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模擬開始——
《京營新軍籌建議》送到內閣,閣臣們對前面部分的內容爭議不大,但是組建山地新軍部分,閣臣們表達了不同的態度。
次輔張居正全部支持,但是三輔趙貞吉部分反對。
首輔高拱也持有保留態度,他認為組建山地新軍不需要一個衛的規模。
隆慶皇帝又下發科道討論,科道也反對組建山地營。
隆慶皇帝下達圣旨,組建大明新軍,下設:
百人規模的禁衛營,和紅盔將軍一起負責宮廷戍衛。
設置克虜軍,合計一衛(5000人),下設兩個騎兵千戶所,兩個步兵千戶所,一個炮兵千戶所。
克虜軍練成后,和宣大的戍卒輪戍。
設置鎮北軍,合計一衛,設一個騎兵千戶所,兩個步兵千戶所,兩個炮兵千戶所。
鎮北軍練成后,和薊遼的衛所輪戍。
但是皇帝沒有同意奏疏上設置安南軍的建議,只同意設置一個千戶兵馬。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1210。
奏疏部分通過,若要完全通過該奏疏,需要支付4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要四百點威望嗎?
蘇澤想了想,這大概是因為前期的溝通工作都是申時行做了,已經減少了朝中的阻力,也拉到了足夠的支持。
張居正這么支持,大概也是因為這是申時行提出的奏疏。
這就是跟著別人上書的好處啊。
如果這件事是蘇澤推動,面臨兵部的反對不說,還有可能遭遇其他的阻力。
現在跟著申時行聯名上奏,只需要400點威望,就能完全執行奏疏了。
蘇澤果斷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810點,已經在現實中完成上書,請等待奏疏生效。
自己已經給了申時行一切支持,接下來就要看系統的發揮了。
五月十一日。
通政司內。
通政使李一元看著自己桌案上堆滿的奏疏,更加懷念自己在刑部的日子。
那個時候他的案頭也都是《大明民律》的草稿,但是好歹修律這種事情沒有人催著,今天干不完可以明天再干。
但是通政司就不行了,那幫清流言官的耐心只有半天,遇到朝廷有重大爭議的時候,恨不得每半天都有人過來催問,自己的奏疏遞上去沒有。
但是遞送奏疏本就是通政司的職責,如今京師的政治氛圍日益緊張,如果自己真的壓著奏疏流轉,那是要被言官彈劾的。
所以李一元只能加班加點干活。
這時候,他的經歷官徐叔禮走了進來。
“大銀臺,南京的急遞。”
南京的急遞?
南京能有什么急遞?
南京六部都是一幫等著致仕的家伙,他們每次送來京師的就是些日常請安奏疏。
最近這幾日科道正在就京師新營的事情不斷上書,李一元聽到南京急報更是不在意道:
“急奏是什么內容?”
徐叔禮為難的說道:
“大銀臺,這是一份密奏,屬下沒資格看密奏的。”
密奏?
這下子李一元反而更不在意了。
能上密奏的,也就是南京那幾個老家伙,最多加上留在南京的那幾個勛貴,還有南京鎮守太監。
大概是什么肉麻的請安奏疏,或者向皇帝進獻什么寶物的密奏。
李一元道:
“放在桌上吧,前面還有多少奏疏?”
徐叔禮連忙說道:
“回大銀臺,還有三十多份奏疏在謄抄,等您閱示后再送入宮中。”
聽到還有三十多份,李一元覺得血壓更高了,他站起來說道:
“不等了!你隨我入宮,將這批奏疏送入宮中,不然那幫言官又要來催了!”
又忙碌了一天,總算是把今日積壓的奏疏全部送走了,李一元這才回到自己的公房。
他拿起桌案上那份南京送來的急報密奏。
李一元拆開密奏匣子上的封條,檢查密奏也是通政使的權利之一,這也是通政使能位列大九卿的重要原因。
通政司原本只是一個傳遞文公的機構,但是通政使可以檢查連內閣都不能查看的密奏。
而經過前任楊思忠一系列的擴權后,通政司又在各地有了經歷所,還在海外有了通政署,更是成了整個京師消息最靈通的人。
李一元看完密奏,大聲道:
“徐叔禮誤我!”
“快!本官要進宮!”
皇宮中,隆慶皇帝看完了李一元緊急送來的密奏,也頭疼欲裂。
這是南京鎮守太監王本固的密奏。
王本固的密奏是用最快速送來的。
今年年后,前黔國公沐朝弼的母親李氏,也是黔國公府的老令君李氏病逝。
大明的勛貴互相聯姻,沐朝弼的母親李氏,也是出自勛臣一脈。
這一脈也是相當的顯赫,李氏的祖上,是隨著太祖朱元璋打江山的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死后,爵位傳到了長子李景隆身上。
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站錯隊,曹國公的爵位被革除,李景隆被帶回京師幽禁。
成祖朱棣沒有繼續追責李景隆的子孫,等李景隆死后,李家又返回南京,被封為世襲錦衣衛指揮使。
等到了嘉靖朝的時候,嘉靖皇帝重新封李家為臨淮侯。
李氏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歸葬在南京李氏的祖墳中。
這沐朝弼也不知道是發了什么瘋,平日里也沒見他多孝順母親,也許是被革除了黔國公的爵位后心情郁悶,想要出去走走,在幾次向朝廷上書無果后,沐朝弼直接帶著母親李氏的靈柩去往了南京。
沐朝弼還帶上了一千黔國公府的親兵,他身穿孝服,所有士兵也都披麻戴孝,就這樣浩浩蕩蕩從云南沖去了南京。
沐朝弼這場堪稱行為藝術的送葬行為,沿途州府都不敢阻攔,只能紛紛送上酒水趕緊將這位前黔國公大人送出境。
四月,沐朝弼帶著母親靈柩來到了南京。
沐朝弼是乘坐漕運船抵達的南京,到了南京之后,沐朝弼的親兵搶占碼頭,還驅逐沿途商船,更是以“清道”為名鞭撻百姓。
對于南京的官員來說,這已經是天大的事情了,可禍事還在后面。
沐朝弼的跋扈舉動,撞上了應天巡撫海瑞。
海瑞聽說了消息后,立刻領著應天巡撫的衙役沖到了碼頭,并且親自訓斥沐朝弼:
“以兵甲挾靈柩,僭越公侯儀制,沿途毀閘破關,視朝廷綱紀如無物!”
雖然海瑞帶來的只是衙役,但是都配備了火器,而沐朝弼也不是真的來造反的,他的親衛都沒有著甲。
沐朝弼也不敢真的去襲擊朝廷的應天巡撫,但是海瑞這點人也攻不進碼頭。
于是這兩幫人就圍著碼頭對峙起來。
于是南京鎮守太監立刻寫了這份密奏,趕在南京六部的奏疏送到京師前,將這件事急報給皇帝。
隆慶皇帝看完也傻了。
沐朝弼跋扈的他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會革除沐朝弼黔國公的爵位。
但是沒想到他竟然跋扈到了南京,鬧出這么大的事情來!
如何處置沐朝弼,已經上升為政治問題,隆慶皇帝只能對著身邊的司禮監掌印馮保道:
“快,去召閣臣入宮!”
馮保匆忙走出去,這時候新任司禮監秉筆張誠又進言道:
“陛下,黔國公府關系西南軍務,還需要再請知曉西南軍務的重臣入宮。”
隆慶皇帝反應過來,和其他沒有實權的勛臣不同,黔國公世鎮云南,一旦處理不好可是要鬧出動亂的。
“對對,召兵部尚書曹邦輔入宮。”
“等等,蘇子霖,還有那個起草《京營新軍籌建議》的申時行,也一并招入宮中議事!”
“遵旨。”
另一位司禮監秉筆陳洪自告奮勇去通知兵部尚書曹邦輔,而張誠則去召集蘇澤和申時行。
“子霖兄,這都天黑了,陛下召我們進宮為了何事啊?”
申時行這是第一次應招入宮,緊張到手心冒汗。
蘇澤看了一眼好友,原時空的萬歷朝首輔,此時竟然這么沒出息。
不過想到申時行才正五品,就能獲得被皇帝傳召入宮商議的機會,要說不定激動也是假的。
只不過沒法和某個掛逼相比。
兩人踏入宮門后,蘇澤又拉著申時行慢走了兩步。
申時行有些疑惑,他這才發現剛剛來通知他們入宮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張誠,已經落后了半步,拉開了前方引路小太監的距離。
只見到蘇澤掏出一個精致的香囊,塞進了張誠的懷里,這位新任司禮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接著低聲說道:
“蘇翰林,這次陛下召閣臣和二位入宮,是因為南京的事情。”
張誠簡單的將南京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這下子申時行都震驚了。
蘇澤思考了一會兒,對著張誠說道:
“多謝張公公。”
“蘇翰林哪里話,馮公公要帶閣老們和大司馬入宮,速度要比雜家慢點,兩位可以走慢一點。”
蘇澤會意,三言兩語,張誠就將這次急召入宮的原因,參會人員信息都告訴自己,還提醒自己可以慢點去御書房,好好思考御前時候的對策。
這下子申時行震驚了,子霖兄連急召入宮這件事都這么老練嗎?
蘇澤也在瘋狂的思考對策。
顯然,這就是系統的大手發力了。
顯然這是一個好的契機,黔國公府的跋扈,這時候自己再提設置安南軍,皇帝一定會通過。
申時行的政治敏感度也是頂級的,他立刻說道:
“子霖兄,我們的奏疏成了!”
蘇澤點頭說道:
“這件事定然能堅定陛下增設安南軍的決心,汝默兄你是奏疏首倡者,等陛下問起的時候你就再申明安南軍的重要性,我會附和你的。”
申時行感激的點頭,這是一個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的好機會,蘇澤就這樣讓給自己。
蘇澤自然不在意這點小功勞。
發生這樣的事情,安南軍的事情已經沒有疑議,就是最反對的閣部大臣此時也會閉嘴,而皇帝為了云貴川的穩定,必然會完全通過奏疏。
這場御前會議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安置沐朝弼的問題。
沐朝弼是前任黔國公,是現任黔國公的親爹,在任期間多次平叛,深得黔國公府親兵的敬重。
如果沐朝弼沒有這么高的威望,他做出這么多抽象的事情,身邊的親衛早就跑了。
可他在云南威望越高,就越是難處置他。
如果真的抓了沐朝弼,云南造反怎么辦?
也許現任黔國公沐昌祚不會為了這個抽象爹造反,但是黔國公府的其他親兵呢?
就算不造反,黔國公府上下對朝廷生怨,云南再鬧出土司叛亂怎么辦?
可如果姑息沐朝弼,他在大明南都這么鬧事,朝廷的威儀何在?
秉公執法的海瑞要怎么辦?
群情激奮的南京百姓會怎么看朝廷?
這也是為什么皇帝要緊急召集重臣入宮的原因,這事情實在是太棘手了!
誰要能解決皇帝這個難題,才是這次夜召入宮最大的收獲,這會極大的增加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申時行是不敢奢望解決這樣的難題了,他滿心盤算著乘機推動自己奏疏的事情。
蘇澤慢慢走著,張誠又讓引路的太監放慢腳步,給他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在踏入御書房的前一刻,蘇澤終于靈光一閃!
申時行看到蘇澤整個人氣勢一變,連忙問道:
“子霖兄可是有了定計?”
蘇澤微微點頭,就在這個時候重臣的隊伍也趕到,蘇澤和申時行連忙讓開道路。
高拱看到蘇澤也不驚訝,只是微微點頭。
高拱身后的張居正看到了蘇澤身側的申時行有些驚訝,但是他還是很快恢復了平靜。
趙貞吉、雷禮和殷士儋見到二人就十分震驚了。
緊接著陳洪領著曹邦輔也踏入御書房,他的表情則要平靜不少。
蘇澤心中了然。
高拱身為首輔,應該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
張居正和馮保的關系,自然也知道皇帝為什么召見他們。
但是另外三位閣臣就沒有消息了,由此可見他們在內閣地位其實要低不少。
兵部尚書曹邦輔是陳洪單獨通知的,陳洪肯定也賣了他人情。
由此看來,曹邦輔和陳洪關系不錯?
沒想到大司馬你這個濃眉大眼的也結交內廷?
眾人到齊,一齊踏入御書房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