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里用玻璃瓶裝著兩樣東西。
全部都是白色的。
精鹽。
蔗糖。
雖然鹽這個東西在夏朝時期就出現了,但工藝實則不高,哪怕到了現在,雖然大明那種權貴富裕之家用的鹽是細鹽,但相比于朱應面前的精鹽,那可是差了許多的。
還有這蔗糖。
雖說蔗糖還有白糖是在明朝時期開始真正發源的,但并非明初,而是明末。
在如今這時代,蔗糖還為真正成型。
“這三件東西,不錯。”
“傳我令。”
“獎賞這參與這三個工藝制造的匠人百金,賜美酒百壇。”朱應當即對著劉磊說道。
“屬下領命。”劉磊立刻應道。
“如今工藝已成,我們是不是可以拿出來,批量制造了。”
“不說精鹽和這從未有過的蔗糖了,單單是這玻璃就稱得上奇珍異寶,絕對能夠大賺特賺啊。”劉磊激動的說道。
“不急。”
“此事,我會與皇上與太子商議一番,再行批量制造。”朱應說道。
“屬下明白了。”劉磊恭敬點頭,不再多言。
“讓火藥,還有其他諸類工匠也加快研制。”
“誰若是研究透澈了,可以批量制造了,本王必有重賞。”
“其家小也將得恩澤。”朱應又說道。
“屬下明白。”劉磊立刻點頭。
“好了。”
“此事就此吧。”
“明日調動一千王衛,隨本王去刑場。”朱應又說道。
“這是要收拾沈家和呂家了?”劉磊眉宇一動,笑道。
“早就該收拾了。”朱應淡淡一笑。
翌日!
應天外城。
刑場。
自應天城存在始,朱元璋立國大明始,這里就是作為刑場之地。
不知多少朱元璋的對手被于此處斬。
不知多少元庭的人在此被斬。
而此刻。
刑場周圍已然圍了里三層外三層的百姓,人聲鼎沸。
在都督府的調動下,五千京都軍在此值守,維持秩序,還有五千京都軍將負責押送囚徒。
而在內場。
早已經有了五百劊子手準備,今日要處置的人數不少,沈家全族足有數百人,而呂家的九族更是高達兩三千人,牽連著甚廣。
此間。
囚徒還未押送而來。
都督府都督李景隆在此值守,負責警戒還有維持秩序。
這時候。
只見在官道遠方,一列列身著紅披風,腰間佩刀的王衛開道而來,在他們后面還有著六馬拉著的王駕。
見此。
李景隆神情動容。
“臣恭迎虞懷王。”
李景隆快步來到了王駕前,激動躬身一拜。
王駕停下。
劉磊立刻掀開了幕簾,朱應緩緩從其中走出,但是在王駕內,朱允熥也是一身公子服,緩步跟著朱應走了下來。
“李景隆免禮。”朱應看著李景隆,微微一笑。
“謝王爺。”李景隆立刻道謝。
最近。
他是剛剛從應天府其他城池歸來,應皇命,做了一些都督府的調度之事。
而剛剛一回來就聽到了大消息。
朱應是皇長孫朱雄英。
聽到這消息后,李景隆差點都沒有被驚得從馬上掉下來。
“此番已經準備好了。”
李景隆笑了笑,指著刑場中心的位置說道。
那里已經準備好了四個位置了。
朱應,朱允熥,還有刑部尚書沈溍,與他李景隆的位置。
這一次處置之人不少,自然是需要刑部主官親自坐鎮。
“允熥,走吧。”
朱應轉過頭對著朱允熥道。
“是。”朱允熥點了點頭,此刻他也是顯得極為嚴肅。
李景隆則是微微點頭,抱拳行禮。
今日。
便是將以往仇恨全部洗刷之時了。
“快看。”
“虞懷王。”
“皇長孫。”
“沒想到竟是皇長孫親自監斬。”
“一直聽說皇長孫威名,今日終得一見了。”
“是啊。”
“虞懷王可是我們民間長大的皇長孫,往后我們大明百姓可是要有好日子了。”
“沒錯……”
當朱應走下王駕,向著主官臺走去的一刻。
周圍圍觀的百姓們變得格外振奮起來,紛紛高呼虞懷王,還有皇長孫。
格外的激動。
聲音也是一層接一層。
“你在大明百姓的心底威望可是極高啊。”一旁李景隆笑著說道。
“百姓們知道誰若是對他們好,他們就會感激誰。”朱應則是帶著深意的說了一句。
自己原本在民間的威望是在自己數年殺伐,攻滅北元所得。
元庭作為曾經華夏子民的屈辱,這是國仇家恨。
幾乎每一個生存在這中原大地上的漢人都被元庭暴政欺壓過。
朱應將北元覆滅了,便是英雄的存在。
而朱應如今皇長孫的身份已經在應天傳開了,更是讓無數百姓認可,畢竟在無數百姓心底覺得,朱應在民間長大,更加知道民間疾苦,未來也會是一個好的儲君,好的皇帝。
自然。
聲望更大了。
可以想到等朱應真正認祖歸宗之后,昭告天下之后,又會引得怎樣的振奮。
“臣參見王爺。”
看到朱應來到,沈溍快步來到,躬身對著朱應一拜。
“沈尚書免禮。”朱應笑了笑,一抬手。
“謝王爺。”沈溍立刻道謝。
“見過允熥公子。”沈溍又對著朱允熥建立。
而朱允熥自然是立刻回禮。
如今應天城,皇族的局面已經十分明朗。
第三代儲君的位置雖然沒有徹底定下,但已經沒有任何的懸念了。
朱應認祖歸宗之后,必然是未來第三代儲君,而朱允熥作為朱應的親弟弟,自是多言,身份也是水漲船高。
“見過沈尚書。”朱允熥也是立刻抱拳回禮。
一陣禮畢后。
“落座吧。”
“犯人已經在路上了,今天應該會耗費一些時間來。”李景隆笑著說道。
“恩。”
朱應點了點頭,直接落座在了主位上。
朱允熥也是坐在了一旁。
劉磊率領著千眾王衛護持在了周圍。
很快。
在內城方向。
京都軍護送。
一個個身著囚服帶著鐵鏈的人被押解于此。
首先的就是沈家人。
數百口人。
而沈萬三因為被藍玉氣死了,今日倒是逃過了被示眾的一劫。
在京都軍押送下。
沈家上下幾百口人全部都被帶到了這刑場之中,許多人甚至是被京都軍將士直接架起來,拖過來的。
因為他們都已經被嚇怕了。
“沈家。”
“大明第一富家,今日之后就要不在了。”
“自作自受的家族。”
“我聽說以前這沈家女婿原本應該是皇長孫的,但這個沈萬三為了攀附豪門權貴,竟然將皇長孫給坑到了邊軍,想要皇長孫死在戰場上,當真是無比險惡。”
“這個我也聽說了。”
“不得不說,皇長孫是真的吉人自有天相,去了最危險的大寧邊軍非但沒有被沈家所害,反倒是成為了我大明的英雄,憑戰功一步步走到了現在,若非被沈家這一害,或許皇長孫永遠也不會來到應天,更不會恢復皇族的身份了。”
“你這叫什么屁話?要是皇長孫真的被沈家給害死在北疆,那就是真正的大事了,這也是皇長孫有能力,能夠在邊軍脫穎而出,更能夠在戰場上逢兇化吉,要不然,我大明就真的是損失太大了。”
“是啊。”
“這沈家人該死。”
在刑場周圍的百姓們不由得議論起來,紛紛怒斥著沈家。
很快。
“啟稟虞懷王。”
“啟稟沈尚書。”
“沈家全族囚徒總計586人,已全部帶到,除主犯沈萬三已在牢獄死,其余皆至。”
隸屬于刑部的一個侍郎來到了朱應面前,大聲稟告道。
“恩。”
朱應點了點頭。
“傳本尚書令,宣告沈家罪行。”沈溍大聲道。
應聲。
在一旁的刑部侍郎當即手持刑部文書,大聲道:“沈家!于洪武二十年,賄賂北平府募兵司主官,修改皇長孫年齡,強行將皇長孫分配至大寧邊軍,意圖以邊疆不定,戰事頻發暗害皇長孫,此乃一罪。”
“其二罪,以十萬金為代價,于黑市懸賞刺殺皇長孫,沈家長子沈榮與其管家已招供罪行。”
“于此兩罪。”
“一則謀害皇親,二則謀害吾大明國公,三則謀害吾大明覆滅北元雄英。”
“罪無可赦。”
“今以刑部擬定,上奏皇上,得皇上準予。”
“當斬滅沈家全族,家產全部充于國庫。”
“于此,行刑。”
隨著話音落下。
原本在民間流傳的消息也是得到了真正的印證。
沈家。
真的是針對朱應連續謀害,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罪。
“斬!”
朱應面無表情,從桌子上拿起了一塊令箭,對著刑場之上一丟。
在令箭之上則是一個字,斬。
這一次。
或許沈家老幼婦孺皆有。
但朱應也不會有絲毫容情。
畢竟沈家是想要他的命,還有自己妻子,還有林伯的命。
若非自己在戰場上覺醒了金手指,經歷了這么多次戰事,可以說是必死無疑,在要自己命的仇恨下,如若還對這沈家人有憐憫,那朱應也枉為戰場上殺出的人了。
“饒命啊。”
“皇長孫饒命啊。”
“一切都是老爺干的,我們真的不知情啊。”
“皇長孫……”
隨著朱應的令箭落。
那些已經被押解在刑場上的沈家人大半都嚎啕大哭了起來,老者,幼子。
極為慘烈。
或許這一幕會讓圍觀的百姓之中有心存憐憫者,但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是沈家應得的。
滅族之罪。
沈家犯了兩次。
若不是朱應主動開口說不要株連沈家的九族,但今日可就不是滅沈家全族這么簡單,而是如呂家一樣的下場了。
哭嚎聲在刑場上震天。
只不過并沒有阻止劊子手的動作。
隨著劊子手就位。
“斬!”
一聲喝令。
五百劊子手手起刀落,頓時,刑場之上就是五百顆人頭落地。
鮮血灑滿一地。
五百生機就此隕滅,緊隨著,剩下的沈家人也在絕望之中被斬。
刑場之上,鮮血流淌,宛若血河,尸橫遍野。
只是一陣。
整個形成就充斥著一種濃郁的血腥味。
只不過這對于朱應而言,相比于混亂的戰場之上,自然是小兒科。
朱應麾下的王衛也都沒有皺眉頭,畢竟都是尸山血海里爬出來的。
“啟稟王爺。”
“沈家所有人犯皆已處斬,請王爺示下。”
隨著處斬之后,刑部侍郎立刻前來稟告,手中還捧著一份公文。
朱應直接在公文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便宣告者沈家已經徹底無存。
“將尸體帶走,將呂家九族押上。”朱應沉聲道。
“臣領命。”刑部侍郎立刻領命。
而在內城所在。
更多身著囚服的人被押送而來,正是呂家的九族。
同時。
在最前面。
還有著一個特殊的囚車。
在上。
呂氏被單獨關押在上,雙眼無神空洞。
在她身后呂家九族之人,她的哥哥弟弟們,還有她已經被打斷了手腳的父親更是被直接放在了馬車上拖來。
整個呂家。
乃至于呂家的所有旁親,今日都將不復。
“呂氏。”
當看到了最前面的呂氏,朱允熥眼中涌現了一股難言的仇恨。
這么多年的欺辱,殺母之仇。
朱允熥如何敢忘?
今日。
終于到了報仇雪恨之時了。
“啟稟王爺。”
“呂家九族之人,總計三千八百五十二人,全部已經帶到。”
“請王爺示下。”
刑部侍郎手持公文,大聲啟稟道。
“恩。”
朱應點了點頭,然后轉頭看向了沈溍:“沈尚書,宣讀吧!”
沈溍也不猶豫。
再次站了起來,手持一封蓋上了天子印璽的公文。
“經刑部與錦衣衛聯合調查。”
“呂家家主,原禮部尚書呂本,作惡多端,禍逆皇族,十惡不赦,今,有如下諸多罪狀。”
“洪武十五年,于應天爆發天花疫災,并非天災,而是人禍。”
“呂家為害皇長孫,印染天花病人入應天,接近皇長孫,致使皇長孫染天花,隨而病重,皇后娘娘為照顧皇長孫,也染上此病。”
“于洪武十五年,皇后娘娘,皇長孫因天花而隕。”
“幸得蒼天有眼,降神跡,讓皇長孫死而復生。”
“然。”
“呂家之罪,十惡不赦,罪不容誅。”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