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五十一章 親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驍騎營已立,還需一位千戶統籌全局。”

  金色的日月戰旗之下,李驍面向所有學生兵,沉聲喝道:“李書榮!”

  “末將在!”

  一旁的李書榮立刻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松。

  他此前作為考核監督官見證了學生兵的實力,也早已經得到了李驍的知會,此刻的眼中滿是激動與期待。

  “本王任命你為驍騎營千戶,全面負責驍騎營的訓練、作戰與日常管理,你可有信心擔此重任?”李驍語氣嚴肅,目光緊緊盯著李書榮。

  “末將有信心,定不辜負大王信任!”李書榮重重右手重重撫胸行禮,聲音鏗鏘有力。

  “好!”

  李驍又抬頭看向學生兵們,大聲說道:“本王命令,免去武衛軍百戶李書榮職位,任命為驍騎營千戶。”

  說罷,李驍走上前,將那面象征驍騎營榮耀的黑色日月戰旗遞到他手中。

  “此旗在手,便代表本王的意志,驍騎營是大秦的新血,你要帶好這支部隊,讓它成為北疆軍中的尖刀!”

  “末將領命!”李書榮雙手接過戰旗。

  任命完千戶,李驍又開始宣讀百戶任命:“任命王銳、周恒、吳烈、鄭峰、趙巖、孫毅為驍騎營百戶,即刻到任!”

  六道身影迅速從武衛軍隊伍中走出,齊齊躬身領命。

  “末將遵命!”

  “誓死效忠大王!”

  這六人皆是二十歲左右的年紀,身著黃底紅邊甲胄,面容雖顯年輕,眼神卻透著久經沙場的沉穩。

  他們都是李驍的心腹,有的甚至在孩童時期就跟著李驍,由李驍親自教導戰術謀略與新軍紀律,以及作訓方法。

  東征之戰中,他們更是沖鋒在前,立下不少戰功,早已是都尉軍銜,完全有能力擔起百戶之職。

  “你們跟隨本王多年,知曉本王的作戰風格與治軍理念。”

  李驍看著六人,語氣滿是鄭重:“驍騎營的士兵多是年輕子弟,你們既要教他們實戰技巧,更要將大秦軍人的忠誠與紀律刻進他們骨子里,明白嗎?”

  “末將遵命。”六人齊聲應道,聲音堅定有力。

  緊接著便是都尉任命,都是出身武衛軍的年輕一代,皆是隨李驍東征、與敵人面對面血戰過的親衛骨干。

  被點到名的親衛們紛紛出列領命。

  而就在眾人以為都尉任命即將結束時,李驍又補充道:“除此之外,金州武備學堂的陳牧之、穆英、張哈圖,大漠武備學堂的前三名學生,也直接任命為都尉。”

  此言一出,廣場上頓時響起一陣低低的驚嘆。

  眾多學生軍紛紛羨慕的看向陳牧之三人。

  他們都還是新兵的時候,這三人竟然都能和老兵一起當都尉了。

  不過倒也沒有人不服氣,畢竟這三人乃是三百多學生中的佼佼者。

  陳牧之三人聽到任命,又驚又喜,連忙走上高臺,對著李驍撫胸行禮,齊聲說道:“謝大王信任。”

  “學生必誓死效忠大王!”

  李驍看著三人,語氣溫和卻帶著鄭重:“你們雖在實戰考核中表現出色,戰術素養與紀律性不輸老兵,但畢竟沒有經歷過真正戰場的殘酷。”

  “給你們這個職位,既是獎勵,也是考驗。”

  “往后要多向老兵學習實戰經驗,盡快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軍官。”

  “末將定不負大王所望。”三人再次躬身,眼中滿是堅定。

  隨后,李驍讓人取來早已準備好的獎勵。

  兩名士兵捧著托盤上前,托盤上擺放著三把鑲金騎兵刀與十個精致的千里眼。

  李驍拿起第一把刀,遞到陳牧之面前:“此刀為我秦軍制式軍刀,武戎刀。”

  “刀身一面刻‘武戎’,象征軍人的使命;另一面刻‘成功,成仁’,代表軍人的氣節與榮耀。”

  “你是金州學堂考核榜首,這把刀賜予你。”

  “望你再接再厲,為我大秦立下不世功勛。”

  陳牧之雙手接過帶鞘的騎兵刀,忍不住握緊刀柄,心中滿是自豪。

  緊接著,李驍又將另外兩把刀分別授予穆英與張哈圖,三人持刀而立,引得周圍學生們陣陣羨慕。

  隨后,李驍又命最終考核的前十名學生上臺,親自賜予他們每人一個千里眼。

  他打算將此授刀儀式作為慣例延續下去,金州和大漠學堂的每一批畢業生中的前三名和前十名,都會由李驍親自授予騎兵刀和千里眼。

  這兩者都寓意著指揮權,是李驍賜予他們的榮耀,也是對他們的未來期望。

  至此,驍騎營的框架已完全搭建完畢:李書榮任千戶,六名武衛軍出身的都尉任百戶。

  十余名親衛骨干與兩所學堂的六名優秀學生任都尉,其余優秀學生擔任什戶。

  只待從民間征召的五百余名青年到齊,一千兩百人的驍騎營便能正式建立。

  “新軍!”

  看著驍騎營的框架逐漸清晰,李驍的思緒不禁飄回了多年前。

  當初,他第一次指揮對葛羅祿人的戰斗之時,面對瘋狂的四堡聯軍,他無動于衷。

  只因為,這便是這個時代軍隊的本色,野蠻、混亂,貪婪,僅憑血氣之勇作戰,戰后瘋狂的發泄獸欲,沒有任何人能輕易改變。

  那個時候,李驍便想過要建立一支全新的軍隊,一支有紀律、有戰術、有信仰的新式鐵軍。

  但當時的情況,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沒有穩定的根基,沒有充足的糧餉,沒有足夠的威望,連自身安危都需時時提防,建立新軍就是找死。

  如今,十年過去,他從金州少年成長為秦王,終于將當年的想法變為了現實。

  想到這里,李驍眼中閃過一絲感慨,隨即又被堅定取代。

  驍騎營,只是一個開始。

  接下來的五天,李驍一直留在學堂營地,親自主持驍騎營的改編。

  從制定新的訓練科目,到劃分各百戶的職責范圍,再到協調老兵與學生兵的配合,每一個細節他都親自監督。

  確保驍騎營從一開始就朝著“新軍”的方向發展。

  閑暇之余,他還檢閱了學堂另外兩期學生的生活與訓練情況。

  第二期的學生大多是他出征前見過的,如今已褪去稚氣,能熟練完成基礎的騎射與體能訓練。

  而第三期的學生年齡更小,大多是七八歲的孩子,對李驍這個“大王”完全陌生,見到他時,既好奇又帶著幾分怯意。

  李驍沒有擺大王的架子,而是走進他們的帳篷,翻看鋪蓋是否厚實,詢問每日的伙食是否能吃飽。

  在訓練場,他拿起一個孩子的短弓,手把手教他調整姿勢。

  在課堂上,他還抽查了幾個孩子的識字情況,看到他們能流利背出《秦王啟示錄》的片段,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且李驍的外甥羅文忠,和二丫的外甥蘇無疾,也在第三期學生之中。

  李驍找了個機會,將這兩個小家伙叫了出來,叮囑了一番,并且將大鳳、二丫等人托他帶來的日常東西交給了兩人。

  在離開之前,李驍親自向第二期和第三期學生訓話,語氣溫和卻帶著力量:“你們的學長已經成為驍騎營的將士,即將扛起守護大秦的責任。”

  “而你們,也要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將來不僅要超越學長,更要成為大秦的棟梁。”

  “記住,這個世界的法則從未改變,強者必須統治弱者。”

  “要么用劍守護家園,要么用犁耕耘土地,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大秦必須強大。”

  “秦國高于一切!”

  年幼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頭,卻牢牢記住了李驍的話。

  “秦國高于一切!”

  “強者必須統治弱者,若不想被別人統治欺壓,就必須變強。”

  下一秒,所有學生也如同之前的陳牧之等人一樣,雙腿跨立,右拳重重的撫在胸口,大聲喊道:“忠誠!”

  “忠誠!”

  “忠誠!”

  “誓死效忠大王!”

  訓話結束后,李驍叫住了武剛與趙烈,再次強調武備學堂的辦學核心思想。

  “強勢的思想造就強勢的民族,弱勢的思想只會造就弱勢的民族。”

  “思想的形成,全在于教育的培養。”

  “你們身為學堂的管理者,不僅要教孩子們騎射與戰術,更要把大秦的理念、華夏的尊嚴刻進他們的骨子里。”

  “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向誰效忠。”

  “大秦高于一切,這比任何武器都重要。”

  “臣等明白!”武剛與趙烈齊聲應道。

  隨后,他帶領武衛親軍啟程返回龍城,而驍騎營也按照計劃,開拔至龍城外的軍營駐扎,匯合大漠武備學堂的學生軍,開始了正式的改編與訓練。

  八月,龍城大喜。

  李驍的堂弟二豹成親,女方家乃是敦煌漢民出身,比起一些金州老漢民家族,地位和資歷略有不如。

  其父親在漠北之戰后轉業,被李驍任命成為甘肅按察使。

  說起“按察使”一職,便是李驍為制衡地方權力新設的官職。

  此前北疆制度尚未完善,各州的將軍主軍事、巡撫管民政,皆是獨掌一州大權,難免出現權力過于集中的隱患。

  為此,李驍特意設立按察使,主管一州司法、審判、緝盜與治安,且直接聽命于他,與巡撫分管民政、司法,形成相互制約之勢。

  如今這一制度已在金州、甘肅等地試點,日后將成為各州標配。

  就連萬戶、千戶等基層單位,也不會再讓民政官員一手遮天,北疆的官僚體系正逐步走向完善。

  距離成親還有半個月時,李東江便已處理完關中的事務,快馬加鞭趕回龍城。

  回到家的傍晚,二嬸便紅著眼圈跑到秦大妮的住處哭訴。

  原來李東江此次回來,竟又帶回兩個年幼的兒子,李驍又多了兩個堂弟。

  二嬸與李東江本是患難夫妻,歷經生死考驗,感情一向深厚。

  可李東江常年在外征戰,面臨巨大的戰場壓力,難免需要渠道發泄,所以,也就有了大把大把的女子,主動或者被動的出現在了李東江的帳中。

  僅僅是生出孩子的女人,便有八個。

  加上二嬸所生的兩兒兩女,李東江的子嗣竟有十人之多。

  在納妾生子這事上,比起李驍也絲毫不遜色。

  返回龍城的這段時間,在李驍大力滋養之下,又有三個女人懷了身孕,李驍的子嗣也會越來越多。

  “大嫂,我不是容不下這些孩子,可這一年年添人進口,我這心里……”二嬸坐在炕邊,抹著眼淚,話里滿是委屈。

  秦大妮握著她的手,輕聲安慰:“妹子,我懂你的苦。”

  “可東江在外打仗,腦袋拴在褲腰帶上,難免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這些孩子也是李家的血脈,你是嫡母,他們終究要敬你。”

  “咱們做女人的,只能多擔待些,把家里照顧好,讓他們在外能安心打仗。”

  李驍在旁聽了幾句,心中并無波瀾。

  對于這些后來出生的堂弟堂妹,他沒有絲毫感情,真正讓他認同的,只有大虎、二豹等二嬸所生的兄妹四人。

  但他也清楚,既然是李氏的血脈,便不能不管,日后讓他們當個衣食無憂的閑散宗室便好。

  至于爵位、官職,只能憑他們自己的本事爭取,若真有能力出眾者,他也不介意酌情提拔。

  李驍不禁感慨,也就是自己老爹去的早,不然也肯定給自己弄出一大堆弟弟妹妹來。

  轉眼到了八月初八,咸陽將軍府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許久未見的大虎、二虎也都趕回了龍城。

  二豹身著紅色喜服,騎著高頭大馬,帶著一群同齡的戰友,敲鑼打鼓地去接新娘。

  迎親隊伍返回王府后,拜堂儀式正式開始,二叔二嬸坐在主位上,看著二豹與新娘拜天地、拜高堂,臉上滿是笑容。

  大虎、二虎便圍到李驍身邊喝酒,隨意的說著各自管轄之地的情況。

  大虎負責東海事務,他喝了口酒,沉聲道:“靈州移民到漠北后,已經漸漸適應了當地生活,要么放羊,要么墾荒,日子還算安穩。”

  “可一些原本的草原部民,還有當年逃竄的部落余孽,總時不時出來鬧事,這兩年我光平叛就殺了不少人。”

  “殺得好。”

  李驍放下酒杯,語氣果決:“咱們大秦最不缺的就是人,殺光那些叛民,再從漢地多遷些百姓去漠北填充。”

  “用不了幾年,漠北就全是咱們的人了,看誰還敢鬧事。”

  大虎點頭,又補充道:“對了,遼東的契丹人聽說咱們讓金國割地賠款,最近有些不安分,偷偷派人聯系過我,想要求咱們支援。”

  “他們在金國受女真人壓迫得厲害,早就想反了。”

  李驍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知道,歷史上契丹人后期確實多次叛亂,最終幫助鐵木真拿下了遼東,斷絕了女真人返回白山黑水的后路。

  如今大秦崛起,自然要爭取這股力量。

  “繼續跟他們加強聯絡。”

  他叮囑道:“可以暗中支援些武器,等時機成熟,咱們里應外合,拿下遼東!”

  一旁的二虎聽得心癢,忍不住抱怨:“你們都在漢地打仗,一打就是三年,就我留在伊犁,天天閑得發慌。”

  “雖說偶爾能去欺負下遼國王廷的邊境部落和東喀喇汗國,打打草谷、搶些人口,可都是小打小鬧,一點不過癮!”

  他說著,還不忘勸說李驍:“哥,咱們不如向西開戰吧,拿下遼國王廷和東喀喇汗國,多痛快!”

  李驍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別急,時機不遠了。”

  二虎聞言,頓時喜上眉梢,端起酒杯就跟李驍碰了一下:“好!我就等哥這句話了!”

  與前院男人們的豪飲暢談不同,另一處院落中滿是女眷們的歡聲笑語。

  北疆的禮教本就沒有中原那么嚴苛,女子不必“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騎馬射箭、甚至上陣殺敵都是常事,此刻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自在又熱鬧。

  韓玖遠的夫人正拿著一方繡帕,笑著對老太太說:“老夫人,您看,二豹媳婦這模樣多周正,眉眼溫順,又是敦煌漢民家的姑娘,將來定能把二豹照顧得妥妥帖帖。”

  旁邊的李東河夫人也跟著附和:“是啊,她父親還是甘肅按察使,跟隨大王征戰多年,家世清白,跟二豹真是般配。”

  老太太坐在主位的軟榻上,聽著女人們的夸贊,原本帶著病態的臉色都紅潤了幾分,嘴角一直沒合上過。

  李東江后來生的那些庶子,雖然也是她的孫子,但老太太真正有感情的還是李驍、大虎、三豹這些由她看著長大的孫子。

  如今看到二豹成親、三豹也馬上成親了,老太太心滿意足,也就沒什么心事了,只覺得渾身都輕快了不少。

  二嬸坐在一旁,看著老太太開心,之前因李東江納妾生子的委屈也消散了大半,跟著一起說笑,院子里的氛圍愈發溫馨。

  聊完新娘,話題很快轉到了三豹身上。

  老太太笑著說:“再過一個月,就該輪到三豹成親了。”

  “等三豹也成了家,老婆子我也就徹底沒了啥心事了。”

  “是嘞,以后啊,您就安安心心的享福就行。”

  “老夫人您就是天生該享福的命,兒子兒媳對您這么孝順,孫子一個個的又這么出息……”

  聽著周圍婦人們的恭維,老太太嘴角笑容都止不住。

  笑呵呵說道:“三豹孩子只比二豹小一歲,要不是前幾年東征耽誤了,早就該成家了。”

  蕭燕燕接過話茬:“三豹穩重,跟二豹的爽朗不一樣,將來定是個顧家的,他媳婦有福氣。”

  女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向秦大妮和老太太道喜,說得兩人眉開眼笑。

  沒一會兒,話題又飄到了三鳳和四鳳的婚事上。

  因為戰事的原因,二豹和三豹的婚事已經偏晚了,不過也沒耽誤他們納妾生子。

  庶子比嫡子的年齡大,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三鳳和四鳳卻正是婚配的年齡,卻還沒定下人家。

  自然也就成了整個秦國的香餑餑,甚至遠在萬里之外的宋國、遼國,也都盯著她們呢。

  婦人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給二女介紹優秀的少年,把自己家的親戚,周圍認識的人都想了一遍。

  畢竟,誰要是能跟李家結親,成了外戚,那可就能少走一代人的彎路。

  可聽著婦人們的介紹,三鳳、四鳳全都無動于衷。

  蕭燕燕看著坐在身邊的姐妹倆,笑著打趣:“今天來的年輕兒郎多,有不少是二豹在軍中的好兄弟,你們要是有看上眼的,盡管跟我說。”

  “要是都沒瞧上也沒關系,讓你們大哥把整個秦國的好男兒都招來,任你們挑選,看上哪個就嫁哪個。”

  “咱們李家的女人,可不能委屈了自己。”

  三鳳和四鳳從小在北疆長大,性子像草原女子般爽朗,絲毫沒有中原女子的嬌羞。

  三鳳大大方方地說:“嫂子說得對!”

  “我未來的夫君,可不能比大哥差太多,就算比不上大哥,至少也得跟二哥、三哥差不多。”

  “得是能上馬打仗、下馬治軍的好漢!”

  四鳳也跟著點頭:“我也是,至少也是得立下過不少戰功,但又不要太粗魯!”

  話音剛落,三鳳便拉著四鳳起身:“走,咱們去前院看看,說不定真有讓你合眼緣的。”

  “這么叫讓我喜歡的?你不要啊。”

  “我才不要呢,能達到我喜歡條件的能找出幾個來?”

  “實在找不到,我就不嫁了,當個女將軍。”

  兩女也不愿意在這里聽這群婦人們聊天,打完招呼便離開了。

  婦人們看著她們的背影,又開始說笑起來,恭維老太太,孫子出息,孫女俊俏。

  三鳳、四鳳離開之后可沒打算去李驍所在的主院,那里都是長輩和已婚的官員,沒什么年輕兒郎;真正熱鬧的,是二豹那群同齡戰友所在的偏院。

  剛走進偏院,姐妹倆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三鳳身穿白色長裙,發髻上插著一支珍珠釵,明艷動人。

  四鳳則穿了件青色襦裙,眉眼靈動,帶著幾分嬌俏。

  兩人本就生得漂亮,如今身上更添了幾分貴氣,讓滿院的年輕將士都看直了眼,嬉鬧的聲音也逐漸消失。

  “這兩位是……”

  有幾個第一次來龍城、不認識三鳳四鳳的將士,忍不住小聲問身邊的人。

  “穿白裙子的那個是三姑娘,大王的妹子,青裙的那個是咱萬戶的妹子,四姑娘。”

  “嘶嘶”

  聽到二女的身份,一些年輕人瞬間驚訝,隱隱的更是激動起來。

  他們自然也聽說過三鳳和四鳳的名氣,那是連宋國皇帝、遼國太子都想要求娶而不得的女人。

  如今竟然出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是來干啥的?

  難道是……

  不少人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連喝酒的動作都放緩了,小心翼翼的目光偷偷的看向二女,希望她們能注意到自己。

  三鳳和四鳳則是毫不在意眾人的目光,大大方方地在院子里走動,時不時湊在一起小聲說笑。

  四鳳指著不遠處一個身材挺拔的年輕將領,對三鳳說:“三姐,你看那個怎么樣?長得挺英俊的,虎背熊腰,騎術肯定不差,要不讓大哥……”

  三鳳順著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笑著搖頭:“長是長得還行,就是看著太穩重了,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我覺得他更適合你,性子溫和,跟你正好互補。”

  姐妹倆你一言我一語,毫不避諱地對將士們評頭論足,惹得不少人臉上發燙,卻又忍不住想在她們面前表現自己。

  有的故意提起自己在戰場上的戰功,有的則展示自己剛練的騎射技巧,原本喧鬧的院子,竟變得有些拘謹起來。

  就在這時,院子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道身穿黑色甲胄的身影快步走來。

  走到院門口時,那人似乎意識到自己太過匆忙,深吸了一口氣,放緩了腳步,裝作隨意的模樣走了進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