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062章 被顛覆者的反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兩個月了,海鷗團隊項目部,從王朝海洋網銷售經理,到車型項目經理,再到產品規劃和技術負責人,以及最高決策層船夫哥還有BYD的CTO,不知道開了多少次會議,對星途星愿帶來的沖擊進行緊急應對策略推演。

  上市不足兩個月,海鷗的起售價就已經大幅下調至5.99萬元了,BYD也通過營銷被迫向市場傳遞出星愿是精品車,海鷗是代步車的理念,試圖用絕對的性價比優勢守住基本盤。

  但是依舊沒什么效果,海鷗已經連續兩個月交付量保持在5000輛左右了,這款他們寄望很高的車型,失利已成定局了。

  “是我低估了尉來的決心,這事兒怪不到大家,也小看了星愿這款車型,今后我們要引以為戒。”

  船夫哥嘆氣道。

  整個會議室里煙霧繚繞,包括船夫哥在內的一眾高管們心情都不太好,長期以來尉來一直占據著新能源龍頭企業的名頭,但是哪怕如此,BYD上下對于戰勝尉來,拿下冠軍名頭依舊還是信心十足的。

  兩家企業的產品矩陣不同,高端化方面BYD雖然推進緩慢,但論到銷量,A0到A級市場,那可是BYD的基本盤,星河P系列表現不差,但只能算是不溫不火。

  只有純電領域優勢,又只有星途S01一款車型的尉來,在受限品牌高端的基本上,面對王朝與海洋系列整個產品矩陣的圍剿,交出銷量冠軍是遲早的事兒。

  在BYD內部,有一個計劃,那就是至2025年,憑借著在20萬元市場以下的優勢戰勝尉來,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龍頭。

  星愿的上市,讓BYD面臨新能源時代以來最為嚴峻的一次挑戰,這是傷及到他們基本盤的一款車型。

  海鷗的失利只是第一步。

  自去年八月份開始,巴菲特開始減持BYD股份,,雖然減持比例不大,但股神的持續減持動作,對市場情緒產生了顯著的心理壓力,部分投資者開始懷疑BYD是否被高估。

  星愿上市兩個月的表現,給本就壓力重重的BYD股價,又帶來了接近于20的跌幅,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短期之內股價暴跌是非常要命的。

  短期來看,BYD的股價,部分車型銷量和利潤將承受巨大壓力,長期來看,BYD三電技術領先性,品牌溢價和產品規劃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

  看看最近券商機構對BYD發出的研報以及估值下調就能看出資本市場的態度了。

  “A0到A級轎車,是BYD的銷量根本,星途兩款車型已經動搖BYD的根本了,尉來這一次精準打擊,BYD自然是不可能坐以待斃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再次發起殘酷的價格戰,海鷗上市不到兩個月就大幅官降已經是證明了。”

  “海豚和海鷗是BYD海洋網的核心銷量支柱,五六月份這兩款車型的表現,海鷗的失利已經導致海洋網銷量大盤劇烈波動,BYD的經銷商們,再度承受自2010以來最大的危機,庫存風險激增。”

  國內部分券商機構,就有可能再次到來的價格戰,已經下調了BYD今年的凈利潤預期,相對于年初的預期,部分券商機構將BYD的凈利潤預期下調了20。

  “對于BYD的估值預期,是基于他們的產品矩陣能夠在未來幾年之內超越尉來成為全球銷量冠軍,但星途兩款車型的橫空出世,讓這種可能性無限下降,尉來用他們的星馭架構,技術下放堵死了BYD的后路。”

  凈利潤下調并非關鍵,最為關鍵的是已經有機構開始就BYD的估值倍數重新對待了,從原本給予的25至30倍下調至15到20倍。

  估值的下調,是基于BYD成長敘事的破滅,回歸傳統車企估值,按照這個估值評級,BYD最為樂觀的估值也只有5000億了。

  相較于年初7800億元的估值,整整下調了2800億元,也就是依舊保留著至少20的下跌空間。

  在星愿的精準打擊下,BYD的短期估值遭遇戴維斯雙殺,市場大幅縮水,到六月份底,BYD全年下跌40,整體回落至4000億元至5000億區間。

  這其中以機構的拋售居多,BYD在部分機構眼里,已經從成長股變成價值股了。

  六月份,尉來工廠全力運轉,優先消化積累的訂單,產能快速爬坡,單月交付量已經超過2.5萬輛了,海鷗雖然火速降價,拉開與星愿的差距,確實吸引到了一定的用戶群體,但并沒有什么卵用。

  除了大幅度降價之外,BYD還在六月中旬推出在金融政策與權益上的加碼,零首付,24期免息,免費充電樁等極具誘惑力的金融和售后政策。

  目的是進一步降低購車門檻,吸引價格極度敏感的消費者,覆蓋整個海洋網的車型,實質上的第二階段價格戰,已經悄然開始了。

  雖然流血嚴重,但這是最快,最直接的應對措施,BYD旨在穩定訂單量,避免全面崩盤,但是價格戰只能救急,產品力才是根本,BYD當前需要做的就是全力加速產品更新。

  海鷗以及海洋網團隊,一次次的開會,就是為了應對第二階段對于尉來的阻擊,當前汽車市場,價格敏感已經不是絕對的,誰都知道產品力才是根本。

  但是這種上市不到兩個月就大幅官降的行為,也引發了經銷商以及用戶群體的不滿,新車不到兩個月就降價了,哪怕是低端車型,都會心疼的。

  “繼續優化產能,再等幾個月其他車企的反擊就要來了,咱們得趁著這幾個月多賣點兒,爭取把優勢擴大。”

  BYD那邊在匆忙應對,尉來這邊也沒停下來。

  六月份,讓互聯網第一女首富,掌控橙子游戲王國的顧老板以及劉依菲等一眾明星帶了一次貨,星愿的熱度又再度上升,加上星愿對外傳出會聘請代言人,面向的是新生代女星群體的傳聞。

  明星的“事業粉”們紛紛行動起來,推薦自家的偶像,聯手帶動著星愿的熱度,這種“溜粉”的行為,是周傲想出的損招兒,不過這招在娛樂圈并不算新鮮。

  這基本就是一個陽謀,各家的粉絲哪怕知道,也會趨之若鶩,畢竟偶像能夠與大企業合作,也是他們對外炫耀自家偶像的資本。

  星愿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交付問題,面對著鋪天蓋地的催單,他某音賬號評論區每天高居不下的催單熱情,兩個月以來,檀錦程已經無數次出現在星途工廠了。

  在營銷上,檀老板也學了一次馬斯克,當年馬斯克因為產能問題,直接睡在德州工廠,狠狠的秀了一把,時隔多年,檀老板也把這招搬到了中文互聯網上。

  某音里,檀錦程身著尉來工服,睡在星途工廠的照片秀,在七月初為炎熱的天氣再添一把火。

  擰螺絲成了互聯網名梗。

  “已經在火力全開了,這個月產能應該可以提升到三萬輛,我們內部會繼續優化產線。”

  “嗯,先多賣賣,后續應該沒那么多的好日子了。”

  上市即爆款,星愿這個階段的銷量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需求,在熱度之下會有不少沖動購車的群體,工廠的產能爬坡能力就是這一時間段的輸出結果。

  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下,終端不需要任何的優惠,甚至可能會出現加價提車的現象。

  星愿最初設計的月最高產能就是三萬輛,能夠快速爬坡,檀老板也沒什么好再要求團隊的了,但是在現有產能上做出一些優化,多生產一些,把前期的訂單消耗掉還是可以試試的。

  前期十幾萬輛的初始訂單消耗,按照目前的產能規劃,大概需要三到四個月左右的時間,而到時市場也回歸理性了。

  九月份之后的銷量,才是真實市場需求,各大巨頭們顯然不可能坐視不管,四五個月的時間也足夠他們推出反制規劃了。

  “我們必須以全面戰爭的姿態,來應對星途兩款車型的沖擊。”

  星途兩款車型,覆蓋A0至A級,這兩款車型可是年銷量60萬輛的預期,加上星河P系列的輔助,還有尉來近期推出的一些混合動力車型。

  僅僅在這一個市場,尉來就能夠拿下近百萬輛的銷量,而這些,原本至少會有一半是屬于BYD的。

  海鷗已經受到了巨大沖擊了,而緊跟其后受到沖擊的就是海豚的入門版本,由于入門版本跟星愿高配版本的價格重疊,差不多的價格與其買海豚的入門版本,倒不如考慮一下星愿的高配版本,在部分消費群體當中盛行。

  后驅版本,帶智能化的,雖然犧牲了一定的空間,但駕駛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對海洋網造成致命打擊之外,BYD最擔心的還是對元PLUS會造成潛在影響,這一點他們需要盡快拿出一個評估策略來。

  作為BYD的全球戰略車型,元PLUS定位略高于海豚,但星愿的出現會讓一部分消費者覺得海豚不夠高級,又覺得元PLUS超預算。

  而星愿,就是一個完美的平替產品,元PLUS的團隊已經在空間和SUV屬性上進行優化了,試圖通過配置微調來保持吸引力。

  在剛剛過去的六月份,星途團隊已經對外宣布將跟進集團的全球化戰略,星途S01與星愿兩款車型將盡快登陸海外市場。

  BYD的根本邏輯是E平臺3.0的技術領先性,10萬元至20萬元的市場統治力,及規模效應和品牌溢價帶來的利潤持續增長,星途用兩款車型,動搖了BYD這一邏輯。

  七月中旬,海鷗宣布將推出運動版,運動版不是簡單的增配,而是進行針對性的強化,在性能方面,BYD在運動版上換裝了更大功率的電機,彌補動力上的巨大差距。

  另外,運動版對中控屏尺寸和車機芯片都有升級,還改善了內飾材質,提升科技感和質感,在保留低價版本的同時,BYD推出價格與星愿入門版接近的高配車型,提供一種差異化選擇,試圖奪回部分追求性價比但又不甘于基礎配置的用戶。

  海鷗運動版官宣的同時,互聯網上也多了強BYD核心優勢的自媒體,此外關于星愿的攻擊也多了起來,作為新車,星愿是有著一定潛在風險的,可靠性未經市場長期驗證,這些是無法回避的。

  用這種方式攻擊星愿,試圖喚起消費者的謹慎心理。

  “跟上,越來越有意思了,有一種戰國時代的感覺啊。”

  從四月份滬市車展開始,周傲進入到高強度工作狀態,密集的營銷以及公關,讓他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當互聯網多出很多關于星愿新車的攻擊之時,尉來的公關團隊也早就準備好了應對策略。

  在“黑料”增多的情況下,尉來對于星愿的核心宣傳,從星愿本身上升至星馭架構。

  “星愿并非是一款憑空誕生的新車,而是基于尉來180億元的研發投入,已經擁有ES8以及路特斯驗證過的全球頂級純電架構,他的安全標準,可靠性驗證體系與這些高端車型是一脈相承的。”

  “實際上大家擔心的問題,早在三年前星馭架構就已經解決了,星愿傳承的是經過市場驗證的頂級安全基因。”

  從檀錦程而下,尉來所有高管統一口徑,對于外界的攻擊始終保持著技術自信和從容姿態,另外借助于包括CNCAP,中保研等權威第三方的碰撞測試,也在第一時間開始大規模宣傳,回擊了互聯網的質疑。

  當然,除了輿論方面的反擊之外,尉來提供超乎預期的保障,才是讓用戶難以割舍的,首任車主三電終身質保,整車6年/15萬公里超長質保。

  365天內出現特定質量問題無條件退換車。

  “我們敢于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自信,用最為徹底的保障,來消除您的一切顧慮。”

  星愿的廣告當中,增加了這樣一條廣告語,出現在各種場合,這一場輿論的相互反擊,背后參與的車企可不止一家。

  “不要點名,不要陷入罵戰,這并非只是針對于BYD的車型,我們要做的就是擴充自己的基本盤,用實際數據來回擊各種質疑。”

  BYD內部制定了“全面戰爭”計劃,來穩固自己的基本盤,其他車企業的反擊同樣也沒有落下。

  在海鷗官降之后,五菱繽果也緊跟著官降,并宣布推出青春版等配置更低的車型,將價格下探,死死守住性價比和女性代車的標簽,避免與星愿正面交鋒。

  而今年增程市場上的黑馬長安,則對外宣布進行戰略調整,強調深藍S03以及即將推出的S7的差異化優勢,試圖避開純電市場的直接廝殺。

  不過長安這種表態,并沒有被多少人認可,增程式說白了依舊只是一個替代產品,雖然被市場認可,但是他的核心定位是沒有變的。

  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增程式,除了冰箱彩電大沙發之外,其核心的邏輯不過是在沒有續航焦慮的情況下體驗純電的駕駛樂趣,在電池技術持續突破,電車價格下探的情況下,增程式的市場必將回歸它的原始定位。

  相對于國產品牌的快速應對,合資品牌當中,反應最快的還是大眾汽車,ID3的價格一降再降,尉來以及BYD的崛起,讓大眾意識到國內市場的技術內卷速度遠超他們的預期。

  除了針對車型的直降之外,大眾也加速了針對國內市場純電平臺的研發進程,并且試圖與更多的國內科技公司合作,以彌補在智座艙和智駕方面的短板。

  “嘿嘿,檀總這波倒是給我們助攻了。”

  技術內卷的升級,A0級市場的慘烈,對于新勢力品牌影響不大,聞界,賽力斯以及小朋慶幸于自己的市場定位,避免了這場血腥的肉搏戰。

  對于何小朋而言,這場戰爭給了他們意外的收獲,大眾突然加速了與他們的談判進程,此前小朋汽車試圖跟大眾達成合作,但是對方似乎有些看不上他們。

  不過,這一波技術內卷,讓大眾意識到了他們在智駕系統方面的薄弱,與小朋快速達成合作,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雙方的談判,被拉到平等待遇,讓何小朋壓力驟減。

  比起大眾,日系三強的感覺就是迷茫,在電動化進程當中,日系主要依賴于油電混動HEV和BZ4X等試水作品,技術路線與國內完全不一樣,本來就不受歡迎。

  星愿的出現讓他們陷入更深的戰略迷茫,而將資源集中在ZG企業的優勢項目,除了不甘心之外,他們也有如同福特一樣的感覺,那就是勝算幾何。

  “要么加速進化,要么徹底出局。”

  吉利老總在某次采訪當中,就星途星愿的橫空出世表露出目前行業的殘酷性,吉利旗下的銀河系也有如同星愿一樣的車型推出,只可惜他們的技術還是慢了一拍。

  這款依舊還是內部代號的A0級車型,目前看來想要不至于胎死腹中,那就只能升級配置了,星愿的出現讓8萬元至12萬元價位段的產品價值標桿被重新定義。

  今后所有后續新車都必須以星愿為對標對象,提供同等甚至更強的配置,否則根本無法定價。

  比起BYD,吉利受到的損失要小一些,目前他們在A0級市場上的幾何車型,其實已經處于放棄狀態了,而新推出的熊貓MINI,對標的也是宏光MINI,受影響也比較小。

  唯一受影響的就是研發當中的車型需要加大投入,海鷗的慘烈讓所有傳統車企第一次見識到尉來的真正實力。

  無論是當年的悅馳A1以及后續的各類車型,除了L系列之外,尉來其實始終扮演著市場跟隨者的角色,市場定位精準,產品富有前瞻性,以質取勝。

  在傳統巨頭的眼里,尉來與其說是他們的同類,倒不說是另類的“新勢力。”有一種出奇制勝的感覺。

  L系列是尉來第一次亮出自己的肌肉,打得BBA找不著北,但增程式畢竟爭議明顯,其在整個汽車產業里的市場份額也有限,對于傳統車企的基本盤威脅不大。

  星途S01是尉來第二次秀肌肉,沖擊著傳統巨頭的基本盤,而星愿的出現,則是給他們這些傳統巨頭狠狠的上了一課。

  這波下來,所有的車企都開始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架構決定天花板。

  自研先進的純電架構不再是可選項目,而是生存的必需品,行業會集體加大在平臺化,一體化壓鑄,高性能電驅等領域的投入。

  吉利的浩瀚平臺,也升級了待遇,加速研發進程。

  “如何評價星愿?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我們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至少能夠提升一到兩年,檀總以及尉來在這方面的貢獻值得肯定。”

  雖然被暗地里捅了一刀,但是面對公眾,舒服哥還是保持著自己的風度,不過這跟尉來一直以來不直接攻擊競爭對手的營銷戰略也有關。

  不然的話,誰都無法保持風度,包括BYD在內,哪怕被打得這么慘,其高管也沒有公開的攻擊尉來,以免落人口實。

  星愿居高不下的熱度,七月份預期2.8萬輛的交付量,讓媒體從熱捧到分析,各式各樣花式的解讀當中,顛覆二詞的出鏡率是最高的。

  而星愿的熱度也引起了工信部的重視,對于星愿這款產品,工信部給予了正面的評價,將其成功視為我們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升級和品牌向上的典范。

  發言人直言國內車企已經具備打造全球領先技術架構的能力,星愿也成為官方對外宣傳“ZG智造”的新名片。

  不過在私下里,也表露出潛在的擔憂,連續由尉來引發的價格戰是否過于的慘烈,是否會導致行業惡性競爭,大量企業的虧損,也影響整體健康發展。

  另外,星愿的熱銷也會帶動核心供應商的擴張,官方也要評估這是否會造成關鍵供應鏈的緊張或新的壟斷。

  另外中汽協等機構,也對星愿的數據進行解讀以及發出新的行業預警,公開呼吁行業應避免惡性價格競爭,聚焦于技術創新和價提升,這背后又是各大車企之間的較量。

  “逼死弱者,打醒強者,嚇懵慢者。”

  七月下旬,隨著ZG汽車報以這樣的標題來評價星愿的出現對行業造成的影響,星愿以及尉來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創辦于1984年的汽車報,現歸屬于RM日報旗下,品牌價值超過180億元。

  “壓力重重啊。”

  報道面世之后,檀錦程深深的嘆了口氣,車企之間的競爭從來就不只是某一款車型那么簡單,而是全方位的,包括輿論。

  “捧殺啊。”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