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34章 吏部傳說之其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蘇澤將寫好的奏疏遞給羅萬化,然后看起了系統的結算報告:

  《奏為請定京官房產報備之法以肅吏治事》通過,大明有了京師房產報備制度,整頓了大明官場風氣。

  因為這項制度,六科都察院彈劾了大量的貪官,成為制度化防腐的濫觴。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官場又進化出更多貪腐手段,這項制度也逐漸淪為虛設。

  國祚2。

  威望100。

  剩余威望:1010

  果然,任何制度都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對付貪官,他們的進化速度也是超過制度改革速度的。

  不過能有這么一個制度,讓這些貪官不敢大肆購買房產,對于京師的官場風氣也是不小的進步了。

  而且有了這個登記,工部日后給貧困官員安排廉租房的時候,也就有了依據。

  羅萬化看著蘇澤的新奏疏,眼睛里放出光來。

  簡單的說,這份奏疏是要給京師官員漲薪水。

  但是蘇澤的辦法不是簡單的給官員發俸祿,而是給在京無房的官員,提供一份租房補貼。

  這又和《奏為請定京官房產報備之法以肅吏治事》的制度扣上了!

  羅萬化不由的感慨,果然蘇澤辦事都是走一步謀劃十步,原來官員報備房產,還有這樣的作用!

  這一次蘇澤的奏疏,開頭卻不是引用圣人之言,或者講述什么大道理,而是寫了一段普通貧困官員在京師的遭遇:

  “竊聞京師居,大不易。今觀新進之士,釋褐登朝,本懷報國之志;然初入宦途,俸薄祿微,偏逢京師昂租。”

  “臣每見五品以下微員,既無祖產可依,,往往賃陋巷敗屋而棲身,鬻簡牘敝衣以償值。”

  “甚或僦居遠郊,星夜趨衙,霜露侵衣而不敢辭;薪俸所入,泰半輸于業主,菽水之奉尚不能足,焉得葆清廉之節?”

  羅萬化看完,也覺得深有同感,他家境還算不錯,但是同年中有不少家境貧寒的,他們的生活確實如此,在京師過得十分窘迫。

  “臣請奏:凡京師無自產、官秩居五品之下、且未入新式土樓者,乞按月給發租房津貼。”

  “所費雖由公帑,然涓滴皆化養廉之資:使寒畯免鶉衣露肘之羞,下僚無廡下寄人而嘆。既可全其體面,自當礪其操守。”

  羅萬化看完叫好。

  上次京營事件后,其實吏部也爭取到了一部分預算,用來改善官員待遇。

  但是要怎么改,吏部上下爭論不休,至今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方案。

  原因也很簡單,這錢要怎么給?

  如果是普遍給官員漲薪水,這顯然是不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你官員帶頭漲薪水,史書上怎么說?

  然后預算也總共就這么點,如果給官員普遍漲薪,其實分潤到每個官員頭上也沒有多少。

  這個方案是首先被否決的,屬于背了罵名又沒用。

  也有提出,要給基層官員漲薪水。

  那到底幾品算是基層呢?

  京畿的縣令可都是肥缺,可要比京師五品的冷衙門堂官風光多了,難道給他們漲薪,不給五品堂官漲嗎?

  也有說給初入官場的漲,那些官場老人就不愿意了,為什么自己剛剛入官場的時候沒有這種好事?

  也有說給一定年紀的官員漲,更是有官員反對,那些年紀大的快要致仕了,一輩子也撈夠了,他們本來就不缺錢,明明是年輕官員用錢的地方最多。

  然后就是高拱升任首輔,卸任吏部尚書,楊思忠到任吏部,這件事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蘇澤這個方案就巧妙多了。

  給五品以下,京師無房的官員發放租房補貼。

  羅萬化越想越妙!

  五品以下,又在京師無產,這大部分都是貧寒的官員,朝廷給他們發一筆錢補貼房租,這也是官員百姓都挑不出問題的仁政。

  這筆錢也不是一直發的,等到這些官員升到五品,或者調出京師就停發,等到那個時候,也不再需要這筆補貼了。

  再加上房產報備的制度,官員也要擔心虛報無房被御史彈劾的問題。

  羅萬化說道:

  “子霖兄這份奏疏,可是解了吏部之憂啊!”

  蘇澤說道:

  “我也準備和大冢宰商議一下,最好能和吏部聯署,這樣通過的把握更大一些。”

  “正該如此!”

  吏部。

  稽勛清吏司中,員外郎段暉正在對著桌案苦思冥想。

  吏部四個清吏司,職權最大的是文選清吏司,掌管官吏品級的升遷、調任。

  其次是考功清吏司,負責官吏政績考核、掌管官吏的升職降職和罷官。

  再次是驗封清吏司,職責是封爵、子孫承繼先祖的官位爵號、嘉獎死者并且贈予官爵給死者。

  最后就是這個稽勛清吏司了,負責管理官吏們的功勛等級、名冊、喪事、贍養。

  和前面的三司相比,稽勛清吏司在吏部就是一個負責檔案管理,各類雜務的部門。

  但是這么一個倒霉部門,最近又接了一個倒霉差事。

  這次京營多出來的預算,要用來改善官員待遇,如何制定這個漲薪計劃,就落在了稽勛清吏司頭上。

  稽勛清吏司郎中又扔給了段暉這個員外郎。

  段暉拿出了幾個方案,連吏部內部都沒能達成一致,為了這件事他天天苦思冥想。

  段暉越想越氣。

  段暉和申時行也算是同年,雖然沒能和申時行一樣成為翰林,但是他科舉名次靠前,也得以在京師留任。

  當年他被張居正安排入吏部的時候,心中還充滿了對師相的感激。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張居正門生的身份,又或者是自己官員不暢,在吏部轉來轉去,最后在稽勛清吏司做了一個員外郎。

  段暉心中對張居正也充滿怨氣,自己是被張居正當做刀,安排進了吏部,當時的吏部尚書高拱能對自己有好臉色嗎?

  又眼看著同年一步步飛升,申時行更是直接就任了和文選郎差不多的兵部武選郎,段暉心中的怨氣就更大了。

  員外郎說起來和郎中只差一級,但凡在官場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同樣的級別職位亦有天差地別,段暉這個稽勛清吏司員外郎,和申時行這個兵部武選司郎中,差的可不是一級,而是一條天塹。

  好不容易熬走了高拱,新尚書上任,又被安排了這個倒霉差事。

  段暉的怨氣幾乎要溢出來了。

  但是讓他離開京師,到地方上任職,他又不愿意。

  京師繁華,又怎么是地方上能比的?

  而且那么多同年,還在知縣的位置上遷轉,上次有一個同年來京述職宴請自己,所求不過是從偏遠的縣調任到富庶地區當知縣。

  自己好歹也是從五品的吏部員外郎,那些地方官員見到自己走出吏部,也要尊稱一聲天官大老爺。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吏員來通報,說是文選司郎中張四維要見自己。

  張四維是文選郎,在吏部權勢是僅次于尚書、侍郎下的第三人,段暉不敢怠慢,連忙來到了張四維的公房。

  進入公房,段暉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張四維介紹道:

  “子霖啊,這是我吏部稽勛清吏司員外郎段暉段子昭。段員外,這位是詹事府的蘇翰林。”

  蘇澤蘇子霖!

  聽到蘇澤的名字,段暉連忙見禮,蘇澤也客氣的回禮。

  緊接著張四維說道:

  “蘇子霖來吏部,是來求見大冢宰的,但是大冢宰如今不在部里,蘇子霖要談的是京營預算的事情。”

  “京營預算是段員外在負責,所以我就自作主張,請段員外過來參詳一下。”

  “蘇翰林事務繁忙,等大冢宰回來后,就由我們直接交給大冢宰,不勞蘇翰林多跑一趟。”

  蘇澤連忙向張四維道謝。

  只能說不愧是能穩坐文選郎,在原時空又能入閣的人物。

  段暉接過了蘇澤的奏疏,臉色微變,然后擠出一個笑容,連忙說道:

  “不愧是蘇翰林,此法甚好!”

  兩人又商議了一會兒,段暉這才說道:

  “請蘇翰林將奏疏放在下官這里,等到大冢宰回來后,下官直接向他稟告。”

  蘇澤聽完點頭,就這樣離開了吏部。

  等回到自己的公房,段暉的臉幾乎要氣到扭曲。

  蘇澤比自己還晚一科,如今單論官位都已經在自己之上了!

  而且每月二疏,無事不允,論起權勢來,甚至還在張四維這選郎之上!

  如果是以前,段暉也只是遠遠看著蘇澤上疏,除了羨慕他得到皇帝和閣部重臣的信任外,也只能說他走了狗屎運,拜了高拱做老師。

  可當看到蘇澤和自己辦同一件事的時候,段暉才發現對方的能力。

  自己覺得棘手的難題,蘇澤奏疏中三言兩語就講清楚了。

  而且段暉確信,只要吏部聯署,這份奏疏很快就能通過。

  嫉妒如同毒蛇一樣冒出來,段暉看向蘇澤的奏疏,心中想到了毒計。

  蘇澤從吏部回來,這件事他有九成九的把握,但是今天那個段員外郎總讓蘇澤覺得有些不舒服。

  想到最近也沒有急著上疏的事情,蘇澤還是將奏疏副本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奏為請恩恤寒微京官以安職守事》留在吏部,吏部尚書楊思忠受到稽勛清吏司員外郎段暉的讒言,沒有和你聯署上書。

  你多次催要后,只能單獨上疏。

  這時候吏部拿出一套和你有些類似的方案,一同遞交到內閣。

  首輔高拱為了支持新任吏部尚書楊思忠的工作,更支持他的奏疏。

  皇帝通過了吏部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1010。

  若要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5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好家伙!

  這段暉果然不是好人,竟然截胡了自己的奏疏!?

  只要50威望點?

  也對啊,系統都說了,吏部提出的是差不多的奏疏,皇帝和內閣都沒意見。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不找吏部商議,自己單獨上疏也就通過了。

  這50點,就是讓楊思忠不要信段暉讒言的?

  一想到自己竟然要因為這50威望點,破了每月二疏的金身,蘇澤果斷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960點,已經在現實中完成上書,請等待奏疏生效。

  接下來就看系統的表演了!——

  吏部。

  吏部尚書的公房內,段暉正在小心翼翼的說道:

  “大冢宰,屬下前幾天也草擬了一份和蘇翰林差不多的奏疏,只是沒想到竟然和蘇翰林想到一起去了。”

  楊思忠未置可否,段暉繼續說道:

  “但是屬下并非要和蘇翰林爭功,還是有一言要說。”

  “說吧。”

  段暉立刻說道:

  “給貧寒官員補助,這本來是吏部的事務,是陛下和閣老們所托,交給吏部來辦的。”

  “如果吏部和蘇翰林聯署,外朝定然又要說是蘇翰林之功,豈不是要說我吏部無能。”

  “下官絕非有私心,下官這份奏議可以用吏部部議的名義遞上去,下官可以不署名。”

  聽到這里,楊思忠也皺眉。

  確實,這補貼官員是自己到任吏部尚書的第一件事,如果這件事還要蘇澤幫忙才能干好,確實有損吏部的威信。

  加上段暉的演技確實不錯,楊思忠也被他唬騙過去,于是說道:

  “將蘇子霖的奏疏先放在這里,容本官再想一想。”

  段暉放下蘇澤的奏疏,喜滋滋的退出了楊思忠的公房。

  辦成了這件事,段暉心情大好,緊接著又有有人邀請他喝酒。

  段暉前幾日為了憋出官員補貼計劃,已經推了好幾次宴席了,這次是幾個密友的小規模聚會,他再也忍不住,直接應了下來。

  喝酒的地點就定在京師新晉出名的酒樓得月樓,段暉下衙后換上文士長袍立刻赴宴。

  酒過三巡,酒桌上自然要吹牛。

  段暉看著在場的密友,借著酒氣說道:

  “世人都說蘇子霖才智通天,在我看來也不過如此!”

  “還有那位大冢宰,都說他在通政司的時候政令通達,那還不是通政司廟小?到了吏部還不是要依仗吾等才能成事?”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