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84章 神農——種田流的鼻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那浩瀚無垠的洪荒大地之上,有一條奔騰不息、源遠流長的大河。

  大河又自其寬闊的河道之中,分化出了無數條蜿蜒曲折的支流。

  它們如同母親溫柔的臂彎,伸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如同珍貴的血脈一般,滋養著沿岸的萬千生靈。

  其中便有一條支流,其水流清澈,兩岸風景秀麗,名為姜水。

  姜水之畔,土地肥沃,水草豐美。

  這里生活著一個世代依水而居、民風淳樸的人族小部落。

  他們以姜為姓。

  這個姜氏部落,究竟有多小呢?

  在整個人族那數以兆億計的龐大人口基數之中,這個部落僅僅只有著十余萬的人口。

  族中能夠踏上修行之路的修士,大多也只是修煉著最為基礎的金丹大道。

  能夠成仙的存在,其數量都屈指可數。

  在整個人族的版圖之上,他們不過是滄海一粟,毫不起眼。

  一日,部落之中,一位名叫任姒的聰慧女子,正在部落附近那片名為華陽的山谷之中游歷采藥。

  忽然之間,她只覺得天旋地轉,竟然感天地之靈氣而自孕。

  她懷著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回到了部落。

  十月之后,她于那清澈的姜水之畔,順利地誕下了一名男嬰。

  她為這個孩子,取名為烈山。

  烈山的誕生,伴隨著無盡的祥瑞與異象。

  他甚為神異。

  生來便擁有著強大無比的先天法相,其相為人身牛首的模樣。

  不過,在這個神跡頻現的洪荒世界,一個天生神異的孩子非但不會被視為異類,反而會得到族人們更多的喜愛。

  尤其是有那位同樣天生異象、最終成就無上功德的人皇伏羲,珠玉在前。

  所以,烈山的出生并沒有遭遇到任何不公的對待。

  他反而被整個部落的族人們視為天驕,從小便被寄予了厚望,悉心地進行著培養。

  而烈山自小便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

  他三歲之時,便無師自通地,知曉了諸多道理。

  只是這孩子有一個怪癖,那就是每每到了耕種收獲之時,他總是一個人對著田里的莊稼發呆。

  長大之后,他身高八尺七寸,相貌寬厚仁德。

  他雖然身材略顯瘦削,但那看似單薄的身體之內,卻仿佛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如同大地一般厚重的力量。

  他天生便對各種各樣的植物,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感。

  他喜歡在山野之間游蕩,去認識各種奇異的藥草,去品嘗那些從未見過的谷物與果實。

  他能輕易地分辨出,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可以食用,哪種植物又有著神奇的藥效。

  然而,彼時的姜水流域,卻并非是一片祥和的樂土。

  隨著人口的不斷繁衍,土地與資源變得越來越緊張。

  不少依水而居的諸多部落,都因為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開始爆發出了激烈的斗爭。

  姜氏部落,只是一個實力弱小的小部落。

  在這些殘酷的爭斗之中,他們時常會處于下風,族人也常常會因此而受傷,甚至是喪命。

  每當看到族人們那痛苦的呻吟,以及親人們那悲傷的眼淚,年輕的烈山,心中便會感到無比的沉痛。

  他深惡這種因為生存而引發的、同族之間的殘酷斗爭。

  他認為,部落族人之所以會頻繁地出現傷亡與打斗,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資源的極度不充足。

  同時,他也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種方法,去救治那些在打斗之中受傷的族人。

  所以,他覺得,如果自己能夠為族人們,開發出全新的、更加穩定、也更加豐盛的資源。

  那么,或許便可以從根源之上,消弭掉這場殘酷的戰爭。

  “民以食為天!”

  “吃飯,乃是我人族生存與發展的第一大事!”

  “如果,我能從‘吃飯’這個最為根本的方面開始著手呢?”

  一個偉大的念頭,在他的心中漸漸地萌發。

  在人族的各個部落之中,都流傳著一卷由歷代先賢們,共同編纂而成的奇書。

  那便是——《山海經》。

  經過了人族無數代賢者的不斷創作與完善。

  如今的《山海經》,早已不僅僅是一部單純記載了洪荒山川地理的地理志了。

  它,更是一本包羅萬象,記載了無數奇珍異獸、神草仙木的博物志。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還是一本記載了無數種食物獲取與烹飪方法的超級食譜。

  烈山,便從這卷博大精深的《山海經》之中,汲取到了無窮無盡的靈感。

  他,生來便有一個如同水晶般透明的神異肚子。

  他的腹部晶瑩剔透,甚至連體內的五臟六腑的蠕動,都能夠看得一清二楚。

  任何花草果實,只要被他吃下肚子,他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它們在自己的肚中,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是化作了滋養身體的養分,還是變成了侵蝕臟腑的毒素。

  正是因為擁有著這種得天獨厚的神異體質。

  所以,烈山便開始了自己那場偉大而又艱辛的游歷。

  他告別了依依不舍的族人,獨自一人,行走于洪荒南方的無盡山水之間。

  他品嘗百草,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驗證每一種植物的藥性,以挑選出那些可以用來醫治人族傷病的珍貴藥草。

  同時,他也細心地,去尋找那些可以作為人族主食的植物。

  他一邊用最原始的符號,在光滑的獸皮之上,記錄下各種藥草的特性與功效。

  一邊又小心翼翼地,從那些可食用的植物之中,挑選出最為優良的種子,進行反復地培育與改良。

  在其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

  烈山氏,終于成功地培育出了五種產量巨大、生長周期短、且極易種植的谷物。

  那便是:稻、黍、稷、麥、菽。

  烈山將這五種神圣的谷物,帶回了自己的部落。

  他將這些谷物,無私地傳授給了所有的族人。

  并手把手地教給了他們如何開墾土地,如何播撒種子,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起初,部落里那些有修為在身的族人對于學習這些繁瑣的種植技術,并沒有什么興趣。

  他們的臉上甚至還帶著幾分不屑。

  因為,對于他們這些煉炁士而言,只要成功地踏入了修行之門,吃飯就已經不再是一個大問題了。

  他們完全可以吸風飲露,攝取天地之間的靈氣,來完成自身所需的能量補充。

  讓他們去像凡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去種地,他們覺得這簡直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

  然而,烈山氏卻是一臉正經地告訴了他們一個足以顛覆他們認知的事實。

  “種植五谷,就是修煉。”

  “吃飯,也能修煉。”

  “甚至,吃草,都可以讓你們參悟出全新的修煉方法。”

  對此,大家自然是并不相信的。

  然后,年僅十八歲,看起來依舊有些瘦削的烈山氏,便當著所有人的面,緩緩地打出了一套他自己獨創的拳法。

  其名為——《農夫三拳》。

  那拳法,看似樸實無華,一招一式,都仿佛是農夫在田間勞作的動作。

  但每一拳揮出,都仿佛蘊含著大地一般厚重無匹的力量。

  他把那些不愿意跟自己去種地的高傲族人們,都輕輕松松地“種”到了深深的地里,只留下一個個腦袋在外面,一臉驚恐地看著他。

  “你……你真的只有十八歲?”

  大家這下是徹底服了。

  于是,整個姜氏部落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耕種。

  姜水之畔的其他那些人族部落,在看到了姜氏部落的巨大變化之后,都紛紛爭相效仿。

  他們派來使者,無比恭敬地拜烈山為師,請求烈山傳授他們五谷的種子,以及那神乎其神的耕種之術。

  烈山對此,自然是來者不拒。

  “大家多干活,少打架!”

  “和平共處才有更好的發展!”

  于是,整個姜水流域的人族諸部追隨烈山氏種植五谷,休養生息,漸漸變得富足了起來。

  那困擾了他們無數年的紛爭,也隨之煙消云散。

  因為,大家都忙著種田呢!

  根本沒空去打架了。

  “種田日久,當顯奇功!”

  烈山氏所喊出的這句口號,響徹了整個姜水流域。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的事跡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洪荒南方的大地。

  人們為了感念他的無上功德,便以“神農氏”的名號來尊稱他。

  神農氏,以五谷匯聚了大地之精粹。

  他讓族人不僅徹底地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他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讓更多的生靈可以通過“吃飯”這種最為本源的方式,來進行修煉!

  當“吃飯”與“修煉”,被劃上了等號。

  當那種“向外掠奪式”強大自己的野蠻發展道路,變成了這種“自給自足式”的、通過養活自己來強大自己的文明方式。

  神農便為人族,為人道,打開了一座通往新時代的光輝大門。

  “這個《五谷選育大法》是什么東西?不僅能提升作物的品質,還能改善修行者的體質?”

  “什么叫做《種田就能變強》?這也太離譜了吧?”

  “這個《神農道君養成手冊》又是什么鬼東西?”

  “還有,我怎么從這卷《農夫三拳》的拳譜之中,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一絲絲‘開天三斧’的影子?”

  “嘶……我人族,這是又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圣賢了啊!”

  當烈山的這些驚人成果,不斷地被匯總到人族的都城——陳都之時。

  人族的諸多部落首領,以及那些人族賢者們都集體地陷入了一臉懵逼的狀態。

  尤其是大庭氏、昆連氏、葛天氏、渾沌氏等,那些曾經追隨著青帝太昊登臨天界,如今只是輪休放假,回來摸魚的能臣們。

  “我的天!我們這才只是放了個假,回來摸了幾天魚而已啊!”

  “怎么一轉眼的功夫,人間就冒出來了如此妖孽的天驕!”

  渾沌氏等人仰天長嘆,感覺自己仿佛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節奏了。

  而那些原本還有志于爭奪共主之位的諸多部落首領們,此刻更是苦笑連連。

  自從知道人皇伏羲,正在挑選合適的繼承人之后。

  他們可謂是不遺余力地,為著人族的福祉而奔走謀劃,試圖做出一番功績來,以獲得圣皇的青睞。

  但是,他們辛辛苦苦地忙活了千年、萬年,為整個人族所帶來的改變,與這位橫空出世的神農相比,或許連其萬分之一都及不上。

  “或許,由凡入圣,腳踏實地從最根本處著手,才是我人族共主的真正道路吧!”

  許多人族賢者,此刻正站在陳都的城樓之上,望著那遙遠的南方,頗為感慨地說道。

  只見那彼處的天空,被熊熊燃燒的薪火,映照得一片通紅。

  那股沖天而起的火光,仿佛要將天上的云霄都給點燃。

  整個人族的氣運都因此而呈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勃發之機。

  姜水流域,在整個洪荒大地的版圖之上,屬于南方區域。

  而南方,又是人族始祖燧人氏一脈的傳承之地。

  所以,被尊稱為“神農”的烈山氏,在培育五谷,教導耕種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從那些古老的傳承之中,學會了如何去“玩火”。

  火,不僅僅可以抵御冬日的嚴寒,為人們帶來溫暖。

  它,也能夠照破無盡的黑暗,驅逐那些潛伏在暗影之中的邪祟與猛獸。

  燃薪成火,照耀人族。

  那傳承自燧人時代的、象征著文明與希望的薪毋火,在這全新的人道大世之中,被神農,注入了嶄新的、更為蓬勃的活力。

  這人間升騰而起的裊裊煙火。

  是推動著整個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的無形推力。

  諸多部落首領,此刻都有了一種強烈的預感。

  這位神農氏,大有以火德,而取代伏羲木德的滔天之勢。

  昆連氏,乃是伏羲當年所敕封的,執掌著南方權柄的火龍之官。

  當他見到了神農的所作所為之后,不由得撫掌贊嘆道:

  “木以生火,此乃五行更替之天道至理也。”

  “神農以五谷耕種,開啟了我人族文明的全新篇章。”

  “其功,其德,唯善,唯賢。”

  “當之無愧,可繼圣皇之道!”

  陰康氏、葛天氏、昊英氏等部落的臣子們,也都明白,這位神農氏,怕是有著真正的天命在身。

  故而,大家都紛紛熄了那份爭奪共主之位的心思,轉而贊同起了昆連氏的主張。

  然而,大庭氏,在聽完了眾人的意見之后,卻表現得有些猶豫不決。

  陰康氏見此情景,便上前一步,低聲勸解道:

  “族兄,莫非……你還有所企望?”

  “觀那烈山氏如今的功績與聲望,當知其大勢已成,我等切不可逆勢而為,阻礙其道啊。”

  “弟我,身負圣皇之令,秉承著衡量之權,主持著人族的審判公正,賞罰分明,向來不避于私。”

  “若是族兄你一意孤行,因此而造成了什么大錯,屆時,弟我可絕對不會留任何情面的。”

  大庭氏聽完之后,卻是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族弟,你會錯意了!”

  “我并非是想要與那神農氏相爭。”

  “我只是在想,昔日圣皇在成為共主之前,便早已明悟大道,成就了大羅果位。”

  “而如今的這位烈山氏,其自身的修為,尚且還不足。”

  “若是讓他這般早早地,便來到陳都,繼承大位,恐怕……對他自身而言,并非是一件妥當的事情啊。”

  陰康氏等人聽了,也覺得此話在理。

  與那位天生神圣,出身于強大方國的伏羲不同。

  神農,是真正地起于微末之間。

  他所在的姜氏部落,其底蘊并不足以與昔日的華胥國相提并論。

  所以,哪怕神農身具著大氣運,天資也非凡無比。

  他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八年之內,就修成大羅道果。

  目前,神農還只是一位地仙。

  一位,名副其實的種地的仙人嘛!

  “那……咱們即刻便稟明圣皇。”

  陰康氏當機立斷地說道。

  “再請祖地的那幾位長老,親自帶隊,前往姜水流域走一趟。”

  “一來,將咱們族內那些高深的傳承,都帶去姜水,好生教導神農。”

  “順便,也防止那些心懷不軌的各方神圣,前去亂來。”

  “二來嘛,也正好讓祖地那些小子們,都去跟著神農好好地學學,該怎么種地!”

  “還有!”

  另一位賢者補充道,“還有學一學那門‘吃草’的技術!”

  大庭氏聞言,也是笑呵呵地說道:“沒錯。”

  “依我看,神農那尚未完成的‘嘗百草’之學問,將來也必定會是一門了不得的大學問啊!”

  一把熊熊燃燒于人間大地的薪火,將洪荒三界各方勢力的視線,都吸引到了那遙遠的姜水之畔。

  許多神圣大能的心都隨著這一把火,而變得熾熱了起來。

  他們的目光灼灼地注視著那個正在田間地頭,與族人們一同勞作的身影。

  大家都在暗自地,在心中計較著、謀劃著。

  天皇伏羲封禪泰山而證道,那漫天的功德金光幾乎讓所有參與其中的勢力都分到了一杯羹。

  這實在是太刺激人了。

  要說他們不心動,那是假的。

  誰都想參與到這轟轟烈烈的人道大世之中。

  誰都想分潤人道功德。

  誰都想承接一份人道氣運!

  但,卻不是誰想,就誰有這個資格的。

  千百雙眼睛,正死死地盯著那姜水之畔。

  這千百雙眼睛的主人都很心動,卻又都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那位功德圓滿的天皇伏羲,可還留在人界沒有走呢。

  人族祖地里的賢者們也不是吃素的。

  于是,大家等啊,等啊。

  都想等待一個最為合適的、能夠介入到神農成長路程中的機會。

  然后,大家就等到了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身影。

  “我滴個乖乖,那位上清圣人,怎么親自來了?”

  “這……這還怎么玩兒啊?”

  諸多大能集體失聲。

  因為,他們不約而同地發現,那位執掌著截教的無上教主,不知何時竟然已經親身降臨到了人間。

  而與他一同現身的,還有一位看“老農”。

  “這位道友,你是干什么的呀?”

  神農看著眼前這位氣質非凡的“老農”,好奇地問道。

  那位名叫鎮元子的道人,身著一身樸素的麻衣,足上踏著一雙結實的布履。

  他的頭上頂著一株開得正艷的、水靈靈的荷花,手中還小心翼翼地,抱著一顆栽種著青綠色的盆栽。

  他笑呵呵地,回答道:

  “我是種地的。”

  “跟道友你一樣。”

  神農聞言,咧著嘴,露出了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

  “那感情好啊!”

  “俺也是種地的!”

  一旁作劍客打扮的玉宸道君,看著眼前這位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未來人皇,他的眼中閃過了一絲追憶之色。

  他對神農說道:

  “本來,貧道還想為你引薦另一位有緣人。”

  “她,身具火德,曾為南方赤帝,亦是精通醫道,或許可以作為你的大道引路人之一。”

  “若是你們能夠相見,應該會有很多很多的共同話題。”

  神農的心中,生出了濃濃的好奇。

  “那……她現在在哪兒呢?”

  玉宸道君聞言,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惋惜。

  “她早已化道,回歸天地了。”

  “如今早已是難覓其蹤跡了。”

  神農聞言,臉上露出了惋惜的表情。

  “原來如此。”

  “若是有緣的話,我還真想見一見這位道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