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千四零零章 這就是探索的意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張明操控飛船緩緩靠近:“對接通道展開正常,密封環氣壓匹配中,當前壓差0.05kPa,符合對接標準。”隨著“咔嗒”一聲鎖合,屏幕彈出“對接成功”的綠色提示框,“心月狐,‘星塵六號’與‘星塵五號’完成剛性對接,無氣壓泄漏。”

  劉暢立即檢測酶制劑狀態:“酶制劑活化完成,活性98,噴射裝置壓力0.8MPa,霧化顆粒直徑5μm,可均勻附著于防護涂層表面。”

  “準備艙外作業。”李銳穿上航天服,頭盔顯示屏自動加載作業路線,“作業流程:李銳負責噴射修復,張明監控數據,劉暢協調飛船姿態。心月狐,請求打開‘星塵六號’外側艙門。”

  “艙門開啟準許,當前火星軌道無空間碎片預警,作業窗口期4小時。”

  艙門緩緩打開,火星特有的紅色光暈透過舷窗映入眼簾。李銳系好安全繩,邁出艙門:“航天服外壓穩定,輻射劑量480μSv/h,酶活性監測正常,開始移動至‘星塵五號’防護涂層區域。”

  他手中的噴射槍噴出淡藍色的酶制劑霧滴,均勻覆蓋在探測器的表面。張明盯著屏幕上的實時數據:“左側涂層修復完成,酶活性恢復至95;右側涂層開始修復,當前噴射量30,無浪費。”

  就在修復即將完成時,劉暢突然發出預警:“心月狐、李隊,火星同步軌道出現小型沙塵暴,風速120m/s,預計15分鐘后抵達作業區域!”

  李銳立即加快操作:“剩余15涂層修復,請求啟動噴射槍最大功率模式。”

  “最大功率模式啟動,噴射速率提升50。”劉暢回應。淡藍色的霧滴密集噴出,防護涂層的酶活性數據快速回升。

  “沙塵暴已抵達,能見度降至5米,李隊立即返回飛船!”張明的聲音帶著焦急。李銳看著最后一塊未修復的區域,咬牙加快動作:“還剩5,堅持完成修復!”

  “酶活性恢復至98,修復完成!”劉暢大喊時,李銳已被沙塵暴裹挾的細小顆粒擊中頭盔,屏幕瞬間出現短暫花屏。他迅速抓住安全繩,朝著飛船方向移動:“安全繩張力正常,正在返回,當前距離艙門3米。”

  張明操控飛船調整姿態,為李銳開辟遮擋:“飛船已調整至沙塵暴背風側,艙門保持開啟,注意規避漂浮顆粒。”

  當李銳終于回到艙內,厚重的航天服上已覆蓋一層紅色沙塵。他摘下頭盔,急促地喘息:“心月狐,‘星塵五號’防護涂層修復完成,酶活性穩定在96,可抵御火星軌道輻射。”

  指揮中心傳來歡呼聲:“祝賀吳剛小隊!‘星塵五號’已成功進入火星預定軌道,即將開展表面探測任務。根據最新探測數據,火星赤道區域發現疑似液態水痕跡,經研究決定,調整你們的任務,乘坐‘星塵六號’著陸火星,對液態水區域進行微生物探測,驗證硅基耐受菌在火星環境的存活能力。”

  “吳剛小隊收到!”三人眼中同時燃起新的光芒。

  “星塵六號”調整軌道,朝著火星赤道區域降落。進入火星大氣層時,防熱罩表面燃起熊熊火焰,劉暢匯報:“防熱罩溫度1600℃,在設計范圍內,著陸艙姿態穩定,parachute展開正常。”

  隨著“咚”的一聲輕響,著陸艙平穩降落在火星表面。李銳打開舷窗,紅色的沙丘與橘紅色的天空映入眼簾:“心月狐,‘星塵六號’成功著陸火星赤道區域,當前環境溫度12℃,大氣壓強0.6kPa,符合探測要求。”

  張明背著微生物探測儀,率先走出著陸艙:“火星表面無明顯障礙物,探測儀開機正常,可檢測到微生物代謝信號,請求前往液態水疑似區域。”

  三人沿著紅色沙丘前行,航天靴踩在松軟的火星土壤上,留下深深的腳印。劉暢不時彎腰采集土壤樣本:“心月狐,火星土壤pH值8.3,含硅量21,與月球土壤成分相似度68,適合硅基耐受菌生存。”

  行走約3公里后,一片暗褐色的區域出現在眼前——那是火星上罕見的液態水洼地。李銳蹲下身子,用探測儀靠近水面:“探測到微弱的代謝信號,疑似微生物活動跡象,請求釋放硅基耐受菌樣本。”

  “準許釋放,注意控制樣本濃度,避免污染火星原生環境。”指揮中心回應。劉暢打開樣本罐,將稀釋后的菌液緩緩倒入水中:“樣本釋放完成,濃度1×10³CFU/毫升,已設置監測點,每小時記錄一次數據。”

  張明則在安裝環境監測站:“監測站固定完成,可實時傳輸溫度、壓強、輻射劑量數據,與菌液活性數據同步關聯。”

  就在此時,監測儀突然發出急促的警報聲。劉暢盯著屏幕:“心月狐,硅基耐受菌活性快速上升,當前增殖速率是月球環境的1.8倍,火星液態水中含有未知的氮元素化合物,成為菌的營養來源!”

  李銳立即擴大探測范圍:“發現火星原生微生物信號!與硅基耐受菌形成共生關系,兩者共同分解水中的礦物質,代謝產物含氧氣,濃度0.03。”

  這一發現讓指揮中心沸騰:“吳剛小隊,這是人類首次在火星發現原生微生物與地球改造微生物的共生現象!這為火星生態改造提供了關鍵依據,請求持續監測72小時,記錄共生體系的變化。”

  72小時后,三人對著通訊器匯報:“心月狐,監測數據顯示,共生體系已穩定形成,水中氧氣濃度提升至0.1,硅基耐受菌增殖至5.2×10⁵CFU/毫升,火星原生微生物數量同步增長3倍,無相互抑制現象。”

  “任務圓滿完成!”指揮中心的聲音帶著激動,“‘星塵六號’可啟動返程程序,同時將共生體系樣本帶回地球,開展深入研究。”

  返程途中,李銳站在舷窗前,望著逐漸遠去的紅色星球。火星的天空中,“星塵五號”正圍繞軌道運行,如同忠誠的哨兵。張明遞過一杯水:“沒想到‘月塵抗氧化酶’不僅能防輻射,還間接促成了火星微生物的共生,這算不算意外之喜?”

  “這就是探索的意義。”劉暢翻看著共生體系的影像資料,“從月球的硅基耐受菌,到火星的共生生態,每一步發現都在刷新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請:m.bqq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