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早有準備,點開了一組數據圖表:“我們用的是浩宇科技的超級鋰電池,續航里程能達到60公里,滿電狀態下可以連續飛行45分鐘。而且每個起降點都裝了快充設備,飛行器補充電量只需要15分鐘,相當于人喝杯咖啡的時間。另外,系統會實時監控每架飛行器的電量,一旦低于20,就會自動調度到最近的起降點充電,絕對不會出現‘空中斷電’的情況。”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靈湖測試時,我們模擬過極端情況——故意讓一架飛行器在飛行中‘電量告急’,系統只用了8分鐘就安排它降落到了附近的公園起降點,整個過程沒有任何顛簸。”
王教授點點頭,沒再追問。吳浩坐在專家席上,手里的筆在筆記本上寫了兩個字:“穩妥”。他抬頭時,正好對上李工的目光,李工悄悄松了口氣,嘴角往上揚了揚。
接下來是技術演示環節。工作人員把一臺縮小版的飛行器模型搬到了臺上,模型大概有半米高,四個螺旋槳是透明的,通電后輕輕轉動起來,發出細微的“嗡嗡”聲。“大家可以看到,這臺模型的螺旋槳用的是碳纖維材料,既輕又結實,就算遇到小鳥撞擊,也不會輕易斷裂。”李工一邊說,一邊用手輕輕碰了碰螺旋槳,模型穩穩地懸在空中,沒有絲毫晃動,“而且我們的智能駕駛系統,能同時識別100米范圍內的障礙物,包括飛鳥、風箏,甚至是飄落的樹枝。”
這時,坐在后排的一位記者舉手:“李工,我想問問老百姓最關心的價格問題。以后坐這種飛行器,大概要多少錢一次?會不會比打車還貴?”
這個問題問得很實在,臺下頓時安靜下來,不少人都豎起了耳朵。李工笑了笑,說:“我們做過測算,按照目前的成本,起步價大概是15元,每公里再加2元。比如從火車站到市政府,大概8公里,算下來也就31元,和打車差不多。而且等規模化運營后,成本還能降,到時候價格可能比打車還便宜。”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們還計劃推出‘通勤套餐’,比如每月上下班通勤,包20次飛行,只需要500元,比地鐵還劃算。”
臺下響起一陣小聲的議論,聽起來大多是贊同的聲音。吳浩端起桌上的熱茶喝了一口,茶是祁門紅茶,醇厚的香氣在嘴里散開。他看向窗外,雪已經小了,陽光透過云層,在雪地上灑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忽然,他注意到宴會廳門口走進來幾個人,是安西電視臺的記者,扛著攝像機,正悄悄找位置架設設備——看來這個項目,已經引起了全城的關注。
中場休息時,吳浩走到走廊上透氣。剛推開玻璃門,一股冷空氣就撲面而來,帶著雪的清新氣息。李工跟了過來,遞給他一根煙:“吳總,您覺得剛才的匯報怎么樣?”
吳浩接過煙,卻沒點燃,夾在手指間:“挺好的,數據都很扎實,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也都說到了。就是有個細節,剛才王教授問續航的時候,你可以再提一提電池的安全性——比如我們用的是防穿刺的電池外殼,就算遇到碰撞,也不會起火。”
李工拍了下腦袋:“哎呀,我怎么忘了這個!下次匯報一定加上。”他看著遠處的雪景,忽然感慨道,“說真的,從去年開始做靈湖測試,到現在要論證,我這心里就跟揣著個兔子似的,總怕哪里出問題。昨天晚上,我還去天橋起降點看了一眼,有個老大娘在那散步,問我這‘空中出租車’啥時候能坐,說她孫子在郊區上學,要是能飛過去,就不用早起趕公交了。”
吳浩心里也有點熱乎,他想起上個月去靈湖測試基地,遇到一個家住附近的大爺,每天都來湖邊看飛行器起降。大爺說,他年輕的時候是開拖拉機的,做夢都沒想過,有一天能看到“會飛的出租車”。“咱們做這個項目,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方便嗎?”吳浩拍了拍李工的肩膀,“別緊張,咱們的技術沒問題,老百姓也盼著,肯定能過。”
休息結束后,會議進入專家提問環節。這次第一個開口的是民航局的劉科長,他手里拿著一份文件,眉頭微微皺著:“我想問問空域管理的問題。安西是省會城市,上空的航線本來就多,要是加上這些低空飛行器,怎么避免和民航客機沖突?還有,萬一出現緊急情況,比如飛行器失控,怎么保證不會影響地面人員?”
這個問題很關鍵,臺下瞬間安靜下來。李工走到臺前,點開了空域規劃圖:“我們和空管部門已經制定了專門的低空航線,高度都控制在100米以下,而民航客機的最低飛行高度是300米,中間有200米的安全距離,絕對不會沖突。另外,每架飛行器都裝了‘緊急止損系統’,一旦出現故障,會自動觸發降落傘,同時向地面指揮中心發送求救信號。靈湖測試時,我們做過10次故障模擬,每次都能安全迫降,沒有一次出現意外。”
劉科長翻了翻手里的文件,又問:“那地面指揮中心的響應速度怎么樣?如果同時有100架飛行器在飛,能不能保證每一架都能實時監控?”
“這個您放心。”李工的聲音很篤定,“我們的指揮中心用的是吳總團隊開發的智能調度系統,每秒能處理5000條數據,就算同時有200架飛行器在飛,也能精準監控每一架的位置、速度和電量。而且我們還和公安、消防部門聯網,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能在3分鐘內聯系到最近的救援力量。”
吳浩坐在臺下,聽到這里,心里微微一動。這個智能調度系統,是他們團隊花了半年時間研發的,光是調試就做了上百次。有一次,為了測試系統在極端天氣下的穩定性,他們在靈湖邊上守了三天三夜,直到遇到一場暴雨,看著系統穩穩地調度所有飛行器降落到安全區域,才敢松口氣。
這時,王教授又開口了:“我還有個疑問,關于起降點的安全性。比如樓頂起降點,要是遇到地震或者大風,會不會出現坍塌的情況?還有,老人和小孩坐這種飛行器,會不會有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