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76 職業跟愛好的邊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中國車手街頭斗毆,并且涉嫌種族歧視!》

  《陳向北違反諸多FIA禁令,建議吊銷超級駕照。》

  《HRT車隊惡意傷人,為何沒有接受嚴懲,背后到底誰是保護傘?》

  《陳向北必須公開道歉,否則應該驅逐出境!》

  一道道標題浮現在筆尖跟鍵盤,再搭配上西裝男跟保鏢被中國車手暴打的畫面傳播,可以說瞬間刺激韓國民眾那脆弱的自尊心。

  當然,陳向北暫時沒關注到這些新聞,亦或者說他壓根就不在乎。

  口水這玩意是噴不死人的,歐洲賽道他頂著冷眼與嘲笑一路走過來,如今更是已經成為強者,陳向北還會在意一群阿貓阿狗的吠叫嗎?

  首爾國際機場,HRT車隊技術總監鮑伯·貝爾,已經攜帶著一臺賽車模擬器抵達,與他一同到來的還有華利集團外派總工程師程健。

  布里亞托利跟華利集團那邊,說實話僅僅簽約了意向合同,各種細則還需要法務部門起草跟審核。

  雖然華利集團本身就是HRT車隊股東,但股東很多時候并不意味著能直接插手管理權,車隊是屬于獨立運營的部門。

  就如同華利收購沃爾沃,早期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瑞典總部沒什么干涉權力,甚至于就連研發結果跟專利都不共享,直至后來組建各種聯合研發部門,才算是真正的吸收跟掌控了沃爾沃技術。

  華利之所以如此急切外派工程師,一方面是為了盡早的接觸到頂級方程式“取經”。

  另外一方面,就是華利步子邁的太大,有點扯到蛋了。

  到目前為止華利集團走的每一步棋,都是屬于“蛇吞象”的范疇,資金跟人員方面極其緊張。

  身為一家港島上市公司,它需要做點什么來造勢!

  毫無疑問,“聯合研發”獲得F1技術,放在10年絕對是個驚爆點!

  就好比如果25年某一家車企,宣布自己將與法拉利車隊進行全面合作,派駐工程師團隊前往F1學習研發,股價至少能出現幾個漲停板。

  雙方碰面打過招呼之后,車隊技師組成員就接手了賽車模擬器的轉運,陳向北則與策略組跟工程師團隊,一同前往位于全羅南道的靈巖賽道。

  坐在啟程的大巴車上,奧德托開口朝鮑伯·貝爾詢問了一句。

  “貝爾,豐田集團那邊怎么說?”

  鮑伯·貝爾并不是直飛韓國,而是上周日連夜前往了日本豐田總部,期望與他們的賽事引擎部門進行面對面溝通,解決目前動力單元的不穩定因素。

  “豐田那邊表示很抱歉,卻沒能給出解決方法。”

  聽到這句話,陳向北嘴角流露出嘲弄笑容。

  這就不是日系一貫的道歉可以,改正不可能的作風嗎?

  當然,站在客觀角度,其實HRT車隊眾人心里面都明白,豐田集團能給出解決方案的希望渺茫,否則當初就不會拉著法拉利技術團隊救火。

  這就好比一家公司某個部門倒閉全面撤場,里面的職員要么被裁,要么就轉崗到其他部門,況且這家公司以后還不打算涉及這項業務。

  客戶找上門要他解決設計缺陷,難道對方還能重組部門去售后嗎?

  答案不言而喻。

  更別說F1賽車本身就具有時效性,除非車隊實在沒錢沒技術,否則每年都會推出新款賽車。

  哪怕部門重組,等到真正解決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到了11新賽季,終究還是徒勞無功。

  “那我們自己有解決辦法嗎?”

  奧德托再次反問了一句。

  “其實只要不過分壓榨超功率,法拉利技術團隊給出的方案已經很完美。”

  “當然,這一站必須降低引擎輸出功率。”

  某種程度上來說,HRT車隊目前遭遇的動力單元困難,深層次原因在于實力配不上野心。

  一支登陸F1的新軍,理論上成績跟速度處于中下游位置毫無問題,強如寶馬、梅奔等超級豪門入場,第一年都別想成為什么爭冠車隊。

  后世的奧迪、凱迪拉克等廠隊,更是把目標定的很低,三年時間內能躋身上游就很不錯了。

  布朗GP的神話,屬于可遇而不可求!

  偏偏陳向北的出現,再加上豐田原型車最后一舞,以及布里亞托利迫切希望證明自己,種種因素迭在在一起讓整個HRT團隊野心爆表。

  從開始的一句口號,變成了真的想要去爭冠。

  更為離譜的是,還他媽的做到了!

  超功率模式下的HRT賽車,已經成為了圍場內的第二快車,如果沒有動力單元的缺陷,說句比肩紅牛都毫不過分。

  只可惜打雞血只能一時,繁華褪去底蘊凸顯,HRT車隊又不甘心當跟維珍、蓮花坐小孩桌,就不斷的想要找尋破局之法。

  “那就只能催促豐田集團多生產動力單元了。”

  這個時代終究沒有后世那種嚴格的數量限制法規,只要不出現大獎賽臨時更換,以及高頻率更換,精打細算每兩到三站更換一套動力單元,完全能卡著上限跑完全年。

  F1比賽的策略本質,終究是一道數學題。

  計算精準、分配得當,就能掌控節奏。

  “我已經做了。”

  貝爾點了點頭,這種事情不需要奧德托提醒,他身為設計總監自然會未雨綢繆。

  經歷了大概四個小時的行駛,大巴車載著HRT車隊全體成員抵達了靈巖賽道。

  相比較前兩站的繁華,靈巖賽道位置跟揭幕戰巴林有點類似,都是處于一片新開發區,期望借助賽道跟F1大獎賽的影響力,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賽道周邊還規劃了酒店、商場、碼頭等等配套設施只不過陳向北等人抵達的時候,只有看到一片遙望無際的荒地,最近下榻酒店都在幾公里開外。

  并且荒地的景象哪怕在十幾年后依舊如此,當初圍繞賽道建造一座城市的構想完全落空,F1韓國大獎賽也僅僅舉辦幾屆便退出了賽歷。

  本來靈巖賽道就不怎么熱鬧,再加上陳向北等人周二到達,相比較其他F1車隊早了一步,孤零零一支車隊就更顯荒涼。

  知道的這是F1賽道,不知道的還以為來到哪個窮鄉僻壤。

  還好陳向北等人也不是來旅游的,繁華與否跟賽車也沒什么關系。

  抵達靈巖賽道之后,車隊技術組跟工程師團隊就行動起來,進行各種設備以及賽車模擬器的裝配。

  這個時候一直沉默寡言的華利工程師程健靠了過來,聚精會神的看著F1設備裝配以及賽車的各種零部件,眼神之中充斥著一種癡迷跟陶醉的神情。

  見到這一幕,梁馳雙手抱在胸前,無比感慨的對陳向北說道:“曾幾何時,我近距離看到F1賽車的時候,也跟他有過一樣的神情。”

  “這是對世界上最強賽車的向往,以及對頂尖汽車工業的憧憬。”

  沒錯,10年國內的汽車制造水平,放在國際上面最多只能稱之為大國,而不能稱之為強國。

  說句難聽點的話,還是沒徹底擺脫山寨跟粗制濫造的影子。

  F1的底盤布局,氣動設計,引擎功率,動能回收等等技術,放在傳統車企里面完全稱得上天頂星的黑科技,要知道這個時候絕大多數車企自研水平,還在最基礎的民用四缸發動機階段。

  科技的魅力,總是能讓工程師沉醉其中。

  “只可惜我們HRT車隊不是引擎制造商。”

  陳向北略帶遺憾的回了一句。

  HRT車隊目前的研發水平,還只摸到了氣動布局這一層,就連底盤制造都差點意思,更別說什么動力單元。

  如果能自研引擎的話,說不定能對國內汽車廠商幫助良多。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F1圍場能自然引擎的有幾家?”

  “遙想前幾年華賽體育倒閉,我都認為中國賽車一片黑暗,誰又能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子,梁叔現在想法不同了,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梁馳語氣極其堅定的回了一句,見識過黑暗,才能明白進步有多大。

  換作兩年前,他想都不敢想會有中國F1分冠,更不敢想有中國車企能入局F1。

  按照這個效率下去,引擎制造并非遙不可及!

  就在梁馳跟陳向北兩人感慨的時候,奧德托走了過來告知道:“北,賽車模擬器已經組裝完畢,你真覺得靠這個練習有很大效果嗎?”

  這句話奧德托憋了兩年,簡易版的三軸賽車模擬器擬真程度并不高,更重要一點就是沒有靈巖賽道的參考數據,陳向北不知道有多少切彎線路,怎么跑過彎最快,更別說什么剎車點、超車線、防守線等等。

  與其賽前高強度的開模擬器給自己施壓,可能效果還不如放松兩天,說不定能有更好的比賽狀態。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我覺得至少比什么也不做好。”

  陳向北笑著回了一句,他從來不懼怕什么壓力。

  “OK,你認為沒問題就行。”

  奧德托也不廢話,指了指后面的車手休息室,示意陳向北可以隨時進行模擬練習。

  陳向北這邊也沒閑著,邁動腳步就來到了賽車模擬器面前。

  說實話,接近一兩個月沒開,他還有些“想念”。

  其實很多車手對于賽車模擬器練習,處于一種反感乃至于厭惡的狀態。

  這就好比打電子游戲一樣,沒事玩玩會上癮,會覺得很好玩。

  可一旦把愛好變成職業,那么帶來的感受將截然不同!

  職業注定無法隨心所欲的娛樂,模擬駕駛將變成機械式的重復,有些時候一個不熟悉的彎道,需要千百遍的重復練習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就好比后世著名游戲英雄聯盟,你跟朋友們開黑玩很開心,單排也還湊合。

  但要是讓你無數次去玩什么補刀訓練,就會變成一種折磨!

  這就是為什么,漢密爾頓等很多年輕車手,爆出來不愿意接受賽車模擬器練習,需要靠著車隊老板去施壓乃至于強制訓練。

  不過有些人的心態就不同,哪怕重復去做千百遍也不會覺得累。

  這種人的代表就是維斯塔潘。

  維斯塔潘之所以稱之為“汽車人”,就在于他的娛樂活動只有賽車,別人避之不及的模擬器練習,他反倒是樂在其中。

  把職業變成愛好,就完全能稱之為人生幸事。

  陳向北這一點跟維斯塔潘有些類似,他同樣不會對機械式的賽車模擬器練習方案,并且對于偶爾的突破會萌生出亢奮情緒。

  就跟打BOSS通關了一樣。

  當然,如果長久沒有突破,他同樣會陷入一種沮喪情緒。

  人終究不是機器,做不到拋棄情感的練習。

  坐進賽車模擬器啟動,調到韓國靈巖賽道的地圖,這座09年才修建的賽道,各項賽事數據一片空白,只有最基本的介紹資料。

  整條賽道全長5.621公里,由德國F1首席賽道設計師赫爾曼操刀,陳向北跑過的巴林薩基爾賽道、東海國際賽道等等,皆是出自于這位著名設計師之手。

  赫爾曼這人有個特點,那就是上限很高的同時,下限極低。

  很不湊巧,韓國靈巖賽道,就是處于他下限狀態時期的作品。

  這條賽道的維修區入口剎車點,恰好在行車線上面,意味著如果有塞車進站換胎剎車,會對后方正常行駛車輛造成重大威脅。

  并且還不止于此,其他賽道的防護墻要么采用輪胎墻,要么采用有彈性的防護網。

  靈巖賽道在很多彎道內側,緊貼賽道邊緣直接用水泥建造!

  這個設計不僅僅沒有任何緩沖彈性,還嚴重阻礙了車手視線,相當于存在諸多的彎道盲區,產生了類似于街道賽的駕駛效果。

  再加上靈巖賽道本身就是半永久賽道,又只建設了一年瘋狂趕工,導致賽道很多路段的瀝青都達不到F1賽事級標準,顛簸不平成為了常態,嚴重還有開裂的地方。

  種種因素迭加,意味著這是一條相當危險的賽道。

  當然,對于習慣于跟危險為伍的陳向北而言,已經沒有太多的特殊感覺。

  調好設置進入賽道,陳向北用著較慢的速度跑了一圈,相當于熟悉一下手感跟布局。

  可是這一圈跑下來,他對賽道布局卻有著一種莫名的熟悉感,總感覺自己好像在哪里跑過。

  問題是靈巖賽道剛好跟陳向北上輩子職業生涯錯開,絕對不可能跑過,甚至于連最基本的賽車模擬器經驗都沒有!

  這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陳向北疑惑不解的時候,他猛然想到了一點。

  那就是上輩子自己而是玩過一款賽車游戲,名字叫做跑跑卡丁車。

  里面那張叫做“靈巖環道”的地圖布局,不正是跟這個一模一樣嗎?

  畢竟是上輩子的兒時記憶,陳向北壓根就沒有與之產生聯想,現在看來自己還真TMD跑過……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