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會試重視策論,那身為主考官的張居正,就能根據考生的策論內容,篩選自己想要的人才。
這才是張居正的目的。
在會試的時候,就將和自己政治理念相近的人選中,那這些人自然會向張居正這個座師靠攏。
而張居正主持的這屆科舉,就能極大的壯大他麾下的勢力。
甚至換句話說,就算是張居正倒臺,這一屆進士中還能留下大量和他理念相近的種子,他的政治理念也能延續下去。
真是一步好棋啊!
蘇澤如今才明白,張居正為何能在原時空留下那么大的名氣,他的手腕實在是太厲害了。
明知道這是一場對賭,張居正也要將賭注加到最大。
接下來高拱要怎么應對呢?——
二月初三,工部侍郎,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王之桓上書,黃淮沖沙和引淮入海的兩大工程前期工作已經完成。
高拱立刻召開內閣會議,在會議上,高拱對著雷禮說道:
“雷閣老,黃淮沖沙和引淮入海兩大工程事關國本,這項工程串聯湖廣、河南、山東、南直隸諸省,僅僅是淮撫怕是鎮不住地方。”
“所以本官想要問問雷閣老的意見,請您以閣臣身份前往淮安,協調工程,如何?”
內閣中一下子沉默了。
張居正暗道不好,他看向雷禮,以他對雷禮的了解,雷禮動心了。
雷禮確實動心了。
雷禮本來就有辭官的想法,是被蘇澤的奏疏抬進了內閣。
進入內閣之后,因為高拱不肯將治河的工作放在前面,才逐漸和張居正達成政治同盟。
但是現在高拱開價了。
讓雷禮去地方坐鎮協調監督河工,這是一個讓雷禮無法拒絕的請求。
雷禮拱手問道:
“高首輔,下官前往淮安后,朝中的協調事務?特別是兩大工程的預算?”
高拱笑著說道:
“本官也已經草擬好了奏疏,從今年開始,湖廣、河南、山東、南直隸的賦稅,兩成直接解送到淮安,交由兩大工程支使。”
“另外都察院會選派一些御史,到地方上擔任巡案,如果有辦事不力的地方官員,雷閣老可以先罷免再彈劾。”
“以上這些事情,本官已經和陛下面議過了,陛下也基本上應允了。”
“雷閣老以為如何?”
雷禮倒吸一口氣,高拱開出的代價確實很有誠意了。
這四省是大明最富庶的幾個省了,兩成賦稅直接押解淮安,這可是一大筆銀元,等于將這筆銀元的財政權都交給了雷禮。
而派遣巡案巡視地方,這又等于給了雷禮地方官員的監察權。
這么大的支持力度可是前所未有的。
而這兩大工程一旦完工,作為主持者的雷禮也必然名流千古。
誰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果然,雷禮躬身說道:
“下官愿意前往淮安。”
張居正知道,自己已經失去這個盟友了。
雷禮外放,雖然還有內閣大臣的名頭,但是不可能再和自己一起反對高拱了。
不過張居正臉上依然沒有任何表情,他也不是容易氣餒的人,政治上你來我往也是正常的,如果高拱不還擊,這才說明他這個首輔水平不夠。
沈一貫沖入報館:“子霖兄,雷閣老要去淮安督辦兩大工程了!高閣老下手了!”
雷禮要前往淮安的消息,迅速引起了朝廷的地震。
這一次高拱的動作非常快,隆慶皇帝也迅速批準了他的奏疏。
沈一貫剛剛進門,卻見到了坐在一邊喝茶的申時行,他也有些尷尬起來。
隨著朝堂的分化,就連蘇澤的圈子也都產生了變化。
羅萬化還好,他和朝中大員沒有什么瓜葛,基本上是站隊蘇澤的。
沈一貫的成分復雜,如今算是鴻臚寺卿王世貞的親信。
王世貞也是半步入閣的人,也算是半個山頭了,沈一貫也要跟隨他的腳步。
申時行是典型的張黨,他是張居正的得意門生。
張四維是高黨,他是高拱的門生,又在高拱手下任職多年。
萬敬和傅順是雷禮的門生故吏,雷禮又和張居正結盟。
剩下的眾人,也各有立場,比如都察院的王任重和沈藻。
王世貞和張居正的關系從好友走向陌路,今日王世貞甚至公開反對過張居正幾次,這自然也影響了沈一貫和申時行的關系。
“肩吾兄,汝默兄今日來,是和我商議會試的事情。”
蘇澤打了圓場,說明了申時行的來意,尷尬的氣氛消散了一些。
“恭喜兩位兄臺了。”
沈一貫語氣中充滿了羨慕。
身為讀書人,誰不想要做一任考官啊!
大家都是千辛萬苦讀書出頭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主宰幾千名考生的考官,這想想都讓人興奮。
申時行卻苦著臉說道:
“我問過翰林院的前輩了,這閱卷可是個苦差事啊。”
蘇澤也點頭。
“禮部的同僚告訴我,這一次會試人數超過四千人,閱卷壓力之大超越歷代。”
沈一貫也倒吸一口氣:“這么多?”
他們這一屆的會試,總共才3000多人,如今已經膨脹到4000人了?
“說起來,還有子霖兄的功勞。”
“這和子霖兄有什么關系。”
“這一次廣東、福建、浙江和南直隸的考生增長不少。”
沈一貫疑惑道:“這和子霖兄的關系?”
還是羅萬化給了答案。
羅萬化說道:
“這些都是沿海的省份,子霖兄推動開海,這些地方的考生趕考更方便了。”
沈一貫立刻明白了,他說道:
“是啊,當年我進京趕考,路上就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聽說現在坐船去寧波老家,坐海船二十天就能抵達,確實方便多了。”
參加會試是需要成本的。
在這個時代長途旅行成本是高昂的,很多窮舉人都是要借錢才能進京趕考的。
發達的海運交通,還是方便了沿海身份的考生,他們不需要翻越難走的陸路,直接坐船就能來京師,而且還能節約時間,這自然極大的激發了他們的趕考熱情。
蘇澤也沒想到這個結果。
只能說,沿海地區的發展,真的有其必然的趨勢。
沒辦法,海運的優勢太大了。
而物資和人員的流動,自然會帶來經濟的發展。
如果這樣下去,原本大明南北不平衡的局勢,是不是會被東西不平衡取代?
“這次會試,諸位知道賣得最火的書是什么嗎?”
沈一貫說道:“肯定是張閣老的文集了!”
“錯矣。”
羅萬化說道:“肯定是歷代會試的八股匯編了。”
各大報館在會試前夕,都整理了歷代會試的真題,還邀請一些名人寫了真題解析。
如今四大報館都專門發行了書籍,銷售十分的火爆。
申時行還是搖頭。
眾人猜不出來,申時行才說道:
“是子霖的奏疏集。”
沈一貫和羅萬化也傻了。
就連蘇澤也愣住了。
“子霖要出任同考官,眾考生都認為子霖肯定會在這次科舉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都買他的奏疏集參詳。”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子霖的奏疏都能通過,對于寫策論是個好參考。”
這下子蘇澤也懵了,他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不過好像也是,策論其實是考察學子的議政能力,一篇好的奏疏就是好的策論。
那么如今整個大明,誰的奏疏寫得最好?
那自然是蘇澤了。
每月兩疏,疏疏皆允。
還有什么比蘇澤的奏疏更有含金量?
還有什么比蘇澤的奏疏更能看清朝廷的施政方向?
反正研究蘇澤的奏疏就沒錯了!
蘇澤也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鎖院半個多月,子霖要準備好換洗的衣物,另外進了貢院就不能向外傳消息了,家里的事情可安頓好了?”
蘇澤說道:
“家里的事情已經安頓好了。”
二月初七,總裁官張居正、副總裁官呂調陽,從知貢舉高拱手里接過了圣旨,宣布今年的會試開始。
包括蘇澤在內的二十名閱卷官,隨同張居正一起,先去拜謁了文廟。
在張居正的帶領下進香之后,由禮部官員從文廟中請出了孔子的牌位,然后一行人再次來到貢院。
張居正拿出高拱交給他的鑰匙,打開貢院的大門,再安排將孔子的牌位放在貢院中,又領著眾考官拜祭孔子。
貢院日常也是有人維護的,所以開啟貢院其實也就是一個儀式。
蘇澤作為同考官,分到了一個單獨的矮小房間用來休息。
這也是同考官才有的待遇,貢院之中還有大量的書吏,他們是負責謄抄考卷和其他文書工作的書吏,工作量要比閱卷官大多了。
他們要將四千多名考生的考卷全部謄抄、彌封,然后再考官閱卷完成之后再拆封核對。
但是這些書吏只能住在八人一間的集體班房中休息。
文署就是閱卷的場所了。
所有的考官都要在文署閱卷,而卷子也不能帶出文署。
接下來還有謄錄所、對掌(核對)所,彌封所,監試道署,這些機構。
蘇澤在貢院的主要職責,就是在會試期間監考巡考,在會試結束后閱卷。
放下行囊之后,張居正先將所有人都集合到了明選樓前。
這是一座小樓,主考官和副考官,在會試期間就會在這座樓上,從這個樓上可以看到真個貢院各個考房的狀況。
貢院都是單獨的考房,每一個考房只有兩個平方,考生在考試期間,吃喝睡都要在考房中,上廁所也要專門的請示。
每一個考房都被隔開,考生進去后衙役會安裝上木板,考試過程堪比坐牢。
這糟糕的考試環境,蘇澤只能慶幸自己穿越的時候已經考上了進士。
張居正先在明遠樓前,申明了考試的紀律。
內容自然是科舉是國家大計,有擾亂科舉,徇私舞弊的都會受到極刑,要求各級官吏都要秉公職守,不能自誤。
蘇澤倒是不擔心科舉舞弊。
這個時候是最不可能出現科舉舞弊的時候。
高拱盯著,朝堂上上下下都看著,主持科舉的又是張居正,根本沒有舞弊的理由。
當然,科場舞弊也并非都是大人物參與,低級官吏也可能會以身犯險,張居正作為總裁官,自然要申明紀律。
訓話完畢,張居正領著副總裁官呂調陽,和二十名同考官來到了至公堂。
這是貢院中最大的公房,是由考官們議事的地方。
“呂大人,可以宣布鎖院了。”
呂調陽領了張居正的命令,宣布封鎖貢院。
除了明天考生進場,十六日考生出場,貢院的大門將不會再開啟,然后一直要到所有考卷批改完畢才會打開。
鎖院完畢之后,張居正拿出一個匣子。
“書文經義的題目,大家議一議吧。”
為了保密,會試的考題都是現場出的。
這也是為什么朝廷對于會試考官對于文憑要求極高的原因。
這題目可不好出。
第一場考試,考生需做三篇四書文,四篇五經文,這要求用八股文作答。
這其中也是有要求的。
首先要避諱。考題中不能出現忌諱的字詞,因為考生答題的時候也要避諱的,出錯了可是政治事件,后果很嚴重。
其次,出題不能重復,一旦出現最近會試出過的題目,那就是考官失責了。
出題后還要寫清楚破題和解題的思路,建立一套大家都認可的評判標準,不然閱卷官就沒辦法批改答卷。
所以出題要比答題難多了,只有卷王中的卷王翰林院官員才有資格。
不過讓蘇澤意外的是,張居正竟然將第一場考試的四書五經的經義考題交給大家一起出。
這出題人是主考官,當然也不乏有主考官懶得出題,交給副考官和閱卷官的情況。
但是張居正不是這樣的性格。
蘇澤很快明白了,這是張居正要將精力放在第三場考試的策問出題上,干脆將整個第一道題的出題權都讓出來了。
好大的手筆!
果然,張居正讓出四書五經經義考題的出題權,副總裁官呂調陽眼睛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