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越是優秀的武監生,越是能理解蘇澤的遠見。
如今武監生中都有一個共識,論起帶兵打仗、指揮軍隊,當世第一的將帥肯定是戚繼光。
但是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蘇澤是當世第一的戰略家。
可以說是他一手重塑了大明的軍隊體系。
李如松和朱時坤這樣的武監生則知道的更多,蘇澤不僅僅改變了大明的軍隊體系,還改變了大明軍事裝備的發展。
如今在大明軍中廣泛使用的武器,幾乎都是蘇澤提出來的方向。
既然蘇澤重視山地火炮的使用,那李如松就相信,這次西南平叛,山炮肯定要立功了。
兩人又聊了好一會兒,李如松才和朱時坤依依惜別。
一想到好友要隨軍實戰,李如松又覺得身上都是螞蟻在爬。
哎,早知道當時也選安南軍了。
三月二十二日,京師百姓突然發現,官府到處張貼宣傳郵編,一座座郵局建立起來,以后可以通過郵局往南京寄信了。
對于大部分百姓來說,這種郵局也就是看個熱鬧,寄信要買郵票,一張猴票就是一黃銅幣,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但是對于旅居在京師的士子和商人來說,這是個相當好的消息。
他們不像是官員一樣,能利用官方渠道寄信。
但是也有通訊的需求,這種郵政服務對于他們是相當有用的。
蘇澤還參加了一個郵局的開業儀式,并且親自分揀了一封信,這是一名在京師的南京士子,給家里寫的家書。
隨著京師郵政的啟用,蘇澤也算是松了一口氣。
畢竟他擔任這個右通議,就是為了籌建兩京郵政系統,現在總算是有了成果,自己也算是有了交代,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通政司摸魚了。
可蘇澤剛剛回來,就遇到了趙貞吉身邊的中書舍人。
“趙閣老在兵部等我開會?”
蘇澤猜到了是為了廣西的三土司之亂,他只好跟著這名中書舍人來到了兵部。
內閣三輔趙貞吉,兵部尚書曹邦輔,還有幾名兵部的主要官員,蘇澤還見到了自己的好友申時行,這次兵部對于三土司之亂很重視啊。
不過蘇澤明白,兵部重視的,大概不是三土司之亂本身。
而是這一次出兵的京營安南軍,是京營新軍的第一次實戰。
京營是軍事改革的重要試點,這一次京營的表現,將要決定日后大明軍事改革的方向,所以趙貞吉和曹邦輔才會這么重視。
等蘇澤落座之后,趙貞吉先說道:
“陛下已經決定動兵了,這次安南軍開拔廣西,統兵的將領陛下點了京營統軍陳璘。”
看來隆慶皇帝還是很期待這次安南軍的戰斗力的。
陳璘是京營三軍的統軍,他是戚繼光的得力副將,在東勝衛之戰中立下大功。
僅僅是出動安南軍,就要讓陳璘領兵,看來皇帝是想要盡快平定三土司之亂。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身體不好了,所以不想要給兒子留下后患,所以才如此果斷決定用兵。
趙貞吉又說道:
“這次出動的是安南軍,計劃是安南軍從京師前往直沽登船,經過海運到廣州城之后,和駐扎在廣州的兩千狼兵匯合。”
“兩軍一同前往廣西平叛。”
前期的調子定下來之后,兵部尚書曹邦輔接過了話題。
他開始安排從廣州到廣西的具體路線,兵部需要事先安排好沿途的補給,制定行軍方案。
這點可以出來,隆慶時期的兵部專業化程度還是很高的。
一個個行軍的節點都布置完畢,沿途的補給怎么調集,火藥怎么運輸,工部迅速制定了計劃。
等到所有計劃制定完畢之后,趙貞吉又點了蘇澤的名。
“蘇通議,山地炮的試裝怎么樣了?”
“安南軍已經在太行山進行了實訓,用騾馬可以將山地炮拉上山,實在是騾馬無法通過的地方,可以拆下來運輸。”
“這次工部用了最新的鉆膛技術,制作出了更輕便更耐用的炮管,將山地炮的重量減輕到了能在山地使用的地步。”
“工部還在研發幾種新的裝備,也準備用在這次三土司之戰中。”
“首先是使用煤焦油的火焰噴射器。”
“這種噴射器可以將煤焦油噴射出去,這種煉焦工廠剩下的焦油很容易燃燒,一旦沾染上去就會不停的燒下去。”
眾人臉色都微變,火焰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作用。
不僅限于殺傷敵人,火焰還能燒開山林給大軍打開通道,在山地作戰中肯定會發揮作用。
蘇澤又說道:
“還有一種手榴彈,點燃引信之后扔出去后會爆炸,彈片可以有效的殺傷敵人,這種新武器也在太行山中進行了實戰,陳統軍也給了很高的評價,他還專門在安南軍中編練了擲彈兵的小隊,訓練擲彈。”
聽到工部一下子拿出這么多的新武器,眾人都露出滿意的表情。
這些年來,工部的新武器研發日益成熟。
新武器也不是拍腦袋就直接上戰場的,工部會先生產一部分新武器,然后交給軍隊來使用,再搜集軍方的意見后,回去改進不足。
這樣生產出來的武器,就能迅速在軍隊中推廣開,而不是被軍方嫌棄而棄用。
而且隨著煉鋼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武器生產的成本也進一步降低。
兵部最后形成了一份奏議,眾人都簽名之后,再由趙貞吉遞交給內閣。
等眾人都離開后,趙貞吉喊出了蘇澤。
“子霖啊,還有兩件三土司之亂外的事情,老夫要和你議一議。”
蘇澤連忙說道:
“閣老請講。”
趙貞吉摸著胡子說道:
“首先是倭銀公司求購佛郎機炮的事情,兵部給了批文,允許倭銀公司收購衛所淘汰的佛郎機炮,但是倭銀公司還嫌不夠,請求朝廷再鑄新炮用來販運,你覺得這件事如何?”
蘇澤想了想說道:
“在下以為不可。”
“為何?倭銀公司第二次歸航,又帶回了價值五萬銀元的白銀,如此巨額的利潤,朝中也有不少支持的聲音。”
“工部那邊也說,以現在的技術,可以立刻開辦工坊鑄炮。”
“佛郎機炮在我大明有大量的存量,別的不說,當年陽明先生平叛的時候,就留下了不少佛郎機炮在南昌。”
“之所以倭銀公司不愿意收購舊炮,是因為到這些地區收購麻煩,運輸成本也很高。”
“但是我們對倭貿易,本身就是為了套利白銀,又不是要幫助倭人打仗。”
“工部鑄造新炮,必然會讓上等炮鋼流入倭國。”
“倭國狼子野心,如果用這些上等炮鋼改鑄如何?鑄鳥銃如何?”
“允許倭銀公司交易舊炮,是為了淘汰這些舊炮,而不是為了倭銀公司漁利。”
“下官以為,應該讓倭銀公司去內陸收購舊炮,并且補貼給地方官府。”
趙貞吉點頭,他顯然是支持蘇澤的意見的。
“大明發展也不能只看著沿海地區,倭銀公司作為專營公司,享受了朝廷的特殊經營權,自然也有承擔義務。”
“他們如果能深入內陸地區,也能帶動商業,修整道路,這樣倭銀公司才有意義。”
趙貞吉說道:
“子霖這番話極有見地,你寫一份奏疏上來,本閣老也會附屬。”
蘇澤點頭應下。
倭銀公司雖然是一家公司,但是作為享受了國家專營權的公司,本身也應該承擔一部分類似于后世國企的職能。
如果倭銀公司只想著追求利潤,那就等于逃避了其責任,而且一家追求利潤的公司,也會滑入無限制追求利潤的深淵。
今天為了白銀可以賣給倭人佛郎機炮,日后倭銀公司會不會請求賣給倭人更先進的火炮?
說完了倭銀公司的話題,趙貞吉又說道:
“下一件事更要害。”
趙貞吉盯著 “近日來,陛下不斷召見禁衛營的軍官,向他們咨議軍務,子霖你以為如何?”
蘇澤驚訝的看向趙貞吉。
趙貞吉確實蘇澤不知情,這才說道:
“最近西南戰事,陛下召見了幾名禁衛軍的軍官,讓他們上軍策。”
“子霖怕是不知道吧?”
“我朝忌諱武人亂政,這件事子霖以為如何?”
蘇澤這下子確實驚訝了,他想到過禁衛軍可能成為皇帝的參謀,甚至這也算是他故意留下的設計,但是沒想到速度會這么快!
大概是因為隆慶皇帝日益衰弱的身體,對外朝產生的不信任,從而開始依靠這些禁衛軍官。
禁衛軍官大部分都是勛臣子弟,確實和皇帝更加親近。
而且他們中大多數都是武監出身,也經過了完整的軍事訓練。
這就和原本皇帝身邊的紅盔將軍不同了,他們是真的能給出軍事建議的。
當然,隆慶皇帝還沒有到讓他們直接提出軍事意見的地步,只是讓他們看一下兵部的計劃書,提出一些不同角度或者補充的意見。
但就這些,也足以讓文官們警惕了。
要知道文官可是好不容易才將勛貴從大明政治版圖上清理出去,讓他們變成無害的吉祥物。
要是勛貴的權力通過這種方式回歸,文官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蘇澤知道文官集團的底線,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在對立面上。
蘇澤堅定的說道:
“閣老!朝廷軍議之權必須出自兵部!如此干政行為必須要嚴防!”
趙貞吉看向蘇澤,這才放下心來。
蘇澤的身份微妙,他是正兒八經的文官骨干,但又是武監的教務長。
所以趙貞吉也曾經懷疑,禁軍給皇帝參謀軍事,這也是蘇澤的謀劃。
但是現在看來,蘇澤是真的不知道這件事,而且站出來嚴厲表明了立場。
趙貞吉放下心來,和蘇澤商議道:
“禁衛之事?”
“禁衛,乃是護衛陛下之士,吾等外臣豈能妄議?”
趙貞吉嘆息一聲,這事情確實是這樣的。
禁衛軍,是護衛皇帝的親兵,以目前隆慶皇帝的狀態,是非常敏感和多疑的。
如果文臣要插手禁衛軍的事務,怕是隆慶皇帝這樣的好脾氣,也是不能接受的。
蘇澤繼續說道:
“陛下親近什么人,這也不是我們外臣能議論的。”
“陛下不和禁衛營討論軍務,那就要和太監討論了,再不行,陛下也可以召見勛臣討論。”
趙貞吉點頭,蘇澤說的確實沒錯,皇帝只是咨詢不同的意見,這確實不是外朝文臣能阻擋的。
蘇澤又說道:
“陛下和禁衛營商議,總要好過和不懂軍事的人商議吧?”
趙貞吉也逐漸被蘇澤說服,也覺得皇帝和禁衛營的軍官探討軍務,似乎也不是什么天塌下來的事情。
“最重要的還是軍令,只要軍令出于兵部,那禁衛營不過是陛下垂詢的機構,對我朝也沒有什么影響。”
趙貞吉卻沒有因為這件事放心。
當年內閣不也是皇帝的咨詢機構,如今不也成了中樞決策機構。
但是也正如蘇澤說的那樣,禁衛營要成為軍事決策的核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既然這樣,倒是也不需要表現的太過于激烈,只要好好維持住兵部的權力就行了。
蘇澤繼續說道:
“這兩年,陛下不是更倚仗閣老和兵部了?”
趙貞吉摸著胡子點頭。
這些年來,大明屢戰屢勝,趙貞吉和兵部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隆慶皇帝大概只是想要聽聽不同的意見,并非要將禁衛營當做咨議機關。
也對,兵部目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就是無可撼動的。
趙貞吉滿意的離開,蘇澤的嘴角露出微笑。
他也沒想到軍官階層竟然這么快就出現了。
不對,禁衛營是武勛的籌謀,大概是這些勛貴們希望借助職業軍官重新登上歷史舞臺。
蘇澤當然是支持的。
能讓皇帝聽到不同的聲音,聽到職業軍官對軍事的看法,這肯定是進步的,這同樣也是對兵部的制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軍事從近代開始,已經逐漸變成了系統性的科學,軍事技術越來越專業化,到了最后,只有職業軍官才能玩得轉近現代軍隊。
職業軍官力量是必然要登上歷史舞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