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怎么施肥?
好問題。
因為面前的黔首毫不猶豫的說道:“灑草木灰,澆糞。”
“怎么能這樣污貴人耳朵!”莊頭趕緊呵斥著。
“無妨。”秦時搖了搖頭,只目光專注地看著那些因莊頭呵斥而明顯有些畏縮的老農:
“就只有這些了嗎?”
“倒是還有……”對方猶豫著:“有時我們也會收集一些干草、糞,草木灰等,堆在田間慢慢漚制。”
“只是這樣堆許久,出來的肥效也并不高,有時還會燒苗……”
秦時大概心里有數了。
簡單來說,如今的堆肥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
露天堆肥其實一直到后世都還有人在用,只是那時農民們已學會了將其蓋得嚴實些,利用高溫堆肥,定期翻堆。
不僅能夠提升肥效,而且肥力更溫和,持久不傷苗。
至于說澆糞水……
這也沒什么稀奇的,一直到兩千年左右,農村家庭都還有澆糞水的呢。
秦時甚至曾在鄉村見過那里的簡易茅廁,與如今秦國時的并無不同。
地上挖個坑,為保證糞水不浪費,里面放置一口大瓦缸。缸上架兩塊木板,就要這么上廁所了。
人踩上去時不僅需要小心翼翼,更需提防萬分……
論起進步來,還不如漢墓中挖掘出的古代版旱廁與馬桶呢。
她因此點頭:“我給你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堆肥。”
眾人一愣。
身側的刀筆吏已迅速掏出竹簡,拿出細筆來等待記錄,烏籽雖沒動作,可能在大王身邊伺候的,哪個奴婢不是心中有一些強記功夫?
雖記不長久,但是記清楚是沒問題的。
只聽秦時說道:“秸稈、干草、樹葉、牲畜或人糞,再加三成草木灰,加水翻拌濕潤,手握不滴水即可,更少也可以。”
“堆置高九尺寬七尺,須得在上頭踩得嚴實些,然后用重重干草厚厚蓋上。”
“若有雨雪,還需將油布都拿出來蓋好,或再多蓋幾層草簾,格擋雨雪。”
“每半月若逢天氣好,須得再重新翻堆……”
這些都是她從資料上抄下來的,如今說出來略僵硬死板,可因為只比大伙原有的工序多了兩道,而且也沒有技術難度,因此眾人并不抗拒。
只是認真聽著這等秘法,然后著急發問:
“那這肥何時可用?”
秦時頓了頓:“如今冬日寒冷,需兩個月方可用。不過春夏秋的堆肥時間又更快些,到時候我再請人來傳授給你們。”
想要糧食生產,無非是種子、氣候、陽光水肥。
肥料跟得上,自然產量就大些。
而以這沒有任何技術難度的堆肥為開始,這漫長冬日還有數個月,足夠他們堆出大大小小的肥堆來。
甚至還能去山上再開墾一些土地。
等到春日,說不定山上的土都養的肥沃松軟了。
相比之下,這已經是種地竅門中最低成本的增產方式了。
除此之外,趁如今冬日,但土還未凍上,須得再將土地深耕一遍。
她帶來的曲轅犁、各種鐵質農具,還有能因地制宜調整水車及各項發明工具的墨……
對方的琉璃還沒研究明白,但鑒于只需要拿琉璃片多研究就行,不必留在琉璃工坊。
因而聽到如今有實踐機會,王后一問,墨便毫不猶豫的跟著過來。
同他一樣,辛也迫不及待就過來了。
他仍承接著水泥工坊的要事,但這并不妨礙王后要做什么,他事先有個了解。
與專注的墨不同,辛對自己的未來是有明確的規劃要求的。
他已經經歷過家族變幻,如今入朝堂做官,哪有在王后身邊來的迅速?
中車府令在大王身邊是何等地位,他也想要自己在王后身邊是何等地位。
赤女烏籽雖然也聰慧,但到底沒有系統學過詩書與大家言論,相比他來說,起步又更低一些。
趁著天下人才還未入彀中,他自然要全方位的表現才行。
與此同時。
遠在咸陽宮,姬衡也在章臺宮提出泰山封禪一事。
此事他與眾臣工們早有計較,如今提出,正是要太史令測算一個良辰吉日。
太史令袁忻又長一歲,精神卻是熠熠,完全看不出衰老來。
此刻只笑瞇瞇道:“春日萬物生發,封禪之時定在今春,正合適。”
王復卻沉吟一瞬:“若出行太早,春意還未萌發,泰山之上難免苦寒——大王,不若定在春三月。”
沿途各地田畝也該在此時做起準備了,王駕一路前行,剛好也可觀察民生百態。
太史令也不反對:“不錯,春三月正是好時節。早春驚雷響,晦氣自除。而后又有生機所在,以此敬告上蒼,神靈自然也歡喜……臣稍后后便回去好生測算。”
只是……
王復又問:“大王可是要與王后一同前去”
“不錯。”姬衡淡然說道:“王后承天之運,又是她所提泰山封禪。我秦國王后,當然有資格前去。”
王復早猜到了。
只是對比泰山封禪,他倒更想聽到王后有孕的好消息呢,可惜了……
種種隱憂仍舊橫亙在他心頭,但還沒等他再說些什么,就聽太史令說道:“大王,王后曾交給我一份時節變化、農時安排的秘法。”
“只是想要一一對照,非數十載歲月不可得。但我秦國苦等許久,未免太過謹慎。”
“趁春三月還喂春耕,倘若這節氣大當真合適,大王是否要頒布新的歷法與節氣?”
歷法?
所謂重華握歷,持衡擁璇。
歷法事關重大,自古以來都是屬于君王的權柄,每一次更改都需慎之又慎。
尤其當天下人都依靠著這份歷法時。
如今突然要改,且還是王后給出的的新歷法……
姬衡與王復同時皺起眉頭。
非是不信,而是這種大事,尤其需要慎重。
但太史令袁忻已歷經三朝,他既然肯說這話,想必這些時日都在不斷觀測當中,且確信新歷法比如今的顓頊歷更加精準。
而此刻,太史令還又回稟道:“此歷法中包含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對應的節氣日,都有相應的種植技巧……”
姬衡已當機立斷:“封禪之前,將新歷法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