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63章 給元謀做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丁經理,不是我不愿意多勻點種子給你,實在是沒辦法,其它種子都是給別人代繁的,和你們給的母本也不相符。”

  雖然有點遺憾,但丁建輝也知道自己是在癡心妄想。

  “我現在給你們下訂單,多久能拿到新一批種子?”

  陳家志想了想,說:“春節后播種,至少也得等到6月初了,對四九心來說,時間也差不多。”

  “晚了點。”丁建輝說:“廣州5月份就可以種四九心了。”

  陳家志:“也可以育繁其它的種子。”

  丁建輝:“行,我再考慮考慮,年后會給你下一批代繁訂單,價格也年后議,要求只有一個,品質要達到這次的標準。”

  “這不是問題。”陳家志沉吟道:“其實我建議你們也去元謀考察,和當地合作建立蔬菜育繁種基地,這樣效率更高。”

  丁建輝詫異道:“你就不怕當地搶了你的訂單?”

  陳家志笑道:“不怕,只有保持競爭,企業才能更有活力,何況那么大一個種子公司,每年銷售的種子上千萬斤,我這點量算什么。”

  頓了頓,陳家志又說:“如果你有想法,我可以在中間牽線搭橋,嗯,已經有其他省的種子公司有去的意向了。”

  丁建輝琢磨著他的真實企圖,一時半會兒想不出個所以然。

  但一聽其他單位有動靜,他又說:“我馬上向上面匯報,等領導做決定。”

  “行,我等你好消息。”

  放下電話,陳家志舒服的喝了口熱茶,這下念頭是徹底通達了。

  就看市種子公司接不接招。

  如果市種子公司能到元謀建設蔬菜育繁種基地,固然會影響種子代繁。

  但種子公司涉及的蔬菜種類繁多,也相當于給育苗場增加了潛在客戶。

  同時,陳家志借此契機向其他繁種單位發出邀請也是同一目的。

  此次繁育的種子就像多名在大門口攬客的風塵女子。

  只是話術變了。

元謀的自然環境好,冬天也能育繁種,看看我,粒形飽滿圓潤,色澤烏黑透亮,表面光滑細膩客官,來玩呀  這簡直就是行走的廣告,可惜他收不到廣告費,只能給育苗場拉點訂單以求謀生。

  想到這,陳家志念頭又不通達了,于是開始給元謀的馬明打電話。

  “馬局長,我是云嶺農業的陳家志,有點工作要向你匯報。”

  “喲,是陳老板呀。”

  馬明興致頗為不錯,一接通電話就率先滔滔不絕。

  “云嶺農場的大棚蔬菜我一直在關注,效益不錯,科室也正在寫報告,縣里也在研究相關產業政策,你不用急哈。”

  陳家志:“不是大棚的事。”

  馬明:“那還能有什么事?”

  “也沒啥大事,就是我給元謀宣傳了一番,年后可能有幾個種子公司和科研單位來元謀考察投資,比如京城、津門、金陵,還有粵省等地種子行業內的單位。”

  “陳總,你等會兒!”馬明瞪圓了眼,不可置信:“陳總,你是說這些單位都要來元謀投資?”

  陳家志糾正道:“考察,只是考察,留不留得住還得看當地條件,不過以元謀的資源凜賦,隨便給點彩禮,也能把媳婦娶進門。”

  氣氛靜了那么幾秒,馬明似是理解到了其中的意思。

  “陳總,你給元謀送了份過年大禮啊!”

  陳家志笑了笑,打趣道:“那這幾樁婚事要是成了,是不是該給點說媒費啊?”

  馬明立馬道:“我去向領導匯報,請領導安排!”

  陳家志哈哈笑道:“別,我開玩笑的,就別麻煩領導了。”

  馬明正色道:“不,要真能給元謀拉來投資,陳總,于情于理,都該給你意思意思。”

  陳家志樂了,這個意思意思聽著就很有意思。

  又寒暄了幾句,掛掉電話后,陳家志摸著下巴,感覺云嶺農場最近的情況似乎不錯,便又打電話找李明坤。

  相比前兩個月,云嶺農場只剩大棚里的黃瓜和番茄了。

  日產量穩定在七八千斤。

  價格也只是略微有所提升,然而1.2元/斤的價格也已十分不錯。

  至少遠超出湛江和茂名一大截,廣東今年冬種菜普遍35毛/斤。

  礙于距離和交通,當下這樣的市場現象很常見。

  元謀更靠北,又在成昆鐵路這樣的交通干線上,到西南西北更近,省了距離,深冬本地競爭對手又變少了,價格貴并不出奇。

  就像山東此時冬暖大棚里的蔬菜,賣個2元/斤也很正常。

  即使再過十年,蔬菜市場如此割裂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靠著還不錯的價格,云嶺農場蔬菜日銷售收入穩定在了八九千元。

  從11月開始,累計銷售額也達到了105萬元。

  還有一筆種子代繁收入,育苗場在小部分菜農群體中也得到了認可。

  同時葉菜試驗生產也進展良好,即將進入采收期。

  元謀是偏僻了點,但這半年的工作超乎想象的順利。

  雖然離回本還比較遙遠,但賬上現金還較為充裕,支撐未來一年的經營比較輕松。

  陳家志年前的工作十分繁忙。

  因為定下了今年過年要回老家,又同時有幾個重要計劃在執行中。

  各個基地的人員留守和工作安排就比較重要了。

  然而基地很分散,只能通過電話聯系了解各地進度。

  江心菜場的芥蘭,育苗場為連州基地準備的嫁接苗,水東的芥菜基地,滬市的西蘭花,元謀的葉菜種植……

  基本都是年初的重點業務。

  甚至能影響到整體的現金流。

  也因此,每天陳家志都光顧著在辦公室里打電話,了解問題,提供解決建議或方法。

  就在他和蓉城客商向斌溝通好元謀的葉菜銷售后,徐聞香的電話又打了進來。

  “徐總,什么事?”

  徐聞香:“馬上春節了,買了點東西給你老人家拜年。”

  陳家志挑了挑眉:“不必了,我還年輕,沒其他事我先掛了,這兩天忙得團團轉。”

  徐聞香戲謔道:“行,那我就不打擾陳大忙人了,本來還聯系了個有意采購西蘭花的客商,既然你忙不過來,那我就先推了。”

  陳家志:“……”

  下次能不能直接說重點?

  滬市的西蘭花種的是小鬼子的耐寒優秀品種,大概兩個多月后便能上市。

  計劃了200畝西蘭花,就算畝產2000斤,那也是40萬斤,銷售壓力還是挺大。

  所以陳家志選擇了從心,“剛好,我也給徐總準備了份過年禮物,你什么時候有空,我給你送過來?”

  徐聞香揶揄道:“看來陳總也不夠忙,一提到見客戶,就有時間了。”

  打人不打臉啊。

  陳家志一時語噎。

  跟著又傳來徐聞香的聲音,“明天上午10點,約在了酒店的茶廳。”

  “好,我準時到。”

  “那我就不打擾陳忙人了。”

  咋一聽有點像陳盲人。

  盲人按摩?

  陳家志失笑的搖了搖頭,不過徐聞香最近真給力。

  西蘭花在國內的種植歷史不長,80年代才引進沿海地區,在沿海城市有一定銷量基礎。

  但更多還是面向出口市場。

  如果臨到頭才找客戶,肯定會急,一急就容易被壓價,提前兩個多月聯系也算有備無患。

  他又抬頭看了下墻上的掛歷,離除夕只有四天了,定的后天的機票。

  只能調整計劃,明天一家人都去城里,后天直接回老家。

  想到這,陳家志起身往樓下走去,打算巡年前最后一次田。

  菜場里的菜還是不少,且種類繁多。

  除了葉菜,嫁接后的茄果也還在生長,有的在冬天看不出明顯優勢,有的卻能感覺到不平凡。

  比如以云南水茄作砧木的茄子,前期生長緩慢,但后勁十足,試種的一畝地產量十分突出。

  走著走著,陳家志又在育苗棚里停下,工人正在往穴盤里一粒粒播種,很考眼力,效率也很慢。

  育苗場想真的變成工廠化育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無論是全自動播種設備,還是水肥和溫濕度管理系統,都需要一大筆錢。

  次日一早。

  陳家志和李秀帶著豆豆便準備進城,陳家芳也一大早就起來跟著忙活。

  薛軍、李才、周小熊幾人已經提前一天開著菜場的五十鈴出發,到時薛軍會再開車來機場接。

  李秀有些遲疑的將幾袋冷吃兔放在了車上,“家志,徐總能吃辣嗎?”

  陳家志微微搖頭,“不能。”

  李秀詫異道:“那給她送什么冷吃兔,我吃了都喊辣,更別說她了。”

  陳家志:“這不也沒別的送了嗎,再說了,這是我們家鄉特產,更能代表我們的心意。”

  李秀給了個白眼,“你就是歪理多!”

  “好了,有啥爭的。”陳家芳在車前說道:“等到了城里,李秀你再去給她買點禮品不就得了。”

  李秀說:“只能這樣了,也沒早點說這事。”

  陳家志悻悻然,這事確實是意外。

  他上了車,又沖二姐一家人揮了揮手,“走了,走了,新年快樂。”

  陳家芳叮囑道:“一路上開車慢點,坐飛機也要把娃看好了。”

  “好。”陳家志沖豆豆喊道:“豆豆,和你二嬢還有兩個哥哥說再見。”

  小家伙笑著揮了揮手。

  易定干不滿道:“家志,你咋不教豆豆給他姑爺揮手呢?”

  陳家志給他遞了春節前最后一支煙,“我怕你給他教壞了,走了,我還趕時間。”

  易定干:“慢點哈,菜場有我在,出不了問題。”

  陳家志單手比了個OK,又沖兩外侄招呼了聲,“走了,小龍小虎,過年讓你爸媽帶你們去城里玩。”

  易虎規規矩矩的說:“舅舅舅娘你們一路平安。”

  易龍則是上前攤開了手,“舅舅,你是不是還忘了啥事?”

  “沒忘,放電腦桌上的,你們倆一人一個。”

  陳家志微微一踩油門,方頭捷達便平緩的駛入了公路。

  小院里,易虎問道:“哥,舅舅放了啥在電腦桌上啊?”

  易龍笑瞇了眼,“紅包撒。”

  兩兄弟一溜煙的上了樓,留易定干和陳家芳在院里望著公路一頭。

  “行了,該去菜場了,今天還得栽二十來畝芥蘭,過年都在栽苗,想不發財都難。”

  去年他們回了老家,今年早就計劃好了一家人留守。

  請:wap.xshuquge.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