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11章 壞心辦好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林秉正也沒想到,這幫學政官員竟然這么搞。

  他也沒明白了這些學政官員的心思。

  縣試競爭也很激烈,將這些聰明的寒門子弟送去國子監預科,也能賣給當地鄉紳一個人情,讓他們的子弟更容易考上秀才。

  而這些沒有家族撐腰的寒門子弟,能讀書都已經不容易了,也無法反抗地方學政老爺的命令,只能乖乖的去京師讀書。

  林秉正心中覺得對不起蘇澤,但是自己在山西開展工作,由離不開手下的官員,他想了想,最后只能給蘇澤寄去一封信件說明緣由。

  反正這些蒙童的學識他也已經考核過了,也滿足了國子監預科的入學標準,自己也不算辜負蘇翰林的信任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山東地區。

  相比林秉正,登萊巡撫涂澤民和蘇澤關系更密切。

  他很快就從手下得到了消息,然后扣下了這些蒙童,用飛鴿傳書給蘇澤送去了消息。

  但是蘇澤的反應也很奇怪,他感謝了涂澤民的責任心,又請求他將這些蒙童安全送到京師來。

  果然不出蘇澤所料,這樣的事情同樣在順天府發生著。

  蘇澤心中冷笑,任何涉及科舉制度的改革,自然會被舊的知識階層排斥。

  正如清末選派留學生的時候,地方上有勢力的大族都盡力不讓子弟出國留洋,也不讓子弟上新式學堂。

  但是等到清末搞了新政,給這些留洋學子和新式學堂的畢業生授官了,這些老舊的知識分子才反應過來。

  等那時候,新的知識階層已經形成氣候,他們再反對改革也無濟于事了。

  歷史變革的時候,也是重新洗牌的時候。

  就在蘇澤籌辦國子監預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張敬修也在家中過完年,在弟弟妹妹不舍的目光中,辭別父親張居正,跟著水師提督李超等水師軍官返回萊州港。

  張敬修本來是要返回直沽號的,但是他回到萊州后,卻被水師提督李超喊了過去。

  “聽說你是舉人?”

  張敬修有些緊張,難道李超在京師聽到了消息,知道自己是當朝閣老的兒子?

  但是張敬修也不敢欺瞞上級。

  李超說道:

  “舉人好,咱們水師就要會讀書的人!”

  “這次召你過來,是為了水師學堂的事情。”

  水師學堂?

  年前海務教習所升格為水師學堂,皇帝還專門從內帑撥了一萬銀元,用來擴建校舍招募師生。

  李超說道:

  “年前兩艘新船下水,現在我們水師缺軍官缺水手,所以本官想要讓你去水師學堂教書。”

  “屬下去教書?”

  李超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你也知道水師多缺人。”

  張敬修也跟著嘆息,確實如此。

  只能說大明的產能太夸張。

  自從海貿恢復后,沿海船只的數量急速增長。

  這種增長可以說是指數級的。

  在開海之前,沿海的遠洋船基本上都是外國船。

  但是現在的萊州港上,十艘船里七艘都是大明的船。

  船的數量增長,對于海員的需求也在激增。

  海務教習所,原本是登萊市舶司所設,培養軍民兩用航海人才的學校。

  當時大明水師剛剛籌建,所以從海務教習所招募軍官。

  現在皇帝撥款,將海務教習所升格為水師學堂。

  人才是頭等大事,所以李超一回萊州港,就開始建設水師學堂。

  首先是學堂的地址。

  原本海務教習所在萊州城的碼頭區,那時候是為了方便招生,也方便學員去碼頭熟悉船務。

  但是軍校建造在碼頭區還是不太方便,管理起來也有難度。

  反正要重新開始,提督李超和宣慰使宸昊,干脆直接將水師學堂搬到了萊州外的一座島上。

  李超沒太多文化,于是干脆命名蓬萊島,直接由大明水師運送工匠和建材,在島上開始建設學堂。

  而原本的海務教習所,被李超又還給了登萊市舶司,改為培養商船船員的教習所。

  但這樣一來,海務教習所的很多教師和學員,留在了市舶司的學校,原因也很簡單,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做海軍的。

  對此李超大怒,他和海務教習所的上級,也是登萊市舶司打起了官司。

  可登萊市舶司也不是好惹的,一番官司下來,水師也沒占到便宜。

  其實李超自己也知道理虧,水師原本借用了市舶司的資源,現在還要搶人家的教師,輸了之后也沒再爭。

  可這樣一來,水師學堂又面臨人才短缺,就等于要重頭開始了。

  學員還好說,大明水師的待遇不錯,而且去年剛剛巡航琉球澎湖呂宋立威,加上報紙上的宣傳,只要水師學堂招人,應該能招到學生。

  但是老師的問題就難辦了。

  李超思來想去,想到水師中只有張敬修這么一個舉人,于是將他喊過來,讓他去新辦的水師學堂教書。

  張敬修也沒想到,自己轉了一圈,竟然又被派去了水師學堂教書。

  但是李超還不止如此。

  他又說道:

  “你是我們水師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讓你教書實在是太浪費了。”

  “本督和宸宣慰使也商議過了,咱們水師學堂也要仿武監先例,請陛下擔任水師學堂的監正。”

  “由本督出任監副,宸宣慰使任教務長。”

  “此外再按照現在學堂的舊制,設置一名教學長,就由你來出任。”

  張敬修也沒想到,自己去了一趟京師回來,怎么就成了水師學堂的教學長了?

  教學長張敬修也知道,現在很多學校仿照武監。

  學校的監正(校長),一般都請社會名流擔任,掛名不負責具體的事務。

  監副才是實際的學校事務管理者。

  教務長則是負責學校制度,日常風紀的三把手。

  但是為了日常教學,又會再設教學長,這是負責教學事務的。

  李超走下座位,拍了拍張敬修的肩膀說道:

  “水師草創,有些事情就能先辦起來再說,有什么困難可以來找我和宸宣慰使。”

  張敬修剛剛準備開口,李超又說道:“但是教官的事情就不要開口了,這件事本督和宣慰使也沒辦法。”

  等李超說完,張敬修也閉嘴了。

  合著就給自己這個教學長就是個光桿司令啊!

  李超可能也覺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地道,摸著頭說道:

  “你也知道的,現在海上人才緊缺,但是朝廷那邊也緊缺,咱們大明水師,還是不要給朝廷添麻煩了吧。”

  張敬修回到家里,想了想最后還是張開紙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時候能怎么辦?

  只能請出他的閣老父親了。

  京師,武監。

  “班正,隔壁有完沒完?整日叮叮哐哐的,還讓不讓人看書了!”

  武監騎兵二班的夏忠孝,向著身邊的李如松抱怨道。

  上次校場閱兵后不久,兵部來武監做了期末考核,李如松這樣武測文測優秀的,得到了兵部的嘉獎。

  夏忠孝年底武測過關,但是兵法考試沒通過。

  所以整個過年期間也沒能休息,天天留在宿舍讀書準備補考。

  兩測過后,勛貴們都回去過年了,距離京師比較近的武監生也都返鄉,李如松本來想要回去的,但是自己老爹寫信過來,讓自己不要浪費時間在路上,留在京師好好學習。

  李如松也不敢違抗父命,只好留在武監宿舍過年。

  好在大家都是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也熱鬧。

  除夕當天,定國公徐文壁還代表皇帝來慰問了武監留下的學生,還帶來了皇帝賜下的酒菜。

  過年期間武監也讓武監生外出,李如松體驗了京師過年的熱鬧,對于老家的思念也淡了很多。

  只不過武監生的好日子,從前幾天開始結束了。

  為了國子監預科招生做準備,前幾天開始國子監就開始大興土木,重修校舍。

  這下子武監生也知道什么叫做因果輪回報應不爽了。

  去年為了演武,他們日夜操練,吵隔壁國子監出來抗議,那時候夏忠孝還是站出來嘲笑國子監生最囂張的那個。

  可剛過完年,輪到國子監那邊大興土木了。

  李如松想笑,但是看到夏忠孝痛苦的樣子,只能寬慰道:

  “聽說國子監預科是教務長上奏請辦的,是朝廷的大事,你就忍忍吧。”

  聽到教務長三個字,夏忠孝也不敢再抱怨了。

  武監之中,監正監副之外,就是蘇澤這個教務長最大。

  武監生對他是又敬又畏,對于蘇澤制定校規都不敢違抗。

  夏忠孝又看了一遍書,實在是讀不下去,只能趴在桌案上說道:“咱們帶兵打仗的,讀這些勞什子書干什么?”

  夏忠孝放下書,拉著李如松說道:“班正,你說咱們會分到哪里?”

  年后武監生要去京營掛職三個月,這是年前兵部來考核的時候,兵部官員宣布的事情。

  夏忠孝從年前就開始惦記這件事。

  李如松冷冷的說道:

  “教官說了,你補考不合格,就不能去掛職。”

  夏忠孝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又重新拿起書。

  李如松笑了笑,他拿起書離開學舍,剛出門卻被人叫住。

  “子茂兄。”

  聽到這個稱呼,李如松就知道是誰了。

  在整個武監,二班都稱呼他班正,別人都稱呼他大名。

  文縐縐稱呼他表字的,也就只有騎兵科一班班正朱時坤一個人。

  果然是朱時坤。

  李如松上前打了一個招呼。

  兩個班競爭,但是朱時坤是成國公的弟弟,也是父親交代不能得罪的人。

  “子茂兄,掛職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如松語氣平淡的說道:“朱班正,在下自然是聽從兵部的安排。”

  朱時坤看向李如松,然后低聲說道:“子茂兄,你也是軍衛世家,應該也清楚京營的情況吧?”

  李如松還是謹慎的保持沉默,他不知道朱時坤來找自己的目的,自然不會提前表露自己的態度。

  這也是李如松這段時間學習總結出來的“兵法”,在敵人行動之后再動,這才能占據優勢。

  朱時坤看到李如松沉默,他只好先表達自己的立場。

  “子茂兄,京營積弊叢生,兵部讓吾等去京營掛職,就是想要借著我們的眼看到京營的真實情況,想辦法解決京營積弊。”

  “這件事我也和兄長商議過了,這次掛職中無論發現什么弊政,都要如實向朝廷報告!”

  李如松知道,朱時坤的兄長成國公朱時泰,還兼任后軍都督府都督,這也是京營名義上的統帥之一。

  武監之中,勛臣子弟的家人,也多有在京營任職的。

  看這樣子這些勛貴也達成了默契,不再庇護京營中的弊政。

  那朱時坤告訴自己這個消息,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向自己示好?

  是要讓世兵子弟也要不留情面,揭露京營的弊政?

  李如松沒有表態,他在京師一年多,性格也穩重了很多。

  武監生掛職的事情,涉及多方,其中的水很深。

  教官就向李如松說過,這件事是蘇教務長推動的。

  李如松還是不回應,朱時坤說道:“子茂兄,我們武監生是一榮俱榮的關系,我這次也是真心來提醒你,掛職的時候可不能糊涂,誤了朝廷的大事!”

  朱時坤雖然不知道京營基層到底腐敗成什么樣子,但是他怕這些世兵子弟經受不住誘惑,壞了大事。

  這下子李如松明白朱時坤的態度了,他也說道:

  “朱班正,在下明白你的意思!”

  “大家都是武監生,怎么可能辜負陛下的信任。掛職是教務長推動的事情,我等也不會讓教務長蒙羞,這件事我會提醒大家的。”

  朱時坤拱手說道:“子茂兄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托人來找我,大家都是武監子弟,現在是一致對外的時候!”

  這下子就連李如松都有些感動了,兩個騎兵班相互競爭,但是日日一起吃住訓練,實際上關系并不差。

  李如松回去之后,立刻讓夏忠孝召集騎兵二班的學生,又向他們重申了軍紀,等掛職的時候一定不能給武監丟人。

  轉眼之間,就到了月底,武監生全部按期返校。

  兵部,京營高層,齊齊來到武監,接下來是決定眾人掛職去向的時候了。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