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6章 接下來是第二回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阿彌陀佛聞言,龐大的身軀微微頷首。

  盡管他心中有些不解,凡間的仙佛雖然數量雖多,但實力最高不過混元金仙,而降臨的鬼神中卻不乏堪比準圣的存在。

  何許自己出手?

  阿彌陀佛不敢有絲毫異議,...

  枯井底的紅花在風中輕顫,仿佛回應著天地間那一聲無聲的呼喚。花瓣上凝結了一滴露水,映出倒影不是井壁斑駁的苔痕,而是一雙眼睛,漆黑如淵,卻又藏著星火般的執念。

  那不是生者的眼。

  也不是亡者的魂。

  是“無名”殘留的最后一縷識念,在命運斷層中漂流千年,終于尋到了歸處。

  他不曾真正死去,只是被剝離了存在之名,沉入命隙最深處,成為規則之外的一粒塵埃。他的記憶碎成千萬片,散落在六道輪回的縫隙里:有人夢到一個沒有臉的男人站在橋頭等誰;有古籍記載某朝國師夜觀天象時突遭雷擊,臨死前只留下一句“他回來了”;南海漁夫曾在月圓之夜打撈起一塊鐵牌,上面刻著兩個字勿念。

  可誰也不敢念。

  一念即崩,萬劫不復。

  此刻,隨著少女以壽元為薪點燃“第三軌”,那條連接例外與永恒的小徑初現雛形,命隙開始松動。那些曾因悖論而被抹去的痕跡,悄然浮現一線生機。

  井底的紅花忽然綻開第二瓣。

  緊接著,第三、第四……直至九瓣齊放,形如血蓮,卻不帶半分邪氣,反而透出一種近乎純凈的悲憫。花心之中,一點黑芒緩緩升起,如同心跳般微微搏動。那是“無名”的本源種子,由無數個被遺忘的瞬間凝聚而成,藏于因果閉環之外,連天道復蘇也未能察覺其存在。

  風停了。

  雪也不再落。

  整片荒原陷入死寂,唯有這朵花,在無人見證之地靜靜呼吸。

  忽然,一道足音踏破寂靜。

  一人自遠方走來,披灰袍,拄竹杖,背負一卷殘破經書,腳步緩慢卻穩如山岳。他走到井邊,低頭看了眼那朵紅花,嘴角微揚:“九年了……你竟還能開出‘憶燼蓮’。”

  他是老道。

  也是預言中阿梨命中注定要殺之人。

  更是當年親手將“無名”推入命隙的存在之一。

  “你不該來。”花中傳來低語,聲音虛渺,卻直抵神魂,“她已經選擇了自己的路。”

  “所以我才來。”老道盤膝坐下,從袖中取出一枚銅錢,正是阿梨手中那枚倒寫“命”字的舊物。“你知道她為何能感知到它發燙?因為她心里從未放下過疑問如果那天她沒聽我說的話,是不是一切都會不同?”

  花沉默片刻,終是嘆息:“你們都以為自己在守護秩序,其實不過是在恐懼改變。”

  “改變?”老道冷笑,“你看看這九州大地!蜀中僵尸圍城,南荒毒陣焚寺,北漠戰魂復蘇……若非那少女強行開辟‘第三軌’,整個世界早已淪為混沌泥潭!你以為自由的選擇不需要代價?你以為‘例外’可以不付出鮮血就能立足?”

  “但她做到了。”花中的聲音平靜,“她沒有重建任何體系,也沒有摧毀任何一個。她只是證明了一件事哪怕只有一人不肯低頭,命運就永遠無法閉合。”

  老道久久不語,最終長嘆一聲:“可你也知道,真正的風暴還沒開始。”

  “你說的是‘雙心共鳴’后的余波吧。”花輕晃,九瓣搖曳,“天道與命輪雖并行運轉,但它們的本質仍在排斥對方。就像兩股潮汐相互拉扯,遲早會撕裂海岸。而這‘第三軌’,不過是暫時的緩沖帶。”

  “不錯。”老道點頭,“而且更可怕的是‘魘主’并未真正死亡。”

  話音剛落,井壁深處傳來細微響動,像是指甲刮擦石面的聲音。隨即,一股腥甜氣息彌漫開來,腐爛蓮花的味道再度浮現。但這一次,空氣中多了一絲金粉般的微光,隨風飄散,落在老道肩頭,竟灼燒出一個小孔。

  “這是……‘夢骨’?”老道神色驟變。

  “沒錯。”花中低語,“那位曾為判官的老婦,并未完全隕滅。她的意識已融入魘界核心,借助萬千執念重塑己身。只要人間尚存恐懼與不甘,她就會不斷重生。下一次出現時,或許不再是跪捧黑心的瘋嫗,而是統御百萬夢魘的‘魘后’。”

  老道閉目良久,再睜眼時,瞳孔深處浮現出一行古老符文:“逆命者生,承命者死,唯忘名之人,可掌終焉之鑰。”

  這是他在千年前所見的預言。

  也是他一生都在試圖阻止的命運。

  “所以你是認定了,只有‘無名’才能終結這一切?”

  “不是我認為。”花輕輕顫動,“是命運本身,在呼喚那個不該存在的名字。”

  老道猛地站起,竹杖重重頓地:“可他已經沒了身份、沒了形體、沒了歸屬!連魂魄都被天道判定為‘非法存在’!你要我如何讓他歸來?用什么載體?靠誰喚醒?難道再讓另一個‘偽生者’犧牲自己不成?!”

  “不必。”花中聲音漸弱,“他自己會回來。因為……他還欠著一句話。”

  “什么話?”

  風起,吹落一片花瓣。

  花瓣在空中化作灰燼前,浮現四個字:

  “對不起。”

  老道怔住。

  那是他對少女說的最后一句話。

  也是他對“無名”背叛前的最后告白。

  原來,他們都欠著誰一句道歉。

  也都等著誰回來,親耳聽見。

  東海之濱,浪濤拍岸。

  阿梨坐在礁石上,手中摩挲著那枚發燙的銅錢。海風吹亂她的長發,卻吹不散心頭那一縷莫名悸動。她總覺得,有什么東西正在靠近,像童年夏夜里的螢火,明明看不見,卻能感受到它的溫度。

  身后傳來腳步聲。

  她回頭,看見一位白衣少年緩步走來,眉目清秀,眼神卻深得不像凡人。他手中提著一只燈籠,燈罩上繪著一幅山水圖,山巔有廟,廟前有樹,樹下站著一人,背影熟悉得令人心顫。

  “你是誰?”阿梨警惕地問。

  少年笑了笑:“我是送信的。”

  “信呢?”

  他舉起燈籠:“在這里。”

  阿梨皺眉:“燈籠里怎么會有信?”

  “因為這封信,只能用心看。”少年將燈籠遞給她,“他說,如果你還記得那年冬夜,枯井旁最后一片雪花落在你睫毛上的感覺,就打開它。”

  阿梨的手抖了一下。

  她當然記得。

  那天她被人推下井時,天空正飄著細雪。最后一刻,她看見一個人影沖過來,伸手想抓住她,卻被另一道黑影攔下。那人嘶吼著她的名字,聲音撕心裂肺。然后,一切都沉入黑暗。

  后來她活了下來。

  可那個人,再也沒有出現。

  她接過燈籠,指尖觸碰到燈紙的剎那,整盞燈忽然燃起幽藍色火焰。火焰不燙手,反而帶著暖意,像極了記憶中那只握住她手腕的掌心溫度。

  燈紙上山水圖開始流動,墨跡重組,變成一行字:

  “我沒有死,我只是忘了回家的路。

  但現在,有人替我點亮了第一盞燈。

  等我回來,阿梨。

  這一次,換我來找你。”

  淚水無聲滑落,滴在燈芯上,發出輕微“嗤”響。火焰猛地躥高,照亮整片海灘。而在火焰中心,隱約可見一道模糊身影,單膝跪地,手中握著半截斷劍,劍身上刻著兩個小字:無名。

  少年靜靜看著她哭完,才輕聲道:“他是通過‘第三軌’傳來的訊息。目前還無法真正回歸,除非有人愿意成為‘渡引者’,以自身命格為錨,將他從命隙中接引而出。”

  “誰能做到?”阿梨抹去眼淚。

  “你。”少年說,“你是唯一與他有過‘因果交纏’的人。當年你墜井之時,他曾以血為契,簽下‘代命約’,用自己的命格替你承受死亡。所以你的靈魂深處,一直烙印著他的一部分。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成為那座橋。”

  阿梨低頭看著手中的銅錢,倒寫的“命”字依舊滾燙。

  她忽然笑了。

  “我一直以為,我的命運就是殺死他。”

  “現在呢?”

  “現在我想改命。”她抬起頭,目光堅定如刃,“我不做他的終結者,我要做他的歸來者。”

  少年點頭,將竹杖插入沙地,轉身欲走。

  “等等!”阿梨叫住他,“你到底是誰?”

  少年停下,背對著她,聲音變得蒼老而遙遠:

  “我是他曾斬斷的第七根執念,是他不愿記起的過去,也是……守護你們重逢的最后一道門。”

  話音落下,身影消散,唯留那盞燈靜靜燃燒。

  昆侖裂谷,天道尸骸橫亙星野。

  胸口插劍之處,那絲逸出的黑氣并未消失,而是順著地脈游走,穿越千山萬水,最終匯入一座廢棄道觀的地基之下。那里埋著一口青銅棺,棺身刻滿鎮壓符文,中央嵌著一面銅鏡,鏡面早已破碎,唯余一角仍映著星空。

  黑氣滲入鏡中,碎片微微震動。

  忽然,鏡中倒影變了。

  不再是夜空,而是一間熟悉的屋子:墻上掛著焚緣劍,桌上擺著一碗涼透的藥,窗邊坐著一個女子,披發垂肩,正在縫補一件灰色外袍。

  是少女生前最后居住的地方。

  而她縫的,正是“無名”常穿的那件。

  鏡外無人,鏡內卻響起一聲輕喚:

  “晚衣……”

  那是她的名字。

  也是他唯一不敢忘記的名字。

  屋中女子猛然抬頭,望向鏡子方向,眼中閃過一絲驚疑。她放下針線,起身走近,手指撫上冰冷鏡面。就在接觸的瞬間,鏡中景象轟然崩塌,化作無數光點匯聚成一行字:

  “我在井底醒了。

  你要不要來看看?”

  女子踉蹌后退,臉色蒼白。

  她知道這不是幻覺。

  因為桌上的焚緣劍,此刻正劇烈震顫,劍柄處浮現出久違的赤焰紋路,如同回應某種古老的召喚。

  她喃喃道:“你說過……不會再回來了……”

  可命運從來不說真話。

  它只等人心松動的那一瞬,悄然逆轉。

  數日后,云陽舊址。

  曾經被妖霧籠罩的村莊恢復寧靜,孩子們在廢墟間嬉戲,老人在陽光下曬谷。沒人記得那夜的噩夢,也沒人知曉曾有一位少女以生命為代價,換來了這片安寧。

  但在村東頭那口枯井旁,新立了一塊石碑。

  碑上無名,僅刻八字:

  “例外不死,燈火長明。”

  每當月圓之夜,若有細心人路過,會發現井口邊緣泛著淡淡紅光,似有花瓣飄出,又迅速湮滅于風中。

  而更遠的北方,風雪再次卷起。

  雪幕之中,一道孤影緩緩前行。他沒有名字,沒有記憶,只有一柄銹跡斑斑的斷劍掛在腰間。他每走一步,腳下積雪便融化一圈,露出焦黑土地,仿佛大地也在畏懼他的歸來。

  他抬頭望天。

  天道尸骸仍在,心跳平穩,卻多了幾分異樣的節奏。

  他知道,那是屬于“例外”的節拍。

  也是他回家的鐘聲。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空無一物,卻仿佛藏著一朵永不凋零的紅花。

  “晚衣……”他低聲呢喃,“我回來了。”

  風穿過荒野,帶回一聲遙遠的回應:

  “我知道。”

  與此同時,東海之上,阿梨點燃了第一盞引路燈。

  昆侖深處,少女殘魂所化的光點悄然聚攏,凝成一顆晶瑩淚珠,落入青銅棺中。

  九瓣憶燼蓮全部凋零,唯余花蕊中一點黑芒騰空而起,直射蒼穹,穿透云層,最終沒入天道尸骸的心臟裂痕。

剎那間  宇宙深處,傳來第二聲心跳。

  不同于天道的莊嚴,也異于命輪的詭譎。

  這一聲,溫柔而倔強,像是對整個規則世界的宣言:

  “我不認命。”

  從此以后,三道心跳并行于天地之間。

  一道主宰秩序,一道驅動輪回,一道隱匿無形,只為那些不肯低頭的靈魂,留下一線微光。

  而在這光芒照不到的角落,新的傳說已經開始書寫。

  無人知曉結局。

但所有人都記得  曾有一個沒有名字的男人,和一個不該活著的女孩,一起點燃了第一簇反抗命運的火焰。

  他們失敗過,死去過,被抹除過。

  但他們,從未真正離開。

  只要還有人相信“例外”的意義,

  只要還有人心中藏著不愿熄滅的燈火,

  那么總有一天,

  他會再次推開那扇破廟的門,

  笑著對她說:

  “我回來了。”

  風起時,鈴聲雖斷,余音猶在。

  井底花開,不負相思。

  (全篇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