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零一章 、皇權衰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城破了!”

  聽到這個噩耗,原本還準備趕往城門增援的虞軍士兵,紛紛調頭就跑。

  “不準退!”

  “不準退!”

  “給老子回去!”

  人心散了,任由將領們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本就喪失秩序的京師,隨著城破的消息傳人,城中變得越發混亂。

  京師的城門多,為了降低城中抵抗力度,叛軍并沒有圍城。

  黑夜之中,一扇扇城門緩緩打開。

  無數站在遼東鎮對立面的世家大族,第一時間沖出了城。

  皇宮中,此刻已經燈火通明。

  “太后,叛軍攻破城池,快帶著陛下隨我等撤離吧!”

  鎮東侯慌亂的催促道。

  早在數日之前,內閣就有了撤離之意。

  可惜不等撤離計劃完善,叛軍就殺入了城中。

  倉促之下,他們只能帶著皇帝和太后離開,順便還要解決掉太上皇。

  遼東鎮之亂,證明了在皇帝年幼之時,活著的太上皇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今天遼東鎮可以打著永寧帝的旗號造反,明天其他部隊也能效仿。

  如果不要臉一點,北虜都可以打著永寧帝的旗號出兵。

  看京營崩潰的速度就知道,扯上一塊虎皮,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尤其是對立場不那么堅定的人來說,打著永寧帝的旗號,能夠讓他們心安理得的倒向叛軍。

  事后還可以自我安慰,這是追隨永寧帝撥亂反正,不是投降了叛軍,他們依舊是大虞朝的“忠臣”。

  “侯爺,能不能明天再走。

  這黑燈瞎火的,離開了皇宮,皇兒怕是承受不住。”

  皇太后一臉為難的說道。

  內閣眾人要帶她們母子離開,可自家父親卻派人告訴她,千萬別離開京師。

  坐鎮皇宮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一旦灰溜溜的離開皇宮,也意味著皇權遭受沖擊。

  參考歷史經驗,倉皇逃離京師的幼主,基本上都是當傀儡的命運。

  留在京師之中,皇帝終歸是皇帝。

  遼東鎮膽子再大,也不敢公然弒君。

  作為永寧帝唯一的兒子,縱使永寧帝真的復位,也不可能動她們母子。

  左右為難之下,她選擇了拖延時間。

  “太后,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再不撤離,叛軍就要殺入皇宮中啦!

  遼東鎮的作風,想來您也有所耳聞。

  自古藩鎮造反,后續會發生什么……”

  姜書翰急忙勸說道。

  都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還在這里浪費時間,簡直就是找死。

  如果不是顧忌身份,他們早就下令強行把人帶走。

  “這……”

  “哀家和皇帝離開了,太上皇和一眾后妃們怎么辦?”

  皇太后的問話,讓眾人啞然。

  有些事情可以悄悄的做,但絕對不能說出來。

  無論是拋棄宮中的一眾太妃,還是送永寧帝上路,都不能放到臺面上。

  按照最初的計劃,也是隊伍撤離京師之后,才對永寧帝出手。

  到時候正好把屎盆子扣在遼東叛軍身上,斷了施家手中的“大義名分”。

  發生了弒君之事,天下各方勢力,必定會第一時間起兵討伐叛逆。

  要不了多長時間,遼東鎮這幫反賊,就會被各方勢力聯合剿殺。

  到時候朝廷無論是北歸京師,還是南下應天府,都能獲得一個相對不錯的開局。

  正在眾人陷入糾結之時,外面的喊殺聲已經逼近。

  “你們幾個,立即帶太后和陛下進入馬車!”

  意識到情況不妙,鎮東侯當即指著幾名宮女下令道。

  受儒家文化影響,大虞在男女有別方面有嚴格規定。

  程朱圣人可是說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他們這幫人,誰要是敢拖拽太后,傳出去就完犢子了。

  哪怕能夠保密,小皇帝還在旁邊看著呢。

  人家覺得母后受辱,現在沒法計較,未來一準會秋后算賬。

  “三叔公、六叔公,陛下已經離開了,現在怎么辦?”

  李思齊一臉郁悶的問道。

  好不容易集結了隊伍,在皇宮中同叛軍背水一戰,結果皇帝先跑了。

  “豎子不足與謀!”

  六叔公李熙忍不住怒罵道。

  青史留名的機會近在眼前,結果就這么從眼皮底子溜走了。

  遼東軍最強的是騎兵,一旦進入城中,戰斗力就會大打折扣。

  別看叛軍來勢洶洶,但京師中依舊存在大量的虞軍,各家還有不少家丁護院。

  只要他們能夠在皇宮中頂住叛軍的兵鋒,城的忠義之士,就會群起相應。

  游弋在外的京營平叛大軍,也會順勢殺回來。

  運氣好的話,沒準能一舉把叛軍趕出城。

  哪怕是謀劃失敗,也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皇帝的跑路,一切都沒了。

  “來都來了,總不能這么灰溜溜的離開吧!

  陛下離開了皇宮,但是太上皇還在宮中。

  要不然,我們去守護太上皇?”

  李思源的提議一出,就挨了一巴掌。

  “蠢貨!”

  “老子就算死在病床上,也不去守衛那昏君!”

  或許是覺得不過癮,在罵人的時候,三叔公李亨又補上了一腳。

  遼東叛軍打的旗號,就是擁立永寧帝復位。

  他們此時過去守衛太上皇,就意味著告訴外界,鎮遠侯府同叛軍站在了一起。

  縱使后續和遼東鎮死磕,在天下人眼中,那也是分贓不均的內斗。

  他只是想青史留名,可不是想要留下千古罵名。

  “計劃失敗,我們回去吧!

  這些兵丁全部收下當家丁,以觀后續局勢發展。”

  李熙語氣低沉的說道。

  逆轉乾坤的希望沒了,可和叛軍的對抗,才剛剛開始。

  無論后續做出什么決戰,都需要實力支撐。

  “六叔公,一下子收下這么多人,族中養得起么?”

  李思源壓低聲音問道。

  京中缺糧,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順天府近乎絕收,世家大族的日子一樣不好過。

  “放心餓不著你,別忘了誰是京中第一糧商!”

  李熙故作鎮定的說道。

  這個說辭,完全是安慰人的。

  正因為漢水侯是京師最大的糧食批發商,李氏宗族才沒有大肆屯糧。

  反正餓了誰,也不會餓著自己人,完全沒必要在糧價巔峰時期入手。

  抱著這樣的想法,光出不進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多,李氏宗族的存糧,同樣快要見底。

  按照正常情況,一下子收下數千家丁,肯定堅持不住。

  不過現在情況特殊,隨著撤離計劃的展開,族中許多子弟都已經南下。

  加上鎮遠侯府留下的家底,暫時都由宗族代管。

  儲糧堅持一兩個月,還是能行的。

  京師這么快淪陷,本身就是斷糧導致的。

  遼東鎮看似撿了一個便宜,實際上接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

  如果不能盡快找到糧食來源,現在的大好局勢,很快就會化為烏有。

  現在到了逼迫耐心的時候,誰先露出破綻來,誰就會在接下來的博弈中陷入被動。

  “六叔公,既然沒有皇宮保衛戰,那么短時間內施家應該不會對我們動手。

  不如趁機聯絡京中各家,尋找機會給他們來一個狠的!”

  見堂兄碰了釘子,李思齊略顯忐忑的提議道。

  敢斷定施家不敢對他們出手,也是基于歷史經驗。

  李氏宗族雖然不是門閥世家,可手中的軍事實力,絲毫不比門閥世家弱。

  除了文官中影響力弱了點兒,在軍中可是門生故吏遍布全國。

  前些日子出去圍剿叛軍的部隊中,就有一個團營是他們家世代經營的。

  族中決定突圍,最大的依仗,就是城外有人接應。

  內閣敢帶著皇帝突圍,最大的依仗,同樣是外面的京營大軍。

  盡管這些人打不過遼東鎮,但他們能夠為朝廷斷后,遲滯叛軍的步伐。

  “別白費功夫,我們敢放手一搏,那是安南都護府發展了起來,族中有不少子弟在那邊發展。

  剛剛四十歲以下的族人,全部都分散突圍,留下的都是一幫老家伙。

  縱使吾等全部死光了,也不影響我李家是天下數一數二的豪門。

  后輩都安排了,自然可以為朝廷盡忠。

  其他勛貴家族,可沒有這份底氣!”

  李熙搖了搖頭說道。

  宗族時代,大家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自己為國盡忠可以,賠上宗族傳承不行。

  “什么,小皇帝跑了?”

  “愣著干什么,趕緊派人追啊!”

  驚聞噩耗,施靖風當即下令道。

  遼東鎮缺乏政治力量支撐,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把皇帝控制在手中。

  一旦讓人把小皇帝帶到南方,東南各省就可以名正言順獨立,建立南虞小朝廷。

  北方天災人禍不斷,無力為大軍提供足夠的戰略物資,根本不具備王侯霸業之基。

  喪失了南方的錢糧支持,崩潰是必然的結果。

  到時候他們的努力,就全為北虜做了嫁衣。

  “大哥,我已經安排人去追了。

  朝廷那幫人膽子小,帶著天子親軍一起撤離,隊伍就宛如一條長龍,根本跑不了多遠。

  那幫家伙也是狠辣,居然安排人在撤離之后對太上皇下手,企圖把黑鍋扣在我們頭上。

  幸好負責執行的人,剛準備行動,就被我們的人攔下了。

  不如先入皇宮,拜見太上皇,把衣帶詔給做實了!”

  施靖林一臉淡定的說道。

  亂世之中逃命,隊伍規模越大,就越容易引人注意。

  他們可以不在乎朝中百官跑路,但小皇帝本人必須留下來。

  “哦!”

  “原本以為就我們能當亂臣賊子,萬萬沒有想到他們那幫自詡大忠臣的家伙,也能干出弒君之事。

  看來大家都一樣,哪有什么忠臣,全部都是為了政治利益!

  走,我們去拜見太上皇,讓他知道那幫亂臣賊子的惡行。”

  施靖風哈哈大笑道。

  光施家當亂臣賊子,需要承擔的輿論壓力,實在是太大。

  若是天下遍地都是亂臣賊子,他們混在其中,就沒那么搶眼了。

  可惜太上皇對施家有用,這次他必須幫忙善后,不能讓弒君真正發生。

  “皇帝身子骨兒弱,經不起長途跋涉的折騰,先停下來歇息一下吧!”

  皇太后抱著臉色慘白的小皇帝,掀開馬車簾子沖外面的官員吩咐道。

  “太后,叛軍追的緊,現在不能停啊!

  且先忍耐一下,只要再往前走一段,接應的部隊就該抵達了。

  到時候我們就能去通州,坐船前往山東暫避叛軍的鋒芒。”

  鎮東侯一臉疲憊的解釋道。

  長期的養尊處優,這樣長時間的騎馬,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可是沒有辦法,騎馬伴駕的活兒,他們勛貴不干,總不能丟給文官吧!

  真要是這么干,都不用抵達通州,內閣中的三位文官就先得躺下了。

  “嗖、嗖、嗖……”

  呼嘯而來的箭雨,擋在了隊伍的最前方。

  “傳令下去,全軍突擊,為陛下殺出一條血路來!”

  望著前方出現的敵軍,鎮東侯近乎絕望的下令道。

  前有強敵,后有追兵。

  繞路是不可能的,車隊速度再快,也快不過敵人的騎兵。

  留在原地更是等死,想要活著離開,那就只能拿命去拼。

  轉瞬的功夫,兩支部隊就廝殺在了一起。

  打斗聲夾雜著喊殺聲、慘叫聲,匯聚成一曲戰地悲歌。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參與戰斗的虞軍士兵越來越少,眼瞅著就要大勢已去。

  強行鼓足勇氣,掀開了車簾,眼前赫然是內閣首輔滾落的人頭。

  眼前的慘狀,嚇得皇太后當場嘔吐。

  馬車內的小皇帝,同樣被嚇的瑟瑟發抖。

  當朝首輔,就這么堂而皇之的被殺,完全超乎了他們的預料。

  幸好大家對皇權還有敬畏,交戰雙方都在刻意避開車架,不然他們也難以幸免。

  “請陛下和太后回宮!”

  “請陛下和太后回宮!”

  整齊如一的聲音響起,宣告了大戰的落幕。

  說話間,一名將領上前掀開了簾子,堂而皇之的查驗起了身份。

  對這種逾越之舉,嚇破膽的皇太后和小皇帝,眼淚忍不住嘩啦啦的掉下來,根本不敢開口訓斥。

  “起駕!”

  施靖海一臉不屑的下令道。

  原本對大虞朝的最后一絲敬畏,在見到皇帝之后,徹底煙消云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