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志深奉命向吳毒傳消息的時候,武成玉也一個人躲在房間里蓄養精神。
這幾天雖然是有意為之,但一連五天不停喝酒,就算酒精沒有攝入,若非他的肉身超凡,一個水中毒是免不了的。
再者說,武成玉也實在沒有試過五天內跟這么多人會面喝酒,這人際交往的密度實在是太嚇人了,換做是個有社交恐懼癥的所謂E人,恐怕自殺的心都有了。
效果當然是好的,他作為一個外來人,一個空降干部總算是在最短時間之內初步被五行旗當做了自己人。
可光是這幾千人的臉全部在眼前晃一圈,就耗費大量精神,此刻武成玉躺在榻上雙目無神,著實有些萎靡不振。
半晌過后,武成玉又拿出那張羊皮圖紙,他不懂土木,對古代的圖紙更是兩眼一抹黑,這張工程圖對他來說雖然如同天書,但至少在圖中地上和地下還是分得清的。
明教的密道是在地下,但肯定不是找個地方使勁往下挖就能找到,那也未免太小看厚土旗這一武俠世界第一工程部隊了,除非是撞大運。
這張圖紙有九成是顯示地下作業,一成是地上,只是寥寥幾筆,武成玉在光明頂沒待幾天,方宇葬禮之后就被發配到了厚土旗,根本不可能從這僅有的一點圖案推敲出地道的具體位置。
他只是百無聊賴的隨意隨看,正著倒著反著看都是一無所獲,不過他的眼睛實在是太好了,無意之間在羊皮圖紙邊緣處看到了一個黑點。
若是旁人,可能會以為是這羊皮紙經歷太久歲月生出的霉點,轉眼就會忽略,那蒲志深估計也是如此。
羊皮紙本就暗黃,經歷不知多少歲月之后,上面是一片片的霉斑,一眼看去臟不拉幾,帶著的霉味更是讓人不愿靠近。
更何況這個黑點不是出現在圖紙的正面或反面,而是在邊緣,若非羊皮紙比一般的紙張厚一些,想生出霉點都難。
換做是蒲志深,除非早就知道這霉點是什么,同時還有現代的高倍放大鏡,否則也根本不可能發現其中的玄機。
可若是遇到擁有超凡視力的人,聚精會神之下,還是能勉強看出這霉點似乎是有具體輪廓的。
武成玉立刻想起自己這具身體的母親,穆清音,她當初留下的玉佩上也是如此,一個個小的幾乎看不見,只以為是玉佩上裝飾的凸點,卻偏偏是找到慕容家武學秘籍的鑰匙。
想到這里,武成玉立刻坐起身來,他仔細觀察之下,這圖紙邊緣處的霉點以不均勻的距離分布在羊皮紙四個邊沿,相距間隔不統一,看似完全沒有規律 這個霉點假設是字恐怕比慕容家玉佩上的凸點還要小一些。
好在,現在的武成玉也不是當初那個剛剛回到武家坡武功尚未入流的少年。
他將內力集中到眼部的晴明、攢竹、承泣和四白等穴位,同時關閉其他四感,所有的精神都融入視覺之中,總算看清了其中一個字:苦。
苦什么?武成玉不得其意,接著看向其他的幾個字:營、行、五,若是倒轉順序,則是五行營苦。
武成玉看向羊皮圖紙另外邊緣,逐漸將下面四個相隔很遠的霉點看清,連起來就是:五行營苦明教久矣。
區區八個小字,卻是看了羊皮紙三個邊沿才湊齊,但其中的意思卻讓武成玉悚然一驚。
五行營,他本能的跟五行旗聯系到了一起,五行旗又或者是叫五行營,其實沒什么區別。
但這句苦明教久矣,其中的含義卻讓人不由得深思,首先一點,這是將五行旗與明教區分開來,并沒有把五行旗看作是明教的一份子。
其次,好一個苦某某久矣,武成玉回憶自己看過的歷史書,上一個這么說的則是:天下苦秦久矣,說這話的人是大澤鄉起義的陳勝,可代表著的是天下百姓對秦朝苦役的無限怨恨。
雖少,武成玉卻能感覺到其中的怨恨,是厚土旗,或者整個五行旗對明教的怨恨。
這種怨恨往往來自于壓迫,誰壓迫了五行旗,必然是明教,這種壓迫也不應該是內部矛盾,更像是一個階層對另一個階層的壓迫。
說的明白一點,這八個字代表著五行旗原本并不屬于明教,并且一直受到明教的壓迫?
武成玉疑竇叢生,他作為后世之人,對明教的了解是來自倚天屠龍記,若非看這,后世人恐怕根本不知道歷史上有什么明教,哪怕里也是以明教為原型做了加工而已。
歷史課本上對于方臘起義,也是定性為農民起義,根本沒有明教二字,后來人們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里發現,方臘起義跟摩尼教有關,摩尼教就是明教。
于是在那些武俠同人里,方臘才真正成為了所謂的明教教主,否則很難有人把他們二者聯系到一起。
而倚天屠龍里,明教一出場的基本架構中,就有教主、左右光明使、四大法王、五散人和五行旗,人們就想當然的將這些當成明教固有的組織架構。
可等到武成玉潛伏入明教之后才發現,教主、左右光明使和四大法王確實是固有的,五散人卻未必,散人這名字本就代表著職位的臨時性。
至少射雕時期明教還沒有這個職位,五散人更像是在元末時出現,負責聯系各地義軍的五個臨時職位,屬于高層,但權力不大,更類似國黨時期那些所謂的特派員。
同時,倚天中五行旗在明教內部是十分低調的,主要體現其在各地建立反元義軍,可與明教總壇光明頂聯系不深。
直到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才出現,在外圍一直阻擋六大派的進攻,很明顯五行旗大部分力量都分散在各地義軍之中,來的人不多,而且并沒有出什么大力。
除了銳金旗遇到峨眉派,被滅絕師太的倚天劍斬殺掌旗使,銳金旗這才殺紅了眼。
這期間五行旗與楊逍這些高層并沒有形成合力,只有青翼蝠王這個街溜子曾在他們苦戰時稍稍出手救援。
之后呢,張無忌擔任明教教主,確實吸引了蒙元高層的注意力,他也確實帶著手下跟趙敏招攬的高手大打出手。
可最終,張無忌還是受困于兒女私情,又或者把精力放在了武林之中,為了救謝遜闖少室山,又或者跟黑化的周芷若爭武林盟主。
自始至終,推翻蒙元的可并不是明教的高手,而是各地如星火燎原的義軍,這些義軍逐漸合流,朱元璋強勢登場。
明朝建立后,明教反而被朱元璋定性為逆黨,被打得一蹶不振,張無忌遠遁海外。
一開始武成玉將這一結果定性為下層教眾的力量強大,不愿意再受那些沒怎么出過力的高層指揮。
但假如五行旗從始至終都對明教心存怨恨呢?假如五行旗本就不是明教的,是像之前明教想要吞并丐幫那樣吞并而來的呢?只不過這一回丐幫沒有被吞并成功,但五行旗則沒有那么好運。
所以當五行旗勢大,建立新朝時才會毫不猶豫的將明教甩掉,真實原因則是,五行旗從根上就不屬于明教。
看看武成玉潛入明教后之所見,五行旗這支打得丐幫沒有還手之力,有獨屬于自身的戰術優勢,完全是軍隊模式的隊伍卻完全沒有相應的地位。
再轉念想想,明教教義是從波斯傳入中原的,被中原的野心家利用建立教派,用明教教義控制教眾思想。
明教最初的武功傳承來自波斯,乾坤大挪移在波斯也是鎮教神功。
可是武功和教義能從波斯傳入,但五行旗所會的土木工程,火藥,冶煉等獨有技術呢,武成玉絕不相信這是波斯能傳進來的,這個時代他們自己有沒有還兩說。
這些技術和戰術,明顯都是華夏文明傳承下來的瑰寶,與波斯和摩尼教是格格不入的。
想到這里,武成玉總算明白了五行旗在明教中的處境為何是如此,恐怕早就心懷仇恨,但暫時無力反抗,一直蟄伏等待著天時罷了。
‘機會,絕對的機會。’,武成玉拿著羊皮圖紙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心潮澎湃,難以自制。
他來明教潛伏,除了想惡心一下明教找找樂子以外,首要目的是拿到乾坤大挪移,直到一路上看到厚土旗的表現,才對五行旗有了強烈的興趣。
只要五行旗加入他的麾下,一下子就能彌補義軍和他的團練軍最大的短板,同時也為他將來用火藥對抗蒙元騎兵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所以他才借方雅寧的口,讓陽俆把自己發配到五行旗中,所以他才不惜喝服整個五行旗達到融入的目的。
可是,之后呢?武成玉一片茫然,他想不到如何把一整支軍隊從明教中挖走,這個難度也實在太大了,除非他當上明教教主又或者使用生死符。
明教教主可沒那么容易當,張無忌的遭遇只是因緣際會。
用生死符確實可以控制很多人,可是這終究不是正途,生死符只能用來對付那些奸邪小人,又或者南宋那些愛錢又怕死的文臣武將。
真正的義士,又或者真正的戰士,就算中了生死符,他們也是不怕以死相抗的。
控制一支軍隊,獲得軍心和信任,就不能走這樣的歪門邪道,人家都是會在戰場上沖鋒,不懼犧牲之人,區區生死符只會壞事,這也是武成玉給自己設立的底線。
所以,他雖然暫時獲得五行旗認可,卻對接下來該如何做一籌莫展,直到有了今天的發現。
但這一切都只是推斷,沒有實際的證據,武成玉還是什么都做不了,他推斷五行旗的前身五行營是被明教強行吞并的,可來龍去脈到底如何,時過境遷,又有誰能知道。
武成玉壓下心頭悸動,讓自己冷靜下來,五行營苦明教久矣這八個字,出現在羊皮圖紙三個邊緣,而最后一邊貌似也有四個霉點。
武成玉定睛細看,這一回卻是一個成語:七竅生煙。
這是何意?武成玉實在想不明白,五行旗苦明教久矣,所以氣得七竅生煙嗎?這又是打什么啞謎。
武成玉左思右想不得其法,這時外面恰好有人敲門:“副旗主,奴婢給你送茶水來了。”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