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有一個很殘酷但很真實的事實,那就是,當國家機器想要制造所謂的罪證,那么這些罪證一定會天衣無縫,任何人都找不到漏洞。
在這個領域,皇城司是行家。
大宋的皇城司,不僅僅是皇帝的眼線密探,它更可怕的是,它能直接制造罪案,決定罪案的結果,以及炮制證據,將案子定為死案,永世不得翻身的那種。
趙孝騫決定動用皇城司來處置石仲先自盡一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兩世為人,趙孝騫早已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質。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沒那么單純。
石仲先的生平就算是毫無瑕疵的清廉官員,做人做官清清白白,可他在宮門前自盡,趙孝騫的名聲受損,滿朝文武因此鬧得沸沸揚揚,人心動蕩不安。
石仲先在動搖大宋社稷,在抹黑至高無上的皇權,僅憑這一點,他就必須釘死在“奸臣”這個位置上。
既然已經是奸臣了,那么如何炮制這個奸臣的罪證,已經不重要,一切交給皇城司。
或許九泉之下的石仲先,還在暗戳戳地以為,自己死了也能留下好名聲,忠臣苦諫,天子不納,遂以死證心志,聽起來多么正義,多么悲壯,青史上必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孝騫只能說,這貨想多了。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人物也是。
于是,石仲先的頭七還沒到,朝堂上便已傳出了風聲。
剛被任為門下侍郎的蔡京,當著政事堂宰相們的面,拿出了一摞厚厚的罪證。
里面有石仲先生前任上貪墨的錢財,共計一百二十余萬兩。
每一筆賄賂,每一筆賬目都有跡可循,具體到了年月日,何人經手,何人目擊,錢財藏匿于何地。
然后就是石仲先徇私枉法,曾經任知縣,任監察御史等職時,經手了多少樁冤假錯案,涉及了多少條人命。
還有石仲先的家人親眷打著他的名頭,暗中與遼國通商,販賣違禁的鹽鐵等物質,從中牟利甚巨。
涉及罪案一共七大款,二十余小款,每一樁皆有人證物證,證據鏈固定鎖死,完美閉合。
當蔡京將石仲先的罪證拿到政事堂時,政事堂的宰相們震驚萬分。
所有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不敢置信。
不是不信石仲先犯了這么多罪,畢竟宰相們對這個人并不太熟。
他們不信的是,蔡京居然如此快速地拿到了所有的罪證,哪怕是皇城司查緝,也不可能如此之快。
政事堂的宰相都是老狐貍,他們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不對勁。
這份罪證實在太全面,太完美。
沒有破綻,反而成了最大的破綻,尤其是,石仲先自盡距今才不過四天。
四天時間,就能把罪證搜集得如此全面,人證物證皆俱,就好像石仲先死之前已經把自己的罪證準備好了,皇城司只管去他家拿出來。
宰相們心中質疑,但他們誰都沒開口。
石仲先自盡一案,實在太嚴重了,它已影響到了官家的圣名,皇城司這么快拿出罪證,顯然是官家的授意。
這個時候,誰敢質疑這一摞罪證?
正好逼迫石仲先自盡的幕后指使人還沒找到,官家正拎著刀滿世界打量,政事堂已是人人自危,生怕官家懷疑上自己,這時候若敢開口質疑這份罪證的真假,那不等于是自己往刀口上撞嗎?
老狐貍們當然不可能干這種傻事,既然罪證拿到了,那么大家就都當它是真實的。
章惇仔細翻閱過罪證后,眉頭漸漸皺起。
蔡京站在他面前,臉上仍帶著恭敬的笑意,眼神卻露出鋒芒,死死地盯著章惇那張面無表情的臉。
蔡京很想知道,章惇會如何表態。
官家已有罷相之意,若是章惇還敢給官家找不痛快,那么章惇這個宰相會提前退休。
良久,章惇看完了石仲先的罪證,然后嘆了口氣,看著蔡京搖搖頭。
“元長,你啊,還是年輕了……”
蔡京臉上的笑容一滯,強笑道:“下官若有錯漏之處,還請子厚先生指教。”
章惇搖頭:“沒有錯漏,很完美。”
然后章惇笑了笑,屈指彈了彈這份罪證,莫名加重了語氣道:“太完美了。”
蔡京一怔,然后就見章惇從這份厚厚的罪證里抽出了幾張紙,放到一旁,然后提起筆,在某些供狀上圈了幾筆,劃去。
最后將這份沉甸甸的罪證遞給蔡京,章惇淡淡地道:“這樣,就不完美了。”
蔡京愣了,半晌之后,他終于明白了章惇的意思,神情頓時變得復雜起來。
章惇仍舊淡淡地道:“元長或許沒有任過刑官,所以不大懂如何審理刑案,有些事情做得毫無瑕疵,并不是好事,它只會顯得很假。”
蔡京接過這份被修改過的罪證,神情怔忪地看著他。
良久,蔡京朝章惇躬身一禮:“多謝子厚先生提點之恩,下官吸取教訓了。”
有了章惇的提點,這份罪證已經不完美了,但它,卻變得完美了。
聽起來很繞,但就是這么個意思。
至于章惇為何這么做,蔡京心中也有數。
章惇顯然已有了危機感,他已察覺到官家罷相的心思了,于是章惇想挽回,想補救,他要向官家示好,并且表現自己忠誠。
章惇在罪證上看似隨意地提點和涂抹,其實也在向官家表明立場,至少在石仲先自盡一案上,章惇已毫無保留地站在官家這一邊,他會把朝堂的輿論扭轉過來。
蔡京很快揣度到了章惇的心思,但他什么都沒說,只是朝章惇行了一禮,然后匆匆出了政事堂。
半日后,當天下午,罪證被公示于朝堂。
朝堂仿佛被引爆了核彈,瞬間沸騰嘩然。
那些為石仲先鳴冤,公開為石仲先的忠誠感到振奮,并且痛罵官家昏聵的朝臣們,仿佛被人狠狠扇了一記耳光,臉都被打腫了。
也有很多朝臣不信,他們翻閱石仲先的罪證,一頁頁,一字字看得仔細,有人脈的官員甚至還暗暗托人去證實。
答案很明顯,皇城司炮制的罪證,沒人能推翻。
里面有些語焉不詳的地方,或是模糊存疑的證據,反而更證實了它的真實性,更是令人無話可說。
一夜之間,朝堂的風向反轉了。
石仲先撞宮門自盡的舉動,從忠臣死諫,變成了畏罪自殺。
這就很讓人無語了。
虧滿朝文武數日前還在為他義憤填膺,各種痛罵各種臟水都往官家身上潑,結果人家根本就是罪惡滔天,沒法活了,才選擇在宮門前一頭撞死,打算死前謀個忠臣美名。
一時間,朝臣們的臉色都很難看,尤其是那些上疏指責痛罵官家的朝臣們,現在更是無地自容。
也就是這個年代沒法刪除朋友圈,不然這些人必然連夜注銷賬號,人間蒸發。
與此同時,汴京市井坊間的傳聞風向也變了。
石仲先的罪證被傳出了朝堂之外,市井坊間的百姓自然也聽說了。
那些人云亦云的百姓們頓時感到了慚愧,想到自己還破口大罵官家何等昏庸,這些話言猶在耳,如今風向陡轉,結果證明百姓們同情崇拜的所謂忠臣,竟犯下滔天之罪。
而被他們痛罵的官家,至今一言不發,默默承受委屈。
百姓們愈發覺得慚愧,于是風向陡轉,開始痛罵石仲先。
接著市井坊間又傳出別的傳言,這些傳言的道理比較深,不知什么人開始向大字不識的百姓以最通俗的語言,解釋官家為何要推行方田均稅法。
方田,就是丈量清查天下的土地,朝廷官府造在冊上的土地畝數增多了,賦稅也就多了,朝廷收入也高了。
這些收入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為百姓治河修堤,為某地遭災的百姓免賦稅,甚至將來朝廷的收入高到某個程度,可以考慮減免天下百姓的賦稅,也讓所有農民都有地可種,不會被餓死。
很淺顯易懂的道理,就算大字不識的百姓也能聽懂。
聽懂之后的百姓們更是滿心感激,許多情緒激動者甚至面朝延福宮方向跪拜,一邊向官家賠罪,一邊感恩官家的仁義,給天下百姓找活路,這是大恩大德。
朝堂和市井坊間的輿論,至此已徹底扭轉了。
曾經的忠臣,成了千夫所指的惡賊,曾經人們口中昏庸無道的官家,成了仁義寬厚,為生民立命的圣君。
福寧殿內。
趙孝騫看著手里的所謂罪證,以及甄慶向他稟報的關于朝堂和市井坊間輿論風向扭轉的消息,趙孝騫滿意地點點頭。
“這才是朕想要的嘛,好人怎么能挨罵呢?”
“朕這樣的好人,既吃不了一點苦,也受不了一點委屈。”
趙孝騫說著,抬眼望向甄慶,道:“逼石仲先自盡的幕后指使人,查出來了嗎?”
甄慶垂頭道:“臣有罪,沒有查到。實在是石仲先死前把痕跡抹得太干凈了,皇城司根本查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趙孝騫嗯了一聲,也不怪罪。
幕后之人做事肯定謹慎,不可能留下任何把柄讓皇城司查到,不然可就是抄家滅族的下場,誰也不敢拿自己和家人親族的性命開玩笑。
“無妨,查不到就無差別攻擊,陰謀算計朕,抹黑朕的人,無非是那些阻止方田均稅法的官員豪強地主,他們的利益被朕動了,自然要拼命阻攔。”
“皇城司這就去查,先從京畿路查起,凡是向官府隱瞞田產,偷逃漏稅,侵占農民土地的地主,先揪出一批來,明正典刑。”
甄慶躬身領旨,接著又道:“稟官家,臣已查到向太后及其外戚名下田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