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84章 該給一點震撼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皇宮。

  自從元寶炬登基之后,乙弗皇后很少見到他。

  “陛下!”

  乙弗皇后作為元寶炬的正妻,還是很有威勢的,她一來,元寶炬身邊的鶯鶯燕燕都散了。

  被攪擾了興致的元寶炬對于乙弗皇后并沒有好臉色。

  “皇后怎么來了?”

  “臣妾聽說陛下要放任元氏宗親去地方上任官?”

  元寶炬一聽,臉上露出了笑容。

  “怎么,你要為你們乙弗氏的子弟求官么?”

  元寶炬本以為乙弗氏是來求他的,心里還很高興,可乙弗氏卻是搖了搖頭,道:

  “陛下是否三思?”

  元寶炬眉頭一皺,問道:

  “為何?”

  乙弗氏道:

  “這些元氏宗親要是放了回去,想要讓他們再回來就難了。”

  元寶炬聽了,卻是不在意。

  “不回來就不回來唄,省得整日里在朕耳邊要這要那的!”

  “可就怕他們會生事啊!”

  元寶炬揮了揮手,道:

  “你怕這怕那的做什么,難道他們在洛陽就不生事了么?”

  元寶炬剛剛說完,殿宇之外,就傳來了一聲通稟。

  “陛下,不好了!”

  元寶炬身邊的內侍跑了進來,臉色匆忙,看見乙弗氏也在這里,跟著行了一禮。

  元寶炬看著自己的內侍如此模樣,問道:

  “何事如此驚慌!”

  “元修被人打了!”

  元寶炬聽了之后,揮了揮手,道:

  “打就打唄,這小子被打死了都活該!”

  “陛下,這次事情不簡單,打人的跟秦王有關!”

  元寶炬一聽,心中一驚,立馬道:

  “那還不去抓人!”

  內侍一愣,問道:

  “抓誰?”

  “當然是元修了,快去抓了,送牢里待著去!”

  “陛下,這事可能有些麻煩。”

  “啊?”

  “賀六渾,聽說了沒有?”

  尉景從洛陽東市買菜回來,將第一手的坊間傳聞帶了回來。

  此時的高歡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喝茶,婁昭君和高婁斤在附近忙活著。

  “何事啊?”

  高歡家因為侯景的貢獻恢復了平靜,生活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之中。

  對于尉景的一驚一乍,高歡家都習慣了。

  每日,尉景都要帶回來些坊間傳聞來。

  “元修被人打了!”

  “打就打唄!”高歡聽了,不是很在意,“姐夫,你也別整日里打聽這些坊間傳聞了,沒事的話就去宅子那邊盯著,早點建好咱們早點回鄴城。”

  “這次不一樣,打人的和大野爽有關!”

  尉景這么一說,高歡精神一震,便是正在忙活的婁昭君和高婁斤也湊了過來。

  “如何?”

  “坊間都傳遍了,說是北面來朝覲的胡人在四坊市和元修起了沖突。你們可不知道,當時的場面有多混亂,聽說打得血刺呼啦的。”

  眾人吃著瓜,追問道:

  “然后呢?”

  “元修這小子帶著的侍從不敵,被胡人打趴下之后,這小子剩一個人,還敢放話威脅,說自己是天家貴胄,孝文帝之孫,當今陛下的兄弟,要他們好看。”

  高歡聽了,有些疑惑。

  “這和大野爽有什么關系?”

  尉景解釋道:

  “那些胡人聽了,說他們居于北地,只知天可汗,未聞中原有天子。”

  高歡聽聞之后,面色變了,已經從純粹的吃瓜狀態變成了審慎之態。

  他思考了一會兒,而后變得極其興奮,露出了幸災樂禍之色。

  “快,派人盯著宇文泰那邊,有什么盡快來報!”

  “諾!”

  屋子里,宇文泰低聲嘶吼著。

  “他要做什么!”

  元修被打之后,將事情鬧得很大。一眾元氏宗親將這件事情鬧到了元寶炬那邊,要元寶炬嚴懲那些胡人。

  可這哪里是要嚴懲這些胡人,分明是沖著李爽去的。

  關鍵是,宇文泰還無法置身事外。畢竟,他是元修的妹夫。

  這一刻,宇文泰有些心煩意亂,取了一個元氏的宗女,固然對他有幫助。

  然而這個元修,實在是太不穩定了。

  宇文泰麾下的大將劉亮從外走進了屋中。

  “主公,外面有人在盯著我們!”

  劉亮雖是一員勇將,但也是心思細膩之輩。他回來之后,便察覺到宇文泰的宅子外面有人。

  宇文泰揮了揮手,有些煩躁,道:

  “別管了,都是高歡的人。”

  “他們如此明目張膽,想要如何?”

  “還能做什么,左右不過是想要看我的笑話!”

  宇文泰此刻不想要管這些了,而是問道:

  “元修那邊如何了?”

  “鬧得很大,還有人說,這大魏不知是天子大,還是天可汗大?”

  宇文泰聽了,越發肯定,這幫人就是沖著李爽去的。

  李爽率軍進入洛陽之后,掌控了整個洛陽,還在洛陽推行均田令,將土地賞賜給了有功的將士。

  元氏宗室對此頗有怨言。

  只是,他們這么做的底氣在哪?

  光憑著元氏宗親手里的那些兵,如何能與李爽為敵?

  宇文泰想不明白,便在此時,屋外傳來了一聲通報。

  元修來了,說是要在他這里休養幾日。

  宇文泰聽了這話,眼眸之中帶著一股殺意。

  “讓他進府吧!”

  金鏞城。

  百尺樓上,李爽正在看著從關中送來的文書。

  侯景在旁,憤憤不平。

  “大王,這幫人也太不識好歹了,要不,臣去收拾他們!”

  李爽聽了,問道:

  “你想要如何?”

  “臣帶兵把他們都抓了。”

  李爽一笑,問道:

  “如此,我們和爾朱氏又有何區別?”

  侯景聽了,解釋道:

  “大王你不知道,我問過那幾個胡人和當時在場的路人,是元修這廝在挑事,非要用買駑馬的價買人家的良駒,人家不賣還不讓人走!”

  李爽卻是道:

  “人家就是在挑事,可你又能如何?”

  侯景疑惑道:

  “這幫人想要做什么?”

  這不就是螳臂當車么!

  “這幫元氏宗親便是要讓洛陽乃至天下的人都認為,我們就是下一個爾朱氏!如此一來,均田令也好,其他也罷,想要推行下去便會變得很困難。”

  侯景聽完,道:

  “這幫人還真是會玩陰的啊!大王,我們該如何?”

  李爽道:

  “把那幾個胡人找來。”

  “諾!”

  不一會兒,那幾個胡人就被侯景找來了。

  他們個個身材高大,并不像是一般的胡人那般矮小。便是胡人前來朝覲,也是要講體面的,不會派些尖嘴猴腮的人來。

  一進屋中,他們就跪了下來,道:

  “拜見天可汗!”

  李爽居高臨下看著他們,并沒有讓他們起身。

  一眾胡人有些不安,有人開口道:

  “奴等知道給天可汗惹了麻煩,愿意聽憑天可汗處置。”

  李爽聽了,卻是問道:

  “爾等部族,今歲所產如何?”

  “有賴天河汗之恩典,我部今歲豐足,牛羊新增三千余頭,幼子兩百,得皮毛、藥材數十車,另余糜子千余石。”

  李爽聽了,笑道:

  “你們部落之人善于醫治牛羊馬駝,可派二十人去長安進修。本王欲在夏州設牧監,爾等學成之后,便入夏州監養育牛羊馬駝,初為九品,擇優而升。”

  “奴等謝過天可汗!”

  李爽揮了揮手,道:

  “這洛陽城,還沒有人能讓本王有麻煩。爾等今日就去法曹自首,該如何辦就如何辦!”

  “遵命!”

  幾名胡人走了之后,侯景湊了過來,問道:

  “大王,這事完了么?”

  李爽一笑,道:

  “這事完了,不過之后的麻煩還會陸續而來。”

  “那該如何?”

  “你說這些元氏宗親如何能有這么大的膽子,敢在這個時候挑事?”

  侯景聽了,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元氏手里的兵也不多,就算汝南王元悅去了河南,手底下也沒有多少人啊!”

  便在此時,侯景忽然靈光一閃,道:

  “難道是他們和梁人勾結了?”

  李爽道:

  “宇文泰已經被牽扯進去了,不能讓高歡光看著。”

  侯景聽了,拍了拍胸脯,道:

  “大王放心,我有九種方法讓賀六渾這小子和這事扯上關系,九種!”

  李爽點了點頭,道:

  “如此,這洛陽就先交給你了。”

  侯景有些驚訝,問道:

  “大王要去哪?”

  “我得回一趟關中,處理各大牧監之事!”

  如果說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那么畜牧業就關乎一個國家的上限。

  牲畜和船,乃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秦漢皆因馬政而興,騎兵縱橫,稱霸天下,威震四夷。

  當然,也有馬政一塌糊涂從而戰力也一塌糊涂的朝代。

  李爽率部回到了關中,但沒有去長安,而是去了沙苑!

  在這里,早有人等候了。

  賈思勰!

  李爽見到賈思勰的時候,他正帶著一大票學子在沙苑新建造的牧場中檢查獸群。

  作為李爽的大司農,這些年來,賈思勰主政關中農事,還培養了大量精通農學的學子,為關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見李爽來了,賈思勰拱手道:

  “大王!”

  “不必多禮,如何了?”

  賈思勰道:

  “此地水草極佳,臣在此地培育的牛羊,肉質肥美,且產奶頗多,可以為酪。此外,臣還在此地建了窖,組織人手,刈青草,埋藏在窖中,冬日可以喂食牛羊。”

  沙苑位于渭河與洛河交匯處,水草優良,還是堿性地,從漢時起此地就建立了馬場,乃是關中頂級的牧場。

  李爽點了點頭,帶著賈思勰離開后,回到了臨時建起的大帳之中。

  賈思勰與李爽獨處之時,便滔滔不絕的匯報了他的工作進度。

  關中雖有種植水稻的地方,但產區小,大部分地區和北方其他地區一般,都是旱田。

  賈思勰主政之下,實行的是粟——麥——豆類輪種制度,兩年三熟。

  對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來說,農業是個粗糙的活。他們并不是不種地,有時也會靠著種田收取糧食作為補充。不過游牧民族的農業,就是將種子撒在地里,第二年來看,能收獲多少便是多少。

  可在賈思勰這里,農業就是藝術。

  百姓宅子的構建、永業田種植經濟作物的區別、各個地方的水土地勢,種種因素都與農業息息相關。

  對于關中百姓來說,賈思勰主持之下的農業生產,簡約、簡便,但不簡單。

  李爽點了點頭,道:

  “本王欲在關隴靈夏恒朔等地設立多個監司,司掌牛羊駝馬。”

  賈思勰走到了李爽身邊,看了看具體的資料,有些驚訝。

  北魏的畜牧業極其發達,甚至一度是國家的支柱產業,曾經在大馬營草灘也就是山丹軍馬場養了百萬匹馬。

  到了今日,依舊有著大量的留存。

  賈思勰看了看李爽的設計,基本上是在北魏舊有的體系上作了升級。

  隴右諸監、河西諸監、夏州監、恒朔諸監,除此之外,還設有長安牧苑、沙苑監和樓煩監。

  這的確是一個宏大的構想,不過最終要完成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

  為什么馬政要國家來推行?

  最大的一個原因,老百姓不愛養馬。

  老百姓養雞,只需要偶爾喂些谷子,不僅可以吃,且雞能生蛋,豐富餐桌。

  老百姓養豬,豬不但什么都吃,養起來簡單,而且豬對農業生產大有裨益。便是殺了豬之后,剩下的骨頭,磨成粉撒田里,也能增肥。

  老百姓養牛,那更不用說了,乃是耕田、運輸主力!

  可馬不一樣,養馬不但耗費時間精力,而且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養了沒多少用。

  論耕田、運輸,馬比不上牛。

  論肉奶產出,馬也比不上牛羊豬。

  而且,馬一邊吃一邊拉,糞便是酸性的,糟蹋莊稼。

  對于種田的老百姓來說,他們一沒時間照顧馬匹,二是養來性價比不高。而且,光是糟蹋莊稼這一點,就是死穴。

  所以,馬政必須由國家推行,便是要讓老百姓在民間大規模的養馬,也需要給大量的補貼。

  不過這個時代不一樣,北方有著大量的胡人部落,接納他們,可以降低養馬的成本。

  賈思勰粗略的看了一遍,當看到沙苑監時,有些好奇。

  “大王設沙苑監,專司牛羊養殖,乃是為了專供長安么?”

  李爽搖了搖頭,道:

  “乃是為了育種。”

  “育種?”

  李爽看向了賈思勰,雙手負后,有些高深莫測。

  “不知你作為當世農學大家,可知物競天擇之道?”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