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83.盡心盡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秦時自然是知道,在如今規模養殖是有極大風險的。

  后世科技與防疫發展,仍有句俗話叫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因為牲畜疫病向來群發,一旦出現就是血本無歸。

  但……

  正因為她能接受這種風險,才更應該多做嘗試,爭取在如今這個年代總結出最高效低成本的養殖方法。

  等稍有成果,就可以學習漢代一位太守推行的休養生息之法,令百姓人家每戶養豬一二頭,雞鴨三五只。

  哪怕每日只多一個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子總也能更富裕一些的。

  因而面對莊頭的咬牙糾結,她安撫微笑:“你盡心盡力,就沒什么好擔憂的。”

  莊頭憂心忡忡:話雖如此,可盡心盡力也沒個標準,到時……

  秦時看出了他的擔憂,笑了笑,沒再多說。

  宮中丹與飛青養殖,消毒靠草木灰與藥湯,但等春天礦物開采后,大量石灰也可應用上,如此雙管齊下,多少也是有用的。

  至于山上養豬,雖是選擇在山上,但仍要采取圈養加幼時閹割的模式,喂食也盡可能選擇簡單些的,野菜等。

  所以說原始品種加這樣的養殖方式,一年到頭可能只有百十斤肉,但在如今這個年代,也夠了。

  萬事萬物總有個發展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的。

  至于莊頭的緊張與擔憂,適當保留一些也是好事,越是慎重,他才越上心。

  粟粟莊面積寬闊,平坦的田地一望無際,而今仍有莊戶在地頭伺候著。

  她靜靜看了一會兒,又問道:“之前那些黔首們都安置了嗎?”

  他們都是關中地帶人士,提前出發,接回家人再來此處安置,要比秦時又等了幾日才出發快許多。

  莊頭立刻回答:“回王后,都已安置下來了——可要現在去叫他們來聽令?”

  秦時點了點頭,立刻便有侍從離開。

  只是……

  莊頭有些不解:“若論種粟,咱們田莊里的農戶也半點不差,為何還要再調這些人來?”

  秦時心說:宰相門前下人都還堪當七品官呢,這田莊之前乃是姬衡私有,這些莊戶久居其中,難免不會生出些微傲氣來。

  她那些種粟之法與如今大不一樣,若吩咐下去,對方陽奉陰違,自己又不能時時刻刻盯著,等到一年收成后才能看出有無效果來,豈不是平白耽誤事?

  請這些普通的黔首來就不一樣了,為了保住命,他們定然是兢兢業業,不敢大意。

  更何況,這些各地請來的種粟好手也同樣各有竅門,對應著她的紙上談兵,說不定還能有更切實際的方法呢?

  一旦確定有效,待他們回鄉后再傳播給鄉親們……

  這時候的農人為了地里能多一瓢谷子,可是不惜走上幾個日夜前去求教的。

  但眼下,秦時只笑道:

  “按這些黔首的人數,每人五畝,上中下田都要有。到時我有些種粟秘法需交代他們來試。”

  “莊戶中原有的農戶既然是種粟好手,就不要跟著我瞎折騰了,仍舊按照自己的方法繼續種地吧。”

  “今秋若收成不錯,我與大王都將重重有賞。”

  若說種地,莊頭還真有自信!

  唯一的難處是——

  他們這可是大王的田莊,地都是不惜人力費心養好了的,這若是找什么下等田,可要去哪里找呢?

  “沒有的話,就領他們去山林緩坡地段自己開墾吧。”

  秦時無所謂道。

  對于他們來說,力氣是最不被吝惜的東西。

  而貴人們的田地,伺候精細、肥力充足,本也不缺糧食。

  而真正的貧苦百姓,反而家中多是下等田。

  從荒地山坡開墾,種粟與稻麥需水量又大為不同,也未嘗不可嘗試。

  若當真有了收成,到時再勸一勸大王持山澤之禁,只需保護好一定樹木資源,這天底下還能活著的人,說不定又能多上一些……

  思及此,秦時突然又啞然失笑。

  在現代,她明明是個基本不接觸、也并不太重視貧窮山村人們的情況的人。

  可到了這里,卻又恍然變成了憂國憂民、一切為了窮苦百姓的慈善家。

  想來想去,最終也只能嘆口氣——

  在現代的貧窮鄉村,苦是孩子上不了學,留守兒童,孤苦老人,以及窮山惡水出刁民。

  但在如今的貧窮,那是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是心憂炭賤愿天寒。

  是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生存與生活,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題。

  這宏大命題的思考只在轉瞬之間。

  很快,侍從就帶著那群黔首們匆忙趕來。

  他們臉上已經沒了剛開始的那種惶恐——王后召他們來只為種地,大家都是一輩子伺候田地的人,論起這個,那是半點不服輸的。

  至于侍從們只言片語透露的田莊農戶比他們更會種地一事……

  說起種地,大伙也不怕了,才拜見過王后,就有人著急說道:

  “王后,小人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種地好手!去歲一畝中田收粟55斤!家中不過中田與下田,若能得五畝好田……”

  “正是!小人也是尤其擅長……”

  “他們田莊種得好,是因為他們有牛還有鐵犁!我們方圓十里才只有一副鐵犁,牛也只有三五家有,待到用時根本借不來,全靠人力翻田……”

  秦國如今普通百姓慣常使用的乃是耦犁,倒也能夠深耕十五到二十厘米。

  但那的前提是需要一副大犁,且要二牛抬杠牽引才行。

  人力的話,單戶家庭只能用小型的,效果自然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人力翻田翻不動,沒法深耕細作,自然是產量要受影響的。

  這短短幾日沒見,他們已從戰戰兢兢到如今充滿斗志。

  秦時愣了一瞬,又看向那引路的不起眼侍從。

  烏籽同樣跟著看過去,在王后視線掃過時,便已會心的點了點頭。

  在王后身邊,從不怕侍從們有上進心,怕的是他們沒有。

  對方觀察力這么敏銳,執行力又強,確實也可列為重點提拔對象。

  如今一份期待,兩份收獲,秦時也同樣滿意:

  “既如此,我就要先問問,你們是如何給田中施肥的?”

  來了。

  請:m.minguoqiren.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