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荊南,江陵城外,招討副使曾元裕大營。
自本年六月就帶著三千鳳翔兵南下江陵的曾元裕整整三個月沒有動靜,似乎又是一個尸位素餐的庸帥。
可實際上,這三個月來,曾元裕卻干了好大一番事來。...
王仙芝與黃巢密談良久,方才各自散去。夜色沉沉,鄂州城內燈火稀疏,唯獨中軍大帳依舊亮著微光。王仙芝獨坐帳中,手中握著一封密信,眉頭緊鎖。
信中所言,正是關于揚州高駢的最新動向。據潛伏在揚州的密探回報,高駢近日頻繁調動水師,似有南下之意。更令人不安的是,高駢似乎已察覺到草軍在揚州城中的細作,并開始清洗軍中異己。若此計被識破,草軍在揚州的布局將毀于一旦。
王仙芝沉思良久,終于提筆寫下一道密令,命趙懷安即刻調遣一支精銳小隊,潛入揚州,務必在高駢徹底清洗之前,將所有密探安全撤離。同時,他亦下令,命駐扎在鄂州外圍的尚君長部加強戒備,以防高駢趁虛而入。
翌日清晨,王仙芝召集各軍主帥,再度商議南下之事。
“昨夜我收到密報,高駢已有南下之意。”王仙芝開門見山,“我軍若欲南下,必須速戰速決,以免腹背受敵。”
黃巢聞言,微微皺眉:“高駢若真有意南下,必不會輕舉妄動。此人用兵謹慎,若無十足把握,斷不會貿然出兵。然我軍若遲遲不動,岳州、江陵等地的守軍便會有所防備,屆時攻城將更加艱難。”
“黃巢所言極是。”尚君長點頭,“然我軍若欲速戰速決,還需兵分兩路,一路南下,一路西進。若能同時展開攻勢,便可使敵軍首尾難顧。”
王仙芝沉吟片刻,道:“尚將軍所言有理。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我親自率領,南下岳州;另一路由柴存將軍統領,西取江陵。此兩路若能順利拿下,便可打通我軍南下之路,獲取大量糧草與人口,以解當前之困。”
“都統英明。”眾人齊聲應道。
“然我軍南下,仍需謹慎行事。”黃巢沉聲道,“岳州、江陵皆為朝廷重鎮,兵力雖不如高駢之淮南,卻也非易與之輩。若遇強敵,恐難以速勝。”
“此事我已有安排。”王仙芝淡淡一笑,“我已命趙懷安制定奇襲之策,確保萬無一失。此外,我軍將派出小股部隊,騷擾王鐸軍后方,迫使其分兵防守,無法全力南下。”
“都統高明。”尚君長拱手道,“末將愿為先鋒,率軍南下,奪取岳州。”
“尚將軍勇猛,然岳州守將乃朝廷名將,兵力雖不多,但防守嚴密。我軍若欲速勝,需智取而非強攻。”王仙芝沉聲道,“我已命趙懷安制定奇襲之策,尚將軍可隨我一同前往,待時機成熟,再行出擊。”
“遵命!”尚君長恭敬應道。
王仙芝目光轉向柴存:“柴將軍,你率軍西取江陵,務必速戰速決,以免王鐸趁機南下。”
“末將遵命!”柴存起身應道。
“此外,我軍還需加強內部團結,以防內部分裂。”王仙芝目光掃過眾人,“我已命趙懷安整頓軍紀,嚴懲違紀者,確保軍令暢通。若有不服從者,嚴懲不貸!”
堂下眾人皆肅然應命,唯獨尚君長心中暗自思忖:王仙芝此舉,分明是要借南下之戰,削弱各軍實力,鞏固自身權力。然眼下形勢已定,若貿然反對,恐遭不測。罷了,暫且順從,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會議結束后,王仙芝與黃巢單獨留下。
“黃巢,你對此次南下之戰,有何看法?”王仙芝問道。
“都統妙計,然我軍南下,仍需謹慎行事。”黃巢沉聲道,“高駢雖性多疑,然其麾下將士皆為百戰精銳,若被其識破計謀,恐反受其害。”
“此言有理。”王仙芝點頭,“然我軍已做好萬全準備,若高駢果然南下,我軍亦有應對之策。此外,我已命趙懷安加強城防,以防萬一。”
“都統高明。”黃巢微微一笑,“然我軍若欲長久立足,還需加強內部團結,防止內部分裂。”
“此事我已有安排。”王仙芝目光深邃,“我已命趙懷安整頓軍紀,嚴懲違紀者,確保軍令暢通。若有不服從者,嚴懲不貸!”
黃巢點頭:“都統英明。”
兩人相視一笑,皆知彼此心中所想。王仙芝雖表面信任黃巢,實則對其心存戒備;黃巢雖表面恭敬,實則暗中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夜色漸深,鄂州城內燈火通明,草軍將士們整裝待發,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南下之戰。而在城外,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次日辰時,王仙芝親率三萬精兵,自鄂州啟程,沿長江水路南下,直趨岳州。船隊浩浩蕩蕩,旌旗獵獵,士氣高昂。沿途百姓聞風而逃,官軍亦不敢輕舉妄動,唯恐草軍突襲。
與此同時,柴存亦率軍兩萬,自鄂州西行,目標江陵。江陵乃長江中游重鎮,扼守水陸要沖,朝廷在此設有重兵把守。柴存深知此戰艱難,遂命先鋒將趙懷安先行探路,同時派出密探潛入城中,打探敵軍布防。
王仙芝一路順風順水,至岳州百余里外,下令停船扎營,靜候趙懷安歸來。趙懷安果然不負眾望,連夜潛入岳州,刺探軍情。翌日清晨,趙懷安返回,帶來重要情報。
“岳州守將為張仲清,此人雖非名將,卻極善防守。其兵力約五千,分駐城外三處要隘,城內另有三千守軍。若欲強攻,恐傷亡慘重。”趙懷安低聲稟報,“然我已探明,張仲清素來驕橫,輕敵冒進。若能誘其出城,便可設伏擊之。”
王仙芝聞言大喜:“此計甚妙。然如何誘其出城?”
趙懷安笑道:“我軍可派出小股騎兵,假意劫掠城外百姓,制造混亂。張仲清必會出城剿敵,屆時我軍可設伏于半路,一舉殲滅其主力。”
王仙芝沉吟片刻,點頭道:“好,便依你之計行事。”
當夜,王仙芝命尚君長率五百輕騎,偽裝成流寇,潛入岳州外圍,燒殺搶掠,制造混亂。張仲清果然中計,次日清晨,親率三千精兵出城追剿。
尚君長見敵軍出城,立即率軍撤退,引其深入。張仲清果然輕敵冒進,一路追至伏擊圈。王仙芝早已埋伏多時,一聲令下,伏兵四起,箭雨如織,敵軍頓時大亂。
張仲清見勢不妙,急令收兵,然為時已晚。王仙芝親率大軍殺出,尚君長亦率軍回擊,敵軍腹背受敵,潰不成軍。張仲清力戰不敵,被尚君長一刀斬于馬下。
此戰大捷,草軍傷亡極少,而張仲清所率三千精兵,幾乎全軍覆沒。岳州守軍聞訊大駭,城門緊閉,不敢出戰。
王仙芝趁勢揮軍攻城,然岳州城墻高聳,守軍雖少,卻仍有三千余人,且器械完備,防守嚴密。王仙芝知強攻不利,遂下令圍而不攻,另尋破城之策。
與此同時,柴存亦率軍抵達江陵外圍,扎營于長江北岸。江陵城高池深,守軍近萬,由節度使劉巨容親自坐鎮。柴存知此戰艱難,遂命趙懷安再次出馬,潛入城中,打探敵情。
趙懷安果然不負眾望,數日后歸來,帶來重要情報:“劉巨容雖為節度使,然其部下將領多為世家子弟,驕奢淫逸,貪生怕死。若能以利誘之,或可策反。”
王仙芝沉吟片刻,道:“此計可行。然需謹慎行事,以免打草驚蛇。”
趙懷安點頭:“末將已選中數名將領,皆為貪財之輩。若以重金賄賂,必可收買。”
王仙芝當即下令,命趙懷安攜黃金千兩,潛入江陵,秘密策反敵軍將領。
數日后,趙懷安果然成功策反江陵守將周德威。此人原為劉巨容麾下副將,因貪財好色,屢受排擠,心中早有不滿。趙懷安許以重利,周德威欣然答應,愿為內應。
王仙芝得報大喜,遂下令柴存率軍攻城,同時命周德威在城中制造混亂,接應大軍入城。
戰斗于次日清晨打響。柴存親率大軍攻城,周德威則在城中放火,制造混亂。劉巨容措手不及,倉促應戰,然城中已亂作一團,守軍士氣低落,紛紛潰散。
王仙芝見時機已到,下令全軍猛攻。江陵城門終被攻破,草軍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劉巨容見大勢已去,倉皇逃竄,最終被周德威親手擒獲。
江陵一戰,草軍大獲全勝,俘虜敵軍五千余人,繳獲糧草無數。王仙芝親自進城,安撫百姓,宣布免除江陵三年賦稅,以收民心。
岳州、江陵相繼落入草軍之手,王仙芝聲威大震,各地流民紛紛歸附,軍勢更盛。
然就在王仙芝志得意滿之際,一封密信卻打破了他短暫的喜悅。
信中所言,正是關于高駢的最新動向。據探子回報,高駢果然已識破草軍在揚州的計謀,并開始大規模清洗軍中異己。趙懷安派出的救援小隊雖成功撤離部分密探,但仍有數十名草軍細作被捕,下落不明。
更為嚴重的是,高駢已下令水師集結,準備南下,意圖與王鐸聯手,夾擊草軍。
王仙芝看完信后,臉色陰沉,久久不語。
黃巢見狀,沉聲道:“都統,高駢若真有意南下,我軍恐將陷入兩面夾擊之境。若不早作準備,恐難應對。”
王仙芝緩緩點頭:“此事我已有安排。我已命趙懷安加強江陵、岳州兩地防務,并命尚君長率軍回防鄂州,以防高駢趁虛而入。”
黃巢微微一笑:“都統英明。”
王仙芝目光深邃:“然我軍若欲長久立足,還需另尋良策。高駢、王鐸皆為朝廷重臣,若聯合出兵,我軍恐難以抵擋。若欲破局,唯有分化瓦解,使其彼此猜忌,方有勝算。”
黃巢眼中閃過一絲精芒:“都統之意,是欲挑撥高駢與王鐸之間的關系?”
王仙芝嘴角微揚:“正是。我已命趙懷安派人潛入長安,散布謠言,稱高駢私通王鐸,意圖割據自立。若此計得逞,朝廷必會對高駢生疑,屆時高駢若無朝廷支持,便不敢輕舉妄動。”
黃巢點頭:“此計甚妙。然若失敗,恐反而激怒高駢,使其提前南下。”
王仙芝淡淡一笑:“此事我已有應對之策。我已命趙懷安在江陵、岳州等地囤積糧草,并命各軍加強訓練,若高駢果然南下,我軍亦有足夠實力與其周旋。”
黃巢拱手道:“都統高明。”
王仙芝微微一笑,目光深邃:“然我軍若欲長久立足,還需加強內部團結,防止內部分裂。”
黃巢點頭:“此事屬下亦有考慮。我軍雖已整編,然各部將領之間仍有嫌隙,若不加以調和,恐生變故。”
王仙芝沉吟片刻,道:“此事我已有安排。我已命趙懷安整頓軍紀,嚴懲違紀者,確保軍令暢通。若有不服從者,嚴懲不貸!”
黃巢微微一笑:“都統英明。”
兩人相視一笑,皆知彼此心中所想。王仙芝雖表面信任黃巢,實則對其心存戒備;黃巢雖表面恭敬,實則暗中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夜色漸深,江陵城內燈火通明,草軍將士們整裝待發,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大風暴。而在城外,一場更為激烈的戰斗正在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