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一十章 用人不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古邊軍皆精銳。

  大宋的西北軍自然也是無可爭議的精銳,只不過如今正處于冷兵器到火器的轉型關鍵時期,這次的滅夏之戰才沒有用到他們。

  但機會就是來得如此猝不及防,種建中求援,西北軍的春天又來了。

  西北軍自章楶以下,都很清楚這場戰爭的重要性,若能在這一戰里徹底滅掉西夏,那么大宋的西北邊境不僅要向前延伸擴張千里,而且西北邊境也將進入至少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時期。

  西夏國覆滅,邊境從此無人敢再襲擾,可以說,這是大宋西北軍的最后一戰。

  章楶和麾下眾將都分外珍惜這最后一戰的機會,章楶作為邊帥,自然要坐鎮后方,統籌調度,但他派出折家兩位老將出馬,也是有其他的用意的。

  章楶要向官家證明,老驥伏櫪,仍可至千里。

  正如美人不愿提及年齡,老將也不愿遲暮,他們一生立功無數,奮勇無敵,生命的黃昏時光里,他們再次向歲月發起了進攻。

  帥帳聚將,任命就此定下。

  折克柔,折克行兩位折家老將率十萬西北軍,從夏州而起,即日向西夏的西線進發,肅清西夏北部城池和部落,徹底掌控絲綢之路。

  并對西夏的“黑水鎮燕軍司”和“黑山威福軍司”形成包圍之勢,配合種建中的六萬兵馬,切斷遼軍北撤的后路,隨時應對遼軍與宋軍聯盟決裂。

  只要遼軍敢翻臉,兩位折家老將的十萬大軍便在遼軍北撤的必經之路上等著他們,管教這支滅西夏的遼軍一個都回不了國。

  老帥不愧是老帥,布置戰略戰術不僅周密老道,而且非常狠厲毒辣,出手便是全殲的架勢。

  而且章楶也充分理解了官家的戰略意圖,跟種建中一樣,章楶對遼軍同樣保持著高度戒備,這次所謂的兩國聯盟,關系其實比愛情還脆弱,西夏滅國之后,為了爭奪利益,兩軍決裂是必然的事。

  對宋軍來說,滅西夏不過是熱身,真正的大戰,最后恐怕會在宋遼兩軍之間發生。

  汴京,延福宮。

  一騎快馬入京,直奔皇宮。

  半個時辰后,趙孝騫便收到了來自西北的軍報。

  軍報一共兩道,一道來自種建中,一道來自章楶。

  福寧殿內,趙孝騫坐在桌案后,看著兩道同時到達的軍報,眉頭漸漸蹙起。

  “這支遼軍倒是會撿便宜,種建中克定州后,遼軍居然南下直取都城興慶府了……”趙孝騫喃喃道:“我們辛辛苦苦掃除西夏的城池疆土,你們直接把最富裕的西夏都城據為己有。”

  “特么的,真把朕當大冤種了?”

  種建中的奏疏里說明了,他已即日調動兵馬,緊急趕赴興慶府,搶在遼軍之前攻下西夏都城,并構筑防線,提防遼軍撕毀盟約,兩軍若是決裂,麾下六萬兵馬有十足的把握擊潰遼軍。

  趙孝騫點了點頭,不愧大宋的砥柱種家軍出身,種建中確實是天生的帥才,而且行事不拘泥,懂得變通,臨機決斷的能力很強。

  當然,不謙虛的說,種建中也是運氣好,攤上了一位好皇帝。

  否則但凡大宋官家的猜疑心稍微重一點,種建中臨時改變既定戰略的舉動,難免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想到這里,趙孝騫輕輕撫了撫自己的臉,仿佛是對自己無聲的夸獎。

  “不愧是朕。”趙孝騫贊許地點頭,狠狠地夸了一下自己。

  至于西北邊帥章楶的緊急奏報,里面的內容更簡單。

  種建中兵力不濟,難以兩頭支撐,西北軍應種建中之請援,決定出兵十萬,由折克柔,折克行兩位老將領軍,出兵西進,肅清西夏國北部城池部落,掌控絲綢之路。

  并駐軍黑水鎮燕軍司和黑山威福軍司,切斷遼軍退路,如若兩國聯盟決裂,十萬西北軍可隨時進擊遼軍,為大宋徹底地,完整地吞下西夏,不讓遼國撿到一分便宜。

  大宋兩支精銳兵馬互相配合,一支為攻,一支為守。一支以動,一支以靜。

  趙孝騫看完兩道奏疏后,腦海里浮出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這把穩了。

  事實證明,大宋文官統領武將的傳統根本就是錯誤的,那些只讀圣賢書,撐死讀了幾本兵法韜略的文人們,真到臨陣戰場上,誰能布置下如此狠厲毒辣的戰略戰術?

  唯有臨戰經驗豐富的百戰老帥,才能真正指揮一場戰爭,并且勝率極大。

  前提是,他們需要皇帝和朝廷的絕對信任,但凡中央朝廷對他們稍有猜忌,老將便不敢動彈,怕惹禍上身。

  幸好在心胸氣度方面,趙孝騫絕對是個合格的皇帝。

  既然拜了帥將,就絕不會懷疑他們的忠誠,更不會干后方指揮前線,外行指揮內行的蠢事。

  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只有前線的老帥才是最清楚的,趙孝騫相信他們一定會做出最正確最合理的決斷。

  于是趙孝騫在奏疏上提筆批閱,告訴種建中和章楶,兩軍兵權和調動,全權賦予二人,汴京朝廷不會干預具體的戰略戰術,朕只要結果。

  擱下朱筆,吩咐鄭春和派八百里快馬將批復的奏疏送去西北,趙孝騫靠在椅背上,長舒了一口氣。

  西夏的覆滅幾乎已是板上釘釘了,現在大宋朝廷必須提前準備善后事宜。

  滅國之后,需要善后的地方太多了,想要完全吞下西夏,最終將它消化,徹底納入大宋的版圖,這不是一年兩年能見成效的事,它的過程將十分漫長。

  首先處理西夏民族矛盾就是個大問題,那些不服漢化,不服王道的西夏普通百姓牧民,總不能一言不合就全部殺掉,最后終究要以安撫為主,鎮壓為輔。

  想要安撫,就要消滅西夏國的文化,文字和語言,抹去他們的歷史,全民改說漢話,改用漢字,跟中原的讀書人一樣讀圣賢書。

  對了,為了安撫西夏百姓,朝廷還得傾斜政策,所以……高考加分?

  用在這個時代,大宋科考之年,來自西夏籍的讀書人必須酌情多錄取幾個,不管他的水平是否真的優秀,總之,接下來的數十年里,原屬西夏籍的讀書人將會吃到中原王朝科考的紅利。

  闔目靠在椅背上,趙孝騫思緒很繁雜,關于西夏滅國后的善后事宜,簡直是千頭萬緒,趙孝騫想了很久,發現這件事恐怕不是自己一個人能思慮周全的,必須集思廣益,召集群臣商議。

  一雙柔荑輕輕地按上他的肩頭,微微用力地揉捏。

  趙孝騫一驚,赫然扭頭,發現身后竟是狄瑩。

  “官人辛苦了,妾身見官人一臉倦色,想為官人解解乏……”狄瑩柔聲道。

  趙孝騫笑了笑,將她拉過來,坐到自己的大腿上,二人的姿勢非常親密,簡直傷風敗俗。

  多年的夫妻,狄瑩倒也習慣了趙孝騫表達親密的動作,夫妻之間無論性格,身體還是靈魂,彼此都非常熟悉且有默契了。

  一手撫上狄瑩隆起的肚皮,趙孝騫不忘殷殷胎教,朝著她的肚皮喊了一聲“我恁爹!”

  狄瑩噗嗤一笑:“是官人親生的,官人不必每天強調,將來生下來的孩子肯定跟官人更親,你的聲音他在娘胎里就熟透了。”

  趙孝騫嘆道:“就怕他記性不好,出生后又忘了,每天強調一遍,等他出生的那天,剛落地就清脆響亮地叫一聲‘爹’,哎呀,那時的朕,都不敢想象會是多么的快樂……”

  狄瑩白了他一眼:“剛生下來就會叫爹,官人莫急著快樂,生下來的必是個妖孽。”

  趙孝騫笑道:“朕對‘妖孽’二字的理解,它應該是個褒義詞。”

  頓了頓,趙孝騫接著道:“你是正宮皇后,朕也希望你能生下一個聰明堅毅又心懷仁德的孩子,朕將來能放心把江山交給他,畢竟是正宮嫡子,封為太子也無可厚非。”

  “就怕出生后他享了太多的寵愛,周圍的人把他慣得無法無天,性情被嬌慣得暴戾殘忍,刻薄寡恩,若他是這種性格,將來可莫怪我封別的孩子為太子,不能因為長幼嫡庶的規矩,害得大宋亡國,對吧?”

  狄瑩非常通情達理地點頭:“官人放心,若妾身真生出這么個不爭氣的玩意兒,不用官人開口,妾身先饒不了他,莫說當太子,他連榮華富貴都享不了,把他扔進邊軍當士卒,打熬幾年再說。”

  關于嫡子的未來,夫妻二人幾句言語間便達成了共識,二人相視一笑。

  趙孝騫無比慶幸,自己當初娶了狄瑩為正妻。

  這個女人識大體,懂道理,知道孰輕孰重,否則若換了別的女人,聽到自己嫡出的孩子還不一定能被封為太子,必定已經一哭二鬧三上吊了,那時趙孝騫必然為難,到底該不該給這婆娘遞繩子……

  現在好了,夫妻倆把話說開,不必拐彎抹角,將來若真生出個不爭氣的,夫妻之間也能統一思想,做出正確的決定。

  “太醫說,妾身大約五月份便該臨盆了,官人……”狄瑩咬了咬下唇:“妾身第一次生孩子,有點害怕,聽說這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坎兒,若是過不去,妾身可就……”

  趙孝騫心中一軟,溫柔地撫上她的臉龐,柔聲道:“夫人說什么傻話,一切有朕在旁邊陪著你。”

  “……若是真發生了什么不測之事,朕保證給你風光大辦,讓你走得體體面面,比咱倆大婚時更風光,讓你躺在棺材里都回味無窮……”

  話沒說完,狄瑩的俏臉肉眼可見地綠了,然后怒火開始在臉蛋上聚集成形。

  趙孝騫急忙道:“假如,朕說的是假如……夫人,夫妻閑話的溫馨氣氛,你不要破壞了,太煞風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