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北涼道,一道雪峰如銀色屏障橫亙南天,千年不化的冰雪在陽光下折射出冷冽寒光,冰雪融化匯成的大河似一條碧綠綢帶,滋養兩岸沃野,青草蔥蔥。
但天是黃色的,風卷著沙土,聯接蒼穹,一片蒼涼。
遠方天際線,一聲嘹亮的鷹嘯刺破蒼穹。
緊隨著,
“駕”
“駕”
一條官道盡頭,塵煙漸起,一隊人馬自地平線緩緩駛來。
塵煙間,當頭為先是數百金盔銀甲的兵馬,跨騎異馬,手擎“乾”字大旗,威風凜凜。
緊隨其后,是數十名宮中舍人手持繡著瑞獸幡,各種儀仗,居中是幾輛華蓋馬車,轎簾繡著鸞鳥紋,馬車周身跟隨著,身佩橫刀的親事官,腰間魚袋晃動,腰間懸著的銅鈴隨步伐輕響。
到了隊伍后段,二十來名馱夫牽著上百匹駱駝,滿載著東西,駝鈴叮咚應和著前方的銅鑼聲,叮當作響。
而隨著隊伍前行的方向看去,不遠處,一座巍峨雄關在蒼涼的天地間盤踞。
涼州!
背倚祁連雪山,北連大漠瀚海,乃是中原與西域交匯的咽喉。其連同西域商路,商埠樞紐,又是拱衛關中的軍事要塞,素有“五涼京華,河西都會”之稱。
古往今來,這座雄城留下諸多不朽的傳說,或是金戈鐵馬,飲馬瀚海,或是羌笛胡女,大漠孤煙。城墻下的戈壁埋著古戰場的殘戟,雪峰融水滋養出綠洲的良田,牧民的帳篷與次第的村落隔河相望。
這里民風彪悍,貿易繁華,素有民謠相傳——涼州百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此時,正值黃昏,遠處大漠孤煙直,官道上,一行隊伍于不久后,抵達涼州城下!
涼州城,如巨鯨伏于祁連山下,黃灰色的城墻滿是風霜,垛口連綿如齒,將戈壁與綠洲硬生生劃出界限。九道通門人流如織,箭樓飛檐翹角直刺蒼穹,檐下銅鈴隨風震響,聲傳十里開外。若是登樓朝北眺望,便可瞧見大漠瀚海接天連地,黃沙翻涌似萬馬奔騰。
南城門前,來至城下的的隊伍勒馬,領頭的禁軍分列兩側,馬車滾動的車輪停下,一位宮中舍人來到其中為首的馬車前,掀開簾布,而高大的馬車中,一位中年男子正彎腰步下踏板。
此人身著深緋色圓領袍,領口與袖口滾著兩指寬的寶相花紋錦,腰間玉帶銙是十三枚荔枝紋,在腰間垂落的蹀躞帶上懸著金魚袋,烏紗幞頭的兩腳微微上翹,襯得那張臉愈發清癯。頭發花白,卻梳的一絲不茍,身上自有一種風骨。
不是別人,正是那位曾出使蜀地的太常寺少卿徐良!
這位太常寺少卿竟不知為何,萬里迢迢從神都來到了涼州。
徐良下了馬車,玄色云紋靴穩穩落地,抬頭看了一下這座高聳,極具壓迫性的城墻,隨后,低下頭來,清肅的目光掃過迎候的官吏時,眉頭微微一皺,但很快恢復平靜。
只見,城門前,城門守備率一眾披著暗銀色盔甲的甲士躬身迎候,附近百姓,被甲士阻隔一邊,朝這邊匯聚看熱鬧。
“是朝廷的旗幟!”
“朝廷來人了。”
竊竊私語聲中,只見那領頭恭迎的城門守備快步走上前,朝著徐良,以及徐良身后馬車中陸陸續續出現的幾位官員扶了扶手,
“恭迎特使,及諸位大人!”
“諸位大人萬里迢迢,一路上辛苦了。”
“下官奉王爺的命令,在此相迎大人及諸位,本來大人前來,王爺當出城相迎的,只是世子去世,王爺悲慟,哎.”
“不過,王府那邊已得了大人進城的信,會在府外迎接大人,還望徐大人多擔待。”
這位城門守備對于就自己在城外相迎與徐良解釋道。
畢竟,徐良不只是太常寺少卿,還是陛下派過來的特使!
代表著陛下!
見王府一個像樣的人都沒來,從后面馬車下來,身穿官衣的幾人,或是皺眉,或是冷哼,
“北涼王悲慟,難道其他人都是死的,我等奉陛下命,特來吊唁安撫,為北涼世子誦讀祭文,結果就你一個小小的將軍來迎,成何體統。”一位宗人府過來的老人,惱著臉,對著這位城門守備毫不客氣地怒斥,
這城門守備被怒斥,臉上卻沒有什么變化,只是賠罪。
這時作為特使的太常寺少卿徐良,抬了抬手,眉眼平靜,開口道:
“能理解,本卿奉陛下旨意,就是為這事而來的,想來北涼王也沒有這心思,帶路吧!”
“謝大人!”這城門守備得了話,馬上轉身,揮了揮手,很快,有手下牽了馬過來,隨后這位飛身上馬,帶著手下將士,領著朝廷來的特使人馬進城。
城內主街由黃灰色的大石磚鋪就,二十來丈寬,異常寬大,可容許多匹馬并行,一進城,人流如織,城中熱鬧非凡。
街上胡商的駝隊首尾相接,鈴鐺聲一聲接著一聲,西域的商物和中原來的在沿街商鋪中交相輝映;其中,還有大大小小的鐵匠鋪在沿街開設,鍛打兵器的鏗鏘聲此起彼伏,火星濺落如流星墜地 沿街上,與中原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當街縱馬者繁多,竟不禁止,不分男女,男子飛奔呼喝,威武雄壯,女子縱馬時裙裾翻飛如彩蝶,威風颯颯,別有一番地域風情。
跟著進城的朝廷隊伍里,太常寺少卿徐良,透過馬車的側窗,默默地觀察這一切,發現了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例如,旁邊帶路,側衛的涼州兵馬,身上的盔甲就和中原的頗不一樣。
這些騎兵甲衣呈暗銀色,札甲為基礎,甲片形似柳葉,上寬下窄。腰腹處束著寬約四指的銅帶,帶上懸掛著小股皮條編織的甲裙,甲裙長及膝蓋,每根皮條末端都綴著一枚小銅鈴,這些銅鈴的用處,好像行軍時鈴響細碎,連成一片,便可起震懾敵人和敵軍馬匹之用。
他們的頭盔為鍪形,頂部豎插一根黑鐵狼尾簪,兩側護耳可向上翻轉,護耳內側襯著狼皮,既能抵御風寒,又能緩沖鈍器撞擊。
此外,北涼騎兵的左臂多套著一塊可拆卸的圓盾形臂甲,甲面浮雕著纏枝蓮紋,看似裝飾,實則是為了格擋敵軍的馬槊 這套盔甲上的細節很多,明顯是經過不斷戰爭后取得的經驗。
還有一點,涼州城里的鐵匠鋪有點多了,就這么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主街上敲敲打打,那些在火爐邊汗如雨下的鐵匠甚至看著他們穿行的隊伍,眼神中映襯著火爐的火光。
徐良看著這一切,目光微瞇,想到自己身上的任務,心情有些沉甸甸的,實在不是什么好差事。
陛下秘宣他進宮,親口交代之四,背后怕是藏著暗流洶涌。
北涼的那位王爺,陛下一母同胞的弟兄,可不好惹!
就在沿街百姓和胡人商販的一雙雙眼睛圍觀中,徐良一行朝廷的隊伍,穿過南城,來到位于北城的一片氣勢恢弘建筑群,院墻連綿數里。
隨著前方領路的兵馬停下,兩扇朱漆大門高達數丈,十二道鎏金銅釘縱向排列,每一枚都有成人拳頭大小,門上銅環獸首,足有磨盤大小,一般人根本推不開這個門。朱門之上,“威鎮西陲”的匾額在夕陽余暉下熠熠生輝,筆鋒如刀劈斧鑿,氣勢磅礴,據說是先帝御筆親題,歷經千百載風霜磨礪。兩側門柱是整塊漢白玉裁成,柱身纏繞著四爪金龍,龍爪深深嵌入石柱肌理,仿佛下一秒就要掙石而出,騰云直撲關外。。
北涼王府到了!
遠處,城墻角樓上適時響起沉悶的鼓聲,暮鼓敲響,驚起城頭棲息的雁群,掠過夕陽鎏金的城墻,北方遙遠的大漠,傳來蒼涼的胡笳聲,與鼓聲交織在一起。
此刻,恢弘大氣的王府門前,列開兩列隊伍。左邊是披甲的將軍,甲葉在殘陽下泛著冷光,右邊站著王府屬官,從長史到錄事身著緋色或青色的官袍,袍角被風扯得獵獵作響,垂手肅立。
足有數十人,面色各異,目帶精光,看著勒馬上前的禁軍,以及身后的馬車!
兩列隊伍中間,簇擁著一群錦衣華貴之人,有目光桀驁之輩,也有心思謹慎者。
而為首者,一身玄色蟒袍立在匾額之下,鬢角染上白霜,肩背如遠山,眉骨高挺,一副吊眉,瞳仁是極深的墨色,氣度威然!
北涼王,蕭中天!
西域胡人,稱其殺神;江湖中人,稱其賢王;
朝廷特使的馬車轱轆停在王府門前。
徐良從車上下來,從袖口中一抽,一卷明黃卷軸在其手中拉開,隨后口中大聲宣讀。
“北涼王接旨!”
這話一落,王府眾人跪到一片,文官雙膝跪下,頭磕地,武將披甲,單膝垂首,僅那位北涼王一人獨立,此乃皇權特許,見旨不跪。
“奉大乾皇帝令,”
“北涼世子蕭咤,性資敏慧,器宇軒昂,自幼承天家訓,習文韜武略,早歲隨父戍邊,斬將奪旗,勛名初著,孤嘗嘉其“少年英銳,有乃父風”。前不久驚聞噩耗,孤心震悼,輟朝三日,以示哀痛,念其生而武勇,特追贈“昭毅驃騎”,賜謚“景惠”,喪儀依親王世子例加等,遣太常寺少卿徐良親赴北涼致祭,宗人府.“
“念王弟久鎮邊陲,勞苦功高,今遭喪子之痛,孤心深憫。特賜.待王弟稍斂哀緒,即著輕車簡從,入朝覲見。孤將于御書房置酒,與王弟面敘舊情,共話邊事。既論家國之重,亦解喪子之戚——孤雖為天家,亦知人間至痛,愿以兄弟之契、肺腑之言,稍慰卿心.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欽此!”
徐良念完圣旨,把圣旨一收,目光巡視眾人,最后落在那位身著蟒袍,巍然獨立的北涼王身上。
“臣弟領旨謝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北涼王目光低垂,扶手濁聲。
其他王府屬官面色微微變幻,但也跟著謝主隆恩,高呼萬歲。
徐良見此,單手托著圣旨,走著四方步,一步一步走到那位王爺面前,
“王爺節哀,陛下初聞消息,輟朝三日,本想早日派我等前來,只是蜀地遭逢大變,各地兵馬抽調前去維持局面,事情繁雜,朝廷和陛下為此事殫精竭慮,才拖長了時間。”
徐良將手中的圣旨遞上前,語氣惋惜,說明了緣由。
畢竟,北涼世子身死的消息已經傳到朝廷月許,這個時候朝廷才派人來致祭,自然要向這位王爺,稍稍解釋一下的。
此時,一眾王府武將屬官,以及家眷起身,聽了徐良這話,有的冷眼,有的眼中閃過怒意,有的則眼觀鼻鼻觀心,氣氛有些微妙。
畢竟,世子身亡的消息都這么久了,朝廷這個時候派人來,實在不招人待見,人都下葬了,你跑來哭喪?
而且,那位皇帝陛下召他們王爺此事過后入京,這挑起了眾人的神經。
而那位北涼王接過圣旨,臉上表情卻是沒有什么變化,開口道:
“生死有命,怪不得誰。”
“蒙陛下還掛念此事,蜀地之危,天下震動,自當以這為重,陛下還不忘我兒,本王應該感激才是。”
“徐少卿及諸位,舟車勞頓,便先在府中休息,等明日再主持儀式。”
“便聽王爺安排!”徐良自然從善如流,點了點頭。
就此,徐良等從朝廷來的人,下榻北涼王府。
一夜無話。
次日,徐良等人去了北涼世子下葬的地方,宣讀祭文,宗人府來人則要與北涼王商量后面世子人選之事,這是流程也是天家規定。
這個消息傳開,王府內部開始暗流洶涌起來,北涼王有很多個兒子,足有十三個,死了一個還有十二個。
這些兒子都想當世子,于是,朝廷來人在王府下榻的別院,變得慢慢熱鬧起來,有人相繼拜訪,有的托人來,有的悄悄拜訪。
這夜,王府別院一間房子,徐良與宗人府派來的左宗人(官名)議事,房間中設下一種武廟獨有的禁制。
“消息有眉目沒?王府背后還有什么人?”徐良問。
“哪有這么快,現在來的人都還只是小嘍啰,他們接觸不到深層的東西,貿然打聽,只會適得其反。得慢慢等!”左宗人壓著聲開口,神神秘秘。
“只要這位王爺的幾個兒子想當世子,就有機會問出一些東西來!”
徐良眉眼一瞇,神色漸漸變得凜然,“得早點問出來,陛下得了消息,在猜忌。”
兩人快速談了兩句,隨后繼續聊了一些正常的議題,就離開了。
他們在王府,估計暗中有人窺探,所以很謹慎。
黑夜中,有暗流在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