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14、被淹沒的米哈伊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作為法國戲劇界的殿堂,能在法蘭西喜劇院演出的新戲或許會失敗,但是在它首次演出的那一天,現場根本就不可能缺少觀眾,畢竟整個巴黎的人都知道法蘭西喜劇院的大名,能經常在這里看戲的那才是真正的上流人士。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地位,法蘭西喜劇院推出的新戲的戲票壓根就不愁賣不完,也正因如此,盡管法蘭西喜劇院的經理費爾南多早就看到了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宣傳消息,也在上流社會聽到了人們議論這部戲,但費爾南多依舊沒把這部劇放在眼里。

  真正優秀的戲劇又何須用這種庸俗的方式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而且很多人的關注看似是在戲劇上,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對那位相貌不錯的俄國作家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這部劇吸引到了一些觀眾又能如何?一旦正式演出后他瞬間就會露餡!

  正是因為傲慢,費爾南多甚至都懶得花心思找人寫批評這部劇的文章,也懶得動用手頭上的力量去阻擊一下這部戲劇的聲勢,法蘭西喜劇院的對手什么時候輪得到一家不太入流的劇院和一個新人劇作家了?

  只是隨著首演的日子越來越近,費爾南多逐漸發現有些地方好像不太對勁,首先普通觀眾席肯定還是能夠坐滿的,或者說,在這年頭的法國,戲劇首演的時候,劇作家找來一大批自己的支持者和烘托氣氛的人早就成了一種慣例。

  一方面是確保首演成功,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別的同行找人搗亂。

  雨果之前的戲劇首演的時候,場上的觀眾幾乎全是他的支持者和朋友。

  不過戲劇既然演了,那肯定還是要給那些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們看的,一方面是給劇評家們看,他們的意見某種程度上將會左右接下來的輿論,另一方面的話,當然不能少了那些既有財力又有影響力的貴婦們!

  但法蘭西喜劇院將要演出的這部新戲的作者,一位已經在巴黎有了不小名聲的劇作家卻是有些不安地跟費爾南多說:“我邀請了許多尊貴的先生和夫人,但她們都以有事回絕了我,我擔心她們統統都去看那位俄國人了,要是這樣的話,我的劇作接下來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坦白說,費爾南多猜到會有這樣的事情出現,但他真沒想到事情竟然嚴重到了這種地步  卑鄙的外鄉人!竟然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

  可眼見事已至此,費爾南多也只能是一半安慰一半確信地說道:“就算如此,您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呢?他這種下作的手段或許能取得一時的關注,但是對于見多識廣的巴黎觀眾們來說,只有真正優秀的戲劇才能打動他們的心,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行。

  您就等著吧,今晚他所在的劇場一定是一片噓聲,就算他花錢找了許多人,但只要他的戲多演幾場,他瞬間就會被整個巴黎的噓聲淹沒!”

  盡管費爾南多發自內心的這么認為,但眼見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還是臨時聯絡了一些嚴厲的劇作評論家們去觀看這部戲。

  在這些人中間有的人并非是收錢就辦事,而是確實懷著對戲劇的熱愛在審視一部部戲劇,但也正因如此,當他們不滿意的時候,他們評論的尖刻幾乎可以毀了一部戲,而公眾也對他們有著較高的信任。

  將這些麻煩的人請進米哈伊爾戲劇的首演之日,費爾南多也是一下子就放心了。

  這樣一來,就算首場演出的觀眾全是他的朋友,他的名聲依舊會在第二天完蛋。

  只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米哈伊爾并未找多少那種幫忙烘托氣氛的人,有時候外地人也有外地人的好處,由于米哈伊爾跟大多數巴黎劇作家們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競爭關系,再加上這是他的第一部戲。

  因此巴黎文學界的大多數人只想看他的笑話,并未選擇去做些什么。

  要問原因的話,簡單來說,掉價!俄國佬的戲劇再好能好到哪里去?更何況他還是第一次演這個。

  如果惡意的阻撓沒有多少的話,那么米哈伊爾便直接選擇相信這部劇的魅力。

  而有些事情確實也就像費爾南多想的那樣,有太多人都是沖著米哈伊爾的名聲亦或者這部戲本身的噱頭而來。

有人出于刺激想要看看有關妓女的戲劇到底是什么樣子,有人是愛屋及烏,選擇來支持一下,還有人可能真的是饞米哈伊爾的身子  但無論如何,戲劇的質量才是最要緊的,如若無法博得觀眾們的認可,那么剛才所說的一切頃刻間便會煙消云散。

  而隨著這些事情的發生,《茶花女》首演的日子已經到來。

  得益于米哈伊爾的宣傳和努力,《茶花女》的戲票幾乎可以說是全部賣光了,因此在這樣一個熱鬧的夜晚,蒙馬特劇院前所未有地熱鬧了起來。

  負責招待客人和指揮一些人維持秩序的埃蒂安簡直不知道該如何描繪自己看到的景象,明明蒙馬特劇院附近的街道他早已熟的不能再熟,可當看到一輛輛奢華的馬車載著尊貴的客人前來,他一時之間只覺得這條街道是如此的陌生。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燈光的映照下,在巴黎的見證下,那些尊貴且體面的客人們一一進入了她們那視野極好的包廂,當這些人走進去后,一股有著更強的生命力的觀眾這才如同海嘯一般登場。

  他們有的是專業的劇評家,有的是充滿好奇的藝術學院的學生,有的是慕名而來的藝術家,更多的則是經常觀看戲劇且愛憎分明的普通的觀眾,他們才是真正決定一部戲劇是否能夠在巴黎成功的主體。

  當這個夜晚繼續往更深處走去后,包廂里的人流露出了別有意味的神情,劇評家們的表情逐漸嚴肅,并且開始審視自己看到的一切東西,波德萊爾和他的藝術家朋友們已經開始興奮,巴斯德和他的其他學生朋友們在有些拘謹的同時,也是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而更多的觀眾,則是在這種微微有些躁動的氛圍中積蓄著力量,一旦他們被打動,他們絕對不會吝嗇自己的掌聲,可一旦他們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他們的噓聲也一定會毫不客氣地淹沒這個劇場,這是真正屬于多數人的意志!

  身處后臺的米哈伊爾和其他演員盡管看不到這些景象,但是許多聲音還是透過重重阻隔傳了進來,既讓有些知名的演員有點緊張,同時更讓一些經驗沒那么足的演員臉色煞白。

  這部劇近日引起的關注和此時此刻外面的動靜顯然超出了他們很多人的意料,只不過他們與此有關的一系列情緒在看到位于眾人中心的那個人時,卻是逐漸的平靜下來了。

  對于在場的很多人來說,這將近兩個月的同這位青年的相處都稱得上是一段格外神奇的旅程。

  其中最讓人覺得驚奇的便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尊重,不同于如今巴黎戲劇界常見的階級分明、壓迫和打罵,在這位先生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但他絕非沒有威嚴。

  盡管他的話并不算多,但他下達的命令和給出的意見總能直指排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核心,而根據他的指示,一切困難仿佛都變得容易起來了。

  這樣的天才又怎能不令人心悅誠服?

  與此同時,最重要的還是他身上那種旺盛卻并非狂妄的自信,就仿佛只要跟著他往前走,就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一樣。

  而就在此時此刻,他突然輕輕地拍了拍手,當在場的眾人都朝他看去時,他那張帶著淡淡的笑意的臉龐莫名的有一種神圣感,而他也用著堅實的語調說出了他那句令人安心的話:

  “我們會成功的。準備上場吧。”

  當在場的眾人聽到這樣的指示后瞬間就是精神一振,而就在他們陸陸續續地走向自己應該在的位置的時候,作為這部戲劇的女主角的瑪麗·杜普萊西卻是留到了最后。

  而她先是看了米哈伊爾那張平淡的臉好一會兒,接著便深深地低了下頭,然后用略帶一點顫抖的語氣問道:“我能吻您的手嗎?”

  這樣的行為在如今的巴黎的社交場當中是極其罕見的行為,而米哈伊爾會不會答應,跟他已經相處了一段時間的瑪麗·杜普萊西其實并沒有把握,但內心涌動著的某種難以言說的激情還是促使她說出了這句不同尋常的話。

  在短暫的沉默過后,米哈伊爾的聲音傳入了她的耳中:“不如我們握握手吧。”

  聽到這樣的話,盡管這位姑娘愣了一下,但面對米哈伊爾伸出來的手,她最終還是用力地握了上去。

  而與此同時,米哈伊爾的聲音再次清晰有力地傳進了她的耳朵當中:

  “請您相信,您此前的努力并沒有白費,而在今夜,您完完全全是屬于您自己的,或許今后也是如此。愿您得償所愿。”

  “我會的。”

  忍住幾乎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瑪麗·杜普萊西走向了屬于她的另一種命運。

  而隨著一切準備就緒,很快,觀眾席上的燈光漸暗,緊接著舞臺處便傳來重重的三下敲擊,這一悠久的傳統象征著以“圣父、圣子、圣靈之名”,祈愿演出順利。

  當觀眾席漸漸安靜下來之后,隨著大幕的拉開,舞臺上的燈光漸漸亮起,與此同時,一陣用于烘托氣氛的音樂也在此刻響了起來。

  最先出現在觀眾們面前的是一位有著凄美的長相的女子,在周遭的黑暗當中,她看上去是如此的空虛和沉重,可當更多的燈光亮起后,一下子便照出了奢華的客廳,天鵝絨沙發、鮮花、精致的擺設和如云的賓客。

  而那女子轉瞬間便收斂好了表情,開始帶著笑容穿梭在諸多客人之間。

  這樣熱鬧的場面,卻不知為何讓包廂里的有些貴婦陷入了沉默。

  看似奢華、看似賓客如云,但有些時候,這樣的生活又意味著什么呢?

  隨著劇情的推進,一位青年走到了較為顯眼的位置,開始表露他長達一年的暗戀和在她生病時的默默探望,而因為他的真誠,兩人最終共進了晚餐。

  當這一幕緩緩結束后,隨著幕間休息的時間的到來,許多已經被勾起了興趣的觀眾們在休息的同時卻是已經討論起了劇情。

  相較浪漫主義戲劇那種極致、強烈的感情表達和古典主義的呆板,這樣短短一幕劇其實就能給許多觀眾帶來新鮮的體驗。

  首先就是一種貼近生活的感受,這樣的場景設置和故事一下子就能將很多人帶入到某種熟悉的情景當中,幾乎是毫不費力的就有了代入感。

  正當有些觀眾在揣摩接下來的劇情走向時,隨之而來的第二幕卻是讓他們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來,最先出現的其實是一段幸福的生活場景,得益于演員的出色演繹和發揮,這樣的愛情和互相為對方犧牲的心意無疑是讓許多人都露出了微笑。

  但男主角父親的出現無疑是讓氣氛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盡管他們或許擁有真正的愛情,但是面對男主角阿爾芒的前程和他家族的聲譽,本來還在堅持的瑪格麗特經過內心痛苦的掙扎之后,最終還是同意離開阿爾芒。

  當這幕劇結束的時候,觀眾席上已經是一片嘩然:

  “盡管這位父親說的有理,可是感情這種事情又該怎么辦呢?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她為了他幾乎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了,但即便如此她能做的最好的事情還是離開他,可接下來呢?他們能以什么樣的方式重新在一起?似乎不可能啊。”

  當普通觀眾這么討論的時候,專業的劇評家們的眼中卻是閃過一抹驚艷,毫無疑問,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這一沖突相當的精妙。正因為愛對方才要離開對方,可離開了對方又該怎么辦呢?

  而即便這一沖突已經足夠強烈了,但在接下來的一幕劇中,這樣的沖突還在持續走高:

  為了自己的愛人考慮,心碎的瑪格麗特回到了她原本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又從陽光底下墜到了黑暗當中,可即便她已足夠痛苦,但并不知曉真相的男主人公卻是因愛生恨,最終當眾侮辱了她。

  在大庭廣眾之下,他將贏來的錢扔給她,并大聲斥責這是“償還欠她的債務”和“過夜費”。

  對于現場的巴黎觀眾而言,他們當然知道這樣的侮辱究竟有多傷害一個人,倘若真是這位女子辜負他也就罷了,但在觀眾們的上帝視角當中,瑪格麗特分明是因為愛他才離開了他,她是如此心碎卻還要承受這樣的侮辱。

  因此當這一幕結束的時候,許多觀眾們已經稱得上有些憤怒了:

  “他為什么要做到這種地步呢?為何他竟如此的魯莽?”

  “接下來應當怎么辦?他還能得知真相嗎?他得知真相后又該如何悔改?他們真的不能重新在一起了嗎?”

  與此同時,最為感同身受同時情緒波動也最為強烈的無疑還是場上的女性觀眾們,或許是因為想到了什么亦或者徹底代入了進去,有的人情緒低落,更有人因為演員們的精湛演繹而泛了些許淚花。

  在這樣的情感高潮之后,第四幕則是在冷清的氛圍中稍稍回落了一些,由于受到巨大的打擊,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債主上門討債,財產被拍賣。

  正當觀眾的情緒變得愈發低沉的時候,男主人公似乎是終于得知了真相,當他匆匆從外國趕了回來之后,兩位仍然相愛的人總算解開了誤會,互相傾訴了心聲,并且開始期待著新的未來。

  等到這一幕結束之后,場上的氛圍已經重新熱烈了起來:

  “瞧瞧,我猜到了!他們會有一個好結局的!”

  “這樣的結局真讓人高興,倘若無法解開誤會未免也太遺憾了!就是不知道他們接下來應該如何去生活?”

  不過與此同時,確實也有觀眾察覺到了不對勁的地方:

  “好像還有一幕,這一幕講什么?他們相愛之后的生活嗎?”

  “不清楚,到這里不正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嗎?還能有什么呢?”

  當觀眾在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不多時,第五幕就已經為他們揭曉了答案:

  依舊是第四幕剛開始的場景,不過色調要更加陰暗,情緒要更加沉重,就仿佛剛才的和解宛若泡沫一般。

  而事實似乎也確實如此,男主人公并未趕來,但瑪格麗特卻是已經到了彌留之際,在做完最后的努力之后,窗外傳來節日的喧鬧聲,而瑪格麗特卻是在呼喚阿爾芒的名字中徹底走向了死亡。

偏偏就在這之后不久,還是得知了真相的阿爾芒終于趕到,可他見到的只有瑪格麗特的遺體  這樣一種劇情上的突轉在加深了悲劇效果和感情力度的同時,也是真的讓現場的觀眾們在更深的悲傷中目瞪口呆,在給了些許希望之后竟然是這樣的結尾?!

  或許是因為最后這一幕給許多觀眾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總之在這部劇徹底演完了之后,偌大的劇場一時之間竟然陷入到了某種沉寂當中。

  而在最后,還是身處觀眾席上的波德萊爾和他的朋友率先反應過來,當他們忍不住鼓起了掌、喊了兩聲之后,原本寂靜的場面就像炸藥桶一樣被瞬間點燃,掌聲和喝彩聲似乎讓整座劇院都在搖晃。

  在聽到這個聲音后,位于后臺的演員們這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氣,原本煞白的臉色也是多了些許血色。而隨著掌聲越來越大,他們也是按照謝幕時的慣例全體上臺,并肩站成一排向觀眾鞠躬。

  可這仍然不是結束,集體鞠躬結束后,掌聲便會聚集于戲劇當中的主角,而按照慣例,富有的崇拜者或專門的捧場者會向舞臺投擲花束,一般是由女士獻給男演員。

  不過遺憾的是,盡管觀眾對這部劇的反響非常熱烈,盡管臺上的演員們已經發現了許多神色各異的女士們已經行動了起來,紛紛拿著花束來到了前排,但這部戲劇的男主角的身前卻只有那么零星幾朵。

  見此情形,滿面紅光的劇院經理埃蒂安當然知道觀眾們還想見到誰,于是不多時,在他的極力勸說下,一道身影從后臺出現,并且一步步走向了舞臺。

  當他出現后,臺上的演員們幾乎是一下子就騰出來了最中心的那個位置,接著便以簇擁的形式將他推到了更前面的地方。

  等到他在最中心處站穩之后,還不等他開口說點什么,突然,一位看上去已經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的女士向米哈伊爾丟出一支花束,而這就仿佛什么進攻信號一般,只是一瞬間,米哈伊爾便感覺無數的東西朝自己飛了過來。

  米哈伊爾:“???”

  你們帶的花沒帶刺吧?!

  而且你們不會有人趁亂拿東西砸我吧??!

在諸多不明飛行物面前,米哈伊爾確實茫然了一瞬間,緊接著這些東西便真的將他淹沒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