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百四十九章 無法被打破的首日記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嘶……不對勁,絕對不對勁,華納瘋了嗎?”

  圈外人云里霧里,可一旦涉及到專輯相關事宜,圈內的明眼人便一眼看穿了這場大戲的核心——專輯銷量。

  麥當娜團隊作為上一代營銷領域的王者級存在,營銷能力幾乎可以與邁克爾·杰克遜團隊媲美,可以說是什么營銷場面她沒見過,以前華納捧周易的手段在她看來都屬于是常規操作。

  只有這一次,她驚了。

  賣情懷就賣情懷,樂壇賣情懷專輯的不在少數,但你這個“欠債”操作是怎么回事?

  就不怕反噬嗎?

  這可是很容易就被對家甚至于不是對家的人帶出節奏的話題,哪怕是她這個本土巨星有過往這么多年資歷都不敢這么玩,周易這一個外來戶居然直接就上了。

  “這不像是小埃德加或者華納市場部的手筆,應該是斯派克的團隊自己主導的,他的經紀人里奧(錢江)在中國是出了名的營銷大師。”

  “斯派克有他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和平與正義發聲結果最后被槍擊,這是他的護身符。”

  “斯派克的團隊太急躁了,以他現在的地位哪怕不走這種敗壞路人緣的營銷銷量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除非他們認為這張專輯質量比較差,不這么干的話會打破他的銷量神話。”

  “也不一定……”

  麥當娜的團隊開個會,討論的熱火朝天。

  作為業內的NO.1,周易的新專輯可不止圈外人關注,圈內人甚至還會集中精英主動分析他的宣傳方案、他的專輯質量——

  一是為了看看能不能從中學到什么,二則是為了找尋可以借鑒的靈感,三是瞅瞅有沒有可以借題發揮的拉踩點。

  現在專輯還沒發,那么他們所要分析的自然是這一套營銷方案能不能改一改,然后套用在老板麥當娜頭上。

  連這種業內頭部都這樣了,其他層級的人就更不用提了。在雅虎等互聯網主流社區,關于“向斯派克道歉”的浪潮可謂是一天高過一天——

  “以前我沒有錢,現在我只想彌補我過去所犯下的錯。我確實買了斯派克的盜版,這一張專輯將會是我第一次購買正版專輯……”

  “斯派克的專輯對得起我,是我對不起他……”

  “一張專輯而已……”

  “在過去五年里,斯派克的專輯縱然沒有我的購買也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功,于是我便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了他的盜版,欺騙自己就算是我不出錢也會有別人替我出錢。

  “我與他人爭論時總喜歡狡辯說自己隨便聽不聽,還喜歡對斯派克的專輯歌曲指指點點。

  “被戳穿了是聽盜版后還會用嘲諷正版聽眾的語氣來掩蓋自己的自私與心虛,表示他們花錢聽斯派克專輯的才是傻逼,不花錢聽才是王道。

  “我承認,這是一種自我扭曲的病態價值觀。

  “斯派克的胸懷令我感到羞愧,這一次,我想要為自己的過去補票。或許,只有不在美國成長起來的斯派克,才會擁有如此大度的氣魄……”

  還在聽電臺的周易訝異不已,扭頭看向了錢江:“你安排的?”

  “不是。”錢江的臉色也很古怪。

  這怎么還反思上了?

  “可能是因為你那首《Believer》后勁太大了吧,現在已經在全球超50個國家的音樂排行榜上登頂了。”

  仔細想想,錢江覺得自己找到了華點。

  周易的個人經歷獨一無二,再遇上《Believer》這首極為貼切的歌曲,迭加世界杯閉幕式的曝光度,那效果可不是簡單的111能比擬的。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爆火,畢竟在這個世界上能站在主流層級的國家實際上都沒有50個,周易全給覆蓋了。

  《Believer》這首歌可以說是創造了他這些年國際生涯的最佳單曲成績,在這首爆款單曲的帶動下,華納旗下的各渠道商那確實是一個個的都在敲碗要貨,生怕自己少賺了錢。

  “現在就看這一次的營銷能給你拉多少盜版受眾過來了。”談及最終的目的,錢江一時間也難以確定。

  到目前為止,周易的個人銷量記錄還是上一張專輯《Monster》所打出來的全球首日350萬張、全球首周超670萬張。

  至于說在美國本土的銷量記錄,周易的高峰也沒有突破單日百萬張——兩天破百萬,六天破兩百一十萬。前者是《Monster》打出來的,后者是04年與埃米納姆對打時留下的。

  在全球總銷量上,如果不是去年的《Monster》有槍擊事件加持,現在是不可能逆勢上漲,有望飆升到三千萬俱樂部的。

  沒辦法,現在的全球市場就這樣,每年都在下滑。

  “拉多拉少是個緣,盡力而為吧。”

  該做的都做了,剩下那就真是聽天命了。

  拍拍臉讓自己精神點后,周易開口問道:“燕茲那邊呢?她的情況怎么樣了?”

  “起步還不錯,現在在邁阿密那邊剛蹭完林肯公園的音樂會,表現從現場反饋來看超出預期。接下來給她安排了蕾哈娜、夏奇拉等人的場次,輪流都去刷個遍。

  “你幫忙搭線的瑪利亞·凱莉、艾薇兒等人的演唱會、音樂會都給她安排上了。

  “她的起步比蕭雅軒當年順利很多……”

  “真的嗎?”

  美國,邁阿密。

  在酒店吹著空調、喝口服液溫養嗓子的孫燕茲拿起經紀人季聲姍帶來的調查反饋,情緒格外的興奮:“賣了多少?”

  “真的,你的翻唱專輯現在已經賣出去了五百多張,這是一個好兆頭。”

  負責與美國(華納)經紀人對接數據的季聲姍同樣很有精神:“翻唱打出名聲是最好的,更別提之后周易那邊還有一波大的。等他的新專上市,你還可以在公司安排下去蹭他的人氣。”

  周易的熱度,現在在美國簡直是無需多言。

  哪怕她現在在邁阿密都看到了當地媒體評論員就所謂的“欠一張專輯”言論爭個不休,于無形中擴大了影響力——

  營銷嘛,不怕有爭議,就怕沒爭議,不然哪來的那么多黑紅也是紅。

  只要實力到位,貶義詞也能夠硬生生打成褒義詞。

  “只有五百多嗎……”

  雖然知道自己的美國之旅會很艱難,但早習慣了在華語區坐在天后寶座上呼風喚雨的孫燕茲在聽到這個數字時,還是難免有一點心理落差。

  這慘烈的銷量對比,實在是過于殘酷了。

  她還是背靠大公司的情況,母語還是英語,起步都這么艱難,難以想象當初剛起步的周易到底是吃了多少苦——

  雖然周易說他沒吃多少,實在是誠龍電影《尖峰時刻2》太強了,直接把他給帶飛了。但現在在經歷了美國打拼后,孫燕茲對此持懷疑態度。

  她覺得周易大概率在報喜不報憂。

  “對了姍姐,周易的專輯預定好了嗎?”

  “放心吧,都預定好了。你既然要送人用,我直接預訂了八十張,沒走公司賬。”

  聞言的孫燕茲抱住了自家經紀人的手臂,親昵地蹭著她,笑嘻嘻道:“謝謝姍姐。”

  一是能沖一沖銷量,二嘛,也能當禮物送給與她日常有過接觸的美方工作人員。

  周易的新專輯在發售初期可是硬通貨,更別提她買的還都是豪華版,100美元一張的那種。

  收買人心嘛。

  想要親眼看一下周易在老美到底有多火的孫燕茲在邁阿密待到了8月15,在《25》發售當天就隨便找了家唱片店鉆了進去,反正現在美國也沒幾個人認識她。

  然后,人滿為患。

  作為一個唱片從業者,此時此刻的孫燕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白人黑人華裔中國人拉美裔,排隊的膚色人種五花八門,可謂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堪稱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人民大團結。

  “那邊是預售的,不能賣,不能賣。”

  “三張《25》老板。”

  “我要5張。”

  “我要1張。”

  “都別擠別擠……”

  說中文的、西班牙語的、葡萄牙語的、英語的、法語的等等,在這家唱片店里排起了隊,一個個極為利索的交錢拿專輯走人,其他歌手的專輯看都不帶看一眼的。

  店老板甚至還配備了專門的人來維持店內秩序,看樣子是為了避免0元購情況的出現。

  很難想象這居然是一家賣唱片的店面,不知道的還以為賣什么時尚單品的輕奢店。

  排著隊的孫燕茲足足等了十多分鐘才輪到自己,買專輯的時候還好奇問了嘴:“請問一下先生,斯派克的專輯你們店里還有多少張啊?”

  “今天八百張,后天還有一千四百張,管夠。小姐你打算買幾張?”

  老板的豪氣把孫燕茲給整不會了。

  她下意識地回憶了一下這家店的面積,在這條街區里也算不上什么大店,這都能進——不,這都敢進這么多的貨?

  正當買完專輯的孫燕茲暗自欣喜美滋滋的打算離開時,唱片店外又進來了一群以黑哥們為主的人,后頭還有不少流里流氣的白人——

  “老板,來25張《25》,要斯派克的正版,別拿盜版糊弄我們。”

  “我這店面現在不賣盜版,尤其是斯派克的盜版。”

  臉不紅心不跳的老板指了指對面小巷:“那里面才是賣盜版的。”

  雖然實際上也是他家開的,但經營人可不是他,那就不算。

  “你少來,哥們這次是來補票的,你別以次充好拿盜版糊弄我們。”

  老板樂呵呵的給了離開的店員一個換正版的眼神:“沒問題,絕對沒問題。”

  真有看了新聞盜版轉正的啊?

  上了車的孫燕茲撓頭,低頭看向了手頭的專輯封面——周易那高舉右手的剪影在子彈襯托下分外偉岸。

  華盛頓、紐約、邁阿密、夏威夷、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

  僅僅在8月15日這一天,美國全境內的大城市們紛紛就像是中了邪一般,買專輯的人數不勝數——

  與此同時,購買正版的人群里,黑哥們的比例相較于過往可謂是直線上升!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洛杉磯第五大道,我們能夠到現在在這條街上排隊最夸張的店面并不是人們傳統認知當中的店面,而是唱片店……”

  同樣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的福克斯記者現場報道的語氣都快壓不住驚嘆了,隨機采訪了一名年輕的黑人男性:“這位先生,你好,方便采訪一下您嗎?請問怎么稱呼?”

  “邁爾斯,叫我邁爾斯就好。”

  “邁爾斯先生,請問你們在這里排隊是因為?”

  “當然是為了斯派克,只有斯派克把我們歌迷當家人,我們當然要支持他……”一提到偶像的黑人邁爾斯頓時就激動到嘴把不住門,一連串的長短句就從喉嚨里蹦了出來。

  總而言之一個字:wearefamily!

  線下唱片店已經很久沒有需要排隊購買專輯的場面出現了,上一次恐怕還得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一場景令無數關注著周易專輯首秀的業內人士直呼陌生——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斯派克是怎么做到的?難道真就是那條新聞?”

  “已經有多久實體唱片店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了……”

  無數唱片店老板更是激動到熱淚盈眶,隨便一家大唱片店就是在排隊的盛況甚至登上了美國各大電視臺的報道——

  “這是一件令人難以相信的事實,美國那萎靡多年的本土唱片市場似乎因為斯派克復蘇了……”

  從2000年開始就一直在止不住下滑的美國本土市場,在今天的《25》上竟然迸發出了堪比上世紀九十年代——不,應該是八十年代巔峰期的銷售名場面!

  2006年8月16日,一個打破了所有人認知的數字悄然出現了在新聞頭條上——

  美國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專輯!發行首日:187萬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