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二月,帝革唐季藩鎮之弊,詔天下諸道置三司:曰都督使司,統戰兵、征伐、軍屯諸務;曰按察使司,掌刑名、兵備、提學、巡海、清軍、驛傳;曰布政使司,專治民賦、田畝、戶籍、漕糧、考功,兼通聯督撫州縣。
時同平章事劉瞻奏:三司并立,恐權責相軋。帝批答:前唐亡于藩鎮坐大,今分兵政刑三權,使相維而不相侵。都督掌虎符不理民,布政理錢糧不統兵,按察執憲章而監之,如此則天下安。
丙寅,同平章事高進達奏:逆臣豆盧瑑陰結蕃將、亡命數千人,伏于上陽宮外。伺駕過上陽宮,突發弩矢,襲鑾輿。衛士以肉身蔽箭,死傷甚眾。值京兵及至,大呼“護駕”,瑑黨千余人皆被擒。
帝詔刑部尚書楊信、大理寺卿杜宣、中軍大都督曹茂、都察院左都御史韓正可京察逆案。
丙申,信奏瑑黨數百,得其與諸道有司往來書契。帝震怒,敕曰:唐室遺毒,猶戕忠良。自今以往,凡涉謀逆者,不分主從皆磔于市,三族流配。
丁丑,中祖御奉天殿,大宴群臣,以高進達、蕭溝、劉瞻為同平章事,諸功臣進爵遷秩有差。
宴罷,因召群臣諭之曰:爾諸大臣既受封爵,進職位,可謂尊顯矣,當同心輔國,以享祿位。朕嘗思古之君臣,居安不忘警戒,盈滿,常懼驕縱,兢兢業業,日慎一日,故能始終相保,不失富貴。大抵開基創業之主,待功臣非不欲始終盡善,如韓信、彭越,自不能保全其功,深可惜也。至承平之后,舊臣多有獲罪者,究其所以,蓋其事主之心日驕,富貴之志日淫,以致于敗。古人置欹器于座側,正以戒其驕盈耳。汝等宜戒慎之。
甲申,南詔酋龍率軍五萬攻黔中,為都督王建率軍所阻,兩軍交戰于矩州始安城北黔水,王光圖大破群蠻之眾,甲首四千,酋龍急走撤回其境。
三月,江南、淮南、山南等道有司奏報,各道州縣自二月以來雷雨不停,洪澇不斷。吳淞江、漢水、浙江、湘水、白茆塘、劉家河、大黃浦……等處河流泛濫,潭州、襄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等二十余州受災,大水吞沒禾苗,百姓廬舍皆傾覆。
四月,皇帝以河北都督斛斯光為討擊使,提兵兩萬出榆關,東征收復營州失地,然奚部與黨項、沙陀等部南下入寇犯邊,為都尉馬茂林所退。
己巳,沙陀胡酋李國昌、李克用聞朝廷新立,僭越自稱唐王。
時三司會審畢,上逆案終讞。詔曰:豆盧瑑等千三百人凌遲處死,族屬萬四千人斬,余眾二十七萬口流徙邊徼。其沒官田宅、贓賄悉充公帑。
帝曰:抄沒田宅,盡分畿輔貧民。徙刑者北人待來歲冰消南發,南人俟今秋燥熱北遷,毋使困于道途。
七月,戶部尚書封邦彥奏:是歲天下有戶七百七十二萬六千五百二十七,三千八百六十三萬二千六百三十五口。帝曰:諸道田冊丈量不可急躁,需好生丈量,不可馬虎。
八月,帝召工部尚書竇斌曰:耕稼,衣食之源,民生之所資;而時有旱澇,不可不備。今天下初定,國庫充盈,工部當以水司官吏巡察,乘農隙相度其宜。凡陂塘湖堰可儲蓄以備干旱宣泄、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勢修治。事雖以惠民,然有司不可刻薄,募工月給米五斗或錢三百。
九月,帝敕曰:黃河、運河河道盡皆淤堵,應是清理時。今以右都御史韓正可、侍郎張淮澄督工部征天下水工,自河北、河南、東畿、淮南各都督使司挑選軍士,征募民夫,人月給米五斗或錢三百,分番赴工清淤,加筑河堤。凡應募軍民匠作,皆發夏衣冬襖、鞋兩雙,另發百錢赴工,作道里費。
洪武二年正月壬申朔,帝以逆案抄沒之資,詔天下諸道置提學司。開官學四千七百所,社學三萬三千,免束脩書本諸費。貧家子皆負笈就學。
二月,革科舉舊制,設明工六科:木匠考營造法式,石匠試測繪雕琢,水工較疏浚堤防,鐵匠競冶鍛之技,船匠比帆檣設計,醫匠較方脈針灸。取士二百人,授工部主事、將作監丞等職。另于太學立格物院,授算術、化學、物理諸學。
三月,造千料戰船三十,兩千料福船六十,組巡海艦隊。命登萊鎮探索遼東、新羅航道;杭州鎮巡弋日本;廣州鎮通安南、室利佛逝。賜詔曰:舟楫所至,當播仁化,勿恃強凌弱。
四月,李陽春奏:嶺西安南蠻亂已平,俘十萬眾。請編為屯兵,教以漢語農事,墾西江河谷。帝允之。
五月,南詔酋龍寇會川。巴川郡王張武以火炮破陣,斬首五千級。
七月,帝閱京兵,見軍容弛懈,敕五軍都督府:今承平未久,豈可忘戰?昔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唐玄宗花萼醉禁軍,皆亡于宴安。自今各衛旬操不得輟,懈怠者奪爵!
九月,交河郡王張淮深入朝。帝率百官迎于上東門,執其手曰:非公守西域,朕安得高枕?夜宿敦煌郡王舊邸,共話河西舊事至天明。
十月,沙陀、黨項寇代北。云州都督曹茂以火炮破騎射,斬首八百,獲戰馬千匹。
十二月,新羅獻新羅婢三百,于闐進玉器百件,仲云獻良馬三千,吐蕃貢馬萬五千。帝賜各國《洪武歷》及農書,敕曰:往來商旅,當護其道。
洪武三年正月,關內、河南雪薄。帝觀天象,謂戶部曰:《史記》云冬無雪,民多疾,其令諸州掘井修渠,備春旱。發內帑二十萬貫助工。
二月,長江溢,淮南、江西八州浸。帝減膳撤樂,遣工部尚書竇斌督治水。蠲免歲賦,撥錢五十萬貫為災民造屋。
三月,國子監奏:天下官學社學新增學子四十七萬六千四百五十七人。帝甚悅。
四月,五星聚于東井。太史令奏:此高祖入關之兆也。帝曰:昔武帝時五星出東方,言曰利中國,今豈異乎?遂免關內、河南兩道賦稅。
六月,魏州故牙兵韓忠義聚千人造反。河北都督斛斯光使馬懿討之,斬于臨清驛。帝敕:自今牙兵年五十者許歸農,給田免賦。
七月,平州牙兵二百五十人叛投奚部。邊將追至白狼水,盡擒之。帝曰:此輩負恩,毋赦。皆斬于盧龍塞。
九月,安南長山蠻亂。都督鄧儼遣兵馬使葛從周率五千兵進剿,破三十六寨。徙降蠻十萬于交趾,帝蠲其賦三年,賜糧三十萬石、耕牛萬頭、鐵犁五千具。
十月,博州王樸詐稱黃巾,聚眾數千掠鄉里。斛斯光遣馬懿擊之,擒樸于聊城。
十一月甲申,敦煌郡王張議潮薨。帝悲慟,輟朝三日,追封涼王,謚忠武,配享太廟。親制挽詩曰:河西風雨三十年,漢節終開日月天。以其長子淮銓襲公爵,余子皆授銀青光祿大夫。
十二月,戶部奏:歲入糧三千二百六十七萬石,雜稅九百四十六萬貫。帝敕三司:須明刻碑示民,有貪克者族。
洪武四年正月,帝革中書省,置乾元、貞觀、宣政、紫宸、文思、武成七殿大學士,秩正五品,總稱內閣。二月,頒《內閣敕》:其職惟匯奏擬答,非宰相也。入選者必戍邊一載,治縣三載,通武事而知民情。
三月,湘西慈利蠻酋覃行章焚澧州倉廩。都督劉英諺率土家兵五千,以火藥破其峒寨。帝敕:剿撫兼施,不可妄殺。。
辛未,山東青州蝗,帝命戶部發錢三十萬貫賑濟,免本年賦稅。
四月,山西平陽饑,撥京倉糧五十萬石賑之。
五月,嶺西邕、桂蠻亂,號十萬眾。副都督遣張歸霸、龐師古率七千兵討平,俘十萬眾,悉編為屯田兵。
七月,江南大雨三月不止,長江諸水溢,七十三縣受災。帝發內帑七十萬貫,遣工部尚書耿明治水。是月,宰相劉瞻致仕,賜宅邸、錢帛,命北軍護歸鄉里。擢河東布政使崔恕為相,王平仲代其職。
八月,國師悟真奏:吐蕃王沒盧丹增受冊封,建寺五十六座。帝命隴右、劍南擴修驛道通吐蕃,敕沒盧丹增發民夫十萬助工,日給糧三升。
九月,革僧道度牒舊制,定佛誕、玄元二節科考。收天下寺觀田六百萬畝,限三年無牒者還俗。僧道怨嗟而不敢逆,多奔吐蕃。
十月,戶部奏:天下倉廩積糧二千二百萬石,錢四百萬貫。
十一月,軍器監獻火繩槍。帝召宰相曰:渤海據遼東故地,輕慢天朝。昔衛滿竊朝鮮,武帝猶發兵滅之。遂調糧五十萬石往登萊,集諸道兵于青州操練,造艦二百艘,欲跨海東征。
五年二月,帝詔青州聚兵三萬,都督耿明率海軍二萬北上。于登萊、遼南諸島修倉儲十二座,筑石堡五處,烽堠相望。工部奏:“跨海運糧,須造二千料海鶻船百艘。”帝允之,令戶部撥錢八十萬貫。
四月,會川大雪山蠻叛,斷西南驛道。巴川郡王張武率兵萬人,攀冰崖、焚藤橋,搜剿百余洞。斬首三萬,俘五萬悉編屯田。帝敕:雪山險遠,當置戍堡,永絕后患。
八月,以江南水患未根治,發戶部帑錢五十萬貫,浚吳淞江百里,拓黃浦江口,固浙江海塘。
十月,賑杭州饑民三萬三千七百八十余口,給米十六萬石。
洪武六年正月,鎮州舊牙兵王奎糾亡命三千,詐稱“天補平均大將軍”,掠趙州。河北都督斛斯光發輕騎五千,夜襲其營。奎據滹沱河頑抗,光令士卒負草填塹,火槍齊發。斬奎于亂軍,傳首河北諸州縣。帝敕曰:牙兵遺毒,務須根除。自今獲叛卒,首惡凌遲,從者皆戍安南。
三月,京畿春旱,麥苗枯槁。帝命京畿道發常平倉粟百萬石,分設粥棚三百處。另遣工部督民浚井萬眼,賜《救荒本草》于諸縣,減膳祈之。
七月,渤海使裴颋至洛陽,詰問海上筑堡事。帝曰:遼東本屬漢人,昔唐室衰微暫棄之。今朕承天命,當復漢家舊疆。爾王可遷民北徙,免遭兵燹。
颋曰:唐太宗曾困于安市城。帝曰:卿不見野狼川黠戛斯之歿乎?颋汗流浹背而退。
八月,青州軍盡換火繩槍,造彈藥百萬斤。征民夫二十萬運糧,沿海設水驛三十處。
九月,渤海大將李居正陳兵三萬于遼東。筑冰城、布鐵蒺藜。耿明遣快船擾其糧道,焚其舟師百余。
十月,黔南矩州蠻叛。都督王建以土司兵為前鋒,誘敵出峒,火攻破之。斬首萬余,收降四萬編為屯兵。
十二月,新羅使金裕弘請助戰。帝拒,賜錦緞百匹。
洪武七年三月,耿明率水陸大軍五萬渡海攻遼東,李居正退守遼東城,耿明以張延暉、馬殷、王重榮分兵多路,進取遼南諸城與平壤。
四月,耿明率軍兵圍遼東城,以火槍兵猛攻,騎兵橫擊,斬首渤海勁卒萬余。
五月,渤海王大玄錫聞戰敗驚懼,遣裴颋入朝談和,徙遼東之民北上渤海。耿明遂出兵收復遼東。
六月,帝置三司于遼東,曰:遼東廣袤,朝廷秩序將玄菟、遼東城、平壤等處灘涂圍堰填土,便可得耕田千萬。以朝廷之力,想要牢牢占據遼東,非百萬人而不可。眼下遼西填土造路,非十余年功不可成,遷徙百姓唯走海路。
己巳,帝傳旨南衙,以河北、河南兩道百姓為主,凡遷遼東之民,免田稅三年,每口發田二十畝,每戶發耕牛一頭。
洪武八年二月,帝諭海軍都督耿明曰:朕嗣位八載,日本未嘗遣使。海宇茫茫,豈無化外之邦?卿當率舟師東巡,詢其不貢之由,且探東海諸夷。
四月,耿明率舟師二萬八千、海船二百八十艘,自明州出洋。旌旗蔽日,帆檣如林,浙東百姓聚海岸觀之,嘆為“龍驤渡海”。
五月,艦隊抵日本博多灣。日主國王年幼,其關白宰相藤原基經攝政。見漢艦巍若山岳,火器森列,急遣使奉國書、獻珊瑚明珠,請以佐渡島為漢軍泊港。耿明宣敕曰:“爾國久闕朝貢,本當問罪。念汝恭順,許開互市。”
六月,耿明令于佐渡筑官港、修船塢、設烽堠,留兵三千鎮守。另遣兵二千探險船隊東進。
七月,湘西峒蠻復叛,掠朗、澧二州。帝敕淮南等三道合兵進剿,破寨八十二,俘六萬余。悉遷山南東道,授田器、稻種,敕曰:三年不征,使習耕讀。
十月,發火藥三百萬斤、帑錢二百萬貫,修黔中官道。鑿山架橋,自辰州至播州,開辟西南坦途。
十二月,戶部奏天下戶籍:戶八百六十二萬四千五十三,口四千二百五十七萬二千六十五;田二百八十七萬八千八百七十二頃,歲入糧三千七百四十七萬六千五百石。另列布帛、金銀、鹽鐵、軍馬之數,帝朱批曰:“倉廩雖實,猶須節儉。”
洪武九年二月,帝以河北遼東、河東三道十五萬兵征契丹與奚。
三月,安南長山蠻作亂,兵馬使葛從周以兵萬人平之,破其寨六十八,殺蠻三萬,群蠻皆潰。
五月,海軍東巡遇大風浪,傷兵退福建,帝發海軍千人,船二十艘繼續東巡諸夷。
八月,郴、桂諸蠻作亂,劉英諺平之。
洪武十年二月,帝詔河北、河東、遼西三道出兵,合擊奚契丹。都督斛斯光為行軍大總管,率鐵騎五萬出古北口,遇契丹夷離堇敵輦于灤河。光以火繩槍陣破其騎射,斬敵輦于馬下,追亡逐北三百里。俘胡虜二十萬口,獲牛羊百萬計。契丹可汗遙輦欽德北遁室韋山,漠南遂空。
四月,置大寧道,轄遼水以南新土。設都督府于大定府,按察司于惠州,布政司于武平。遷胡虜于河北屯田,發關東罪民實邊。帝親制《安邊策》:“胡漢雜處,教以耕讀;三年免賦,永為漢民。”
是月,開科舉于洛陽。試策論、算術、律法三科,取士百二十人。帝臨軒策問:“何以安奚契丹之眾?”狀元王樸對曰:“施仁義、通婚姻、興庠序。”帝擢為大寧布政參議。
七月,渤海郡王高駢奏:“南詔多象兵,請調火器。”帝命軍器監撥震天雷五千、火繩槍八千助戰。
九月,發四道兵十萬、民夫四十萬征南詔。輸火藥五十萬斤,糧草二百萬石。高駢出會川,李陽春出邕州,鄧儼出播州,三路并進。
十月己酉,高駢破南詔山城十七座,焚象陣于洱海。庚戌,李陽春敗獠子蠻三萬于都金,獲銅鼓百面。壬子,鄧儼部將葛從周擒酋長楊慶于建水,鑿石紀功。
臘月寅卯,南詔王酋龍遣使獻降表、地圖、象齒三十車。帝擲表于地曰:昔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今爾屢犯劍南,非真心歸順。敕諸將:盡收其地,設云南道。
洪武十一年二月,高駢、李陽春破弄棟城。南詔軍以龍尾關死守。
五月,河北趙州牙兵王祐聚眾叛,殺刺史據城。都督斛斯光以云梯火攻破城,誅祐等三百人。帝詔:天下舊牙兵及子孫,皆錄名冊。有犯禁者,舉族流大寧戍邊。于是河北道徙八千余戶。
八月,帝召太子烈曰:“朕開國十一載,京察屢行而吏治未清。今命爾領新科進士百人、太學生千員,巡京畿九府。須效光武云臺勘簿,勿負朕望。”太子頓首受命。
九月,閬中郡公鄧儼薨。帝輟朝三日,追封南海郡王,謚武勇,陪葬帝陵。其子鄧隆襲定國公。
十月,酋龍焚陽苴咩城,挾民三十萬西遁永昌。沿途焚倉廩、斷橋梁,南詔故地煙焰蔽天。高駢急發軍糧賑遺黎。
十一月,駢復陽苴咩城廢墟。帝詔設云南道,治所昆州,置三司。發劍南糧二百萬石,遷工匠三萬往云南。敕曰:滇民疲敝,免賦三年。軍士屯田者,給牛種農器。
洪武十三年十二月,晉昌郡王高進達、太原郡王王式同日薨。帝聞訊罷朝三日,素服御貞觀殿,泣謂群臣:“進達從朕于隴,掃吐蕃、平河朔、定中原,今日殂落,如折股肱。”
壬寅,帝追封高進達為肅王,謚文正;追封王式為并王,謚文成。命有司以親王禮治喪,敕工部造螭首碑,帝親撰神道碑文。
以高進達陪葬帝陵西闕,賜東園秘器、黃腸題湊。發羽林軍三千送葬,旌幡蔽日,自羅隱至帝陵百里縞素。
高進達子高述襲晉昌郡王,降等世襲;王式子王涉襲太原郡王。帝召二子諭曰:“爾等當守謙抑,毋墜門風。”
洪武十二年正月甲辰,東洋艦隊率舟師返安南。獻紅薯、土豆、玉米、橡膠、番茄、南瓜等物三十余種。帝令刊《農政新書》,留嶺南試種。艦隊歸者皆授田賞爵。
五月,云南都督高駢奏:滇南瘴癘,戍兵病歿者十之三四。請征黔中、嶺南蠻兵五萬,以其耐濕熱。帝從之。
八月,太子烈奏京察結果:查勛臣李陽春等十八家隱田五萬七千六百頃,贓物折九百二十萬貫。有刺史私改魚鱗冊,縣令縱奴奪民田。帝黯然曰:朕平天下易,治人心難。遂詔太子總領二十道京察。
十月,戶部奏天下戶籍:戶九百二十萬五千六十七,口四千六百四十二萬七百五十九;墾田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四百一十頃,歲入糧四千二百六十一萬二千六百九十二石。帝朱批:雖增田畝而實征反減,蓋因勛貴隱漏。著太子徹查,毋縱毋枉。
洪武十三年正月辛亥,帝大祀天地于南郊。服袞冕,執鎮圭,奏《云門》之舞。燔柴告天曰:“臣繼隆謹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明薦于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伏惟蒼昊佑我烝民,五谷豐登,邊陲寧謐。”
三月,嶺南布政使趙朓獻新作豐收錄:紅薯畝產八石余,土豆四石,玉米一石六斗,辣椒等佐膳之物不可勝計。
尤奏:諸物不擇地力,磽薄新墾之田亦得三成收。帝大喜,敕曰:此天賜瑞穗,當廣布天下。
四月,宴群臣于集仙殿。始用《九奏樂》,群臣舞蹈稱萬歲。
六月,黃河決于鄭州。成國公趙英發河南、河北民夫十萬堵決口,遷災民三萬于荊襄。帝減膳撤樂,撥內帑五十萬貫賑濟。
十月,高駢克永昌。奏言:高黎貢山以西瘴癘彌天,士卒病者日百數。乞暫休兵,俟冬瘴息再進。帝從之,賜醫藥萬劑,敕曰:士卒性命,重于南疆寸土。
十一月,南詔王祐世隆薨于瘴疫。長子隆舜繼位,遣使奉地圖戶籍,請稱臣納質。帝許之,收質子隆啰盛,置國賓館。
十二月,詔告天下云南平。免劍南、山南西、嶺南、云南四道賦稅三年,賜西南戍卒雙餉。敕建忠烈祠于昆明,祀征南陣亡將士。
洪武十四年正月,太子奏關西、關東京察官吏牽扯數萬,貪墨金銀及隱匿田畝不可計數。帝知道后,令有司依律將其流配戍邊。
二月,帝出巡河西,令太子監國京察諸道。
三月,福建有司奏:福泉二州有疫,死者數千,皇太子遣人巡視災疫,免二州賦稅,令有司以醫藥賑災。
丙辰日,帝至狄道,參拜鳳凰山忠烈祠。
四月,有司奏京察江南,豪強多不法,皇太子令有司依法查辦。
辛亥,帝至張掖,與交河郡王游甘州。
五月,江南豪強多反,許多州縣都被豪強的家仆縱火而火光沖天。這些世家豪強家仆數百上千,聚眾圍攻州府縣衙,都察院監察御史盧質急調都督使司兵馬鎮壓。
六月,監察御史盧質奏:都尉陸枕以蘇州豪強作亂為由,聚兵攻蘇州,欲要殺盧質。眾將不知,直到圍住蘇州才知道自己在謀反。左右別將趁夜擒陸枕,獻俘蘇州。太子得知后沒有怪罪這些將士,而是發錢萬貫來安撫他們,獎勵他們撥亂反正的結果。
七月,帝與交河郡王相別,返洛陽。
九月,江南豪強多亂,太子調淮南諸道兵馬進入江南平叛。
十月,帝至洛陽,太子率領百官出城迎接,帝開朝于乾元殿,太子奏:京察犯事罪官四千五百,佐吏白直三萬三千,叛賊一百九十六家。帝令其依律懲處。
丙寅,帝以太子京察多牽連無辜,令其往熊耳山老君觀禁足半月。
丁卯,帝釋太子于老君觀,令其居東上閣與內閣理政當差。
十一月,林邑寇安南,帝聞令嶺南副都督李神福統兵二萬討之。遂緣海而進,隨山刊道千余里。
洪武十五年春二月,安南都督李神福率師至浪泊。林邑王范陀羅以象陣迎戰,神福以火槍驚象,象陣反奔,斬首三千級,降者萬余人。
三月,神福以舟師溯香江,破其都城占婆。俘范陀羅,焚其王宮。重立馬援銅柱,鑄銘曰:銅柱折,交趾滅。林邑遺民望柱泣拜,不敢仰視。
四月,帝詔以安南、林邑地置安南道,設三司。擢李神福為安南都督。敕曰:林邑兇頑,今既平定,當施仁政,勿復苛斂。
五月,南海諸國聞林邑滅而震恐。婆利、盤盤、真臘、陁洹、訶陵、墮和羅、婆登、東女國等八國遣使奉貢,獻明珠、犀角、吉貝布。帝宴之于集仙殿,賜《洪武歷》及農具。
七月,日本國使橘逸勢獻砂金百兩、珍珠十斛。帝令將作監授“灰吹法”煉銀術,賜《齊民要術》。橘逸勢叩首曰:日本愿永為漢東藩屏。
八月,南詔王隆舜竊據驃國故地。帝遣御史中丞杜宣持節叱責:爾父新喪,尸骨未寒,輒敢拓土?隆舜惶懼,獻象齒百具謝罪。
十月,浙江布政使王泰奏:今歲赴日商船七十余艘,惟七艘返航。民傳東洲有金山銀海,多冒死往之。帝召日本世子定省詰問,定省戰栗曰:臣國禁民私出,必是奸民誘拐。遂遣使回國徹查。
臘月,日使回報:東洲確有大漢商賈聚居,掘金伐木,建金山城。帝嘆曰:利令智昏,雖圣人難禁。令浙江刊布《渡海誡》,然求富者猶趨之若鶩。
洪武十六年二月,嶺南布政使趙朓奏新作擴種事。帝敕曰:農事貴實,卿當以《種樹書》錄其利弊,頒行諸道。敢有虛報畝產者,削職為民。
丙申,發薯種百萬斤于諸道。
三月,河東都督劉知俊奏:西黠戛斯為沙陀、黨項所破,可汗李錚戰歿,部眾南奔。
帝嘆曰:此胡虜自相殘,然不可使擾北疆。令收黠戛斯降眾三萬,安置河南墾荒,授田給種。另發內帑錢二十萬貫、糧三十萬石,筑邊城十六座,自云中至單于臺,列烽置炮。
五月,渤海大饑,人相食。王弟大某顎遣使求糴。帝曰:救災鄰邦,仁政之本。令海軍運糧五十萬石,以中原市價售之。渤海民感泣,刻“漢德如天”碑于忽汗海。
七月,海軍都督耿瓛巡呂宋。土酋拉坎蘇率萬人攻營,瓛以火炮破其木寨,擒酋長。帝敕:誅首惡,赦從者,設市舶司通貿易。
九月,命耿瓛于呂宋馬尼拉灣筑官廠,建糧倉、船塢、烽堠。令接應東洲商船。
十月,國師悟真奏吐蕃統一。帝諭:吐蕃地瘠,宜牧不宜農。許于松州、鄯州五市,以牛羊易糧帛。吐蕃始興牧政。
十一月,福建商船自東洲返,載金銀十萬兩。布政使王平奏請征稅二萬兩。帝批:海商冒險,稅率宜恒,著為定例。
十二月,戶部奏:天下戶九百六十四萬二千六百七十,口四千八百一十三萬三千五百二十;田三百二十五萬七千三百九十六頃,歲入糧四千七百五十萬石。帝觀籍嘆曰:人口田畝漸復漢唐盛況,然人均不足十畝,猶須墾殖。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