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44章 艱難的推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雖說當下治安不太好,但他們人多,在交易會結束后也在京城逗留了一天,看了看天安門,又去吃了烤鴨,才圓滿結束這一趟旅程。

  最大的收獲要數一袋袋種子,能被挑中的至少也都有些特點。

  戚永鋒也拿塑料袋裝著一些樣品種子,將帶回上海試種,“志哥,那我先去坐車了。”

  “嗯,到了給菜場回電話。”

  陳家志逐一將戚永鋒、紀松、彭謙等人送走后,才和薛軍、方學林踏上了回廣東的旅程。

  在飛機上假寐時,陳家志也在回味京城之行。

  京城的種業研發能力是極強的,在茄果、瓜豆類等蔬菜育種上都很強。

  雖說種類上和菜場的主營方向有點不搭,但對育苗場來說,品種卻是多多益善。

  他看向方學林,“老方,菜場的種苗表現如何了?”

  從九月初,江心菜場育苗場便開始在育苗和嫁接,如今已到十月下旬,定植早的已經進入了采摘期。

  方學林說:“從目前來看,有幾種嫁接組合的種苗表現非常不錯,個別直生苗的表現也較為突出。”

  黃瓜嫁接云南黑籽南瓜,番茄嫁接水茄……

  了解幾個組合的情況后,陳家志又問起了嫁接苗的推廣。

  方學林尬住了。

  陳家志心中了然,“實話實說,我心里有底。”

  方學林垂眉,“推廣都不太好,廣州乃至珠三角冬種蔬菜都以菜心、生菜、油麥菜、芥蘭等為主,茄果類和瓜類冬種主要是在粵西的湛江、茂名和陽江,所以想在廣州推廣茄果類種苗都較難。”

  說白了就是農戶沒有種植習慣。

  陳家志又問:“價格呢?”

  方學林想了想,說:“農戶反饋嫁接苗的價格過高,不愿意買,而且農戶習慣了自育自用,對要花錢的商品穴盤苗不太感冒,我覺得育苗場在湛江、茂名等地區可能會更有前途。”

  陳家志認可這個觀點。

  但也不會現在就去粵西建苗床,當下還是要以研究為主,推廣為輔,農戶的消費習慣也是需要培養的。

  “繼續在菜場試種吧,有些嫁接組合更抗病,可能在夏季時優勢才更明顯。”

  方學林問道:“如果推廣一直沒見成效,育苗場沒有產出又該怎么辦?”

  “如果種苗真的好,會有人嘗到甜頭的。”陳家志沉吟道:“實在不行,還能自用。”

  他想到了李才在連州談好的合作基地,育苗場便可以免費提供種苗,再收購成品蔬菜。

  這樣也能發揮價值。

  “當下重點還是做好基礎研究、技術儲備和嫁接工等人才培養。”

  把江心菜場當成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就合理多了。

  要說國內最早開啟工廠化育苗的城市,那當屬京城,這項技術就是京城最先引入,目前相對來說更先進。

  但同樣普及度不高,主要還是沒有消費習慣。

  不過陳家志還能自己種,或者免費給別人提供種苗。

  到了花城后,陳家志同樣去靠譜鮮生和檔口視察了番,了解行情后便回了家。

  如果沒有自然災害,珠三角十月份的蔬菜供應十分充足。

  廣東冬種蔬菜的生產量省內能消化掉一半就十分驚人了,大多數菜還是要銷往北方。

  也導致本地行情不景氣。

  江心菜場也就只能走走精品路線,同時靠著供港市場維持著一定利潤。

  陳家志的重心也沒放在菜場管理上,回菜場后就一門心思撲在育苗場上。

  苦瓜和絲瓜互作砧木嫁接的種苗經過定植后,已經掛果,走進藤蔓下,便能看見密集懸掛著的苦瓜。

  因為是試種,量少,就沒有賣的打算,基本供應給了菜場食堂。

  相比絲瓜,嫁接過后的苦瓜得到了大多數菜工的好評。

  苦瓜苦味更淡一些,還多了一絲絲瓜的爽口。

  這說明當下的嫁接組合有價值,如果再在產量或者抗性上有所表現,推廣潛力就比較高了。

  而這兩種子都是陳家志在東鄉菜場的自留種,經歷了多災多難。

  這個秋天也同樣將留種篩選。

  不過這次陳家志來苦瓜地,是來和李秀一起摘苦瓜。

  晚上李秀要給他做苦瓜釀肉,據說味道也十分不錯,苦味沒有以往那么濃。

  許久沒剪瓜果,突然來試一試,陳家志感覺很解壓,就喜歡這種感覺。

  “哎,家志,夠了,摘幾個就夠了,多了也吃不完。”

  “沒事,來都來了,就把他一起摘了,多的給食堂送去。”陳家志手里拿著一個很靚的苦瓜,笑道:“采摘苦瓜是順帶的,我主要還是來觀察下瓜的外形靚不靚,檢驗下成果。”

  李秀翻了個白眼,要不是看到了你那剪苦瓜時的投入,還真就信了。

  “行行行,那邊還有絲瓜、茄子和番茄,你想觀察那就一起觀察了吧。”

  李秀也鉆進了藤蔓,同樣一起的還有一黑一白兩只體型不小的狗,從東鄉菜場關閉后,兩只狗也跟著來了江心菜場。

  不過沒有當初在東鄉菜場那么自由,現在菜場里小孩多,狗要拴住。

  每天最歡快的日子就是跟著李秀巡田的時候。

  陳家志仍舊樂不可支的剪著苦瓜,帶的塑料桶很快就裝滿了,提起來得有二三十斤。

  “今天就放過番茄和茄子,菜筐裝不下,過幾天再來干它們。”

  李秀說:“過幾天你不是又要去元謀嗎?”

  “嗯啊。”陳家志笑道:“我可以明天就來摘番茄,后天摘茄子,大后天摘絲瓜。”

  “還說你不是來摘瓜的?”

  “我也在觀察。”

  “那你觀察出什么了?”

  陳家志剪了一根苦瓜,拋起來展示了下,“此瓜類我,一個字,靚!”

  李秀語噎。

  陳家志又說:“實話哈,從外形來看,這苦瓜確實漂亮,不枉費當初精心挑選留種。”

  “那是,當初價格那么好,還把好瓜拿來留種,要是留的種子不好,可就真白瞎了。”

  此時李秀看苦瓜也是滿意的說了句‘靚瓜’,留種時挑選的場景她可都還記得。

  “不會白費。”陳家志笑了笑,“除了苦瓜絲瓜,茄子和甜椒也差不了。”

  “還有大骨青。”李秀說:“大骨青空心菜再過段時間也該收種子了。”

  “是哦,差點忘了。”

  陳家志裝滿了一桶苦瓜,遞給李秀放到田埂上的菜筐里去。

  李秀不滿的哼聲道:“那可是大骨青,當初你不顧易哥、二姐的勸阻也要留種的大骨青,這才多久,就不耐煩了,喜新厭舊啊?”

  “呃,沒有。”

  去年那段時間空心菜的價格也不低,算下來一畝至少也能賣大幾千塊。

  陳家志想了想,說道:“你說得也對,我今年也確實對大骨青沒怎么上心,不該這樣,育種就得持之以恒的堅持,額,還算不上育種,但提純復壯也該堅持做。”

  瞧他一門心思撲在工作和種子上,李秀感覺自己完全就是白擔心了。

  “今年空心菜長得也很好。”

  剪完苦瓜,陳家志跟著也去看了黃瓜、番茄、茄子、甜椒、絲瓜的生長情況。

  每一種菜的長勢都很好。

  然后李秀就接連聽到了‘此茄類我’‘此椒類我’等諸多評價。

  雖說有逗趣成份,但也是陳家志的真實評價,這些直播苗、實生苗、嫁接苗的狀態都很好。

  他感覺是好兆頭。

  晚上,陳家志也如愿吃到了苦瓜釀肉,苦味確實淡了許多,嫁接了絲瓜砧木的苦瓜口感有所改善。

  就現場長勢來說,在抗性上也肯定有提升。

  這驗證了嫁接的方向是對的,只是當下的市場推廣確實存在困難。

  次日,陳家志在辦公室查看了育苗場最近的銷售情況,外銷苗量大幅下滑。

  即使是東升農場,由于天氣轉涼,也取消了菜心種苗訂單,只保持了少量生菜和油麥菜的訂單。

  秋冬季還是撒種子方便。

  易定干說道:“我們也向東升農場推薦過番茄、茄子嫁接苗,他們表面不認可也就算了,暗地里還帶頭貶低我們。”

  陳家志蹙眉問道:“怎么貶低了?”

  易定干努嘴道:“說我們想賺錢想瘋了唄,一株苗賣1毛5,還不如自己育苗呢。”

  自己育的苗比得上苗場的嫁接苗嗎?

  但這也是現狀,想改變觀念是很難的一件事。

  易定干繼續說道:“菜場里有一批本地菜工,也還有地,菜場免費給提供種苗,還遭到了不少人的嫌棄,有點難搞哦,家志……”

  說到被自家菜工嫌棄種苗時,易定干充滿了辛酸。

  免費啊,不收錢的啊,就這都還要被嫌棄,這推廣怎么就那么難。

  “徐聞香和黃建遠也來菜場問了育苗場的事,還有元謀的育苗場,從現在情況來看,育苗場鐵定會虧本,菜場的利潤也下來了,他們的意思是育苗場還有沒有必要繼續搞下去?”

  頓了頓,他又笑著補充,“他們說沒別的意思,就是害怕你上頭。”

  陳家志反問道:“你覺得呢?”

  “我咋知道,你才是老板,育苗場也歸你管,把菜場經營好才是我的任務。”易定干喝了口茶,“但話說回來,這嫁接苗種出來的瓜果都還可以。”

  陳家志攤了攤手,“既然有價值,那為什么要停止呢?苗場不賺錢,我們也能通過種菜或者賣菜賺錢。

  只要整體環節上在賺錢,嫁接苗或者說育苗場都有必要搞下去。”

  易定干嘀咕道:“我又沒反對,這事你得找徐聞香和黃建遠。”

  陳家志比了個OK,“交給我。”

  最近徐黃兩人確實在資源上給了公司不少幫助,陳家志也愿意和他們加強溝通。

  在家和菜場呆了幾天,陳家志前往元謀前,再度與徐黃兩人見了面。

  兩人很好說話,當著他的面并沒有提出什么意義,只是問什么時候分紅。

  得知短時間內不會分紅后,兩人也無可奈何,只表示將繼續提供資源。

  陳家志猜測,如果不是有自己的事業,兩人都恨不得來公司任職。

  十一月初。

  當大部分地區都開始降溫時,元謀白天仍然有二十六七度。

  天空湛藍如洗,遠處山巒起伏,近處花果飄香。

  陳家志和農業局的馬明走在能禹鎮遼闊平坦的田野上,菜田里大部分冬早蔬菜都進入了采收期。

  可惜,采用云嶺農業育苗場種苗的農戶不多。

  “馬局長,元謀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很適合育繁種,可以多引進國內外的種子公司過來制繁種嘛。”

  這次來,陳家志再一次認識到了穴盤苗和嫁接苗的推廣有多難。

  農戶不理解也就算了,連有關部門內部也存在分歧。

  “尤其是蔬菜制種,可以說全國找不出幾個比元謀更適合冬繁制種的地方。”

  “元謀縣哪有陳總說的這么好。”馬明笑了笑,把這當成了是客套話,“我可聽說了哈,陳總的育苗場在打制繁種育苗的主意。”

  陳家志搖了搖頭,雖說他也確實瞄上了供蔬菜制種苗這塊蛋糕,但這對全縣的產業有利。

  “我這可不是客套,前段時間我去京城參加了一場種子交易會,還替元謀做了宣傳呢,你們肯定也清楚自己的優勢,只是礙于各種原因,沒能充分發揮出來。”

  “哦”馬明頓住腳步,笑道:“陳總是怎么宣傳我們元謀的?”

  “還能咋說,干熱河谷的氣候優勢唄;又有蔬菜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具備制種需要的良好隔離環境;

  土地、勞動力便宜;

  農業生產條件好,有良好的灌溉設施;

  種菜的農民具有良好的生產種植技術水平;

  當地政府和合作組織對蔬菜制種行業很重視……”

  陳家志哼笑了聲,說:“你們可記得要給我宣傳費!”

  馬明哈哈笑了笑,“陳總,要是你真能給元謀縣拉來種企投資,這宣傳費我去給你要!”

  當下種子的生產流通都主要掌握在地方種子公司手中,想招商談何容易,馬明沒放在心上。

  這番交流過后,陳家志也感覺短時間內靠有關部門招商靠不住。

  還得是自己來。

  與廣州相比,元謀的種苗推廣工作更加艱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