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百一十二章 棘手問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不得不說,鄭朝宗送上的馬屁很高明。

  高端的馬屁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只需要用樸素的方式說出口。

  鄭朝宗的馬屁高明在,他不僅拍得響亮,而且論點清晰,極具說服力,而不是盲目的一味瞎吹捧。

  殿內群臣側眼看著他,目光很復雜。

  原本官家將鄭朝宗晉升入新政司,大家也都看過鄭朝宗的奏疏,被這家伙敢說敢做的直率性格震驚了,都以為他是如同唐朝魏徵一樣,是個剛正不阿的諫臣。

  沒想到啊,這個濃眉大眼的家伙,拍起官家的馬屁來,竟也如此響亮。

  趙孝騫樂得不行,好話人人愛聽,他自然也不能免俗。

  主要是鄭朝宗這番馬屁有理有據,太合他的心意了。

  吶,這個就叫專業。

  胡亂吹捧的馬屁,沒人往心里去,但有理有據的馬屁,那就不是馬屁,是鐵一般的事實。

  趙孝騫覺得自己果然屬于英明神武,千古一帝那個檔次的帝王。

  “不錯,從鄭卿的眼中,朕看到了‘真誠’二字,這兩個字非常滾燙熱辣,朕毫不懷疑鄭卿說的是真話,實話。”趙孝騫正色道。

  群臣默默嘆了口氣。

  好吧,你高興就好。

  “關于‘青苗法’的廢行,朕覺得在座諸位應該沒有異議了吧?”趙孝騫緩緩道。

  蘇轍沉默了一會兒,才低聲道:“臣覺得,青苗法可謹慎實施,主要是對地方官員的監管方面,朝廷要下大力氣,否則善政也會變成惡政。”

  趙孝騫嗯了一聲,然后望向韓忠彥。

  韓忠彥收到了趙孝騫的眼神,立馬道:“監察府將會繼續加大力度,并且大量任用官員,分赴各地州府縣,監察地方官員落實新政的情況,任上官員但有不法事,監察府定會及時查辦問罪。”

  韓忠彥說完后,殿內又是一陣沉默。

  在座的有不少政事堂的宰相,對于監察府的印象,自然不算太好,當初設立時,他們就激烈反對。

  如今官家力排眾議,監察府在一片反對聲中還是成立了,木已成舟,宰相們也沒有辦法,只好默認它的存在。

  趙孝騫當然也清楚在座的許多人對監察府的抵觸情緒,但他并不打算理會。

  “監察府的架構要繼續完善起來,度支司可撥出錢款,監察府將在大宋各路,府,州設立地方監察司,監察司官員謹慎任用,三年輪換,并且是終生責任制。”

  趙孝騫頓了頓,道:“‘終生責任制’的意思是,監察官員若做出徇私枉法,包庇構陷等不法事,無論事情過了多久,朝廷都要追責。”

  “只要朝廷查出來,哪怕事情過了幾十年,這個官員已致仕告老回鄉,當年的事也過不去,就算人已經老死,進棺材了,責任也要落到他的后代子孫身上,比如查沒家產,后代不準參加科舉等等懲罰。”

  此言畢,在座的群臣皆露出異樣的表情。

  監察府的韓忠彥,呂惠卿,李清臣等人面色凝重,其他人則露出幾分幸災樂禍之色。

  本該如此,監察府手握如此大的權力,確實要承擔與之相配的壓力,不然好事都讓你們占了,天下官員都要看你們的臉色,世上沒人管住你們了。

  監察府的事只是順口一提,事情回到正軌。

  經過一番辯論后,“青苗法”的實施已沒有異議。

  趙孝騫對青苗法倒是有了另一個疑問。

  “子厚先生,朝廷的‘青苗法’條款里,官府給百姓提供借貸,來年百姓歸還時,還要加付兩成的利息,這一條是否合理?”

  兩成的利息不是高利貸,而是青苗法里明文規定的。

  但趙孝騫還是覺得有些不妥。

  “青苗法的初衷,是幫助受災的百姓暫時度過難關,從情理上來說,百姓剛度過難關,第二年就要償還官府的本金,本就有些吃力了,還要加上兩成的利息,朕估摸百姓可能償還不起。”

  章惇沉聲道:“官家,當年介甫先生與參與變法的同僚商議后,定下這兩成的利,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地方受災,災民豈止百萬,朝廷以青苗法提供借貸糧食錢款,是需要巨大成本的,若是一點利息也不付,百姓借貸沒有償還壓力,反倒助長民間的不正之風。”

  “若是百姓抱著占官府便宜的念頭,反正不需要付利息,于是人人爭相借貸,朝廷國庫也撐不住,所以臣以為,這兩成的利息,是必須要收的。”

  趙孝騫點了點頭。

  王安石對人性是有著深刻理解的,不要說什么百姓純樸善良之類的,那是不過是統治者籠絡人心的政治口號。

  是人就有善惡,有貪嗔惡念。

  每個人的心里都同時住著天使與魔鬼,這一點跟身份地位無關,不是說越貧窮的人越善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根本沒這說法。

  青苗法之所以收取兩成的利息,也是為了杜絕人性里的惡,當然,朝廷也要計算成本與收益,這跟官府每年向百姓征稅是同樣的道理。

  “關于青苗法的商議,大抵是定了,不過在借貸利息和具體的落實上,還需要繼續完善,官員下放民間的事,政事堂選出官員進行第二批下放,朕要知道民間的真實情況。”

  “第二批官員下放,可在京畿地區之外,河北路,江南路,淮南路,廣南路等等,記住,告誡這些下放的官員,朕要看到他們的態度,監察府的人時刻盯著他們。”

  群臣紛紛躬身應是。

  趙孝騫舒了一口氣。

  關于新政的條款修正,朝野存在的最大爭議,其實就在“青苗法”。

  這也是新黨舊黨之間最大的分歧點。

  今日算是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接下來對新政的其他條款的商議,也就簡單多了。

  當然,青苗法的爭議,還只是新舊兩黨停留在表面的爭議。

  接下來關于新政方面要商議的議題,有一個更具爭議,更容易引發混亂的條款,那就是“方田均稅法”。

  它也是王安石變法的條款之一,王安石后來變法失敗,大宋三代帝王對新政數廢數立,根源問題就出在“方田均稅法”上。

  看名字似乎看不出這條新政有什么問題,但若觸及到它的具體內容,很多人就會感到棘手了。

  所謂的“方田均稅”,具體的內容就是清理丈量天下的土地田畝,查出民間地方地主商賈們大量隱瞞的土地畝數,并將土地的質量分為五等,各個等級的土地,向朝廷交的賦稅不一。

  看看這內容,要命不?

  難怪那么多官員權貴地主,拼命都要阻攔反對王安石變法。

  這一條款,便深深地觸碰到了官員權貴地主們的利益。

  在古代農耕為主的社會,土地不僅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官員地主們的命根子。

  農民靠土地活命,官員地主靠土地生財。

  王安石變法,提出要清理丈量天下的土地,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官員和地主,還不得跟他拼命?

  土地是那么容易丈量的么?官府不丈量,天下相安無事,人人安居樂業。

  官府一旦開始丈量,許多隱瞞的,勾結的,侵占的,各種見不得光的人和臟事,都會浮出水面,而且從此名下的土地都要向官府交稅,這誰受得了?

  這可比刨人家祖墳更嚴重。

  所以王安石變法以來,大宋三代帝王,對新政時廢時立,反反復復,問題的根源就出在這一條上。

  朝堂里數十年的新黨和舊黨,也是因為這一條而形成的陣營對立。

  新的官僚權貴利益,與舊的官僚權貴利益產生的沖突,也是他們身后各種龐大復雜的利益關系網的沖突。

  老實說,趙孝騫想起這一條款的時候,也覺得很頭疼。

  可是再頭疼,也要把問題解決。

  他已經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要把事情辦了,不然天下的百姓仍要受苦,官員地主仍然吃飽喝足,而且問題不解決,總不能把它留給下一代人。

  一個穿越者都解決不了的事,難道指望自己的犬子犬孫解決?

  離開新政司,趙孝騫心里的壓力越來越重。

  許多迫在眉睫的事情要處理,一旦處理不免又會掀起驚濤駭浪,那時候若要徹底解決,不免又要殺人立威。

  可帝王不能只殺人,總不能真把自己搞成了一代暴君。

  回到福寧殿,狄瑩和裊裊抱著小趙昊正玩得愉快。

  趙孝騫看見犬子,壓力更重了。

  不管將來自己有幾個兒子,誰將成為下一代的大宋皇帝,趙孝騫都要為兒孫掃除障礙,讓他們享受成果。

  想想就覺得心理不平衡。

  憑啥你們享受,而親爹卻累死累活,還要得罪那么多人。

  一手拎起小趙昊,趙孝騫將他拎在手中如同曬衣服似的晃蕩了幾下。

  “喪彪!道阻且長,你我父子當同心協力!從今天起你就開始讀書,扎馬步,為父再給你報幾個興趣班,明年你去給為父考個狀元回來,怎么樣?爹沒有為難你吧?”趙孝騫盯著趙昊嚴肅地道。

  趙昊似乎根本沒聽懂親爹說的啥,只覺得被親爹拎在手里晃蕩很好玩,咯咯咯地笑出了聲。

  一旁的狄瑩和裊裊卻驚呆了。

  二女對視之后,同時發表了意見。

  狄瑩吃吃地道:“官人……你認真的?”

  裊裊氣憤地跺腳:“官人,不準叫他喪彪!”

  趙孝騫淡淡地瞥了她們一眼:“婦道人家,少摻和咱爺們兒的事!”

  在趙昊的臉蛋上狠狠吧唧了一口,趙孝騫嚴肅地道:“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明天早起,一邊扎馬步一邊讀書!好不好?”

  趙昊奶聲奶氣卻響亮地大喊了一聲:“好!”

  “明年給爹考個狀元回來,好不好?”

  “好!”

  裊裊弱弱地道:“官人,他才一歲多,還不識字……”

  “無妨,明日教他幾個字認認,說不定是個神童呢,明年考狀元不是沒有可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