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0章 趙老師又要提刀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用下三濫手段對付一省文宗是過份了,但只要有效果就好。

  若能把徐立綱拉下水,于安徽請開臨時捐納的事便能提上日程,屆時就是光賣監生名額都能撈個上百萬兩。

  通過徐老宗師還能將影響力完全滲透到安徽教育界,有利于趙安拉攏培養安徽本地精英,簡直是一箭多雕,所以,趙安即使良心有些不安,也不多。

  前些天他接見了江蘇巡撫福崧、江蘇布政使陳奉茲、江寧布政使福昌派來的代表,就“兩省三布”藩庫共建一事達成一致。

  目前已經派出人員前往蘇州籌建咸豐分行,預計年底之前安徽、江蘇、江寧三大藩庫就能實現“聯網共通”,從而為趙安變相壟斷東南財政提供便利,同時也為安徽的工商業發展提供一個強大發動機。

  通兌,不以地域為限、不以行業為限的銀票通兌可以大大促進安徽同江蘇的產業“互聯”,也能促進民間資本按趙安的意愿實現有序流通。

  于商人們而言通兌不僅存取款方便,也能為他們省下大筆異地兌取費,真正能實現昨天在安徽掙的錢,今天在江寧就能取到。

  光這個,咸豐行就已經具備成為行業領頭羊的能力。

  由于趙安是皇帝私生子的謠言在江南到處傳播,加之其僅用一年多時間就位居從二品大員,再有江寧布政福昌、江蘇巡撫福崧的深信不疑,帶來的最大好處不僅僅是兩江地界的官員都對趙阿哥心生“親近”,連帶著大量消息靈通的商人本著“燒冷灶”的想法也想同趙阿哥交好,聽聞安慶正在“招商引資”,趙阿哥本人更是鼓勵工商興省,自是紛紛前來安慶投資。

  商人逐利不假,但商人對于權勢的敏銳也超出常人。

  如果趙安真是皇帝南巡留下的私生子,那無疑兩江地界就會出現一個“五福黨”,好比三福、四福身邊形成的利益集團。

  哪怕不能從趙阿哥這邊獲得權勢上的幫助,有個從二品的地方大員做后臺,于商人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何況,這位趙阿哥如此年輕,前程真就不可限量。

  大量外地商人的到來令得安慶城仿佛一夕之間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市面車馬喧闐,商賈云集。

  碼頭邊,掛著蘇、揚、松字旗號的貨船絡驛不絕,船上載的不是來自江南的建材、機器,就是江南商人亦或本地商人雇來的技術人員。

  城東的工商產業園大門兩側貼滿招工信息,連帶著“中介”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街上說著外地口音的商人、賬房、工匠隨處可見,茶館酒肆里談論的也多了什么“股本”、什么“匯兌”等過往聽都沒聽過的新鮮詞匯。

  隸屬藩司衙門的工商督辦署于其中發揮重大作用,那些到各地招商引資的小吏們也為安徽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

  藩臺衙門這邊更是門庭若市,每天都有大量想見趙安一面的商界人士拜帖投入。

  趙安此時當然知道安慶的巨大變化除了自己的引領和鼓勵外,也是其身世謠言發揮的作用,對此樂見其成。

  反正,絕不辟謠。

  好在,也沒人向他本人求證過。

  就是問了,趙安也不會予以正面回答。

  學政大人被老宋帶去辦貸款手續當天,趙安在藩臺衙門又開了一次座談會,參加的主要是近期來安慶投資的外地商人代表。

  為了突顯親民形象,趙安穿的是常服,會場還是部署在藩司二堂,格局跟上次抓捕撫標軍官一樣,給人一種“共商事業”的氛圍,而不是一眾商人卑微在那坐著,藩臺大人坐在主位高談闊論。

  “諸位今日不必拘禮,暢所欲言便是。”

  簡單的開場白盡量趙安對“效率”的追求,他可不喜歡拿個講話稿在那一講半個小時,突出什么,發揮什么,再講幾點什么的。

  他開會就是要了解情況。

  “不敢,不敢!”

  “大人抬愛!”

  一眾參加座談會的外地客商連忙起身拱手,雖然眾人早已聽聞眼前這位年輕的趙大人相當務實,但務實到如此地步還是出乎他們意料的。

  商務督辦署的人為趙安介紹:“大人這位是蘇州的席員外,他家主營絲綢、布匹,在蘇松兩地開有幾十家店,生意做的極大,廣州十三行有好幾家就是從他家進的貨。”

  “噢?”

  趙安看向那席員外,發現對方大約五十歲的年紀,眼神一看就是特別精明的人。

  廣州十三行他是知道的,眼下清朝與洋人貿易的唯一窗口。

  每年利潤大的嚇人。

  和珅的資產能多達十幾億兩,與其在廣州的生意有很大關系。

  和中堂的錢,不都是貪來的,大多數是掙來的。

  不過是通過壟斷掙來的而已。

  據說和珅一直致力推動清朝和西洋各國的全方面貿易,可惜剛有起色就被嘉慶給辦了。

  嘉慶朝的首富也從和珅變成了十三行的某位“大買辦”。

  這個席員外能和十三行有生意來往,將來或許就能通過席家和十三行接觸,也從對外貿易中分一杯羹。

  如此尋思,看人席員外的眼神就更加親和了。

  商務督辦署的人說席員外這次在城東工商產業園投資二十萬兩白銀,要建一個安慶最大的布匹、絲綢集散中心。

  如果建成,肯定會帶動安徽本土的紡織業。

  趙安微微頷首,笑道:“安徽棉麻產量頗豐,唯缺技術與管理,員外若能帶來江南先進技藝,與本地商人共同開辟江淮市場,本官對員外感激不盡!生意上的事,員外有什么不順的可與我衙門商務督辦署細談,官府定給予方便不過員外沒事也可以找本官,本官雖是個窮官,茶葉還是能招待得起的。”

  如此風趣之話自是引得眾商人哄笑起來,氣氛也瞬間輕松下來。

  接著是一位身材微胖的商人,此人姓潘名啟忠,來自江寧,祖業是木材、漆器。

  “小人在江寧就聽聞大人清名,又聞大人于安徽整飭吏治、發展工商,這次過來愿捐資五萬兩助官府修安慶至廬州府官道,并承攬沿途驛站、貨棧建設。另外小人還打算出資十萬兩用于在安慶、蕪湖構建兩座碼頭,好讓各地貨船方便上下貨。”

  聽了潘啟忠的話,趙安眼中精光一閃,此人眼光倒是毒辣,明白交通物流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巨大商機。

  “潘老板有眼光啊,所謂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道路通暢貨殖方能自由流通,此事潘老板可與衙門工房接洽。”

  “老板”一詞明末就有,如今于南方已經普遍,倒不是趙安把前世習慣拿來用了。

  督辦署的人又介紹了幾位商人,都是大商豪商,趙安一一應對,或鼓勵,或允諾,或留有余地,將商人們的熱情和對他本人的“好奇”引到安徽大發展這個藍圖中去。

  座談會開了有兩個時辰,賓主盡歡,雖然趙安沒能滿足一些商人私下見面的要求,但其表現出的重商態度以及“全心全意為商賈保駕護航”的態度,還是贏得了這些商人代表的認同。

  會議結束后,趙安便打算回后衙吃晚飯,結果鳳陽府一封來信讓他目光變得有些陰冷。

  信是從揚州奉命去接觸鹽匪的楊小栓發來的,說淮北那幫鹽匪不肯接受招安,之前去招撫的百里云龍也被他們扣下了。

  如果不是楊小栓跑的快,多半也被鹽匪扣下做為人質。

  看來,即使趙安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對那幫鹽匪采取鐵腕手段了。

  不把鹽匪們連根拔起,“中食鹽”怎么能在淮北暢通無阻呢。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