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五五零章 新安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治中,別來無恙啊。”

  俞大猷和戚繼光拱手,同王言打招呼。

  此時已經是隆冬時候,前日下的大雪還沒化呢,俞大猷等將領來到京城領工受賞,便就前來拜見王言。

  還是在順天府的府衙,王言給他們回禮。

  “該是我問你們好才是。東南亂局全賴二位將軍用命,方有今日之大勝,有今后之安寧。今天咱們吃火鍋,這么冷的天,就適合吃點兒熱乎乎的肉。二位將軍,請,咱們吃喝說話。”

  眾人到了中堂,飯桌上已經擺了三個火鍋,一大堆的肉碼放齊整的在盤子里,看著肉的肌理就已經讓人食指大動。還有在冬日里難得一見的各種的蔬菜,也是一堆堆的擺在桌子上,真是葷素搭配了。

  三人坐下,俞大猷說道:“還是治中會享受啊,這些菜便是在暖和的兩廣都見不全。”

  王言正弄著一盤子肉下進鍋里,聞言笑著回應:“老將軍這是罵人呢啊。”

  “哎,治中誤會了,老夫深知治中愛民如子,并無搜刮民脂民膏之舉。便是有著許多難得的綠菜,想來耕種勞作之人也全都賺的盆滿缽滿。”

  俞大猷笑呵呵的解釋。經過了這么久的通力合作,他已經算是了解了王言的為人,也知道王言是開玩笑呢。

  戚繼光在一旁也有樣學樣的下肉,笑著接話:“老將軍說的對,治中就是帶人賺錢的。這一次東南平倭,多虧了治中籌措軍需啊。”

  “你們也是,三句不離打仗。”

  王言搖了搖頭,說道,“二位將軍還是在這捧我呢,這仗怎么打贏的?肯定是陛下廟算無敵,是陛下讓我這個順天府治中給東南平倭籌措軍需,各個衙門通力合作,這才有了大勝。

  哎,不用這么看我。說些大不敬的話,很多時候說話先提陛下之功,或有吹捧之嫌,然則陛下的信重卻是無法抹去的。陛下得先讓我上來,才能有我為國盡忠的機會。

  今次的戰事也是一樣,是陛下對東南大戶有意見了。以往沒有這么好的機會,也沒有許多的軍需,打不起、耗不起,如今萬事俱備,才有了今次的大勝。歸根結底,都是陛下的功勞,咱們不過是發揮了本就應該發揮的作用罷了。

  或者我再說的明白一些,這一仗要是打不好,咱們都得死。”

  本來挺高興的事兒,被王言如此說了一通,高興的二人又沒了精神。是想到了一旦這一仗打不好,由此而來的可怕影響。畢竟他們倆又不是不知道,嘉靖火之親和的逆天屬性。

  王言倒著酒,邀二人喝了一杯,“是我掃興了,看看,好好的打出來的大勝仗,非得說什么敗了怎么樣,忒沒意思。還是說說這菜吧。

  這菜是上林苑衙門種出來的,這幾年宮里銀子多,上林苑也就擴張了不少,暖棚蓋的更多了許多。另外我還讓人專門研究冬日里種菜,研究讓這些綠菜高產,這兩年也算是有幾分收獲吧。

  現在上林苑出產的綠菜可是供不應求啊,除了供給宮里,還有陛下賞賜官員,余下的都發賣出去,搶手的很。上林苑的太監都打死兩個了,真是錢財如流水啊。

  我能吃上這么多,是陛下知道我貪嘴好吃,每日里都讓人給我送些新鮮的綠菜,都是陛下的厚愛啊。吃到這肉,這菜,就要常念陛下圣恩。”

  “治中辦了許多實事,陛下厚愛也是應該。來,治中,我敬你一杯。”戚繼光十分主動的捧哏。

  如此一番過后,三人這才聊起了此次東南平倭的具體經過。

  最后,戚繼光說道:“我等東南大勝,歸結下來原因有三。”

  見王言目露詢問,他解釋道,“其一,乃是陛下支持。其二,是治中籌辦軍需十足十,將士們的餉銀給的足,撫恤給的厚,自然愿意用命。其三,便是后來的倭寇不如先前了……”

  戚繼光給王言綜合分析了一番,為什么現在的倭寇沒有以前的倭寇厲害。

  這并不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總的來說,東南沿海就那么多人,有膽子出海當倭寇的人實際上也是有數的。這些人當倭寇之前就是爭雄斗狠的地方地痞流氓,被地方士紳大戶收編以后成為地方黑惡勢力,出去到了海上更沒王法,燒殺搶掠就是敢下得去手。

  這些人的戰斗力還是不錯的,膽子大,敢下手,打起仗來勇猛,禍害起人來兇殘。

  次一級的是被裹挾的壓抑著獸欲的人,他們是唯唯諾諾后來爆發的,他們比黑惡勢力更狠,但是戰斗力相對來說差很多。畢竟過往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們都是辛勤勞作又沒幾多收獲的,沒有那些黑惡勢力吃的好。這就差了許多。

  再加上黑惡勢力一直爭雄斗狠,練出來的一些打斗、逃跑、活命的經驗本能,是要比尋常人更拔尖的。

  這兩類人的數量都是有限的,再余下的被裹挾起來的人,也就那么回事兒了。當百姓,他們吃不飽。當倭寇,他們一樣吃不飽。

  這一次的東南倭亂雖然是早有預謀,但是在如此久長的持續打擊之下,老倭寇的損失很大,新人是不堪用的。

  這伙新倭寇哪里是正規軍的對手?尤其還是給足了餉的正規軍?

  一幫殺胚,只要錢到位,只要死的值,那可真是往死里干的,拿了錢真辦事兒。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一旦上了戰場也不容許不辦事兒,畢竟你不殺倭寇,倭寇就來殺你。想要臨陣脫逃,后邊還有督戰隊專門砍人頭,只能一往無前的殺。

  但是話又說回來,領到了足額甚至超額的軍餉,死了的撫恤也是十足十的能落實下去,在心理上也讓他們更加的勇猛無畏。

  原本生死相搏,可能只發揮出八成,剩下兩成是對這狗屁世道的反抗。現在卻是十二成都不止,一往無前,無懼生死,視死如歸,才是這些將士們的慷慨悲歌……

  盡管什么都清楚,王言也還是很耐心的聽著戚繼光解釋,俞大猷補充。

  聽過以后,王言說道:“另外胡部堂和譚中丞也是統籌有方,功勞是不能抹殺的。大家通力合作,精誠團結,才有了東南安定。

  但歸根結底,將士們用命才是主要的。不管倭寇強弱,我都相信今次東南之亂能夠平定,我們的將士們是英勇無畏的好將士。

  你們放心,此次打仗的功勛認定我也在盯著。京城這邊,權貴大戶們都罵我是狗,我這條狗就死死的盯著他們,誰敢在這上面動手腳,我就讓誰全家不安寧。”

  這是王言給的保證。

  打完了仗,這些有良心的將領,最難的就是手下的功勛、撫恤、賞賜問題。辛辛苦苦賣命干的仗,撫恤沒多少,賞賜還落不到實處,下邊一大堆升官兒的還上不去。這些問題最終都堆到了上邊的將領身上。

  結果就是上面對將領不滿意,下邊也對將領不滿意,兩頭不討好。

  要是沒良心的就舒服多了,但顯然俞大猷、戚繼光等此次東南平倭的將領,都還是不錯的。

  另一方面也是此次借著打仗的機會,王言算是在一眾的領兵的將領中有了相當良好的口碑。畢竟打仗就是打后勤么,這一次王言給他們進行后勤保障,那可真是舒心。

  在京城發動漕運送糧食,在福建、兩廣發新寶鈔,直接給胡宗憲、譚綸兜底,凡牽扯倭寇的一律緊急抄家查辦,程序后補。也就是說,譚綸、俞大猷等人覺得誰通倭,誰就通倭,先把人辦了再說,有問題都算王言的。

  同時王言又調動了湖南、湖北、安徽、巴蜀的資源,來給東南提供保障,還順勢查辦了一大批漕運相關的人。

  當然就如同王言與嘉靖說的,他當不了首輔,這些地方的官員們當然都不聽他的話,是他跟呂芳合作,壓著各個衙門以及地方官府辦事的。這其中的沖突,利益糾葛,那就太多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王言給這些將領們提供后勤保障,讓他們自從當上軍官領兵以來,打了最爽、最輕快的一仗。

  中間環節的各種貪腐,王言直接遠程揮刀,砍了幾十人,最大的官兒是知府,譚綸砍的,戚繼光的部下執行的,廠衛監行。這事情現在朝堂上還在爭吵,還在彈劾王言。

  不要前線的將領催促,押送補給的隊伍自然就是玩命的趕,催不催都是一個樣,盡最大努力的在輸送。

  主要原因在于,王言借著這一次的戰事,在各地都開了皇家銀行的分行,發出去的全都是寶鈔,別人必須得認,不認就成軍需了。

  他給運輸的軍卒、百姓發錢,錢又能花得出去,花不出去他們甚至賺的還更多,那自然主觀能動性就拉滿了。

  總結下來就是,王言就是靠寶鈔提供的后勤,拿著空頭支票打贏了這么一場事關大明興衰的大戰……

  也是靠著后勤,靠著空頭支票,讓一眾將領對他好感爆棚。他也算是借著這一仗,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這也是為什么嘉靖要說那些話,因為他已經看到了,王言正在攫取權力。對此,嘉靖是樂于見到的。

  從私心來說,王言聽話能搞錢,從公心來說,王言辦事兒相當靠譜,治理地方卓有成效,是有能力讓大明走向偉大的,他嘉靖躺著就成萬萬古之一帝了。

  李贄說太祖高皇帝是千萬古之一帝,那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自然就是萬萬古之一帝……

  二人連連應聲說好,高興的給王言敬酒,喝的相當痛快。

  又是喝了一會兒,王言問道:“陛下對二位將軍有何安排?”

  “我等只見了陛下一面,聽了陛下的勉勵,就被呂公公送出來了……”俞大猷搖著頭,對自家皇帝也很迷。

  王言含笑點頭,又問:“那二位將軍自己有何打算?”

  “我二人哪里有甚么打算?在哪里都是盡心王事,都由陛下安排就是。”戚繼光很好的領會了王言的精神,說話就得提陛下。

  “照我說,老將軍在南方熟悉,年歲也大了,在南方還是安逸些。聽胡宗憲來信說,老將軍給海軍訓練的也不錯,今后還是在南方吧,既是鎮守東南,也能守著船隊經略南洋。我先前便與二位說過了,船隊經營好了,海軍無敵海疆,就是大功一件。”

  俞大猷想了想,說道:“治中說的在理,老夫也確實不想動地方,那就如此定下?”

  “回頭我奏請陛下。”

  王言喝了口酒,轉頭看向戚繼光,說道,“戚將軍不過三十七歲,年富力強,正是當打之年。南方安穩了,北方的邊事也不能輕忽。我以為,戚將軍總理薊遼軍務,練兵備邊,乃是最適宜戚將軍的去處了。”

  “治中有意北進?”俞大猷忍不住的出聲問了起來。

  “北方不同東南,局勢復雜,是牽一發動全身。一地戰,便是全都戰。補給路途遙遠,糜費甚巨。以我大明如今的國力,不宜輕啟大戰。還得我再施展手段,籌謀軍需,尋到良機方能一戰。”

  王言給了個算是明確的回答,接著說起了不過的話,“在此之前,還是以練兵防守為主,不讓北方的蠻子輕易南下,擾我邊民安寧。其次便是要圈定榷場,與他們貿易,賺他們的銀子,最好是做到讓他們都用咱們的寶鈔,等到了那時候,收拾他們輕而易舉,或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俞大猷和戚繼光兩臉懵逼之中,王言貼心的給他們解釋了經濟控制的威力,以及先進文化、思想對于底層百姓的影響與沖擊。

  “這些事不要戚將軍多慮,練好兵,守好邊就行。做到了這些,我保你發財。”

  戚繼光連連擺手:“治中誤會了,我不是……”

  王言微笑搖頭:“該拿就得拿,這銀子你拿的心安理得。你以為這銀子就是那些蠻子的?還有山東、山西、河北的大戶,他們都跟北邊的蠻子做買賣。咱們設了榷場,斷了別人的買賣,就是賺了他們的銀子。麻煩多著呢。

  這事兒真要開始做了,到時候說不得我又得被襲殺十數次嘍……”

  “治中大義,全憑治中安排。”戚繼光都動容了,他在王言身上感受到了強烈的讓大明偉大的意愿,真的用命在為大明奮斗……

  “那就這么定了,明日我就進宮啟奏陛下。來來來,二位將軍,今日一醉方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