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浩瀚無垠的洪荒大地之上,有一條奔騰不息、源遠流長的大河。
大河又自其寬闊的河道之中,分化出了無數條蜿蜒曲折的支流。
它們如同母親溫柔的臂彎,伸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如同珍貴的血脈一般,滋養著沿岸的萬千生靈。
其中便有一條支流,其水流清澈,兩岸風景秀麗,名為姜水。
姜水之畔,土地肥沃,水草豐美。
這里生活著一個世代依水而居、民風淳樸的人族小部落。
他們以姜為姓。
這個姜氏部落,究竟有多小呢?
在整個人族那數以兆億計的龐大人口基數之中,這個部落僅僅只有著十余萬的人口。
族中能夠踏上修行之路的修士,大多也只是修煉著最為基礎的金丹大道。
能夠成仙的存在,其數量都屈指可數。
在整個人族的版圖之上,他們不過是滄海一粟,毫不起眼。
一日,部落之中,一位名叫任姒的聰慧女子,正在部落附近那片名為華陽的山谷之中游歷采藥。
忽然之間,她只覺得天旋地轉,竟然感天地之靈氣而自孕。
她懷著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回到了部落。
十月之后,她于那清澈的姜水之畔,順利地誕下了一名男嬰。
她為這個孩子,取名為烈山。
烈山的誕生,伴隨著無盡的祥瑞與異象。
他甚為神異。
生來便擁有著強大無比的先天法相,其相為人身牛首的模樣。
不過,在這個神跡頻現的洪荒世界,一個天生神異的孩子非但不會被視為異類,反而會得到族人們更多的喜愛。
尤其是有那位同樣天生異象、最終成就無上功德的人皇伏羲,珠玉在前。
所以,烈山的出生并沒有遭遇到任何不公的對待。
他反而被整個部落的族人們視為天驕,從小便被寄予了厚望,悉心地進行著培養。
而烈山自小便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
他三歲之時,便無師自通地,知曉了諸多道理。
只是這孩子有一個怪癖,那就是每每到了耕種收獲之時,他總是一個人對著田里的莊稼發呆。
長大之后,他身高八尺七寸,相貌寬厚仁德。
他雖然身材略顯瘦削,但那看似單薄的身體之內,卻仿佛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如同大地一般厚重的力量。
他天生便對各種各樣的植物,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感。
他喜歡在山野之間游蕩,去認識各種奇異的藥草,去品嘗那些從未見過的谷物與果實。
他能輕易地分辨出,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可以食用,哪種植物又有著神奇的藥效。
然而,彼時的姜水流域,卻并非是一片祥和的樂土。
隨著人口的不斷繁衍,土地與資源變得越來越緊張。
不少依水而居的諸多部落,都因為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開始爆發出了激烈的斗爭。
姜氏部落,只是一個實力弱小的小部落。
在這些殘酷的爭斗之中,他們時常會處于下風,族人也常常會因此而受傷,甚至是喪命。
每當看到族人們那痛苦的呻吟,以及親人們那悲傷的眼淚,年輕的烈山,心中便會感到無比的沉痛。
他深惡這種因為生存而引發的、同族之間的殘酷斗爭。
他認為,部落族人之所以會頻繁地出現傷亡與打斗,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資源的極度不充足。
同時,他也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種方法,去救治那些在打斗之中受傷的族人。
所以,他覺得,如果自己能夠為族人們,開發出全新的、更加穩定、也更加豐盛的資源。
那么,或許便可以從根源之上,消弭掉這場殘酷的戰爭。
“民以食為天!”
“吃飯,乃是我人族生存與發展的第一大事!”
“如果,我能從‘吃飯’這個最為根本的方面開始著手呢?”
一個偉大的念頭,在他的心中漸漸地萌發。
在人族的各個部落之中,都流傳著一卷由歷代先賢們,共同編纂而成的奇書。
那便是——《山海經》。
經過了人族無數代賢者的不斷創作與完善。
如今的《山海經》,早已不僅僅是一部單純記載了洪荒山川地理的地理志了。
它,更是一本包羅萬象,記載了無數奇珍異獸、神草仙木的博物志。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還是一本記載了無數種食物獲取與烹飪方法的超級食譜。
烈山,便從這卷博大精深的《山海經》之中,汲取到了無窮無盡的靈感。
他,生來便有一個如同水晶般透明的神異肚子。
他的腹部晶瑩剔透,甚至連體內的五臟六腑的蠕動,都能夠看得一清二楚。
任何花草果實,只要被他吃下肚子,他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它們在自己的肚中,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是化作了滋養身體的養分,還是變成了侵蝕臟腑的毒素。
正是因為擁有著這種得天獨厚的神異體質。
所以,烈山便開始了自己那場偉大而又艱辛的游歷。
他告別了依依不舍的族人,獨自一人,行走于洪荒南方的無盡山水之間。
他品嘗百草,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驗證每一種植物的藥性,以挑選出那些可以用來醫治人族傷病的珍貴藥草。
同時,他也細心地,去尋找那些可以作為人族主食的植物。
他一邊用最原始的符號,在光滑的獸皮之上,記錄下各種藥草的特性與功效。
一邊又小心翼翼地,從那些可食用的植物之中,挑選出最為優良的種子,進行反復地培育與改良。
在其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
烈山氏,終于成功地培育出了五種產量巨大、生長周期短、且極易種植的谷物。
那便是:稻、黍、稷、麥、菽。
烈山將這五種神圣的谷物,帶回了自己的部落。
他將這些谷物,無私地傳授給了所有的族人。
并手把手地教給了他們如何開墾土地,如何播撒種子,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起初,部落里那些有修為在身的族人對于學習這些繁瑣的種植技術,并沒有什么興趣。
他們的臉上甚至還帶著幾分不屑。
因為,對于他們這些煉炁士而言,只要成功地踏入了修行之門,吃飯就已經不再是一個大問題了。
他們完全可以吸風飲露,攝取天地之間的靈氣,來完成自身所需的能量補充。
讓他們去像凡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去種地,他們覺得這簡直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
然而,烈山氏卻是一臉正經地告訴了他們一個足以顛覆他們認知的事實。
“種植五谷,就是修煉。”
“吃飯,也能修煉。”
“甚至,吃草,都可以讓你們參悟出全新的修煉方法。”
對此,大家自然是并不相信的。
然后,年僅十八歲,看起來依舊有些瘦削的烈山氏,便當著所有人的面,緩緩地打出了一套他自己獨創的拳法。
其名為——《農夫三拳》。
那拳法,看似樸實無華,一招一式,都仿佛是農夫在田間勞作的動作。
但每一拳揮出,都仿佛蘊含著大地一般厚重無匹的力量。
他把那些不愿意跟自己去種地的高傲族人們,都輕輕松松地“種”到了深深的地里,只留下一個個腦袋在外面,一臉驚恐地看著他。
“你……你真的只有十八歲?”
大家這下是徹底服了。
于是,整個姜氏部落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耕種。
姜水之畔的其他那些人族部落,在看到了姜氏部落的巨大變化之后,都紛紛爭相效仿。
他們派來使者,無比恭敬地拜烈山為師,請求烈山傳授他們五谷的種子,以及那神乎其神的耕種之術。
烈山對此,自然是來者不拒。
“大家多干活,少打架!”
“和平共處才有更好的發展!”
于是,整個姜水流域的人族諸部追隨烈山氏種植五谷,休養生息,漸漸變得富足了起來。
那困擾了他們無數年的紛爭,也隨之煙消云散。
因為,大家都忙著種田呢!
根本沒空去打架了。
“種田日久,當顯奇功!”
烈山氏所喊出的這句口號,響徹了整個姜水流域。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的事跡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洪荒南方的大地。
人們為了感念他的無上功德,便以“神農氏”的名號來尊稱他。
神農氏,以五谷匯聚了大地之精粹。
他讓族人不僅徹底地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他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讓更多的生靈可以通過“吃飯”這種最為本源的方式,來進行修煉!
當“吃飯”與“修煉”,被劃上了等號。
當那種“向外掠奪式”強大自己的野蠻發展道路,變成了這種“自給自足式”的、通過養活自己來強大自己的文明方式。
神農便為人族,為人道,打開了一座通往新時代的光輝大門。
“這個《五谷選育大法》是什么東西?不僅能提升作物的品質,還能改善修行者的體質?”
“什么叫做《種田就能變強》?這也太離譜了吧?”
“這個《神農道君養成手冊》又是什么鬼東西?”
“還有,我怎么從這卷《農夫三拳》的拳譜之中,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一絲絲‘開天三斧’的影子?”
“嘶……我人族,這是又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圣賢了啊!”
當烈山的這些驚人成果,不斷地被匯總到人族的都城——陳都之時。
人族的諸多部落首領,以及那些人族賢者們都集體地陷入了一臉懵逼的狀態。
尤其是大庭氏、昆連氏、葛天氏、渾沌氏等,那些曾經追隨著青帝太昊登臨天界,如今只是輪休放假,回來摸魚的能臣們。
“我的天!我們這才只是放了個假,回來摸了幾天魚而已啊!”
“怎么一轉眼的功夫,人間就冒出來了如此妖孽的天驕!”
渾沌氏等人仰天長嘆,感覺自己仿佛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節奏了。
而那些原本還有志于爭奪共主之位的諸多部落首領們,此刻更是苦笑連連。
自從知道人皇伏羲,正在挑選合適的繼承人之后。
他們可謂是不遺余力地,為著人族的福祉而奔走謀劃,試圖做出一番功績來,以獲得圣皇的青睞。
但是,他們辛辛苦苦地忙活了千年、萬年,為整個人族所帶來的改變,與這位橫空出世的神農相比,或許連其萬分之一都及不上。
“或許,由凡入圣,腳踏實地從最根本處著手,才是我人族共主的真正道路吧!”
許多人族賢者,此刻正站在陳都的城樓之上,望著那遙遠的南方,頗為感慨地說道。
只見那彼處的天空,被熊熊燃燒的薪火,映照得一片通紅。
那股沖天而起的火光,仿佛要將天上的云霄都給點燃。
整個人族的氣運都因此而呈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勃發之機。
姜水流域,在整個洪荒大地的版圖之上,屬于南方區域。
而南方,又是人族始祖燧人氏一脈的傳承之地。
所以,被尊稱為“神農”的烈山氏,在培育五谷,教導耕種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從那些古老的傳承之中,學會了如何去“玩火”。
火,不僅僅可以抵御冬日的嚴寒,為人們帶來溫暖。
它,也能夠照破無盡的黑暗,驅逐那些潛伏在暗影之中的邪祟與猛獸。
燃薪成火,照耀人族。
那傳承自燧人時代的、象征著文明與希望的薪毋火,在這全新的人道大世之中,被神農,注入了嶄新的、更為蓬勃的活力。
這人間升騰而起的裊裊煙火。
是推動著整個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的無形推力。
諸多部落首領,此刻都有了一種強烈的預感。
這位神農氏,大有以火德,而取代伏羲木德的滔天之勢。
昆連氏,乃是伏羲當年所敕封的,執掌著南方權柄的火龍之官。
當他見到了神農的所作所為之后,不由得撫掌贊嘆道:
“木以生火,此乃五行更替之天道至理也。”
“神農以五谷耕種,開啟了我人族文明的全新篇章。”
“其功,其德,唯善,唯賢。”
“當之無愧,可繼圣皇之道!”
陰康氏、葛天氏、昊英氏等部落的臣子們,也都明白,這位神農氏,怕是有著真正的天命在身。
故而,大家都紛紛熄了那份爭奪共主之位的心思,轉而贊同起了昆連氏的主張。
然而,大庭氏,在聽完了眾人的意見之后,卻表現得有些猶豫不決。
陰康氏見此情景,便上前一步,低聲勸解道:
“族兄,莫非……你還有所企望?”
“觀那烈山氏如今的功績與聲望,當知其大勢已成,我等切不可逆勢而為,阻礙其道啊。”
“弟我,身負圣皇之令,秉承著衡量之權,主持著人族的審判公正,賞罰分明,向來不避于私。”
“若是族兄你一意孤行,因此而造成了什么大錯,屆時,弟我可絕對不會留任何情面的。”
大庭氏聽完之后,卻是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族弟,你會錯意了!”
“我并非是想要與那神農氏相爭。”
“我只是在想,昔日圣皇在成為共主之前,便早已明悟大道,成就了大羅果位。”
“而如今的這位烈山氏,其自身的修為,尚且還不足。”
“若是讓他這般早早地,便來到陳都,繼承大位,恐怕……對他自身而言,并非是一件妥當的事情啊。”
陰康氏等人聽了,也覺得此話在理。
與那位天生神圣,出身于強大方國的伏羲不同。
神農,是真正地起于微末之間。
他所在的姜氏部落,其底蘊并不足以與昔日的華胥國相提并論。
所以,哪怕神農身具著大氣運,天資也非凡無比。
他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八年之內,就修成大羅道果。
目前,神農還只是一位地仙。
一位,名副其實的種地的仙人嘛!
“那……咱們即刻便稟明圣皇。”
陰康氏當機立斷地說道。
“再請祖地的那幾位長老,親自帶隊,前往姜水流域走一趟。”
“一來,將咱們族內那些高深的傳承,都帶去姜水,好生教導神農。”
“順便,也防止那些心懷不軌的各方神圣,前去亂來。”
“二來嘛,也正好讓祖地那些小子們,都去跟著神農好好地學學,該怎么種地!”
“還有!”
另一位賢者補充道,“還有學一學那門‘吃草’的技術!”
大庭氏聞言,也是笑呵呵地說道:“沒錯。”
“依我看,神農那尚未完成的‘嘗百草’之學問,將來也必定會是一門了不得的大學問啊!”
一把熊熊燃燒于人間大地的薪火,將洪荒三界各方勢力的視線,都吸引到了那遙遠的姜水之畔。
許多神圣大能的心都隨著這一把火,而變得熾熱了起來。
他們的目光灼灼地注視著那個正在田間地頭,與族人們一同勞作的身影。
大家都在暗自地,在心中計較著、謀劃著。
天皇伏羲封禪泰山而證道,那漫天的功德金光幾乎讓所有參與其中的勢力都分到了一杯羹。
這實在是太刺激人了。
要說他們不心動,那是假的。
誰都想參與到這轟轟烈烈的人道大世之中。
誰都想分潤人道功德。
誰都想承接一份人道氣運!
但,卻不是誰想,就誰有這個資格的。
千百雙眼睛,正死死地盯著那姜水之畔。
這千百雙眼睛的主人都很心動,卻又都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那位功德圓滿的天皇伏羲,可還留在人界沒有走呢。
人族祖地里的賢者們也不是吃素的。
于是,大家等啊,等啊。
都想等待一個最為合適的、能夠介入到神農成長路程中的機會。
然后,大家就等到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身影。
“我滴個乖乖,那位上清圣人,怎么親自來了?”
“這……這還怎么玩兒啊?”
諸多大能集體失聲。
因為,他們不約而同地發現,那位執掌著截教的無上教主,不知何時竟然已經親身降臨到了人間。
而與他一同現身的,還有一位看“老農”。
“這位道友,你是干什么的呀?”
神農看著眼前這位氣質非凡的“老農”,好奇地問道。
那位名叫鎮元子的道人,身著一身樸素的麻衣,足上踏著一雙結實的布履。
他的頭上頂著一株開得正艷的、水靈靈的荷花,手中還小心翼翼地,抱著一顆栽種著青綠色的盆栽。
他笑呵呵地,回答道:
“我是種地的。”
“跟道友你一樣。”
神農聞言,咧著嘴,露出了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
“那感情好啊!”
“俺也是種地的!”
一旁作劍客打扮的玉宸道君,看著眼前這位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未來人皇,他的眼中閃過了一絲追憶之色。
他對神農說道:
“本來,貧道還想為你引薦另一位有緣人。”
“她,身具火德,曾為南方赤帝,亦是精通醫道,或許可以作為你的大道引路人之一。”
“若是你們能夠相見,應該會有很多很多的共同話題。”
神農的心中,生出了濃濃的好奇。
“那……她現在在哪兒呢?”
玉宸道君聞言,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惋惜。
“她早已化道,回歸天地了。”
“如今早已是難覓其蹤跡了。”
神農聞言,臉上露出了惋惜的表情。
“原來如此。”
“若是有緣的話,我還真想見一見這位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