家中子弟已經達到了預科標準的,更是直接將子弟送到預科入學。

  張敬修忙著籌備水師學堂的事情,這些日子都忙得昏天黑地,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將整個水師學堂的教學系統拉了起來。

  張敬修對于水師學堂的建設,一句話就是“照抄武監”。

  張敬修在水師學堂設置了兩個科,分別是航海科和炮術科,又按照武監的方式設置班級進行管理。

  而紙質教材上張敬修也基本上照抄了武監的教綱,德育的內容基本上按照武監照抄,炮術科的內容則照抄武監炮兵科的教材,只不過加入了一些艦船炮術的部分。

  航海科的教材就比較棘手了,也虧著張敬修的閣老父親張居正出手,編寫航海教材導航部分內容,交給了太史院少史黃冀負責。

  聽說黃冀在測繪星圖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突破,這些內容也會用在航海科的教材之中。

  此外還有算學、兵法操典、軍法軍紀,這些內容也由水師組織人員編寫。

  當然,如今的水師學堂還是一個空架子,一些教官甚至自己都沒讀完教材,特別是有關星相導航的課程,很多內容教官自己都不懂,只能照本宣科。

  依靠武監的先進教育體系,張敬修還是讓水師學堂運轉了起來。

  反正各種考核和畢業標準在那邊,學生自己總要上進,有些問題一邊教一邊學,也總能夠解決。

  為此水師提督李超,宣慰使宸昊,都給了張敬修高度評價,并且上奏朝廷,給張敬修請功。

  對于這樣的功勞,兵部自然不可能不許,武選郎申時行大筆一揮,張敬修列入了水師的晉升百戶的名單。

  就這樣,張敬修的軍職從剛開始的副火長,也就是總旗級別,跳到了和艦長平起平坐的百戶級別。

  今日終于趕上了休沐日,水師學堂的事情已經忙完了,張敬修才得了空閑。

  張敬修曾經的手下,直沽號上的瞭望手張司也已經入學,不過他作為現役軍官,參加的是兩個月的短期培訓班。

  張司的課程已經完成,水師中又有消息,說是朝廷要派遣他們巡疆東洋。

  于是張司找上了張敬修,拉著他去萊州城內逛逛。

  張敬修也覺得這些日子忙著水師學堂的事情,精神實在是太緊繃了,于是欣然同意和張司一起出島。

  兩人乘坐水師學堂的渡船,從蓬萊島出發,很快就抵達了萊州碼頭。

  張敬修看著碼頭上千帆竟過的熱鬧場景,想起了自己剛剛來萊州的時候,忍不住感嘆道:

  “才幾年的時間,萊州繁華成這樣。”

  張司也陪著說道:

  “火長,上次《商報》搞了一個排名,現在萊州港是大明第一大港了。”

  張敬修微微有些驚訝,萊州港的位置其實比起南方的港口不算太好,港口的條件也比不上寧波、泉州這種天然良港。

  但是萊州港有三個優勢。

  首先是萊州鑄幣所,這是大明銀元的發行中心,所有萊州港口的貨幣是最充足的。

  其次是萊州港是北方貨物的云集之地,毛線、肥皂、鯨油制品、玻璃、染布、醬油,這些新產品不僅僅在大明各地熱銷,也是外國商人爭搶的貨物。

  最后就是萊州造船廠了。

  萊州造船廠是大明第一座大型造船廠,由工部直接控制,技術上多次迭代升級,已經擁有了最先進的造船技術。

  聽說工匠們采用了所謂“標準化”的造船法,采用統一的藍圖建造艦船主體結構,這樣就可以多個造船廠協作造船,每個造船廠只需要建造自己那部分就行了。

  等到艦船完工后,再由專門的改船廠進行修改,比如軍艦要增設炮位,商船則要多增設貨倉。

  誰知道兩人剛剛登上碼頭陸地,軍港那邊就吹響了集結號聲。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