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這么說后,就取出巾帕揩拭了一下眼角。
隨后,雍正就又嘆息了一聲說:“他是知道,何為大清之本的!”
“朕雖然不準滿人出旗,但不代表滿人不會因為太子的仁孝感召而愿意繼續效忠朕這個主子。”
雍正一臉愉悅地補充后,允禮也點了點頭:“太子是仁孝的,四哥也本就非無道之君,是故在太子感召之后,滿人才會積極擁護。”
“只是太花錢了。”
允禮和雍正一樣,自然不會明說,底層滿人很好收買。
給點能過冬的米炭,就能讓一個旗人群眾的“政治意見”,變成,歌頌雍正為賢君圣主的意見。
允禮也懂得,讓更多聲音出現,且讓大部分聲音都是歌頌雍正的聲音,才能有效隔絕那些讓雍正不高興的聲音。
但他也知道,要這樣做,就得花錢,拿出實實在在的好處。
底層滿人與其他各族的百姓一樣,是能忍,也底線靈活,但也不笨,沒有好處自然不會積極響應。
可素來掌握權力的人,本質上不是生產資源的人,而是靠壟斷生產資料來剝削生產者的剝削者。
所以,掌握權力的人每多給百姓花一分錢,就意味著自己少從百姓身上剝削一分錢。
因而,允禮也就還是笑著感嘆,弘歷這樣做會讓自己利益受損。
雍正點了點頭,他也明白,他想看到更多人喜歡他稱頌他,就得給更多人帶來好處才行,光靠嘴上的教化是不行的。
盡管,他嘴上也只說是,底層滿人現在歌頌他,是因為弘歷這個太子用自己的仁孝感召了他們。
“是很花錢!”
“但難得的是,太子為了盡忠盡孝,對此不在乎。”
接著,雍正就回了這么一句,且在站起身來后,說道:“但他終究是要當皇帝的,當皇帝后就還得為教化天下人知守忠孝之禮而花更多銀子。”
允禮、張廷玉、鄂爾泰、傅爾丹皆抬頭看了雍正一眼。
“四哥說的是,那太子將來成天下之主后,也得不為銀子發愁才行。”
“首先,國庫就得一直充裕,其次,得繼續增加歲入,這樣弘歷將來真繼承了大位,就能更加從容,讓大清進一步走向極盛!”
允禮頓首回道。
雍正頷首:“說的是啊!”
說著,雍正就看向眾人:“你們都想想,還能怎么增加歲入!”
“嗻!”
“太子爺,毓慶宮的開支已經超支三百萬兩了!”
漢詹事劉統勛因這段時間正在對弘歷的開支進行年終核算,也就在這一天提醒了弘歷一句,而看看弘歷要不要省著點花。
盡管,弘歷成為太子后,收到的孝敬更多,購買他旗下廠坊所產肥料、石炭和馬車的也更多,收入只增不減。
但弘歷的開支也在急劇增加,特別是最近砸錢給自己和雍正攢名聲。
而弘歷的砸錢的方式幾乎相當于給全民免費發物資,把各種本該價格緊俏的民生必需品,幾乎零成本的發給百姓。
這種開銷,如果不是因為太子,也支撐不了這么久。
但即便他是太子,也頗為嚇人。
所以,劉統勛不得不提醒他。
親王是長史負責管理王府人員和資產以及開銷;而太子則是詹事府的詹事在輔佐教導太子外做這些事。
滿詹事松壽要直接參與惠及底層旗人的事,加上才能也的確趕不上世代經商的劉統勛,所以基本上是劉統勛管弘歷這個太子的經濟。
現在,劉統勛這么提醒后,弘歷倒是不慌。
因為他很清楚,他有一個在使勁給他掙錢的老爹。
再有,只要他還有實權一天,錢財就會源源不斷地朝他涌來。
在劉統勛這么提醒后,弘歷也就不以為然道:“無妨,繼續花,錢花在仁待百姓身上,好歹得個好名聲。”
“嗻!”
劉統勛只得應了一聲。
他算是明白了過來,自己這位太子爺這是和不滿雍正和他的權貴官紳徹底斗上了。
不滿他的權貴官紳舍不得花太多錢收買百姓,但這位太子爺敢!
但,弘歷也不是完全真的只打算用錢買名聲,更不是沒有想過去增加自己和朝廷的收入。
不過,在增加收入這方面,弘歷主要想的是怎樣增加朝廷的收入。
因為,他現在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多或少都會與朝廷爭利的嫌疑。
如此,還不如想辦法引導雍正繼續增加朝廷收入。
反正,將來大清朝廷就是他的。
那朝廷的收入,將來也就是他的收入。
所以,他依舊可以讓雍正把辛苦的活先做了。
“滿人都想出旗這事,除了他們大多也想自己和子弟安享太平外,主要還是肥差太少了,不夠分了。”
“兒臣想著,國稅司不應該只是負責替戶部向內務府各店征稅以助國帑的官衙。”
“而是應該有專門的百戰精銳,去國稅司當差,負責為朝廷征稅,尤其是現在通了邊貿,要防止邊商勾結權貴和外夷走私,乃至借助權貴和外夷拒絕貢稅,那非得有強大的稅兵不可!”
“不然,每年流出去的國帑只怕會不少。”
“也不僅僅是錢,還有各種作為朝廷重要物資而絕對管控的糧食、武器、鹽鐵這些。”
“前明當年就是在管控糧食、鹽鐵走私等方面后來沒有嚴格把控,而屢吃大虧。”
“還請阿瑪明鑒!”
弘歷這天在雍正這里時,就向雍正說起了自己想建立稅務八旗兵的想法。
畢竟,眼下大清已與羅剎國議定邊界同意通貿,還準予準噶爾臣服,也準許開貿,而無疑會邊貿大興,再有疍民準許上岸后,也讓海貿更興盛。
所以,整個漫長的國境線上,無疑會有很多稅銀在通過各種走私而流失。
這樣一來……
大清帝國自然就不能還只依靠地方官吏來完成稅賦的征收,而應該有更專業更強大的稅收組織來收稅。
讓一些家中有子弟陣亡而想解甲歸田以保住香火的八旗子弟改為負責征稅,自然是比繼續為大清在沙場上賣命要好的。
而還需要繼續為大清沙場賣命的,自然也更有動力,畢竟只要仗打的好,就能去收稅。
雍正聽后也笑了笑:“朕也因你建議十三叔收國稅司就想過,要不要在各邊增設稅司,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邊貿需求,所以,朕已經讓你五弟在西北查案順道查看一番邊貿走私的情況。”
弘歷為此暗贊雍正到底在搞錢這事上到底也很敏銳,竟然也意識到了這里面的財利和對國運的影響。
當然!
只要把明亡清興的原因進行經常性的剖析,就會很難忽視邊貿走私失控的風險。
不過,雍正卻突然嘆息說:“只是這樣,連外夷也要恨朕入骨了。”
“以兒臣愚見,只要有了錢,就可以聯合兩萬萬大清子民,就聯合了大多數,那一切都屬于極少數,自然不必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