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千三百九十九章 創造了歷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再入大氣層的瞬間,飛船外部溫度急劇升高,防熱罩表面的耐高溫涂層開始發光,舷窗外的景象被一片火紅覆蓋。劉暢緊盯著溫度監測儀:“防熱罩當前最高溫度1800℃,在設計耐受范圍內,溫度上升速率50℃/秒,正常。”

  “飛船震動幅度0.5G,噪聲65分貝,均在安全閾值內。”李銳的聲音沉穩,“姿態穩定,俯仰角30°,偏航角0°,再入軌道偏差小于1公里。”

  隨著飛船不斷下降,外部的火光逐漸褪去,舷窗外的景象變得清晰。當距離地面10公里時,飛船拋掉防熱罩,露出著陸艙的輪廓。“主降落傘準備展開,高度8公里,速度500m/s。”張明按下釋放按鈕。

  “砰”的一聲悶響,主降落傘成功展開,飛船速度瞬間降至100m/s。劉暢匯報:“主降落傘張力正常,著陸艙姿態穩定,著陸緩沖系統已預熱。”

  距離地面1公里時,備用降落傘展開,速度進一步降至20m/s。李銳盯著著陸點的實時影像:“著陸場已目視確認,跑道標識清晰,請求啟動著陸緩沖發動機。”

  “準許啟動!”

  著陸緩沖發動機點火,產生向上的推力,飛船速度快速降至5m/s。隨著“咚”的一聲輕響,著陸艙平穩降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著陸場上,艙體輕微震動后便穩定下來。

  “吳剛小隊向心月狐報告,‘星塵四號’已成功著陸,著陸姿態平穩,乘員身體狀態良好,實驗樣本及數據完好無損!”李銳的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心月狐收到!祝賀吳剛小隊圓滿完成本次載人登月科考任務!”指揮中心的歡呼聲透過通訊器傳來,背景音中是此起彼伏的掌聲,“地面救援團隊已出發,將在10分鐘內抵達著陸點。”

  著陸艙艙門緩緩打開時,新鮮的空氣涌入,帶著地球特有的草木氣息。三人依次走出艙門,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刺眼——這是他們離開地球近一個月后,再次感受到自然光線的照耀。

  救援團隊和科研人員早已等候在旁,駐站隊長林峰也專程從月球科考站趕回地球迎接。他快步走上前,與三人緊緊握手:“歡迎回家!你們創造了歷史!”

  “我們回來了!”李銳望著周圍歡呼的人群,胸前的國旗標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忽然想起出發時的代號“吳剛”,傳說中吳剛永無止境砍伐月桂,而他們,不僅找到了月球上的“生命月桂”,更將它帶回了地球,播下了探索深空的新種子。

  在后續的慶功會上,“月塵抗氧化酶”和硅基耐受菌的發現被評為年度最重大的航天科研成果。相關技術迅速進入轉化階段,航天服升級、深空探測器防護、月球基地生態系統構建等項目紛紛啟動。

  三個月后,李銳、張明、劉暢再次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望著即將發射的“星塵五號”飛船——這是人類首次搭載“月塵抗氧化酶”防護材料的深空探測器,目標是火星。

  “心月狐,‘星塵五號’準備就緒,請求發射!”新的航天員小隊對著通訊器匯報。

  李銳站在指揮中心的觀測窗前,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知道,他們的月球之旅只是一個開始,人類探索宇宙的征途,如同傳說中吳剛砍伐的月桂,生生不息,永無止境。而那顆從月球帶回的“生命之種”,終將在更遙遠的星辰大海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星塵五號”探測器進入火星轉移軌道第7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紅色的輻射預警燈突然開始閃爍。李銳盯著屏幕上跳變的數據,指尖在操作臺上快速敲擊:“心月狐,‘星塵五號’搭載的‘月塵抗氧化酶’防護涂層數據異常,當前輻射劑量500μSv/h,酶活性較初始值下降23,低于安全閾值。”

  他身旁的張明立即調出探測器的實時影像:“探測器姿態穩定,太陽能帆板展開正常,防護涂層表面無破損,推測是深空輻射強度超出預期,導致酶活性臨時衰減。”

  劉暢正對著三維模型分析酶的結構變化:“心月狐,數據分析顯示,酶的硅氧鍵在高強度輻射下出現輕微斷裂,導致活性中心暴露。需補充高濃度酶制劑進行涂層修復,否則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后,艙內設備將面臨輻射損傷風險。”

  指揮中心的回應帶著緊迫感:“吳剛小隊,經研究決定,啟動‘星塵六號’應急任務,由你們搭載優化后的‘月塵抗氧化酶’制劑,前往火星軌道與‘星塵五號’對接,完成防護涂層修復。‘星塵六號’已進入發射倒計時,預計48小時后升空。”

  “吳剛小隊明白!”三人異口同聲回應。李銳快速梳理任務流程:“張明負責檢查艙外作業裝備,重點測試火星環境適配性;劉暢優化酶制劑的儲存與噴射裝置;我協調地面團隊制定對接與修復方案。”

  48小時后,“星塵六號”在巨大的轟鳴聲中升空。飛船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后,李銳對著通訊器匯報:“心月狐,‘星塵六號’姿態穩定,速度12.8km/s,酶制劑儲存溫度20℃,密封狀態良好,請求啟動制劑活化程序。”

  “準許啟動,活化溫度控制在4℃,升溫速率0.2℃/分鐘。”指揮中心回應。劉暢按下操作按鈕,儲存箱的溫度曲線緩慢上升:“制劑活化中,當前溫度1.2℃,酶活性初步恢復至92,無團聚現象。”

  張明則在測試火星艙外航天服:“艙外航天服自檢正常,抗輻射層厚度增至15mm,配備火星專用防塵面罩,氧氣儲備可支持6小時艙外作業,符合火星軌道作業要求。”

  地火轉移的第28天,“星塵六號”終于抵達火星軌道。李銳盯著屏幕上逐漸清晰的“星塵五號”影像:“心月狐,已目視發現‘星塵五號’,當前距離50公里,姿態穩定,對接接口指示燈正常,請求進入對接程序。”

  “準許對接,對接速度控制在0.1m/s,注意規避火星軌道碎片。”指揮中心提醒。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