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種公司的種苗訂單 當陳家志聽到這時,心跳不由加快,他看了旁邊的彭謙一眼,彭謙倒沒有多少觸動。
“供制種類蔬菜……”
陳家志站在元謀縣農場的土地上,嘴中還在呢喃。
今年30歲出頭的仲家凱也在一旁,“對,我問過制種企業,他們有這方面的需求!”
陳家志問:“現在就有嗎?”
仲家凱點頭,但陳家志捕捉到他遲疑了一瞬,心中明白,制種苗訂單暫時也只是拉攏他的一個說詞。
然而,從長遠來看,他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元謀不僅是冬早蔬菜大縣,同時還是制種大縣,現在可能以玉米和小麥為主。
但蔬菜制種潛力很高。
供制種類蔬菜育苗和供商品類蔬菜育苗,前者的潛力明顯更甚,關鍵可以及時兌現。
陳家志問道:“仲書記,這邊有哪些蔬菜制種呢?”
“番茄、茄子、黃瓜、洋蔥、辣椒。”這下仲家凱回答得很果斷,一下給出了5個品類。
陳家志點了點頭,心中的天平有所傾向,但沒有當場做決定。
回了縣城賓館后,又和彭謙、紀松、李明坤三人一起進行了討論。
討論的范圍基本定在了能禹和元馬的星火村。
這兩地都各有優勢。
但陳家志很看重星火村的科研和市場優勢。
仲家凱是個有野心的人,籌資修建專家樓的事也告訴了陳家志。
不過不是向他要錢,而是展示村委在改善科研條件,他本人也很懂育種,村民也有制種經驗。
這十分有利于當地持續吸引有南繁需求的育種家和種子企業。
而任何前來的科研單位和制種企業都是育苗場的潛在客戶。
那未來元謀的蔬菜制種產業發展如何呢?
陳家志記得,很強,也是當地支柱性產業之一。
同時,也因為仲家凱是做育種出身的村干部,懂技術,長期擔任種子基地的大管家,為科研人員服務,身上應當沒有一般村干部吃拿卡要的陋習 李明坤也聽了一路,說道:“能禹其實也挺好,種菜的農民多,感覺會更好賣一些。
而在星火村時,看到的更多是玉米制種,蔬菜較少,制種公司的種苗訂單怕是不好拿。”
陳家志又問了彭謙和紀松,兩人也拿不準主意,感覺兩邊都還可以。
他笑了笑,問道:“限制元謀蔬菜產業發展的是什么?”
“交通。”
“運輸。”
“運力。”
三人不約而同給出了類似答案。
陳家志笑道:“如果產品是種子呢,這種運力限制還存在嗎?”
他喝了口茶,在三人驚疑的目光中又說:“即使有,也很有限。
而蔬菜不同,運力限制了元謀蔬菜產業的擴張速度,再加上農民的意識不強,導致商品類蔬菜育苗短期內很難有大作為。
但制種類蔬菜育苗呢?
它的最終產品是種子,幾乎沒有運力限制,只要能吸引足夠多的育種企業,制種類蔬菜育苗的市場是廣闊的!”
“妙啊!”彭謙拍手稱贊:“陳總,怪不得你年紀輕輕就能當老板,這番分析絕了!”
紀松和李明坤也被吸引了,想了想,李明坤又問:“星火村能吸引來更多的蔬菜制種企業嗎?”
陳家志反問道:“仲家凱你們也都見過了,感覺怎么樣?”
彭謙沉吟道:“育種其實很辛苦,就沖他籌資修建專家樓,我認為他就值得高看一眼,他本身也懂育種制種,結交了不少科研單位和企業。
更何況,星火村本身就屬于中國種子公司元謀基地的一部分,現在國企改革導致管理不明朗,但這種混亂遲早會結束。
元謀天然溫室的氣候條件,也讓國家在規劃種子產業時繞不開這里。”
李明坤說:“如果還是以玉米制種居多呢?”
“不會。”陳家志說道:“元謀的玉米制種產業規模太小了,國家在整體布局時應該會考慮轉移到其它地區。”
李明坤很詫異,這還分析起國家政策來了?
但見彭謙沒有反駁,他也沒再多說。
事實是,彭謙了解到一些風聲,國家已經計劃在推種子工程,他也在猜測陳家志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關系。
討論過后,育苗場選址也就定了下來,元謀縣農場。
不得不說,仲家凱找對了重點,也為育苗場提供了新的市場方向:為制種公司育苗。
同時長期對農戶進行穴盤苗的推廣。
短期內就能兌現的市場潛力甚至有讓陳家志追加投資的沖動,不過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兩百萬已經夠多了,不急于這一時。
有了結果后,陳家志也和馬明進行了聯系,告知了選擇,并很快就開展了下一步工作。
最終在原縣農場租下一塊150余畝的地,用作育苗場和示范基地。
這可把仲家凱高興壞了。
幾乎對陳家志有求必應,需要集體用地用于建辦公樓,仲家凱直接帶著人去跑手續。
陳家志和彭謙等人都以為他會提‘專家樓’籌資的事,結果幾天過去,愣是沒聽到過相關話題。
陳家志只好主動詢問此事,并表示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聽聞后,仲家凱卻堅決拒絕。
“陳總,這怎么能行,你們才來,我就拿你錢,這影響太不好了。”
陳家志笑道:“這是我為國家種子產業發展的一片心意,錢也不多,兩萬塊,以后育苗場也還要靠仲書記介紹各地的育種家和種子企業認識。”
說完,陳家志從包里拿出兩萬塊錢的現金,直接塞到了仲家凱手上。
“這這實在是太難為情了。”
“仲書記,你就別推辭了,以后多給育苗場介紹幾個客戶就什么都回來了。”
“行,那我也不矯情了。”辦公室里沒其他人,仲家凱先是叫來村會計,把錢給了他,才又說:“再等十幾二十天,應該就會有科研專家和種子公司的人來了,到時我肯定介紹你們認識。”
陳家志笑道:“哈哈,好,如果到時我還在元謀肯定要麻煩仲書記,這邊的日常工作會由老李負責,專業上的事情則由彭老和紀松負責。”
仲家凱一口應下:“嗯,人我也都熟了,反正以后有什么事都盡管來找我。”
李明坤立馬接著說:“現在還真有一事需要麻煩仲書記,育苗場和示范基地各需要一位懂技術的人才,還要勞煩仲書記推薦兩個人。”
“你們呀,這不是麻煩我,是在給我送人情。”
仲家凱搖頭笑了笑,拿出煙給兩人發上,“要說懂技術的,我這里還真有人推薦。
以前縣里有個單位縣科委,給每個鄉鎮都配了有科技干事,也叫鄉鎮科技助理員,負責在農村對農科知識、農業技術的宣傳推廣和應用。
去年呢,隨著黨政機關精簡機構,縣鄉科委也都要裁撤,各鄉鎮的科技干事也都在各自忙著找退路,但還有沒有編制的鄉鎮科技助理員找不到退路,最終只能回家種田。
我們星火村就有一位這樣的人才,從農中畢業后,又通過縣科委的考試被聘為科技干事,干了8年時間。
種水稻、冬早蔬菜栽培、果樹嫁接、科學養豬,可以說是樣樣都會,樣樣精通。
你們要有興趣,我這就帶你們去見見?”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豈有不見之理,很快,在仲家凱的帶領下,眾人來到了山腰下。
仲家凱指著前面一棟土房子說道:“那就是王永祥的家了,這塊水稻田也是他家的,長得不錯吧,他那時天天在一個偏僻的窮村子推廣‘雙龍出海’水稻栽培技術,結果村民不理解,王永祥還因此背上了破壞生產的罵名,但最后采用‘雙龍出海’栽培技術的300多畝水稻平均畝產超過了村里的最高記錄,王永祥最后還上了縣里的報紙 哦,還有那些柑橘樹也都是他種的,還自己嫁接了蜜桔,每年也要賣一些錢。”
田野風光秀麗無雙。
稻田、菜田、果樹、雞鴨,還有豬欄里隱約可見的幾頭大肥豬。
只看這家產,就知道王永祥種田確實很有一手。
“永祥,永祥!”
“誰呀?”
從水稻田的一角突然站起了一對古銅色膚色的男女。
王永祥比水稻高出不了多少,說著地道的土話,“仲書記啊,有啥事?”
仲家凱喊道:“快出來,給你介紹工作來了,外地老板投資的育苗場請你去當技術員。”
畢竟干了多年培訓宣傳工作,王永祥反應很快,他也知道村里拉來了投資。
不一會兒后,就把幾人引進了家門,又叫老婆孩子去摘了成熟的蜜桔給幾人解渴,隨后才談起了正事。
都不用過多介紹,只看王永祥家里農田的情況,就感覺仲家凱介紹的人靠譜。
招人的事很順利。
元謀的工資水平遠低于花城,陳家志給王永祥開的工資在當地很有競爭力。
王永祥答應的很干脆,也立馬投入到了育苗場的建設中,同時還引薦了名原科委的鄉鎮科技助理加入。
一個粗糙的育苗場團隊就這樣慢慢成型。
期間,陳家志也和李秀、易定干、李才通過電話聯系了幾次后,菜場和檔口得經營也很順利。
據李秀說,最近行情好,八月份的利潤不會比七月低,他也就不用急著回去。
元謀冬早蔬菜占全年蔬菜種植的八成以上,也就是說每年710月是元謀蔬菜用苗高峰期。
育苗場如果弄得快,說不定能趕上一趟末班車。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