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09章 朱應對藩王的態度,未來改革必流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面對朱應的話。

  朱元璋也實則是無言以對。

  畢竟。

  朱應說的是事實,無從辯駁。

  他的諸多兒子之中,的確是不堪之人太多了。

  其中作為嫡子的老二老三更是其中最為殘暴的。

  不過老二因為率軍沖擊朱應之舉,被朱標直接下旨幽禁了,這件事也只是在坊間有幾分傳開。

  “皇上。”

  “你一直說著律法為先,重懲貪官污吏,對他們可以稱得上是殘酷對待。”

  “但對你的那些兒子們,太過寬容了。”

  “既你也說是從昔日苦難時過來的,那應該也知道昔日面對那些權貴,面對那些官僚是怎樣的無力。”

  “而現在,你的兒子們已經成了你曾經所畏懼的那些權貴官僚了。”

  “并且,那些受害之人還上告無門,因為他們要上告的對象是當今皇帝的兒子。”朱應又緩緩開口說道,也是帶著一種失望。

  雖說在任何時代,任何背景下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

  但是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如若他尚且如此,那對于后代的未來也同樣也是如此。

  如此。

  法不成法。

  律不成律。

  而聽著朱應的話。

  朱元璋也并未動怒,一旁的朱標也沒有開口。

  在持續了一陣后。

  “他們,畢竟是咱的兒子。”

  “咱吃得苦太多了,咱不想讓他們也吃苦。”朱元璋嘆了一口氣。

  “正因如此。”

  “皇上吃過苦,但天下的黎民同樣也是吃過。”

  “而現在皇上驕縱兒子,可曾想過民間那些無辜百姓的兒子?”

  “他們也是有父母生,有父母養的。”

  “昔日元庭能夠出一個朱重八,難保未來不會出一個李重八,劉重八。”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難道皇上不懂嗎?”朱應則是嚴肅的說道。

  今日說出這些。

  朱應也并不怕朱元璋怪罪什么的,如今朱應就是提出了一點,未來如若他執政,他對于皇族之人也絕不會姑息。

  “雄英。”

  “倘若你的兒孫未來如此,你會如何處置?”朱元璋抬起頭,期待的看著朱應問道。

  “他們如若無端殺人害民,他們如若無視律法欺壓百姓。”

  “重則,貶為庶人,讓他們也過一過那種日子。”

  “輕則,圈禁,讓他們失去自由。”

  “至于命,或許會留下吧。”朱應緩緩開口道。

  聽到這。

  朱元璋似有所明白的點了點頭。

  “標兒。”

  “你覺得咱是不是真的對他們驕縱太過了?”朱元璋又轉過頭看向了朱標。

  “的確。”

  朱標點了點頭。

  “唉。”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充滿了無奈:“雄英你說得對,是咱對他們驕縱太過了。”

  “一直以來。”

  “沒有人敢在咱面前說他們的不是,久而久之,咱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對于他們造的孽,咱的確是驕縱太過了。”朱元璋緩緩開口說著。

  言語之中竟然帶著一種認錯的態度。

  要是在朝堂上。

  在天下人眼前。

  根本是不可能的。

  “標兒。”

  “雄英。”

  朱元璋此刻變得無比正色起來:“咱已經老了,未來大明的天下是你們父子的,咱今日在此求你們一件事。”

  聽到求一個字。

  朱標與朱應眼中都閃過意外之色。

  “請父皇皇上說。”

  朱標和朱應立刻道。

  “往后。”

  “法度之下,咱不會再對皇子有任何驕縱,可懲戒,可罷黜,但不可殺。”

  “你們兩個能夠答應咱嗎?”

  “無論如何。”

  “你的那些弟弟們。”朱元璋看著朱標。

  “你的那些叔叔們。”朱元璋又看著朱應。

  “往后無論如何懲戒,留他們的性命。”朱元璋帶著幾分懇切的語氣。

  此刻。

  他沒有去強行下旨做什么。

  已經活到了這種年齡了,朱元璋更是深切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哪怕今日自己下達了圣旨,未來在朱標父子手中仍是會被推翻的。

  如若未來自己那些兒子們犯了禁令,他不在了,至少他能夠護住他們的性命吧。

  “兒子答應父皇。”朱標緩緩開口道。

  “如若未來真的讓臣成了皇帝,臣也可以答應,但前提也是他們不要做出什么天怒人怨之事來。”朱應也是緩緩開口。

  說到底。

  面對朱元璋。

  朱應自然是有著屬于自己的底氣的。

  這也是面對他的根本。

  并不勢弱。

  如若自己不在大明,也可以去其他地方開國。

  如今成了大明的皇長孫,無非就是走了一波捷徑罷了。

  “好,好。”

  得到兒孫的點頭,朱元璋也是放心了下來:“留他們的性命,這就足夠了。”

  “此番將他們召入應天,咱會好好給他們說的,如若他們日后真的犯了禁,咱也不會饒了他們。”

  今日說出這話。

  顯然也是朱元璋認真對待此事了。

  正如朱應所言。

  他以前是在元庭暴政之下活不下去才造反的,他也不想自己的子孫未來也成為了那暴政的一環。

  那樣,他朱家的下場也絕對不會好。

  “雄英。”

  “今日既然已經說到了你的這些叔叔們。”

  “你覺得咱分封藩王鎮守天下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

  不同于朱標是在應天多年,未曾真正深入民間,朱應可是真正在民間長大的,所看到的,也是他眼睛里看到的,而非別人讓他們看到的。

  聽到此話。

  朱應略帶沉思之色。

  想了想。

  最終說出了一句話。

  “分封藩王,霍亂之本。”朱應說出了一句。

  此話落。

  朱元璋臉色大變。

  一旁的朱標也是如此,擔心的看了朱元璋一眼。

  但朱應根本沒有任何懼怕,十分鎮定的站著,平靜看著。

  也正在朱元璋平復下來,要開口詢問的時候。

  “啟奏皇上。”

  “刑部尚書沈溍在殿外求見。”

  云奇的聲音在殿外傳了進來。

  聞聲。

  朱元璋最終還是沒有問出來。

  沈溍求見,必然是處決呂家,還有沈家之事徹底有了定論了。

  “宣。”朱元璋沉聲道。

  應聲。

  沈溍一身官袍,手持了兩封奏報,緩步走入了文淵閣大殿內。

  “臣,參見皇上。”

  “參見太子。”

  “參見虞懷王。”

  沈溍入殿后,立刻躬身行禮。

  看著朱元璋祖孫三人都在此,他自然是沒有任何意外。

  “免禮。”朱元璋一抬手。

  “啟奏皇上。”

  “歷經數月時間,沈家全族皆已拿下,關入牢獄之中。”

  “如今科舉已畢,臣特來請皇上定下處決沈家之期。”

  “除此外。”

  “呂家九族也已經全部拿下,經戶部一同篩查,無漏網之魚,已可處置。”

  “故而。”

  “臣請皇上定奪。”沈溍恭敬對著朱元璋啟奏道。

  聞言!

  朱元璋點了點頭,但還是將目光看向了朱應:“雄英,這個日子,你來定。”

  “沈家之罪,在于謀害于你。”

  “呂家之罪,不僅是謀害你,更是意圖顛覆皇權。”

  朱元璋話音都透出了冷意。

  “擇日不如撞日。”

  “就明日。”朱應不假思索的說道。

  “咱孫子的話,你聽到了?”朱元璋立刻看向了沈溍。

  “臣領旨。”

  沈溍恭敬應道,然后將兩封奏報呈奏:“請皇上蓋印。”

  話語間。

  云奇立刻走上前,恭敬的將兩封刑部的公文呈奏御案上。

  朱元璋也沒有多想,當即就拿起了大印,對著公文上一蓋,并且提起筆寫下了一句話:“明日,盡誅!”

  在如今的大明。

  事關死刑犯都需要經過刑部上呈朱元璋的,更何況是這種誅滅全族,九族的大罪。

  這必須是有朱元璋的準予的。

  “明日行刑。”

  “還需都督府調派軍隊護持,否則刑部的衙役無法維持。”沈溍又恭敬道。

  “咱會下旨讓兵部配合。”

  “除此外。”

  “此次監斬主管由虞懷王還有允熥去執行。”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臣領旨。”沈溍恭敬領旨道。

  “好了,去安排吧。”朱元璋點了點頭,擺了擺手,不再多言。

  沈溍自然也是恭敬退了下去。

  “標兒。”

  “明日你要不要去刑場一看?”朱元璋轉頭看向了朱標。

  “有雄英去就足夠了。”朱標說道。

  “也是。”朱元璋點了點頭。

  虞懷王府!

  自皇宮歸來,朱應也在細細所想。

  每想到了一處。

  便在桌子上的白紙上寫下一句。

  不知不覺之中。

  這一張白紙也已經被朱應寫滿了。

  如果仔細看著白紙上。

  可以看到。

  第一個就是分封藩王之禍。

  削藩,奪藩王特權,奪藩王兵權,奪藩王政權,奪藩王合法買賣田地之權,奪藩王不征稅之權。

  而第二個。

  田地佃租,田地不允許買賣,攤丁入畝。

  第三個。

  修馳道,讓馳道遍天下。

  第四個。

  科舉增項,有所長者,皆可通過科舉考校,廣納天下人材。

  第五個。

  奪進士買賣田地合法之權,奪進士免稅之權。

  而第六個。

  便是朝廷供養藩王餉銀,宗室供養。

  第七個,海禁……

  第八個,八股取士……

  第九個,戶籍……

  這一張紙上,便是朱應所想到的,如今大明帝國內所面臨的諸多弊端。

  無論哪一件事說出去都必然是影響深遠,引起舉國震動的,但,如今朱應既然寫出來了,就代表著他的意圖,未來一定是要將這些都為之改寫的。

  正所謂。

  想要走上真正一統世界的科技強國,而非居于一隅之地。

  這些都必須迎來真正的改革。

  唯有如此。

  才能夠讓朱應獲得一個真正的帝國,一統世界的帝國。

  “相比于直接在外建立一個國度,雖然承繼大明可以免了這一步,但似乎也并不是太好。”

  “我這個好爺爺可是讓大明有著不少的弊端啊,真的要整起來,必然會引起舉國震動。”

  “看來,還是要先一步步來做。”

  “首先就拿那些叔叔們開刀,趁著老朱還在,趁著他的威勢還在,必須要借助他的勢才能真正完成改革。”朱應暗暗想到。

  自己的這些叔叔們。

  坐鎮一方的藩王。

  老二,老三。

  殘暴無道。

  老四,雖然表面上很好,實則心底已經有了野心。

  至于其他的。

  同樣也是有不少的弊端,但沒有那么明顯,畢竟朱應也沒有真正刻意在歷史上了解這些藩王,總之,有好的,也有壞的。

  只要持之以恒的下去,對他們不加以約束,必然是大禍端的。

  看著這紙上寫下來的弊端,哪怕是朱應自己寫的都有些頭皮發麻。

  這還只是他初想之下的,還有很多未曾細想的弊端。

  “一步步來吧。”

  “反正看老朱他們的態度,如果他們不改,那就姑且讓他們先爛著,等以后我接下了那就是血洗了。”朱應暗想著。

  反正。

  找機會與老朱還有朱標談一談。

  后續就再看。

  畢竟論手段,朱應有。

  論實力,朱應也有。

  老朱在,那可以憑他的威勢去解決,能夠減少很多流血,可如若老朱不同意,那就只有在未來朱應親手來做了,那必然是血洗無數了。

  不過為了塑造一個強大的大明帝國,讓朱應能夠向著世界擴張的帝國,必須要經過改革,經過這些舉措才行。

  正在這時候。

  “王爺。”

  “好消息。”

  劉磊人還沒有到,聲音就傳了過來。

  朱應將桌子上的紙收入了儲物空間,然后看向了殿門口。

  只見劉磊帶著肖漢快步走來,兩人手上都捧著一個盒子。

  “咋咋呼呼的干什么?”

  看著兩人這樣子,朱應沒好氣的罵道。

  “王爺。”

  “工匠們出東西了。”

  “你快看。”

  劉磊捧著盒子就來到了朱應面前,肖漢也是一樣。

  將兩個盒子放在了桌子上后,兩人都是直接打開了。

  第一個盒子。

  映入眼中。

  則是幾個完全透明的玻璃杯,玻璃碗。

  在這個時代,大明根本沒有玻璃的存在,但是在海外已經出現了。

  只不過。

  或許海外也沒有此刻朱應面前的玻璃這樣剔透明亮。

  看到后。

  朱應眼前一亮:“終于做出來了?”

  “回王爺。”

  “已經完全掌握了做此玻璃的工藝了,匠人們也完全可以互相調配好。”

  “現在徹底成型了。”劉磊也是激動的說道。

  而朱應目光移動到了第二個盒子,更是眼前一亮。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