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六十五章 精銳督稅,出現更富裕的乾隆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雍正聽弘歷這么一說,注視了他半晌。

  “傳軍機處!”

  接著,雍正立即吩咐了一句,面容嚴肅。

  允禮、張廷玉、鄂爾泰、傅爾丹這時皆走了來。

  “擬旨,授福彭定遠大將軍兼川陜總督,賞朱軾世襲騎都尉!”

  “嗻!”

  福彭是弘歷的伴讀,朱軾是弘歷的老師。

  雍正突然讓福彭掌西北兵權,是在間接表現對弘歷的器重和信任。

  而讓朱軾一介漢臣,且是沒有軍功的漢臣,能世襲騎都尉,自然也與弘歷有關,是雍正進一步表現出對弘歷的器重和信任,才示恩于其師。

  弘歷沒想到,自己這么一句話,讓雍正在政治上對自己釋放出這么大的利好信息。

  而且還是兩個。

  但旋即,他便了然,雍正這是真的要實心實意地給他攢更大的家底呢。

  所以,雍正才徹底不整猜忌太子那一套了!

  這就好比皇帝在親征前,會讓太子監國,讓帝國重臣兼任太子輔臣一樣。

  完全眼里只有公心,沒有任何私心了。

  果然,有志氣有進取心的帝王就是不一樣!

  “兒臣代平郡王、先生先謝汗阿瑪恩典!”

  弘歷立即大拜在地,面色開始變得潮紅。

  雍正則擺了擺手:“起吧。”

  “謝汗阿瑪。”

  弘歷站起了身,且偷偷看向了四名軍機大臣。

  四人皆站得如雕塑一般,倒是沒有表現出任何訝然之色。

  雍正突然開了口:“朕想了想,連滿人也很想出旗這事,根源上也是因為眼下能讓旗人當的好差事還是不夠多有關。”

  “除了內務府的差事與理藩院、都統衙門的差事,也就沒有別的衙門可以提供好的差事了。”

  “六部和都察院以及地方各督撫、道臺,能提供的好差事也有限,何況,這些衙門關乎國計民生,更需要才干優長才能勝任。”

  “朕想著干脆再設一兵營,專督稅政,以適應眼下日益擴大的邊貿與海貿,這天下關稅,靠胥吏自然是不能的。”

  雍正這么說后,就看向四位軍機大臣:“你們以為如何?”

  蔣廷錫已于今年九月病故,所以,眼下軍機大臣中就只有一位漢臣。

  而對于貿易關稅這方面,漢臣更為敏感。

  因為按照大清國制,旗人不準經商。

  這樣滿蒙皆不能經商。

  而只有漢人才能經商,其中,皇商范氏,更是在康熙朝獲得獨家經營蒙古各部貿易的特權。

  也就是說,凡是去跟蒙古人交易的漢商,都得打著范家的旗號,給范家分潤利益才行。

  張廷玉作為南人,家族對邊貿的參與不大,他自己也對邊貿不怎么了解,但對海貿還是有所了解的,閩浙的海商都需要從他們這些大家族手里進貨。

  加強海貿的管控,就會導致海貿走私的難度增加,而不得不多交關稅給朝廷,那出海的商貨價格必然高漲。

  這固然不會直接影響他們這種供應商的收入,但會因為出海商貨價格上漲而使市場受影響,進而間接影響他們的利益。

  但張廷玉也知道,在雍正這樣的明主面前奏事,是不能因私心而奏事的,那樣會很容易被雍正看出來。

  所以,張廷玉沒有反對,只默然等著允禮先開口。

  允禮卻在這時瞅了他一眼,說道:“回四哥,我記得衡臣一向是主張輕徭薄賦的,朝廷要為稅政專設管稅的兵馬,只怕會加大稅賦收入才可養這支兵馬,所以不知衡臣是否反對?”

  雍正也看向了張廷玉:“那衡臣就先說說吧。”

  張廷玉閉了一下眼。

  “臣雖主張輕徭薄賦,但不是主張欠稅不究;不過果親王所言也有道理,要增加管稅之兵,那朝廷就必然增加開支,就得加大稅賦收入才可,確與輕徭薄賦相違背。”

  “但若能既輕徭薄賦也能增加稅賦收入,自然就可以這么做。”

  接著,他就解釋了起來。

  雍正笑了笑:“這能做到嗎?”

  幾位軍機大臣默然不答。

  雍正突然注意到弘歷在這里,也就看向弘歷:“弘歷,你是太子,你也說說,能不能做到。”

  “嗻!”

  弘歷應了一聲,就道:“以兒臣愚見,還是能做到的。”

  “怎么做到?”

  雍正立刻問道。

  弘歷道:“朝廷稅賦如今依舊以田稅為主,田稅要增加,除了加稅自然是就繼續鼓勵墾荒、增加耕田;”

  “而關稅,如今占國帑歲入比重也越來越高,要增加關稅,除了加稅,就是進一步開拓貿易地,市舶司多設幾處,讓更多的百姓可以就近出關,最好能以教化之名,在藩國也設朝廷直屬的市舶司,讓藩國的貿易也由天朝控制,實現只有天朝想給他們賣什么他們才能買什么的局面。”

  “這樣就能讓貿易的貨物更多,自然也就能增加關稅。”

  弘歷說完后,就看了張廷玉一眼。

  張廷玉眼皮跳了一下,他不得不承認,這太子爺的腦子就是靈活,能想到別人很多想不到的辦法,而且這些辦法總是能給人帶來新視野新思路。

  多設幾處市舶司口岸,還控制藩國的貿易,那海貿的貿易量的確增大,他家這種內地供應商自然就能供應更多的貨物。

  桐城主產茶葉,他家也是種茶大戶。

  而茶葉素來是出海緊俏貨。

  真要讓更多的地方只喝茶,他張家自然就能賣出更多的茶。

  雍正這時也瞇起了眼:“控制藩國的貿易?”

  “沒錯,不控制就不能知道他們到底從天朝進了些什么,萬一是火器甲胄呢?”

  “即便是火器甲胄,那也最好是比我大清低劣一等火器甲胄,乃至讓其一直在武備上比大清低一等。”

  “如此,才能避免他們出現更好的武備,進而滋生出更大的野心來,準噶爾之前敢蔑視我大清,與他私自與外夷通貿,拿到了更好的火炮不無關系!”

  弘歷這么說后,雍正等皆想到了自己大清的崛起史。

  鄂爾泰更是當即言道:“以奴才愚見,這控制藩國貿易當是很要緊的事,故應當有管稅之兵!”

  “奴才附議,還是太子爺想的周全,沒有什么比保證大清江山永固更重要的了,順道能因此更加富國安民,自然更好!”

  傅爾丹跟著回道。

  允禮這里也笑著看向弘歷說:“傅爾丹說的沒錯,沒有什么比讓大清江山永固更重要,要不要輕徭薄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此控制外藩做大!我們不能學朱明,對外只以羈縻為主!”

  由于怕再有一個大清出現,所以,弘歷提出可以接著設立稅政兵,來控制外藩貿易,贏得了雍正和允禮等軍機大臣的認同。

  而雍正也因此在這時說道:“那就設國稅營,設國稅統領司衙門。”

  “果親王署該衙門,定兵額、選官將。”

  “嗻!”

  弘歷因此暗自歡喜,加強稅政,打擊走私,增加邊貿和海貿稅收,這些得罪的不只是靠走私獲取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貨物的外夷外藩,也會得罪國內的走私勢力。

  這些走私勢力肯定有權貴,也有皇商,還有地方王公與豪族。

  但雍正明顯沒有在乎這些。

  已經鐵骨頭硬漢子般闖到現在的他,在弘歷那句只要聯合真正的大多數后,明顯就只愿意為弘歷為將來的大清攢下更大的家底。

  弘歷可以確定的是,這么做的雍正,會讓大清的關稅收入大增,國帑的積蓄肯定要再上一個臺階。

  他將來即位后,面對的將是一個比歷史上更加富裕的大清乾隆朝!

  這讓他現在更加不在乎花著銀子為自己和雍正買名聲,說好聽點,就是動員百姓控制輿論了。

  “沒完了!”

  但盛鳴坤帶著全家躲到開封來時,就看見開封也出現了反映他們這些士紳劣跡的揭帖,市井里也出現了反映他們這些士紳劣跡的童謠。

  社廟這些百姓聚集的地方,也開始上演反應他們劣跡的戲劇。

  連帶著路上的百姓在看向他們這些坐轎穿綢的人時,都開始帶著敵意與鄙夷之意。

  這讓盛鳴坤既恐懼又憤怒。

  他不得不再次找到俞鴻圖:“太子爺到底還要羞辱斯文到什么時候?!”

  “我也不知道,如今只有給錢請太子爺息怒一個辦法了。”

  俞鴻圖苦笑了一聲。

  盛鳴坤聽后嘆了一口氣:“好吧,我請一些鄉宦們議一議。”

  但盛鳴坤還沒來得及議這事,就在回歸德府后,發現他自己家已被查封了。

  他一回來,官兵就拿了他。

  這讓盛鳴坤大為驚惶。

  歸德知府夏仁錫見了他,說:“撫院已有牌票到,因已經查明揭帖反映的確為實事,所以要查封你家,你也要被暫時拘押!等候朝廷處置!”

  盛鳴坤則道:“我是太子爺的人,他尹中丞不能拿我!”

  “尹中丞也是太子的人!但尹中丞也說了,太子讓他做官要公正,以江山社稷為重,所以他不好徇庇你!”

  夏仁錫說道。

  盛鳴坤聽后頓時臉色煞白,撇起了嘴。

  他知道,這是太子故意在利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報復他。

  而他根本無法辯解,連求饒都沒法求饒,因為他要是求饒,就等于承認自己是對太子爺有二心。

  但同時,這也讓他感到憋屈的是,太子爺明顯沒有要需要他們士紳支持的意思,所以可以毫不猶豫的用別的方式收拾他們。

  俞鴻圖很快也知道了盛鳴坤被拿的消息,但很快,他也得知有關他受賄讓勢豪子弟輕易進學的揭帖出現在了河南地界。

  這讓他也恐慌起來,不由得忙找到尹繼善:“中丞,太子爺他到底要怎樣才能放過我們這些士大夫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