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剛來長城邊的少年人紛紛幫著韓信將糧草搬上車,忙碌之余這些孩子還會抬頭看一看長城,看向那些站在長城的秦軍。
韓信坐在車轅上,又看了看這些搬著糧草的孩子,又道:“你們還想去長城上戍守?”
見幾個孩子愣愣點頭,韓信拿出自己的水囊,先是喝了一口水,笑道:“你們要跟著我去草原。”
這些少年人又愣住了,他們一度以為只是幫忙運好糧食之后就能夠去長城上戍守,而后一天天的煎熬過去。
正在眾人還迷茫,卻見有一人走來。
來人喝道:“站好!”
還有少年抱著一捆糧草,被嚇得當即放下了手中的糧草,嚇得站在原地低著頭。
韓信先是看了眼走來的董翳,行禮道:“董將軍,這些孩子我來帶吧。”
董翳是丞相李斯安排在北方的,與咸陽往來諸多文書也都是董翳準許之后,才會送去咸陽。
雖說對董翳沒什么好感,但韓信能客氣就客氣。
董翳也知這個韓信是公子扶蘇的太仆御官,此人正在幫著蒙恬大將軍的大軍養馬,自然不能怠慢。
董翳瞧著眼前幾個小娃娃,又看看韓信,道:“有勞韓校尉了。”
韓信點頭,再一次行禮。
等那些看著就很兇的董將軍離開之后,這些少年人才長出一口氣。
韓信道:“你們分到我的麾下了,以后不要隨意跟著別人走。”
“是。”這些孩子三三兩兩應聲。
韓信又道:“跟著我去北方,到了大營之后你們在草原鍛煉兩月。”
這句話該不是玩笑了,眾人都聽出了韓信話語中的嚴肅。
言罷,韓信讓他們將余下的糧草都搬運好,又帶了一支百余人的秦軍,眾人出了城關,就過了長城。
回頭看去,立于高坡上的長城擋住了陽光,只是走了一段路之后,慢慢地就離開了長城遮擋下的陰影,眼前就是一片開闊的草原。
這是這些孩子第一次從北面看長城,連綿不絕一眼看不到的長城令人驚嘆。
以前匈奴人也是這樣遙望長城的,他們一度想要越過長城,但這一次被蒙恬大將軍攔在了這里。
而現在,秦軍已拿下了大片的漠南,秦軍的大營就在賀蘭山下。
韓信道:“看吧,等你們到了賀蘭山就要好好練練了。”
“韓將軍,賀蘭山在哪里?”
韓信坐在車轅上,還有些慵懶地道:“北面,以前的賀蘭山并不叫賀蘭山,匈奴人將那里叫作卑移山,是當年頭曼單于王庭木馬的所在,在很久以前呀,匈奴人會將戰死的戰馬葬在賀蘭山下……”
言至此處,韓信又補充道:“賀蘭山這個名字是公子扶蘇給它起的,既然是秦軍打下的地界,就應該用秦人所起的名字,就像是河西走廊,烏鞘嶺以西的河西走廊也是公子扶蘇所取的名字。”
這些孩子都知道公子扶蘇,他是支教的夫子們口中的賢明公子,這位公子愛民,愛天下人。
公子扶蘇還希望人們能夠愛自己,教導人們明是非,知榮辱,要有良好的品德。
那是孩子們心中所敬仰的人,將來他們一定會敬愛公子扶蘇。
因與公子扶蘇有關的傳聞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傳聞有好有壞。
但只要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就會一直敬愛那位賢明的公子。
當年六國的舊貴族十分害怕皇帝,皇帝也就是以前的秦王,而這位秦王卻有一位十分賢明的兒子。
如果公子扶蘇將來也成了皇帝,人們也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吧。
除了公子扶蘇,不論是誰都坐不穩皇位的。
“我沒見過堯舜,我覺得世上若真有堯舜這般的人物,就該是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讓我讀書了,支教的夫子還治好了我爹的病。”
“我們縣的夫子不會治病,可他會教我們織布。”
另一個孩子道:“我從蜀中江原縣來的,我們縣韓夫子什么都會,就連縣令都十分依仗他……”
韓信聽著孩子們議論公子扶蘇,他面帶笑意,沒有打擾他們。
其實不只這些孩子如此,在關中的擁護公子扶蘇的人更多,而且只會比這些孩子更熱烈。
韓信親眼見過人們將一碗碗的糧食放在公子扶蘇曾經所住的地方,那些糧食可以在屋前堆成一座小山。
每每聽那些老農說起當年的渭南,他們總說渭南的新民是在寒冬中一無所有地來到關中的,公子扶蘇給了他們許諾過的一切……
運送糧草的隊伍走了一段路,距離賀蘭山越近,馬匹就跑得越快。
眾人在草原上過了一夜。
翌日,天還未亮,韓信就喊醒了還睡著的少年們,繼續押送糧草。
今天也是這些孩子第一次吃軍中的干糧,一大塊硬如石頭的餅,眾人要砸開才能分著吃。
韓信已吃習慣了這種干糧,便繼續任由這些少年人好奇地在糧車上爭搶糧食。
直到午時,隊伍終于到了賀蘭山大營。
賀蘭山的大營連綿成一大片,從高坡望去牛皮帳篷幾乎看不到頭。
韓信給馬匹解開韁繩,拉著車到了大營前,向這里的守軍說明了來意。
而后那些少年被留了下來,韓信卻要獨自離開了。
“韓將軍,我們不與你一起走嗎?”
韓信翻身上馬,回頭看了看這些孩子,又道:“好好練,練好再來跟我。”
言罷,韓信一揮馬鞭,戰馬嘶鳴一聲離開了大營。
一群少年人就被一個士伍領著進入了大營中。
韓信之所以不打擾他們的興致,是因為來大營的路上是他們最后的一段快樂時光了。
韓信的住處依舊在當初的那片牧場,此地戰馬成片而立,最北方的一個帳篷就是他現在的家。
策馬來到帳篷前,韓信見到了正在哄著孩子的妻子,他將包袱放下,從妻子手中接過孩子,問道:“怎么又哭了。”
“你一抱他就不哭了。”
聽到妻子的話,韓信再一看孩子,他果然不哭了。
一家人就這么在這里養馬,要是匈奴人不來,韓信可以在這里住一輩子,養一輩子的戰馬,真的。
妻子生了孩子之后,氣色一直不好,接生婆婆說這是傷了身體底子,需要喝點補藥,韓信就親自去采買了這些藥。
將孩子放在帳篷內,韓信用牛糞點了爐子,煮著湯藥。
看妻子正在給孩子量著,多半是要做新衣,韓信看著爐子的火,一邊道:“近來兵馬調動頻繁,賀蘭山大營派出了不少騎兵去北方。”
“是匈奴人要來了?”
韓信蹙眉道:“上月丞相府的文書一到,蒙恬大將軍派出數隊斥候去查探匈奴人動向,多半不是匈奴人要來了,是秦軍要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