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晚上思緒莫名有些混亂。
想要通過一些小人物的視角來體現林恩帶給地區與時代的改變,但寫了兩三千字又不太滿意,便刪了重寫。
還有后續的劇情發展還要再想想。
之前有讀者說林恩與安娜的決戰有些虎頭蛇尾,我反過去看了兩遍,確實有點,但問題應該不算特別大吧?
前期鋪墊十來章,戰爭經過五章左右。
安娜為什么會輸,林恩為什么會贏都算是交代清楚了。
我個人認為,這種戰爭看的就是過程,以及決戰之前雙方的心理博弈與戰前部署。
真到打起來的時候,主將的臨場調動對戰局影響并不會很大,畢竟那時候的通訊能力太落后,軍隊又是分成三部乃至更多部分迎戰。
古代的戰爭,當戰前部署完畢的時候,就基本能決定戰役的勝負。
當然我也意識到了高潮太短的問題,后續會注意這一點。
而且正如我在小說中寫到的那樣,薩米河的決戰只是個開胃菜,是林恩運營兩年多自然而然結成的果實。
無論裝備水平還是兵員素質,林恩都碾壓了安娜方,他還通過戰前博弈將戰斗控制在了自己選定的戰場。
至于說給敵軍休息一天,那其實也是讓己方休息一天,畢竟林恩的軍隊在開戰前也一直在行軍。
我后續檢查的時候,也發現這塊有點問題,這一天應該是雙方構筑防線的時間,譬如安營扎寨、挖掘壕溝、布置木柵欄等,這里確實是沒寫出來。
當然,后續與奧托的決戰才是真正的硬碰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