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終究是游戲,相較于賽車模擬器有著本質的區別,F1也不可能出現什么氮氣加速的場景。
如果硬要類比的話,飛輪釋放動能或者后世的DRS模式,勉強能起到“氮氣加速”的效果。
會心一笑之后,陳向北正式進入到模擬器訓練狀態。
靈巖賽道總共有十八個彎道,同時遵循著設計師赫爾曼的一貫風格,必然帶有高速重剎彎道,某種意義上符合陳向北的駕駛習慣。
另外這條賽道的高低落差非常大,足足有41米之多,相當于十來層樓那么夸張,車手需要動態調整自己的速度。
就好比同樣的賽道長度,上坡跟下坡帶來的加速時間以及剎車距離截然不同,意味著著陳向北除了彎道角度外,還得把賽道每一處高低落差記在腦海之中。
不過開著開著,陳向北發現靈巖賽道并沒有外界風評那么差,它的下限點更多在于安全冗余跟工程質量,賽道本身布局除了維修區入口的缺陷外,其他都還算在能接受范圍之內。
特別相比較歐洲一些古老賽道,新賽道要更為全面跟科學。
偏偏陳向北喜歡危險跟挑戰,甚至于刀尖上跳舞能給他帶來熱血沸騰的感覺。
可能逐漸習慣極致的速度,就需要更危險的東西來刺激感官,就如同舒馬赫會選擇滑雪一樣。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陳向北退役之后為了尋求刺激,選擇去挑戰曼島TT也說不定。
只可惜刺激歸刺激,并不意味著能輕松統治。
靈巖賽道的最快單圈為1分35秒585,紅牛車手維特爾于2010賽季跑出來。
歷史上四屆韓國F1大獎賽,恰好撞上了第一個紅牛王朝時期,基本上這條賽道由維特爾給統治了。
陳向北模擬器一圈跑下來,最快單圈為1分38秒874!
說實話,當看到自己圈速成績卡在1分38秒的區間,陳向北著實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數字。
要知道F1中國大獎賽陳向北完成了帽子戲法,賽道記錄、桿位、分站冠軍全部掌控在手中,甚至于可以說打破了對歷史級車手的仰望心態。
結果能比維特爾慢了足足3秒?
并且賽車模擬器的難度,要遠低于真實賽道試跑,比如說高低落差以及防護墻視野盲區,還有可能出現的交通狀況跟意外等等因素都沒有,相當于理論上的最好賽車環境。
按照這個成績真到賽道上面試跑,陳向北能慢4秒開外!
4秒差距,已經觸發了排位賽107規則,也就是自身圈速比最快車手慢了超過107,為了保障賽道安全FIA有權禁止該名車手參加正賽。
毫無疑問這種結果,對于剛拿到分站冠軍的陳向北而言,著實是有些難以接受。
但陳向北性格有幾個優點,情緒極其穩定算其一,其二便是“勤能補拙”。
既然十圈跑不出圈速,那我就跑百圈。
如果百圈不行,我就重復練習上千圈,直至觸碰到天賦的上限!
事實上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輪不到拼天賦的地步,無非就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到一個合理借口。
陳向北不找借口,他會竭盡全力!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當HRT車隊各項設備從集裝箱里面弄出來完成裝備,奧德托等人這才注意到陳向北還沒從車手休息室里面出來,心中不由感到有些疑惑。
莫非這小子趁人不注意先走了?
哪怕奧德托見識過很多努力型車手,他都沒有想到在大獎賽前夕設備組裝環節,有一名車手能沉下心來默默駕駛數個小時模擬器。
別忘記了,陳向北也僅僅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正處于揮灑青春的階段。
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展現出自制力很正常。
問題是現在沒有,奧德托不認為陳向北能如此自制!
可是當他來到車手休息室,看到陳向北坐在賽車模擬器前聚精會神駕駛的時候,奧德托著實有些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這小子的生命中,難道只有“賽車”一個選項了嗎?
走近一看,屏幕左上角顯示著陳向北最快圈速,已經來到了1分37秒770的圈速。
相比較三個小時之前,提升了差不多一秒。
對于這個成績,奧德托由于沒有陳向北的上帝視角,就相當于沒有維特爾的對比目標,自然無法第一時間定義快慢。
不過按照他多年的賽事經驗,一條完全沒人跑過的5.6KM全新賽道,并且布局比較復雜跟危險,能跑進1分30秒出頭的成績,應該算得上優秀標準。
“北,訓練的如何?”
看到陳向北一圈跑完,奧德托忍不住開口詢問了一句。
陳向北完全沒意識到奧德托站在自己身后,突然聽到聲音差點嚇一跳。
面對奧德托的詢問,陳向北摘下耳機用著略顯沮喪的語氣回道:“很慢。”
“很慢?”
奧德托疑惑不解,這個“慢”的標注從何而來?
“嗯,這條賽道很多彎道,我都沒有跑出過最佳走線。”
“可能我新賽道適應能力,并沒有自己認為的那么好。”
陳向北深知弱小跟無知不是生存障礙,傲慢才是的道理。
從始至終,年少輕狂都是他的假象,內心卻始終保持著謙虛跟好學的心態。
但F1中國大獎賽的冠軍,依然不可避免讓陳向北有些信心膨脹,認為自己的天賦跟操控水平,已經不輸于那些歷史級GOTA車手。
畢竟什么舒馬赫、阿隆索、漢密爾頓,通通被自己斬于馬下!
哪怕就是開掛,你也得有基礎不是?
當面對韓國這條真正從零開始的賽道,沒有了上輩子開掛的經驗跟基礎,陳向北就發現想要掌控的難度,遠超自己的預料。
就算自己提前做了準備,想方設法把賽車模擬器給運輸過來,依舊無法抹平跟維特爾之間的圈速差距。
說實話,對于維特爾實力的評價標準,至少在陳向北心中是不如目前同時代的舒馬赫、漢密爾頓、阿隆索等人。
原因就在于維特爾太挑車!
適應能力同樣是一名車手硬實力的體現,維特爾離開了紅牛車隊的賽車,表現可謂是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職業生涯末期成績更是拉胯到讓人質疑的程度。
以至于“水瓦”的綽號經久不息。
同樣是職業生涯末期開養車生,拉胯到慘不忍睹的萊科寧,卻從來沒有人質疑他巔峰時期的實力。
區別就在于萊科寧能開邁凱輪單挑舒馬赫,開法拉利戰勝阿隆索,他的兩個世界亞軍跟一個世界冠軍,含金量高到毋庸置疑的程度。
如果自己連適應能力偏弱的維特爾都不如,那超級天才的認知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1分37秒770還不夠好嗎,你的理想圈速是多少?”
“1分35秒。”
“為什么有這個標準?”
奧德托反問一句。
既然沒人跑過的賽道,就意味著不存在硬性指標。
偏偏陳向北的語氣,好像很執著1分35秒,那他怎么得出來這個判斷。
對此陳向北沒有回答,他也無法回答。
總不可能說歷史上維特爾的桿位,就是跑出來1分35秒出頭吧?
陳向北只能轉而說道:“車隊設備已經組裝完畢了嗎?”
“嗯,目前還差賽道布線,不過今天才周二時間很充足,明天就能全部完成。”
“設備組裝完成,就可以用中央電腦模擬理想圈,我認為靈巖賽道的最快圈速就在1分35秒左右。”
每條賽道除了車手的最快單圈,還有用電腦模擬出來的理想圈。
當初在鈴鹿賽車學院的時候,陳向北的圈速比照對象,就是中樞電腦跑出來的理想圈成績。
既然無法解釋維特爾的成績,那就只能用電腦理想圈來當說辭了。
“好,我讓水谷翔先行模擬理想圈。”
奧德托點了點頭,就轉身招呼數據工程師水谷翔,先用電腦去跑理想圈,再來對照陳向北的圈速成績。
短短十來分鐘,軟件模擬的數據就出來了,中央電腦跑靈巖賽道的理想圈速為1分34秒331。
正常情況下,電腦理想圈比車手現場圈快個1秒左右,屬于合理范圍之內。
不過隨著車手熟練度增加,以及出現某些超水平發揮的情況下,現場圈會逐漸接近理想圈成績,最夸張的時候會拉近到0.5秒以內。
比如說后世維斯塔潘在25賽季的蒙扎賽道,就跑出了無限接近于理想圈的桿位成績,還打破了F1歷史最快單圈平均時速,達到了264.682km/h。
靈巖賽道作為一條新賽道,想要第一年就跑出無限接近理想圈的成績自然不可能,維特爾1分35秒585的圈速,某種意義上就是標桿!
只是相比較陳向北的早有預料,奧德托看到電腦模擬理想圈成績之后,心中就更為驚訝了。
陳向北能說出1分35秒出頭,就意味著他知道靈巖賽道的現實圈極限!
而能知道極限圈在哪的前提,意味著無比了解賽道。
否則根本就不存在的圈速,你怎么會知道它就是靈巖賽道的極限?
“向北君,靈巖賽道今年才修建完畢,你就能知道如此接近理想圈速的極限數據?”
水谷翔忍不住問了一句。
東海國際賽道陳向北展現出非凡的熟練度跟掌控力,還能用主場賽道來解釋。
畢竟F1中國大獎賽舉辦了七屆,有著無數賽道歷史數據跟車手走線錄像,身為主場車手的陳向北要是有心,確實能做到超乎常人的熟練度。
靈巖賽道則完全不同,只有設計圖紙的紙面數據,沒有任何實戰經歷。
就連賽道理想圈速,都是臨時用計算機模擬出來。
陳向北這種未卜先知的能力,有點太夸張了!
“不知道,1分35秒只是我的目標。”
對此陳向北毫不猶豫的否認。
“是嗎?”
聽著陳向北的回答,水谷翔很明顯有些懷疑。
不過這種東西就連懷疑都找不到方向,只能作罷。
奧德托則沒有太糾結,過來拍了拍陳向北肩膀道:“北,先回酒店休息吧,晚上導出模擬器結果進行分析,明天再來訓練。”
從早上借機貝爾,再到乘坐大巴轉場靈巖賽道,最后就是趁著組裝的時間進行模擬器訓練。
陳向北整個白天,幾乎沒有停歇一下。
就算精神上面沒什么壓力,身體也會不可避免的疲憊。
更別說韓國跟中國這兩場F1大獎賽,屬于背靠背賽事,車手們幾乎沒有多少休息時間。
“數據可以交由你們分析,我還想要再跑幾圈。”
兩秒的差距實在太大了,距離周五的練習賽也僅剩不到三天。
陳向北必須找到問題所在,明白為什么維特爾能跑出1分35秒出頭的成績,自己跟他的差距又在哪里。
否則按照這個圈速,陳向北靈巖賽道排位賽進不去Q3。
如果說中國大獎賽陳向北拼盡全力拿桿位,是為了不想讓國人失望。
那么韓國大獎賽陳向北想跑出好成績,單純就是看棒子不爽,不想讓他們高興!
取悅自己跟惡心別人,同樣屬于勝負心的一種。
“模擬器跟賽道實地差距很大,特別是這種沒有足夠參考數據的新賽道。”
“向北君,你的天賦在于車感,說不定現實圈會跑的更好。”
水谷翔又再次勸說了一句,他不知道陳向北心理狀態,還以為是太想要拿好成績,才對自己這么嚴苛。
如果知道陳向北單純是為了惡心別人,估計會無言以對。
“水谷,我沒問題,你們先回去吧。”
陳向北笑著回了一句,他這輩子確實車感非常不錯。
但車感是需要賽道熟練度支撐,陳向北覺得自己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水谷,走吧,北不是什么小孩子。”
奧德托從來不會過度浪費口舌。
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既然陳向北決定練習,那就隨他去。
就這樣忙碌一天的車組成員,紛紛前往賽道港口處的酒店休息,陳向北獨自一人留在了車手休息室進行模擬器訓練。
直至夜幕降臨,陳向北才活動了一下渾身僵硬的身體,從賽車模擬器的座位上站了起來。
與此同時他面前的多聯屏左上角,顯示著最新圈速。
1分36秒418!
努力或許不一定會有回報。
但不努力一定沒有回報!
這是一條從零開始的賽道,不僅僅是陳向北站在起跑線上面,其他車手同樣如此。
曾經沒有基礎的陳向北,更多是希望自己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面。
如今時代變了,他要贏在起跑線上面!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