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0章 大人,我那個知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劉墉的羨慕嫉妒可以理解,清朝進士平均考中年齡為34歲,這意味大多數官員仕途起點就是34歲。

  當然,這是漢員,旗員不在此列。

  漢員新科進士通常外放知縣或部院任職,以外放知縣為例,想從七品知縣熬到從二品布政,需經知縣、知府、道員、按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順風順水的話再以四年任期計至少需要十六年。

  如此,漢員出任布政使的年齡普遍應在五十歲左右。

  劉墉本人是32歲考中的進士,因其父劉統勛是當時首席軍機大臣關系,當年就被派往廣東任鄉試正考官,從五品起步。

  36歲即出任江蘇學政,成為一省要員,可謂春風得意。

  不過劉統勛死后,劉墉的仕途便陷入長期停滯,長達二十年未進一步,最高只任過陜西按察使。

  57歲那年,眼見不少官員憑借文獄大案飛黃騰達,劉墉寂寞難耐旋在江蘇也掀起文獄大案。

  其實劉墉玩弄文獄案早有前科,乾隆二十四年其任江蘇學政時,江蘇沛縣監生閻大鏞因抗糧拒差被捕,因監生歸學政衙門管,因此劉墉派人搜查閻家,結果在閻家發現詩稿殘頁及焚書痕跡。

  查出閻大鏞曾因母親未被列入地方志《節孝傳》作《俁俁集》諷刺官府,書中直書乾隆名諱。

  這在當時屬大不敬。

  劉墉知此事后如獲至寶,主動上書將閻大鏞的詩稿定為“悖逆文字”,要求嚴懲。最終閻大鏞被斬首,涉事縣令革職查辦。

  算是小試身手。

  劉墉也因此被調到山西任實權的省會知府。

  乾隆四十三年劉墉復任江蘇學政時已經57歲,眼見仕途無望,偏有江蘇東臺徐家因田產糾紛被仇家蔡嘉樹告發,指其祖父徐述夔詩集《一柱樓詩》中“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等句影射反清復明。

  劉墉獲知此事意識到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主導介入查辦,判定詩句“悖逆”,導致徐述夔遭開棺戮尸,孫輩斬首,家族200余人株連(流放、為奴)。

  因這樁文獄大案,劉墉才被破格提拔為戶部右侍郎,六十歲那年外任湖南巡撫,如愿成為封疆大吏。

  只江蘇讀書人皆罵劉墉為酷吏,拿讀書人的鮮血染紅他的頂戴,名聲口碑極差。

  酷吏不酷吏的劉墉不在乎,只他的履歷和二十出頭就代理安徽布政,實任安徽糧道、徽寧池太道的趙有祿比起來,升遷速度明顯不夠瞧。

  就趙有祿的升遷速度,一般旗員也是比不得的,得是那些皇親貴胄才能比。

  如福家那幾位。

  因而心中真是五味雜陳,不知道趙有祿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運,能被老太爺如此看重,如此違規提拔。

  照這速度下去,那趙有祿怕是三十不到就能成為封疆大吏,要是個滿洲人也就罷了,見怪不怪,偏是個漢人,縱是被老太爺賞了內務府公中包衣出身,本質上也還是個漢人。

  一個漢人且一年前還是個九品小官突然竄成一省二把手,別說劉墉難受,在場的中堂、部堂除了和珅,哪個不在心里罵娘。

  然而表現出來的卻是沉默。

  無聲的抗議。

  沒人敢勸諫老太爺這不合規矩,嚴重壞了大清的組織條例,因為老太爺做事就一個調調——“你們越反對,朕就越要做。”

  朕,就是這么條漢子!

  活脫脫的世宗爺第二。

  都老糊涂這樣了,誰敢觸老糊涂的霉頭?

  別人不高興,和珅卻是高興壞了,因為他從這個任命中嗅到一絲不平常的味道。

  皇上還是向著他的!

  要不然怎么會讓自己的“狗腿子”趙有祿代理安徽布政呢。

  布政使名義上歸巡撫節制,實際是各干各的,未必就要完全聽從巡撫指揮,因為布政使也有密奏專折的權力。

  朱珪這個巡撫沒有加兵部侍郎銜,因此只是從二品。安徽布政也是從二品,僅品級上巡撫就沒壓布政一頭。

  一旦巡撫和布政就哪件事發生沖突,意見相左,屆時就需要朝廷裁斷。

  很明顯,皇上雖然仍無意拿下朱珪,但對朱珪已經是極度不滿,否則,不會如此安排。

  這個安排本身在和珅看來就是對朱珪的一次嚴重警告。

  倘若朱珪再犯事的話,又或和趙有祿再掐起來,其巡撫地位必然不保。

  換言之,還得再添把火才能把朱珪扳倒。

  這把火,還得靠趙有祿來放。

  如果趙有祿能把朱珪拿下,和珅不介意幫其去代轉正。

  二十二歲的代布政又算什么,他和中堂二十六歲就當軍機大臣了!

  “皇上,趙有祿現任正四品江安糧道,若暫署安徽布政,兼徽寧池太道,是以荊道乾例,還是皇上另有安排?”

  問話的是當值軍機董誥,荊道乾是以安慶知府、代理徽寧池太道暫署的安徽布政,未代理安徽布政前,吏部已經調其往山東任登萊青道,這是個正四品的道員銜。

  因此,荊道乾其實是以正四品代理從二品的安徽布政。

  安徽布政使已經空缺兩年,原因是現任安徽布政陳大文身體一直有病,老太爺對這個陳大文又頗是看重,所以令其好生養病,不改任其他官員出任安徽布政,待其病愈“上班”即可。

  期間工資照發。

  留崗留薪的意思。

  趙有祿這邊實任江安糧道也是正四品,現在讓其頂替荊道乾暫署安徽布政,又加了徽寧池太道,等于安徽兩個重要道員都由趙有祿擔任,那董誥就有必要問明這個暫署是以原品級暫署,還是提高品級任職。

  不然吏部那邊問起來,軍機處還得再上折子請示。

  “等同按察使用,著其即刻前往安徽就職,路上勿要耽擱。”

  老太爺的意思是將趙有祿從正四品提為正三品,這個安排顯然是方便趙有祿協調各方統一調度物資救災,同時隱含抗衡巡撫朱珪的意思。

  正三品對從二品,只低了一級,有的瞧。

  正四品的話就低了三級,不太夠瞧。

  既是為了敲打朱珪,也是為了歷練人才,老太爺自是不吝封賞。

  不吝封賞的背后,則是老太爺對死灰復燃的白蓮教生了提防,朱珪隱瞞白蓮教活動不報,這讓老太爺十分生氣。

  反觀趙安這邊,不僅主動上報安徽境內有白蓮教活動,去年在揚州還主辦了一樁漕幫謀反大案,處置極為得力,手段也極為狠辣,且對民政救災也很有辦法,行事也極為果斷大膽,不等朝廷旨意下來就敢開倉放糧,為此活民無數,兩相一對比,老太爺自是要大用有膽量也有才能的趙安。

  徽寧池太道是有兵備職責的,可直接統轄地方綠營駐軍,讓趙安兼這個職務,明顯是老太爺擔心安徽會爆發白蓮大起義,故而特意做的安排。

  朱珪是清流名臣不假,不愛錢不假,但畢竟儒生出身,遇到亂事往往會失了主意,某些方面也難免過于軟弱,也就是所謂仁義施政。

  安徽災情如此嚴重,境內又有兩千多萬人口,真要發生亂事那還了得。

  如此一來,有過鎮壓反賊經驗且處置極為嚴厲的趙安明顯比朱珪更適合眼下已然有亂事苗頭的安徽。

  之所以沒有直接拿下朱珪,無外乎朱珪是老太爺為儲君培養的人才,不愿為了此事就把觀察很長時間的朱珪拿下,還是要給其機會的。

  表面上老太爺對成親王永瑆寄予厚望,給這給那,可正大光明匾額后的人卻是嘉親王永琰。

  朱珪是永琰的老師,牽一發而動全身。

  老太爺再糊涂,也不會真生出易儲之心。

  所以,朱珪動不得。

  至少現在不能動。

  “嗻!”

  事已至此,董誥只得應聲回軍機處擬旨落實。

  江寧這邊,趙安繼續不知什么時候是頭的停職審查生活。

  每天早起跑跑步,然后就在辦公室里看書,日子過的雖然枯燥,但也樂在其中。

  因為,時不時的就有人來探望他。

  來的人有敬仰他青天美名的百姓,也有收到什么風聲過來投機的官員們。

  江寧知府、上元知縣等人在藩臺大人前往安徽調查后,就屁顛屁顛上門“慰問”趙糧道了。

  表現出來的熱情和巴結,就連趙安都有些承受不住。

  事后一分析,覺得多半是福昌在外面“瞎放風”,以致江寧官場不少人都知道他這個“五福兒”,連帶著又是一通瞎分析,硬生生把他這個五福兒升級為皇阿哥。

  不管是不是福昌在外面造的謠,這個謠言對趙安都是十分有利的,樂得這個謠言能隨風飄散,最好大江南北包括紫禁城的貴人們都知道才好。

  說妙也妙。

  如果謠言是從民間先起的源頭,那官府對此多半是打壓嚴禁的,官場之上也多是不會相信。

  但要是謠言的源頭是一省的最高長官,這傳起來可信度那就噌噌上漲。

  是謂官謠最可怕。

  有了阿哥這個身份加成,干什么它都方便嘛。

  這不,江寧府學搬遷的事就沒有因為他這個督學委員“待審”停滯,正有條不紊進行著,不過負責的是藩臺衙門那邊的人。

  趙安啥都不干,等著福昌分他銀子就是。

  新學校的食堂后勤事務趙安也批了條子,八十六領著這條子找到江寧府學教授直接就給辦了。

  只是一到夜里,趙安就會盯著糧道衙門那張漕糧運圖研究。

  這張漕糧運圖實際是安徽包括江寧一帶的地圖,因漕糧是要水運,所以圖中都是安徽境內的大小河流。

  趙安研究運圖之余也不斷補充地圖,兩三個夜晚后,這張地圖已經擴充為華東地圖了。

  假以時日,一幅完整的清朝地圖必定出爐,說不定比紫禁城里藏著的銅板全圖還要精準。

  因為,趙安是拿自制小尺一一量制的。

  不及軍用地圖精準,但誤差也不會超過十里。

  這天衙門來了個神秘客人,不是別人,正是揚州的好伙伴宋局長。

  老宋是代表揚州“鄉黨”過來慰問趙安,順便打聽消息的。

  對老宋,趙安肯定不瞞,直言這次自己被安徽巡撫朱珪摘參,實際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目的就是為了拉下朱珪,省得這位嘉親王的班主任老是背后打他黑槍。

  “原來如此,丁大人聽說你被巡撫摘參嚇壞了”

  老宋松了口氣,虛驚一場,既然朱珪摘參之事根本不存在,那趙安肯定就沒問題。

  繼而將揚州的情況簡單說了下,咸豐號錢莊已經正式開辦,目前主要經辦的甘泉縣衙的“生意”,按趙安說的老丁把衙門的工資款和工程經費全部放入咸豐行,且下文件要求吃官飯的必須在咸豐行存款。

  結果,十萬兩銀子本金的咸豐行如今收納了六十多萬兩民間“游資”,雖說不及其它錢莊老字號存款多,但這個吸納速度卻是無人可比的。

  趙安甚是滿意,讓老宋回去轉告老丁組織人手到江寧開辦分行,因為他要讓江寧八旗成為咸豐行的最大客戶。

  辦法就是老宋那個辦法——存款領糧。

  只要把江寧將軍買通,這件事就沒有任何阻力。

  “大人,吏部月底就要放捐了,你看下官那個知縣,”

  老宋這次過來也是有個人需求的,畢竟趙安都進步到四品官了,他這個八品教諭怎么也得挪一挪吧。

  趙安點了點頭,正要說給老宋買個知縣時,圣旨來了。

  相當正規,設香壇,凈身,隆重接旨。

  旨意結果震驚糧道衙門——被巡撫大人摘參的道臺大人不僅無罪,反而高升!

  正三品暫署安徽布政使,兼江安糧道、徽寧池太道。

  趙安的理解是常務省副兼糧食廳長,再加幾個富裕市一把手,順帶一省兵區政委。

  從權力上來看,完全不弱一把手朱珪,因為朱珪的軍政雙抓實際被他這個暫署藩臺分了一半。

  老宋聽的也是目瞪口呆,看著已然換上三品大員服的趙安,不禁咽了咽喉嚨:“趙大人,我那個知縣?”

  “什么知縣?”

  趙安官威大發,“宋大人起碼得是知州!”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