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25 才是真正的主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京城禁軍是大景朝廷最后的核心精銳,雖然人數不算最多,但裝備相對最精良,忠誠度也最高。

  經過一番緊張的討論和權衡,景帝最終選定了由京城禁軍統領伍懷安率領左右龍武軍共計一萬五千人馬,即刻點兵,準備糧草輜重,最遲明日一早必須開拔,馳援益州。

  伍懷安將軍慨然領命,神色凝重。

  誰都知道,面對那擁有恐怖“妖器”的蒼州王軍隊,此行兇多吉少,但國難當頭,唯有拼死一搏。

  今日第二次朝會在一片壓抑和焦慮的氣氛中結束。景帝疲憊地揉了揉眉心,看著眾臣退去的背影,心中那股不安卻越來越強烈。

  他總覺得,事情似乎哪里不對,蒼州王趙樽用兵詭譎,那妖器更是無法以常理度之……益州,真的能守住嗎?

  伍懷安的一萬五千禁軍,真的能擋住那勢如破竹的反賊兵鋒嗎?

  他甩了甩頭,強迫自己不去想最壞的結果。如今,他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伍懷安將軍和益州守軍身上了。

  然而,景帝和滿朝文武都完全料錯了。

  他們還在為益州的存亡焦頭爛額、緊急調兵遣將之時,卻不知益州此刻已然易主!

  蒼州王趙樽身邊有穿越而來的韓蕾輔助,用兵之奇、速度之快,遠超他們的想象。

  況且,趙樽根本沒有按照常理出牌。

  他命肖正飛領兵攻克青、益兩州之前,已帶著擁有現代武器的五百府兵過京城家門而不入,直接去了東面的冀州,支援東關戰場。

  景帝完全不知道,他最大的心腹之患,正以他無法理解的速度和方式,已經快要到了另一個同樣致命的戰場。

  ……我是求票票的分割線……

  冀州軍營,旌旗在暮色中低垂,仿佛也感受到了沉重的氣氛。

  大九率領著疲憊的新軍隊伍返回冀州大營,向留守的冀州駐軍求助。馬蹄踏起陣陣塵土,士兵們的鎧甲上還殘留著征途的風霜。

  軍營大門前,冀州主將楊少杰剛好用過晚膳在軍營門口散步,見到一支身穿大景制式鎧甲的軍隊行來,立刻命身后的親兵戒備。

  親兵應聲回了軍營里。片刻后,接到命令的將士們披上戰甲,手持武器,守在軍營門口。

  不待大九的新軍靠近,楊少杰大聲喝問:“站住。你們是何人?為何到我冀州大營?”

  為避免發生誤會,大九立刻抬手喝停了隊伍,獨自策馬上前。

  大九翻身下馬,從懷里拿出景帝的圣旨呈給楊少杰。

  看完圣旨上內容,楊少杰神色緩和下來。“既是陛下命你等支援東關,本將立刻命人準備飯食,將士們飽餐一頓后再趕路不遲。”

  大九搖了搖頭,臉上的疲憊更深了。“不,楊將軍,我們是已從東關回來了。”

  “已經回來了?”楊少杰眉頭微皺,似乎沒有完全理解大九的話。

  大九深吸一口氣,聲音沉重:“東關已落入東明帝國之手。李建勇老元帥帶去的十五萬援軍……恐怕也已兇多吉少。”

  周圍頓時一片寂靜,只聽得見火把燃燒的噼啪聲。

  楊少杰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猛地抓住大九的手臂:“你說什么?那我冀州軍那五萬弟兄呢?”

  他的聲音顫抖著,手指幾乎要陷進大九的手臂。

  大九沉默片刻,緩緩道:“我們抵達東關外圍時,發現東明帝國早已設下埋伏。城內城外都是敵軍,就等著援軍自投羅網。我們無力回天,只能退回冀州,與將軍共商對策。”

  “五萬弟兄啊!”楊少杰猛地一拍旁邊的樹干,震得樹葉沙沙的響,“那可都是我一手帶出來的兵!”

  他胸口劇烈起伏,眼中布滿血絲,憤怒與悲痛交織在臉上。

  就在這時,那個空降到大九身邊的副將邱振宇上前一步:“楊將軍,請冷靜。東明帝國來勢洶洶,東關十萬守軍加上十五萬援軍都全軍覆沒,此刻我們更不能自亂陣腳。”

  在返回冀州的路上,邱振宇目睹了沿途百姓們的恐慌,也深思了當前的局勢,兩日前主戰的熱血漸漸被冷靜所取代。

  楊少杰深吸幾口氣,努力平復著情緒。

  作為一軍主將,他明白邱振宇說得在理。

  “走,我們進大營商量。”說著,他抬步走向軍營,并示意親兵安頓大九帶來的新軍。

  中軍大帳里,楊少杰高坐主位,看向大九。

  “東關既已破,下一戰必是直取冀州。現在冀州兵馬被抽調后,只剩兩萬駐軍,加上你們的一萬新軍,總共不過三萬人。”楊少杰的手指指向掛在墻上的地圖上,“而東明帝國,就算經過幾次大戰,至少也還有二十萬大軍。我們是迎上去,還是據城死守?”

  眾人面色凝重,目光都聚焦在那張軍事地圖上。

  “我們可以據城死守,等待朝廷援軍。”一位參將提議道。

  楊少杰搖頭:“冀州城防不如東關堅固,糧草也只能維持兩個月。若是被圍困,恐怕支撐不到援軍到來。”

  “或許可以沿途設伏,利用地形削弱敵軍。”另一位將領指著地圖上的幾處峽谷。

  邱振宇嘆了口氣:“東明帝國剛剛大勝,必定士氣高漲,戒備森嚴。加上他們兵力遠超我們,小股伏兵恐怕難以奏效。”

  大九沉思片刻后道:“或許可以組織游擊,騷擾敵軍補給線。”

  楊少杰再次搖頭:“東明帝國行軍向來攜帶充足糧草,且三十萬大軍的后勤隊伍,也不是我們小股部隊能夠撼動的。”

  帳內陷入長時間的沉默,只有油燈偶爾爆出燈花的輕微噼啪聲。

  每個人都明白眼前的絕境:正面迎戰無異于以卵擊石,固守待援恐怕希望渺茫,而出奇制勝又談何容易?

  楊少杰的目光從一個個將領臉上掃過,看到的都是凝重與無奈。他最終長嘆一聲:“今日暫且到此,各位先回去休息,明日再議。容本將好好想想。”

  眾人剛要退出軍帳,外面忽傳來士兵急促的稟報聲。

  “報——蒼州王趙樽求見!”

  一聽蒼州王趙樽的大名,帳內眾人紛紛一愣。

  大九與幾位大字隊的兄弟對視一眼,眼中難以抑制地閃過激動與驚喜,但那光芒也僅僅只是一閃而逝。

  王爺來了!他們幾個就有主心骨了。

  然而,楊少杰與大九的副將邱振宇卻是眉頭緊鎖,面露疑惑。

  趙樽謀反之事早已傳遍各軍,如今已是朝廷欽點的反王。

  此刻,他突然現身冀州大營,意欲何為?難道是蒼州鐵騎已兵臨城下?

  楊少杰急步上前,沉聲問那報信的士兵:“他帶了多少人馬?”

  “回將軍,看去僅……僅約幾百輕騎。”

  “才幾百?”楊少杰一怔,與眾人交換了一個困惑的眼神。

  僅帶幾百人,那絕非是攻打軍營的陣仗。

  他心下稍安,卻又疑竇叢生,揮手道:“請他們進來。”

  略一沉吟,他又道:“中軍帳狹小,容不下這許多人。諸位,隨我一同出迎。”

  帳外已夜色如墨,夜風卷著戰旗獵獵作響。火把的光暈在風中搖曳,映出一行由遠及近的身影。

  只見蒼州王趙樽一馬當先,身著銀甲,外罩一件玄色繡祥云紋披風,步履沉穩。

  他龍行虎步,即便風塵仆仆也難掩其通身的凜然貴氣與久經沙場的威壓。

  他身后五百府兵肅然列隊,同樣身著玄甲,披風如墨,唯有甲葉在行動間發出冰冷而規律的輕響,一股百戰精銳的肅殺之氣撲面而來,令人心凜。

  雙方見禮,氣氛客氣卻疏離。

  楊少杰拱手問道:“王爺突然駕臨我冀州軍營,不知有何貴干?”

  趙樽目光掃過楊少杰,亦掠過他身后神色各異的眾人,在大九等人身上略有停頓。

  他隨即淡然開口,聲音沉穩有力:“本王聽聞東關危急,城破兵敗,特率兵馳援。”

  “馳援?”楊少杰聞言更是愕然。

  東關陷落不過十數日,消息傳至西北蒼州,路途何止千里,再快馬加鞭趕來冀州……這速度簡直匪夷所思。

  難道,趙樽這反賊在朝廷里還埋伏了奸細?

  他忍不住追問:“王爺遠在蒼州,如何能如此迅捷得知東關戰況?”

  趙樽哪會說是因為對講機的傳訊,他神色不變,早已備好了說辭。

  “早在東明帝國陳兵三十萬于關外之時,本王便知事態緊急,已命麾下整軍支援,并星夜兼程而來。”

  聽聞此言,楊少杰心下稍緩。

  只要這位“反王”不是來攻打冀州的,一切都好說。

  況且,若趙樽真是來援,哪怕只帶了幾百人,蒼州王善戰之名天下皆知,總是一份助力。

  他按下心中疑慮,轉而問道:“原來如此。王爺高義。卻不知……此次馳援,蒼州大軍現已至何處?”

  他下意識地望向營外黑暗處,期待能看到更多的兵馬。

  趙樽抬手,隨意地指向身后那五百靜立如松的玄甲府兵,語氣平淡無波:“本王的五百援軍,盡在此處。”

  “什么?”

  “就……就這么五百人?”

  楊少杰與邱振宇幾乎同時失聲,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與荒謬之感,只覺得這位王爺莫不是在消遣他們?

  以五百人馳援面對東明帝國三十萬大軍的東關殘局,無異于杯水車薪,甚至可笑。

  大九和大字隊的兄弟們緊繃的臉上終于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彼此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

  大十六更是用只有身邊兄弟能聽到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和底氣低吼道:“不管怎么說,王爺帶著援軍來了!咱還怕個球!”

  一旁不明就里的冀州將領們聞言,忍不住紛紛暗自翻了個白眼,只覺得這些人莫非是失心瘋了,或是被這蒼州王灌了迷魂湯?

  五百人,能抵何事?

  夜色中,火把噼啪作響,兩撥人馬心態迥異,氣氛一時變得微妙而復雜起來。

  楊少杰想了想,還是做了個請的姿勢。“王爺請入帳議事吧!”

  趙樽頷首,走進大帳,其他人緊跟其后。

  剛才那位千夫長掃了一眼那五百名留在帳外肅立如松的府兵,嘴角不受控制地抽動了兩下。

  他壓低聲音,近乎自言自語地嘟囔道:“我們有三萬人馬,在這兒商議了這么久,都不敢貿然進攻。如今王爺只帶了五百人來,就敢動手?這……這又不是天兵天將。”

  這話恰巧說出了在場眾多將士的心聲,帳中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議論聲。

  然而,趙樽帶來的五百府兵和大九等人卻被這話逗得低笑起來。

  他們互相對視一眼,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聽到了什么荒唐的玩笑。

  趙樽本人也只是勾唇淡淡一笑,并未言語。

  大九大步上前,輕輕拍了拍千夫長的肩膀,笑:“王爺既然只帶五百精銳馳援東關,自然有他的道理。咱們這些粗人,好生聽著便是。”

  趙樽不再多言,從容走到椅子前坐下,玄色披風在身后劃出一道凌厲的弧線。

  他將話題引回正軌,看向楊少杰問道:“楊將軍,不知你們眼下可有奪回東關城的良策?”

  楊少杰長嘆一聲,愁容滿面:“本將與大九將軍已商議多時,暫時未有萬全之策。”

  他抬頭望向趙樽,眼中帶著期盼,“不知王爺可有高見?”

  趙樽微微頷首,語氣謙和卻自帶威嚴:“本王來時略作思忖,雖非什么高明之計,倒可一試。”

  說到此處,他頓了頓,帳中頓時鴉雀無聲。

  趙樽接著說道:“今夜好生休整,明日出發。屆時……”趙樽的目光掃過眾人,“你們三萬在箭矢射程外叫陣,吸引東明軍主力注意。本王親率五百府兵從側翼突襲。”

  聞言,帳中眾人一片愕然。

  眾將面面相覷,有人忍不住失聲驚呼:“王爺的意思是,您的五百府兵才是真正的主力?”

  趙樽微微點頭,大手在玄色披風內輕輕撫摸著那支從隱藏在后的M16,唇角依然掛著一抹若有似無的淡笑。

  “想必大家早已聽說過,本王麾下皆是精銳,”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本王雖只帶來五百人,卻能敵上萬軍隊。”

  趙樽的話音一落,大賬內頓時響起一陣倒抽涼氣的聲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