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77章 偷襲老同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隨機推薦:

  蘇澤要彈劾王廷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大司憲。

  都察院是太祖朱元璋親自設計的糾察機關,也有一套和其他官署衙門不同的制度。

  每一個都察院的御史,入職后都有自己的印章,都察院御史可以隨時上書彈劾大臣,這就是都察院的糾察權。

  當然,這個權力已經被蘇澤用考成法限制了很多了,如今都察院不能風聞言事,必須要遞交證據才能彈劾大臣。

  除此之外,都察院還有兩種彈劾方式。

  一種是聯道彈劾。

  督查御史按照大明十三道一一對應設立,每一個道還有各自的“道御史印”,由一個道的資深御史,也就是該道御史中年資最深的御史保管。

  如果一個道的御史都聯合起來上書彈劾,加蓋“道御史印”,就是聯道彈劾。

  這就是非常有力的政治事件了,被彈劾的官員一般就要上書請罪自辨了。

  接下來就是這次的,十三道御史全部都聯合起來,加蓋了都察院的大印,這就是聯院彈劾了。

  這就是巨大的壓力了,這時候閣部重臣如果被彈劾,都要上書請辭,暫時交出權力,這叫做“避位待參”,也就是讓出自己的位置等待被彈劾。

  這套體系其實本來也是不錯的政治設計,通過官職不高的都察院,可以制約到最頂級的官員,也可以對高級官員形成監督。

  但是這套方法還是被玩壞了。

  這個系統有一個BUG,就是都察院可以不停的上疏彈劾。

  都察院御史很快發現,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癱瘓內閣。

  這樣的事情就發生過幾次,最嚴重的一次都察院癱瘓了內閣長達兩個月,最后還是皇帝出手,更換了時任左都御史,才壓下了那次朝爭。

  這也是內閣首輔都要控制都察院的原因。

  但是高拱上臺時間不長,而且他長期執掌吏部,在官員中的人緣也不太好。

  加上都察院被蘇澤長期打壓,也讓高拱放松了警惕,沒有及時清理都察院。

  而這一次皇帝病情的事情,確實也是朝野關注,都察院也占據了大義。

  所以高拱才被偷襲得手。

  但是都察院本身也不止這么一個BUG。

  要聯院上書,需要集齊十三道資深都察御史的大印之外,還需要王廷這個左都御史的大印。

  而大明朝也有一個規矩,一旦官員下野,部門大印就要封存,等待繼任者到任才能啟用。

  蘇澤知道,這位左都御史早就有辭職的意思了,既然這樣,那蘇澤自然也樂意幫他一下,讓他在這個時候辭職下野。

  只要王廷這個大司憲下野,那都察院的大印就要被封存。

  那以現在朝局的混亂程度,想要迅速選出一任新的左都御史,還不知道要什么時候。

  只要解決了聯院上書的問題,以高拱的手腕和能力,肯定能收拾都察院的。

  這下子蘇澤也明白高拱為何要先改革吏治,完成制度改革后再進行財稅改革了。

  大明的官僚體系的BUG實在是太多了,想要做事實在是太難了。

  堂堂內閣首輔,高拱這個時候隱瞞皇帝的病情,在政治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事情,也會被都察院攻擊。

  那如果是更大規模的改革,各種明里暗里的抵抗就更多了。

  如果不能理順官僚體系,僅僅靠個人的手腕和威望進行財稅改革,那就是原時空張居正的改革結果。

  一條鞭法的改革在張居正手里是成功的,但是他死后立刻被反攻倒算,原本試圖減稅的改革,反而增加了民間賦稅,失控的官僚體系一路狂飆,最后墜向深淵。

  《蘇澤彈劾王廷奏疏》

  彈劾奏疏的格式固定,寫上誰彈劾誰就行了。

  而彈劾的內容也簡單,無外乎王廷擔任左都御史無所作為,尸位素餐,都察院風氣不正之類的話。

  等寫完之后,蘇澤將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蘇澤彈劾王廷奏疏》遞送內閣。

  高拱正在被都察院彈劾,避嫌不能發表意見,內閣交給張居正主持。

  張居正強烈反對你的奏疏,認為在如此朝堂動蕩的時候,不能隨意處置大臣。

  趙貞吉和雷禮沒有表達意見。

  殷士儋想要支持的奏疏,卻被張居正以“此非教育務”也,駁回了他發言的權利。

  最后內閣形成以張居正為主的一致意見,反對你彈劾王廷的奏疏。

  隆慶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1270。

  若要通過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5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蘇澤自然是毫不猶疑的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余威望770點,請盡快完成上書,等候奏疏生效。

  蘇澤看著模擬結果,如果自己沒有系統,這份奏疏在內閣就要被攔住了。

  如果沒有金手指,自己根本沒辦法和這幫老狐貍斗。

  還得練啊!

  內閣。

  高拱被都察院院聯彈劾后,高拱立刻上書歸家待參。

  張居正接手了內閣的工作。

  就在這個時候,通政使李一元帶著蘇澤的奏疏,來到了內閣之中。

  看完了蘇澤的奏疏,張居正也仿效高拱,咳嗽了一下說道:

  “諸位閣老,蘇子霖這份奏疏,大家議一議吧。”

  蘇澤這次奏疏很短,眾人很快就看完了。

  在座的都是政治斗爭的老手了,蘇澤這一招都能看得明白,這是蘇澤出手幫助他的師相高拱了。

  張居正此時也有些后悔。

  他后悔的是,當時李一元奏請讓蘇澤去通政司負責郵政的時候,自己為什么不阻止。

  現在讓蘇澤到了通政司這個要害部門,高拱是如虎添翼了。

  看來去通政司是蘇澤自己選的,此子當真是謀劃深遠啊。

  只可惜!

  張居正收起雜亂的心思,這道奏疏必然不能通過。

  張居正等大家都看完了之后,這才說道:

  “本官以為朝廷正值多事之時,蘇子霖彈劾左都御史,會引起朝廷更大的風波。”

  “本官反對蘇子霖這份奏疏,左都御史王廷是要保的。”

  張居正說完,他的目光就落在了趙貞吉的身上。

  這是朝廷的人事,所以雷禮和殷士儋是不能發表意見的。

  高拱已經歸家待參了,那內閣中能反對自己的,就是三輔趙貞吉了。

  只要趙貞吉保持沉默,那內閣就能達成一致意見。

  而如今隆慶皇帝這個情況,只要內閣能達成一致,皇帝肯定是不會同意蘇澤的奏疏。

  趙貞吉皺著眉。

  趙貞吉不喜歡高拱,但是他同樣不喜歡張居正。

  看到趙貞吉沉默,張居正就準備一錘定音,這時候殷士儋說道:

  “且慢。”

  張居正看到殷士儋準備表態,他立刻打斷道:

  “殷閣老,此非教育務。”

  這下子殷士儋的臉色漲紅,張居正這么說等于直接打臉了!

  張居正等于說,這不是教育事務,他這個教育專務大臣沒有資格發言!

  殷士儋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張居正卻依然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這下子就連趙貞吉也有些看不過去了。

  趙貞吉說道:

  “張閣老,朝廷綱憲大事,難道殷閣老都不能發言嗎?”

  張居正看向趙貞吉,就連雷禮的表情也不太好看,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過于獨斷專行了。

  張居正也開始反省自己,如果是別人的奏疏,大可以讓殷士儋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不讓他署名就是了。

  也許是事關蘇澤,這讓自己失態了。

  張居正咳嗽了一下說道:

  “趙閣老說的沒錯,那就請殷閣老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吧。”

  這時候目光又落在了殷士儋的身上。

  經過這么一場風波,又是一陣子時間過去。

  內閣中陷入到沉寂之中。

  其實本來殷士儋也沒什么好說的。

  他雖然和高拱結盟,但是蘇澤突然彈劾左都御史王廷,其實也不占什么理。

  殷士儋表示一下支持,也就算是能向高拱表態了。

  但是張居正如此蠻橫的作風,讓殷士儋徹底不滿。

  不知道為什么,殷士儋突然靈光閃現。

  他喊來自己身邊的中書舍人,交代了對方一些事情,接著就繼續保持沉默。

  就在張居正的耐心快要消耗完畢的時候,殷士儋身邊的中書舍人回到內閣。

  他附耳在殷士儋邊上說了幾句,這下子殷士儋的眼神都亮了。

  他回頭看向張居正,這讓張居正感覺到了不妙。

  殷士儋清了清嗓子說道:

  “剛剛本官派遣中書科去打聽了。”

  “都察院并沒有舉行開衙儀式,今日左都御史王廷也是在家稱病的,沒有去都察院。”

  殷士儋說完,整個內閣都沉寂了下來。

  趙貞吉立刻說道:

  “既然都察院沒有開衙,那都察院的大印是什么時候蓋的?”

  張居正這下子明白完蛋了。

  左都御史王廷經常稱病,但有時候都察院又需要官印,所以都察院內有很多空印的奏疏。

  張居正也沒想到,這幫御史竟然如此不周密!

  空印可不是小事情!

  明初有一個大案,就是“空印案”。

  為防官吏貪污危害朝綱,朱元璋規定,地方官府每年須派計吏前往中央戶部,核對包括田賦、稅收及軍事開支在內的財政收支。

  戶部審核后,遇有錢糧不符合之處,就要駁回重新填造。

  但省府到戶部的路途遙遠,所以上計吏多持空印文書,若遇到戶部駁回,隨即改正,此種行為成為當時慣例。

  洪武九年,朱元璋核查全國財政收支的賬冊,發現預先蓋印空白賬冊之事,對此大為震驚,認定地方官員會借此貪污錢糧,遂下令嚴懲,將主印官員皆處死,輔佐官員以下杖打一百。

  這件事成為明初大案,這之后各級衙門對于印章的管理都非常嚴格。

  而因為管理印章不嚴被罷官的官員也相當多。

  王廷為了方便自己請假,但是又怕被下面的御史打擾,所以準備了很多加蓋了都察院大印的空白奏疏在都察院。

  這樣做其實也是正常的,反正王廷也無法控制都察院,他在不在都察院,面對這類奏疏也只能蓋章。

  但是你的奏疏是正月十六上的,正月十六都察院連一個開衙的儀式都沒有,大印還都被封存著,就用空印的奏疏來彈劾當朝首輔!

  殷士儋說道:

  “老夫之前看都察院的彈劾奏疏,都察院的大印和其他的印章顏色不同,原來是蓋章的時間不同。”

  “左都御史王廷保管官印不利,留空印在院內,視朝廷法度官印于兒戲!”

  “本官也要上書彈劾他!”

  到了這里,張居正也明白,都察院這次是大勢已去。

  因為“空印案”的緣故,官印問題是朝廷的大事。

  雖然現在不會因為空印殺官員了,但是罷官是肯定要罷官的。

  歷史上,僅僅是因為蓋錯印章,而被罷官的大明大臣都有不少。

  王廷不僅僅是蓋錯印章,而是在都察院留下空印,那蘇澤彈劾他“尸位素餐”,那也不為過了。

  甚至不僅僅是王廷,就連那些聯署上書的資深御史,他們使用空印奏疏,也要受到懲罰。

  這場針對高拱的出招,竟然就被蘇澤輕易化解了!

  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張居正也不再猶豫,他說道:

  “左都御史王廷保管官印不利,蘇子霖所奏無誤,本官也支持他彈劾。”

  就這樣,內閣發生逆轉,四位閣臣全部支持彈劾王廷,殷士儋又讓人附上了證據。

  就這樣,蘇澤一份奏疏,左都御史王廷倒臺,都察院也瞬間落入下風,高拱很快就要重新回到內閣。

  張居正暗暗嘆息,經過這件事,高拱必然會清理都察院,換上幾個他信任的資深御史上去。

  這樣一來,這一招院屬彈劾的招數就無法再用了。

  不過張居正也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既然這次的進攻被挫敗了,那就準備下一輪好了。

  張居正環視了一圈,又說道:

  “但都察院乃是臺憲總綱,如此多事之秋,也需要都察院彈壓官場。”

  “所以王廷去職之后,都察院還是需要一個掌舵的人。”

  張居正清了清嗓子說道:

  “本官建議僉都御史,應天巡撫海瑞回朝,執掌都察院,諸位以為如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