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45章 詆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云嶺農業元謀育苗場第一批蔬菜穴盤苗早達到了定植標準。

  皆是黃瓜、番茄、茄子、辣椒等元謀主栽的冬早蔬菜,為的便是方便推廣。

  可結果不盡如人意。

  截止陳家志前來時,整個育苗場沒有對農戶賣出一株苗。

  即使免費給農民提供種苗,農民也帶有疑慮,不愿使用。

  為此,陳家志來了元謀后,就到現場考察蔬菜產區的情況。

  剛好馬明也在能禹的蔬菜基地里,兩人便有了剛才的交流。

  陳家志原本的計劃是通過供制種蔬菜種苗打開銷路。

  但現實是當下元謀的蔬菜冬繁制種屬于小眾地區,每年前來進行蔬菜育繁種的種子公司也不多,冬繁制種最多的當屬青稞和小麥。

  這便讓市場受限。

  而且這是育苗場的第一年,并沒有客戶基礎,提前溝通又不到位,等育苗場找上門時,育繁種單位還有農戶大多已自行開展了播種育苗。

  這時候再想賣苗就晚了。

  不論育繁種單位,或是農民,都不愿再花第二份錢去買苗。

  即使免費,很多人也不想浪費自家培育的苗,更何況也疑慮免費的能有好東西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種苗賣不出去也實屬正常。

  薛軍此次依然和陳家志一同來了元謀,全程跟隨,嘀咕道:“其實一開始就該免費供苗,多些農戶種植,推廣效果才更好。”

  雖說沒賣出去種苗,但靠著免費,以及王永祥、高維等人的推廣,也零星有幾個自家苗出問題了的農戶種了苗場的菜苗。

  只是量不多。

  陳家志回頭說道:“影響團結的話就不要說了,現在的局面也在預料之中。”

  得承認他的決策超前了點,元謀的蔬菜種植業掉隊了半步,蔬菜育繁種則是還沒被納入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中。

  但方向是對的。

  現在只不過是些許風霜罷了。

  苗賣不出去就只能自己種,除了50畝大棚,育苗場還有100畝露天菜地,如今大棚都被種上了各種瓜果,露天菜地也種了不少,暫且把今年育的苗都用光了。

  想搞育苗場,還得從種菜開始。

  這又回到了場長李明坤的老本行,李明坤原本就挺擅長種黃瓜等瓜果類作物,現在算是如魚得水,笑口常開。

  一度讓薛軍懷疑這廝是故意前期不免費,就想留著自己種。

  告別了馬明后,陳家志在王永祥的帶領下,去了一家種了自家苗的農戶菜田里。

  這是一塊種黃瓜的菜田。

  當別家的黃瓜都開始采摘了,眼前的還是30cm左右高的菜苗,剛開始爬蔓,部分顯現出了花蕾。

  王永祥蹲下身子查看著健壯的黃瓜植株,介紹道:“貴叔家原本也育了黃瓜苗,只是得病苗死了不少,剩下的苗栽了后表現也不好,最后在我的建議下,拔苗重新種上了育苗場的嫁接黃瓜苗。”

  陳家志也蹲下身子,“現在看情況也還不錯。”

  王永祥笑了,他是第一次接觸黃瓜嫁接苗,就現下的情況來看,嫁接苗在抗病性上確實有優勢。

  這批苗從移栽后就沒得過病。

  片刻后,一古銅色皮膚的老農民走了過來,“永祥來了啊?”

  “貴叔。”王永祥站起了身,說道:“這是我老板陳總,專門來看你家黃瓜的長勢情況。”

  貴叔帶著憂慮的神色上也擠出了一絲笑容,又不知該如何開口,顯得有些拘謹。

  不過和老農民打交道,陳家志有經驗呀!

  啥也不說,先把煙點上。

  云南被稱為煙草王國,很多地區的農民吸煙不用誰來教,到了十幾歲自然而然就會了。

  “你這煙不夠勁。”貴叔仍笑著接過了煙,也蹲下來查看著現蕾的黃瓜。

  “我現在別的不敢指望了,就盼著能把投入的肥料農藥本錢收回來。”

  露天條件下,元謀的冬早黃瓜,可以堅持采收到12月末,還有兩個月時間。

  而腳下的黃瓜才開始開花現蕾,可能只有一個月的采收時間。

  好在一畝地4000株苗全部由育苗場免費提供,按苗場在元謀的售價算,種苗成本就是600元。

  省了種苗成本,貴叔才敢在10月才移栽黃瓜。

  王永祥問道:“貴叔,你打農藥了嗎?”

  “沒,還一次沒打。”王永祥說:“植株很健康,我就沒打。”

  10月才移栽,完美避開了雨季,病害自然少。

  陳家志提醒道:“嫁接苗有抗性優勢,可以少打農藥,節省成本,但也不能完全不打。”

  貴叔點頭道:“這我知道,我每天都守在地里,等發現情況了,一定第一時間打。”

  王永祥也說道:“貴叔,有什么弄不懂的,記得及時來苗場找我,你這可是我們苗場的門面,一定要給看低我們的人好好看看!”

  “好!”貴叔罵道:“有人說你們的苗有問題,結不了果,產量不高,我還就不信了,這么好的苗還能結不了瓜?”

  王永祥說:“事實會證明他們是錯的,貴叔,如果今年效果好,明年可得照顧下苗場的生意哈。”

  貴叔不說話了。

  一畝地600塊錢種苗成本,這沒幾個人敢買啊!

  王永祥也尬在了原地。

  陳家志也覺得這個定價很虛高,嗯,不是他定的價,他定價肯定直接就免費了。

  “貴叔,你剛才提到有人說苗有問題,是從哪里傳出來的?”

  貴叔搖頭,“不知道從哪里聽到的,反正好多人都在說。”

  “好多人?”

  陳家志看向王永祥,后者眼神也定住了,意識到背后可能有蹊蹺。

  從貴叔的菜田離開后,陳家志又和王永祥去了另一個村子的菜農田里。

  這次種的是番茄,有近兩畝地,也是嫁接苗,接穗是早熟番茄品種,每畝5000株苗,長勢同樣可觀。

  只是同樣存在詆毀育苗場的小道消息。

  諸如‘免費的能有啥好東西’‘結不了果’‘產量不高’等等謠言流傳。

  想來這也是種苗免費,也沒多少人敢用的原因。

  想到自己求爺爺告奶奶的推廣歷程,王永祥的脾氣也上來了,罵咧咧的回了育苗場,與高維、李明坤等人說了謠言的事。

  “艸踏馬的,誰在背后陰我們!”

  “難怪免費還這么難!”

  陳家志不清楚其中的憤怒有多少演的成份,說不定王永祥和高維此前也對嫁接苗有過懷疑,只是近來改觀了些。

  但想完全改變,還得等有產出了,同時只要產出夠好,這背后的謠言也能不攻自破。

  不過陳家志仍好奇是誰在背后搗鬼。

  經過幾天調查,幾條線索都指向了元謀蔬菜公司種子經營部。

  這屬于國營單位。

  陳家志想去找馬明,但沒有直接證據,就算有證據,恐怕也不能拿別人怎么樣。

  當陳家志為此奔走時,云嶺農場場長李明坤就像個沒事人一樣,每天照舊穿梭在菜田里。

  尤其是陳家志和他說了大棚種植最好輔以人工授粉后,已經連續幾天一早就進大棚里了。

  原定的50畝大棚育苗場成了瓜果的海洋。

  要知道大棚種菜的工作量也不少,同時本地請的工人沒種過大棚,李明坤也沒有多少經驗,大多時候都靠李明坤自行探索。

  同時由于大棚的保溫作用,棚內的瓜菜生長明顯要快上一截。

  這雖然與預期的苗場有偏差,但李明坤的水平并不差,在種菜管理上也有自己的想法。

  這天早上,陳家志在辣椒棚里找到了李明坤。

  辣椒品種是中椒5號甜椒,李明坤正指導工人輕晃著植株輔助授粉。

  陳家志又提及了謠言。

  “其實謠言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沒辦法。”李明坤很坦誠,“但想賣種苗嘛,最終還是靠種出來的效果。”

  “所以我就轉變了方向,種苗賣不出去,就全部自己種,賣苗我不擅長,種菜我還能不會嗎?”

  陳家志當初也提過自種,沒成想李明坤貫徹的這么徹底。

  但想一想面臨這種情況,即使是他來,恐怕也會走這條路。

  畢竟他們都是菜農。

  最擅長的就是種菜,回到自己的賽道上來,就不怕那些小伎倆了。

  思來想去,陳家志沉吟道:“方向沒錯,沒想到你看這么通透。”

  李明坤笑了笑,“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嘛,真說到育苗嫁接,得靠紀松和彭老,上個月嫁接的時候可把他折騰壞了。”

  云嶺農場的嫁接成活率不高,只有六成左右,效率還慢。

  但嫁接工都是拿苗子喂出來的,沒有大量練習哪來的熟能生巧。

  陳家志頷首,“都付出了不少,現在就等著收獲了。”

  李明坤問道:“這批菜最早的再有一兩個星期就能采摘了,也要賣向廣州嗎?”

  “廣州就不要想了,現在競爭很激烈,菜價低。”

  粵西就是南菜北運最大的基地之一,距離珠三角又近,還有海南冬種蔬菜產區的競爭,冬天暫時還輪不到云南菜逞威風。

  只能往北。

  陳家志想了想,說:“可以賣到成都等城市去,我們有大棚,采摘期能保持很長,等過了12月,就可以錯開本地的采摘旺盛期,銷路和運力應該都不用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