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77章 不好不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天子真不記得種師道年歲幾何了,卻還記得自他懂事的年紀算起,好似就慢慢聽過種師道的名字,后來登基了,種師道也曾到東京來拜見過。

  那時候看種師道,好似年紀不大,還是個硬朗漢子的模樣。

  秦檜自是在答:“回陛下,老種相公七十有五……”

  “嗯?”天子覺得好像有些不對,怎么就七十五了?還有疑惑:“那他豈不是仁宗朝的皇佑年生人?”

  秦檜自真掰著手指頭算,算完點頭:“然也,老種相公七歲,大小蘇學士東京高中進士!”

  為什么秦檜要說大小蘇呢?因為他也可以算作是蘇門之下,這種能往臉上貼金的事,人總是愿意下意識多拿來說的……

  “哦……原道真是這么老了……”天子嘆息一聲,算是接受了種師道忽然去世的這件事,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個時代,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從來都是鳳毛麟角,七十五歲高齡,舟車勞頓、炎熱酷暑,如此壽終正寢那是無奈之事。

  不免也道:“忠義而亡啊……”

  秦檜也點頭:“是啊,若是老相公還在家鄉,許還能多活幾日……”

  “誒……小種相公多大年歲了?”天子陡然想起這件事來,心中一緊。

  秦檜其實不知,但他拼命去回想,是小幾歲來著?八歲?七歲?便也真答:“好似六十有六吧?”

  “也這么大歲數了?”天子真有驚訝,這個時代能活六十歲,那也是了不得的高壽。

  當然,不是說一定就沒有人能活到八九十歲,只是說普遍現象。

  “小種相公看起來倒是硬朗!”秦檜連忙安一下天子之心。

  “是是,看起來硬朗!”天子點著頭,心下也松,連忙又問:“這這……這老種相公一去,戰事如何是好啊?”

  “陛下,王淵老總管,倒也是成名老將,沙場常勝!”秦檜如此一語。

  “這般,趕緊去信,讓小種相公前來漢陽坐鎮,讓王淵速速往襄陽去接替小種相公守城!”天子心中立馬有了計較。

  還是姓種的相公更值得信任,王淵,再怎么說,還是個武夫,這是下意識的選擇,是刻在大宋天子基因里的選擇。

  秦檜點頭:“那臣這就去擬旨來發!”

  “速去速去!”天子焦急非常。

  秦檜轉頭就去,腳步走到門口,忽然停住轉頭一語:“陛下當去看看老種相公才是,如此也安軍心!”

  天子點頭:“朕知,嗯……這般,你一并帶個圣諭去,就說朕痛徹心扉,哭得癱軟在此,且著人把老種相公的遺體移到龜山上來,也好用這般忠義,多陪伴朕幾日時光,只待小種相公見過其兄長遺容,朕在親自督辦入殮棺槨之事。更下旨去,追贈老種相公莒國公,開府儀同三司,著爾等另再選個謚號。”

  秦檜不多言,只管躬身:“遵旨!”

  秦檜這就去,軍心重要,圣旨要立馬去,漢陽這里,一萬七八千西北來的軍漢,此時收到消息,只怕皆是悲傷不已。

  襄陽城北好幾十里,魯達帶著五千人已然渡河,到得河岸這邊,開始安營扎寨,也開始在河岸這邊上下拘刷船只。

  城中,種師中也收到了消息,正對著軍情文書在皺眉。

  一旁馬秦在問:“老帥,如此只怕是燕王大軍皆要從谷城那邊渡河了,按理說,當立馬派兵去擊,先把渡河先鋒擊潰,再相機擊敵之半渡……”

  種師中在點頭,卻沒說話。

  “老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到底如何啊?還是堅守城池不出?堅守城池不出也行,如此可以保存實力,燕王怎么都是要渡江的……與其出城去與京東精銳廝殺,不如在堅城之上等他們來爬墻……”

  馬秦是這般也說,那般也說,其實都是好選擇。

  “蘇武怕是不一定要從谷城渡水……”種師中搖著頭,又道:“蘇武用兵,從來都是兩手準備,就好比昔日打黨項,便是如此,左右開弓,左邊不成就右邊,右邊不成就左邊,你只待看著,要不得多久,定有軍情從南又來!”

  “那咱們就守著城池就是,咱們兵可不多,出城去可應付不來他左右開弓!到時候說不得還教他聲東擊西了!”馬秦點頭如搗蒜,自是老帥說得對,心中也敬佩。

  “唉……”種師中嘆著氣,也道:“兄長的書信怎么還不來啊……”

  馬秦也好似明白了點什么,也道:“老帥勿憂,一二日的事吧。”

  卻聽門外有人稟報:“稟告相公,軍情又到。”

  “取來看!”種師中揮揮手,馬秦自是門外去取,立馬就拆,一邊往里走一邊在看。

  只待當真走到近前,馬秦就夸:“老帥當真神了,長壽城遇敵,正在收羅木料之類,好似準備攻城。”

  種師中擺著手:“什么神不神的……蘇武用兵,從來一環扣一環,這才剛開始呢,若是當真糾纏,我自也有諸般策略,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看來只能在這城內先窩著了……”

  馬秦也說:“若是當真有兵,只管也給他來個左右開弓就是!”

  “你若來個左右開弓,他快騎何其多,只怕他沿江就下,直去復州,過沔陽,也就過河了,大軍就到漢陽!”種師中也不知把那輿圖研究了多少次。

  “官家不該屯兵漢陽,而是該屯兵江夏,以長江為守。這般敵強我弱之局,合該長久拖沓對峙,燕王多是北軍,補給也長,此時炎熱,軍漢也不適應,只要能拖沓對峙下去,且不說取勝與否,至少也有退敵之機……”

  馬秦當真在思慮。

  “蘇武豈能不懂這些?”種師中如此一語,又道:“馬上,許幾日內,蘇武怕是要出大動作了,他必然要求速勝。”

  “那就更不能把大軍屯于漢陽,合該屯在江夏,就好似昔日漢末赤壁之戰!蜀漢東吳對魏武!”馬秦真是有幾分本事的,不然也不會受種師中如此看重。

  “且看兄長書信如何說吧……”種師中如此一語,必然就是兄弟倆早前就通過氣,馬秦說的這一番話,兩個六七十歲的老軍陣,豈能沒有商議過?

  往深里說,種師道到漢陽見天子,第一件事就是這件事,大軍當全部往江夏去屯,襄陽孤城去死守,如此為犄角,讓蘇武進退難安,后勤難繼,甚至讓蘇武犯險再求更快。

  如此才有退敵的可能,大勝是萬萬不可能的,真當面去打,蘇武騎兵如風,要走誰也攔不住。

  真正大勝,從來都來自追擊掩殺,不能追擊掩殺,就說不了什么大勝之事。

  所以,種師中在等,等的就是這件事的回音,看事情還能不能謀,趙氏官家的恩情,對于種家人來說,那著實深重,該努力的時候,自不能真的違心去做。

  那就等吧,必然就在一兩日內,書信就來,這是兄弟兩人的約定。

  河對岸,蘇武自也知道魯達已然過漢水了,如此事情又穩妥了一分,他此時此刻,自是不知道西軍兩萬余人,其實大多在漢陽,這些情報還待慢慢收集。

  所以料敵從寬,蘇武心中所想,這襄陽城內,至少有一萬五千西軍的精銳,得調動起來,不能真讓他們都在城墻上等著。

  奈何,城內不動。

  蘇武皺眉,軍帳里,只夸一語:“小種相公深知我也,他兵少力微,穩坐城池啊!”

  吳用也點頭:“是啊,小種相公,在西北經年,威名赫赫,不可小覷。”

  蘇武大手一揮:“無妨,先慢慢移師過江,他不動,自有人讓他動!”

  “大王說的是那位趙官家?”吳用就問。

  蘇武點頭,自真是他,算來算去,算種師道也好,算種師中也罷,哪怕算上王淵,其實都沒算到主要。

  算趙佶,才是主要。

  真要動手的時候,一定要直接嚇唬到趙佶,只要能把趙佶嚇一嚇,局勢立馬就變。

  蘇武只管深謀,心中絲毫不曾懈怠,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勝負在此一遭,已然好似必勝之局,蘇武依舊謀得深入認真。

  蘇武有了一個軍令:“你留在此處,我親自率兩萬騎,沿江而下,去復州,先克城池,再從復州過江,先讓漢陽之軍看到我之大纛!”

  “啊?大王先走?”吳用有些慌了,莫名心慌,以往他可從未受過這般的信任。

  “休要擔憂,移師過江之后,你只管把營寨扎好,小種相公是不會出城來與你決死的……若萬一他真帶兵出來了,那更無妨,當面有魯達,只管著林沖擊其后背!”

  蘇武還給吳用一點信心。

  “得令!”吳用連連點頭,這回可責任重大,但這回,豈不也是機會更大?若是此番安安穩穩過去了,來日豈不是大王要越發信任?

  何以蘇武如此?

  豈能沒有私心?眼前之局,蘇武但凡點人點將,皆點京東,西北諸多軍將,那是一個不點。

  不免也是防備一手,防備的倒也不全是人心,而是怕萬一真打起來,西北軍將看到當面之軍皆是同袍,下不去手。

  但事情到了這地步了,已然再沒退路了,就得用京東之人。

  倒也不是蘇武如何心狠手辣,但蘇武有一念,臨戰遇敵,對方先手軟,才可手軟,對方若是不手軟,那一定不可手軟,先看對方的態度。

  蘇武還叮囑一語:“我今夜先走,大軍明早再開拔,你明天再與眾人去說。”

  “明白明白!”吳用自是連連點頭。

  “隨時聽候我軍令來!”蘇武還有一語叮囑,其實,對吳用的信任,也沒那么多,如此大戰之局,怕吳用在這方面沒那么大的能力,所以,哪怕蘇武自己出去了,也時時來信。

  好在,這片戰場,真說大,也并不大,襄陽到漢陽,最遠不過六百里,蘇武也不會真到漢陽城,如此最遠不過四五百里,路也好走,沿河而上快馬去,一日即可。

  這比昔日黨項之戰的戰場,不知小了多少,昔日黨項邊境,東西縱橫就一二千里。

  蘇武說完,已然提筆,也不開什么會議,也不點什么將,只管在紙上寫寫畫畫,一部一部,秘信就去,馬上準備,勿與人言,天明就動,糧草帶個七八日,也只帶得了七八日。

  最后還有一語交代:“明日上午,你把軍中一些人,特別是本就出身軍伍之人,都叫來說上幾句心下之語。”

  “哦,此事好說,我自省得。”吳用連連點頭。

  這件事,蘇武倒是不怕吳用做不好,與人心打交道的事,吳用自是手到擒來。

  軍中人心,蘇武絲毫不擔心,京東之軍將軍漢,劉正彥劉光世等人,自都是蘇武軍令如何,就當如何,不會有絲毫的問題。

  但此時此刻了,有些事,還是要明示暗示一二,這事吳用去做就是。

  漢水這邊,蘇武在動,想的是調動種師中。

  漢水那邊種師中在等,等的是兄長書信。

  戰場一時沉默了。

  也說……蘇武軍中,大早許多軍將又聚到蘇武大帳之內。

  收到消息是蘇武昨夜就走了,也看得許多部曲正在開拔。

  眾人也是一頭霧水,但并不多言,事以密成,自又是大王有什么謀劃在動,只管聽令得令就是。

  眾人各自歸營,西軍三個軍將,路上也在閑聊。

  劉正彥在說:“大王何以不帶我去……”

  劉光世就答:“哥哥是去打趙官家,怎么帶你去?”

  “啊?真就打了?不是說兩位種家相公在官家身邊,還等東京諸多相公出面去談嗎?”劉正彥好似還有些意外。

  意外也不假,一路來,真就是這么說的,名義上,便也是來迎天子歸京的,只是到了襄陽這里,才有了一點軍事對峙的氣息。

  頭前的軍事會議,也沒議什么,就議了一下如何安全渡江的事,其他的,都是在蘇武自己心中謀劃著。

  姚平仲也在一旁,微微皺眉,一語說來:“只怕真是要打,大王此時走,明顯就是要躲著那些相公們……”

  “是這個道理?”劉正彥就問。

  自也有這個道理在其中,蘇武以尋找船只,船只不夠,渡河慢為借口,搪塞了一番,此時已然懶得搪塞了。

  東京那么多相公一起來,可都在軍中,蘇武若是不走,那真是七嘴八舌,懶得多言了。

  劉正彥在問,姚平仲皺著眉頭認真在點頭,也看一旁劉光世,劉光世也點著頭。

  劉正彥驚奇之間,脫口一語:“莫不是……啊?莫不是大王要……是嗎?”

  劉光世一語來:“就只有你,只有你還沒想這些呢,唉……”

  姚平仲便也一語來:“只怕京東的軍將,都心知肚明了,都知道此番是在從龍!”

  “難怪……難怪……魯將軍也去,林將軍也去,此時大王自己也率軍而去,大王信不過我?”劉正彥,著實有些后之后覺。

  也因為劉正彥,其實是一個極為情緒化的人,換句話說,其實是個莽撞人。

  劉光世又把話往回說:“大王不是信不過你,是你自己領會不到。”

  “你們領會到了,怎么不點你們一起去?”劉正彥反譏一句。

  姚平仲卻在低頭來搖,嘆息連連。

  劉正彥便問:“姚總管,這般是好啊還是不好?”

  “不知道,某真不知道……”姚平仲嘆息而答。

  劉正彥又轉頭去看劉光世,也問:“你說呢?”

  劉光世抬頭看了看天,也道:“姚總管不知,我也不知……”

  “那你們心中是向著大王呢,還是向著趙官家?”劉正彥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就是這秉性與脾氣,玩不來那些什么心有靈犀。

  劉光世與姚平仲兩人對視一眼,劉光世反問:“那你呢?心中向著哪里?”

  劉正彥頓時嘖嘖去想,只想得片刻,一語答來:“我自向著大王,是天子無德,天下有德者居之,他趙官家的那個什么,不也是這來的嗎?行!既是如此,那就這么辦,大王若是那個什么了,我等自也好命,豈能不是從龍?啊?軍漢們定也好命,大王舍得錢財與咱們,如何不好?”

  說完,劉正彥又看劉光世去:“你呢?”

  劉光世苦笑:“我早就選了,早選了……”

  “嘿,你竟是不與我說!”劉正彥也來氣,又看姚平仲:“莫不你早也選過了?”

  姚平仲嘆息一語:“大軍在此,我又不能獨自領兵回家去,選什么選?不選就是選……”

  “哦,原道是這般,那他們是不是都這么選過了?”劉正彥心下又松快不少,環視大營,那邊都看不到盡頭。

  “聰明的,心知肚明的,還在這里,自就是心中有數,許還有人心中暗自欣喜呢。愚蠢之輩,那自跟著干就是,當兵的,聽令行事就行,總錯不了!燕王麾下這大軍,軍心士氣,那是萬萬散不了的……”

  是姚平仲如此來說。

  “那你為何不喜?”劉正彥問。

  “我?唉……按理說我當也喜,我就是喜不起來,也怪得緊,不說了,我自也是個軍漢,聽令行事總錯不了,樞密使相公的令!”

  姚平仲心中情感,顯然很復雜。也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天子來日不可能還容得他們,卻也有自小受到的教育,長輩人的影響,這些年一直為大宋效命效死的情感……

  不免也是三種人,姚平仲是復雜,諸般情感上的雜糅。

  劉光世是無奈卻又期待,他心思里并不復雜,無奈是因為他在這件事上,一直處于被動,期待,那是他知道,事成之后,他與他這老劉家,這回真是要躍進一大步了,不知多少代子孫的富貴。

  劉正彥,顯然簡單,有一點點后知后覺的不快,但更多還是高興激動欣喜期待,且不說報恩之類,干就是了,干了之后,那自是好處大大的有。

  卻說吳用那邊,時不時也有一兩個軍將去尋吳用,來來去去,也沒幾句話,便是許多人滿心歡喜而去。

  又來一個是呼延灼,他真是惴惴不安尋到了吳用。

  見過之后,先不說話,只在吳用身邊嘆息。

  吳用笑著說道:“呼延將軍這是怎么了?”

  “我知,我都知……”呼延灼點著頭。

  “那呼延將軍何必如此?”吳用又問,卻也直接說:“莫不是因為先祖之名聲所累?呼延將軍先祖,乃開國之功臣,自是不比一般。”

  呼延灼看向吳用,深吸一口氣,自是點頭了。

  吳用繼續說:“要我說啊,天子失德,失了軍心,所以至此。也說民心,汴京城里,百多萬民,若是民心在趙,豈能還有此時之事?乃至士大夫們,如今皆在軍中,此何也?不必多言,所謂天下有德者居之,而今有德之人,還有哪個?呼延將軍心知肚明,也說呼延將軍先祖乃是開國功臣,豈不知而今,呼延將軍自己,豈能不也是開國將帥?如此榮耀,光宗耀祖!”

  呼延灼看了看吳用那和煦的笑容,點著頭:“我知我知,豈能不知啊,此時自不是該猶豫的時候,若是真去猶豫,到時候大王怕也不喜,也知道軍中上下,兄弟們私下里各自都在摩拳擦掌,魯將軍過河的時候,我帶人幫著運東西,只道魯將軍在河邊與軍漢們笑言什么?”

  “魯將軍說什么了?”吳用問。

  “魯將軍說,那傻子一般的趙官家坐得,我家哥哥何等英明神武,如何坐不得?”呼延灼學著在說。

  便是蘇武麾下許多軍漢,是真見過趙官家模樣的……

  不免也是一種祛魅,趙官家本該是神,那日一看,竟也是坦胸露乳坐在地上哭的人……

  “是呀,魯將軍說得對,趙官家,哪里有絲毫雄主之姿?倒是咱們大王,這天下都是大王護住的,開疆拓土,哪里不是大王打下來的?神器更易,自有天命,豈能是人為可得?天命為何?大勢所趨也,浩浩湯湯,不可逆變,呼延將軍自也感受到了此般大勢所趨,安心就是!”

  吳用自是真會說,呼延灼幾番言語聽罷,起身一禮:“我自去也!”

  “好!”吳用點頭去送!

  只道畫本或者故事里,這般大事,那都是眾志成城,大手一揮就成了,豈不知,細節里,來來去去,不知多少如此的商議談論……

  這些話語,蘇武反倒不好親自與人一一說,倒是吳用幾語去,更是好說,簡單有效。

  蘇武正在道路上疾馳,沿江往南。

  一日再去。

  襄陽城內,軍情也到,馬秦在說:“果然,老帥料事如神,便是我等不動,那燕王已然是沿江而下,定是往復州或是沔陽去也!怕是要先行過河,此求快之舉。”

  種師中只管皺眉,他無奈何,無以應對,料到又有何用?

  卻是門外又來急語稟告:“老相公書信!”

  種師中噌的一下從座椅站起,馬秦腳步更快,已然出門去,把信一接,并不拆看,連忙遞送到種師中手上。

  種師中拆開一看,其實只有一行字:坐守襄陽,無論如何,萬不可往漢陽來!

  許也是種師道在那個時候,寫不出什么長篇大論來了,身體早已撐到了油盡燈枯之時。

  許也就是這一語,兄弟二人幾十年默契,便能懂得,不必多言。

  種師中自就懂得了,深深一口氣去嘆:“唉……兄長要護著我啊……”

  馬秦就在一旁,短短一行字,瞟一眼就看到了,卻是不懂:“老帥,這是何意啊?”

  “兄長要我活著……”種師中自顧自說。

  “啊?怎么就活著了?”馬秦還傻乎乎在問。

  種師中又不言了,忽然眉頭大皺,一語來說:“不好不好……”

  “怎么不好?”

  “不好不好……”再說一回,種師中腳步就起,往外疾馳,卻是奔到院中,又不奔了,仰天去看,再開口來,苦澀悲涼:“七十有五,七十有五啊……”

  馬秦一頭霧水,只管跟在身旁,呆呆愣愣,這回真不開口問了。

  “七十有五……”種師中已然低頭了,此時口中之語已然是喃喃之聲,喃喃繼續:“我多活一年兩年去,又有何益?莫不是要我再把子侄照拂一程……”

  站著,許久,搖頭也有,嘆息也有。

  許也有釋懷,七十有五,古來高壽,并不當過于悲傷……

  “先去信漢陽,就說……燕王……燕賊大軍已然過河大半,已成圍困襄陽之勢,還請陛下早做謀劃……”種師中如此一語,拿著只有一行字的書信,再回襄州衙堂。

(兄弟們,三十號了,最后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