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711章 塵埃將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平陽大營,左部營區。

  這里位于汾水東岸,河灘平闊處。

  二月初四日,春風微寒。

  兩岸約三萬余吏士集結,前來觀刑。

  廷尉府自正月十五朝議恢復,十六日開始用刑審問。

  前后十日就拿到了許多口供,佐以趙基手里的請罪自首書信,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確定了第一批謀亂的骨干分子。

  部分謀反者在太原、西河郡任職,已陸續羈押到平陽大營。

  隨后還有第二批,但第一批罪證、口供俱全,本人也認罪的情況下,趙基決定立刻處斬。

  否則任由廷尉府挖掘下去,這些身處監牢中的罪吏極有可能攀咬、供述出更多的人。

  毌丘毅在東岸監斬,他坐在原木搭建的臨時木臺之上,坐北朝南望著押解到河灘的一排死囚,足有三十六人。

  趙基不喜歡斬首這種刑罰,喜歡用弓弩處決。

  這樣行刑者受到的精神沖擊相對可控,圍觀者也不會太難受。

  可斬首據有強烈的視覺、心理沖擊力……其實,斬首對受刑者而言也十分痛快。但人與人不一樣,有的人寧愿中箭時慢慢死,也要保留身體的完整。

  終究是河東籍貫的罪吏,許多人還是元從虎賁出身。

  此番行刑,趙基再三考慮后決定采用絞刑,盡可能不流血,將完整的尸體運回家鄉進行安葬,這些人沒資格去龍山烈士陵園。

  因此河灘處,搭建了類似簡易碼頭的木臺。

  第一批受刑的罪吏逐個驗明正身,并本人簽字后,領取烈酒。

  才返回平陽大營的諸葛亮也參與進來,與其他文吏、同行者一樣,諸葛亮黑袍黑紗進賢冠,臉上佩戴硬質漆皮面具,只露出一雙眼睛。

  可能是形貌被服飾遮蓋,諸葛亮行走刑場之上也沒有任何的不適心理。

  他雖然年輕,可也見識過這個亂世種種不堪、殘忍的場面。

  趙基設計的處刑方式,實際上已經非常的仁善了。

  諸葛亮抱著木箱,每有一個罪吏簽字認罪并書寫遺書后,就將遺書漆封后塞到諸葛亮抱著的木箱里。

  另一個新選拔到幕府的低階書吏王象則抱著裝認罪書的木箱,王象還沒有適應身份的變化,戴著面具行走時左右張望,一副驚疑不定的樣子。

  首批處斬罪吏中,杜畿排序第三十五。

  他原本身形肥碩,持續受刑月余時間,杜畿身形消瘦了幾圈。

  以至于拿著畫像負責驗明正身的張衛下意識多看了幾眼杜畿,他本不認識對方,詢問:“可是罪吏京兆主簿,京兆杜陵人杜畿?”

  “正是罪吏。”

  杜畿虛聲回答,倒也站的挺直。

  他們入夜前就已經沐浴過,重新梳理了發型,根據官位梳理了符合身份的發型。

  此刻身上穿著的絳衣,也是嶄新的粗布絳衣,腳上也有麻布鞋。

  穿著潔凈,一個個倒也精神良好。

  張衛再次對照畫像瞥了幾眼杜畿,又看向杜畿身后站著、負責一路押解的兩人:“罪吏簽字認罪后,你二人一同署名。”

  “喏。”

  這兩個來自廷尉府的衛士拱手,這才給杜畿反綁的雙手解綁。

  跟隨張衛而來的衛士也端來一張矮桌,桌上是筆墨、紙張、一壺酒,以及一枚野菜團子。

  杜畿坦然落座,抬手抖抖不是很寬的雙袖,鋪好紙張后,一手抓酒壺,一手抓筆,飲酒自酌,書寫認罪書、遺書。

  至于野菜團子,他再餓,也不想吃這種東西。

  見杜畿風采不凡,張衛疑惑大去,轉而來審查第三十六名罪吏,他是河東虎賁出身的霍縣縣尉。

  見到張衛走來,這人立刻開口:“下官冤枉!裴氏謀亂一事,下官實不知情!”

  張衛疑惑去看對方身后押解的衛士,一名衛士拿起竹簡鋪開:“上官,此人妻兄乃裴茂門生,擔任信使往來于京兆、河東之間。從其家中雖未查獲書信物證,可審問其妻及佐吏,皆有口供能相互佐證。”

  見張衛不語,這衛士翻了翻竹簡,繼續說:“并有招合亡命暗自蓄養之事,前后佐證,此人縱然不涉及謀反,亦有作亂之意圖、行舉。”

  “招合亡命?”

  張衛嘀咕一聲,看著這個縣尉:“河東、太原治安大好,你這實乃招禍之舉。”

  這個縣尉張張嘴再也說不出辯駁的話語,他也不是故意要和朝廷法度對著干,只是他自少就是個浪蕩性格。

  家里實在管不過來,才一腳踹過去,帶著一匹老馬應募虎賁去了。

  雖然擔任虎賁期間勇于殺敵,可終究年少,在軍中讀書又不夠努力,最終以虎賁郎中外放縣尉。

  就任之后,還是喜歡跟各種亡命徒、法外狂徒打交道,總覺得這些輕俠渾身內外充斥著自由的精神,同時說話豪邁,很有趣的樣子。

  代郡守趙斂就大規模蓄養亡命徒,他不養那么多,就養了十幾個當隨從、伙伴罷了。

  見他不再反駁什么,張衛就收起畫像,示意隨從將桌案、紙筆、酒、菜團擺上去。

  終究是喜歡與亡命徒打交道的人,這人也不嫌棄粗糙的菜團,抓起來先大口吃了墊肚子,這才飲酒,捉筆開始書寫認罪書。

  張衛的工作算是完成了,來到監斬臺上,對著神情沉穆的毌丘毅拱手見禮,隨后落座一側,瞇眼觀察各處。

  不斷有罪吏飲用酒食后完成認罪書、遺書,他們眼前的桌案也被撤走,本人也被套上黑色頭套。

  被負責行刑的蒙面衛士牽引著來到絞首架子前,靜靜等候。

  汾水西岸,趙基端坐戰車紫青兩色麾蓋之下,望著對岸即將受刑的罪吏。

  隨著戴上頭套的罪吏陸續集齊,負責監刑的毌丘毅扭頭詢問張衛:“張從事,這就開始了?”

  張衛抬頭看了看明媚的春日驕陽,又看了看立柱倒影:“再等半刻吧。”

  “也好。”

  毌丘毅應下,坐在這里就仿佛坐在針氈上。

  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同謀,他猜到了趙基會潛行去涼州戰場,也猜到裴茂要乘機搞事情。

  唯一不同的是,過去他怎么工作、生活,猜到后還是保持著原有的生活軌跡,沒有去串聯鄉黨、舊部,搞什么黃雀在后的把戲。

  完全就是一副聽天由命、隨波逐流的心態,結果就這么躲過了去。

  他若是期間做武裝準備,這是解釋不清的事情。

  半刻時間過得看很快,見張衛對他頷首點頭,毌丘毅伸手拿起桌案上的令箭舉起示意,然后投了下去:“行刑!”

  他身后鼓吏擂響戰鼓,鼓聲之中,受刑的罪吏被掛上吊頸繩,同時腳上各綁一個沙袋。

  很快,罪吏腳下的木板戛然落下,三十六名罪吏齊齊下墜,吊頸繩微微搖擺。

  一切都顯得很安靜,也很干凈。

  毌丘毅只覺得毛骨悚然,行刑殺戮本該與血腥、恐怖沾邊。

  被趙基這么一搞,不見血也沒有哀嚎,他感到格外的不適應。

  汾水西岸,趙基眼皮上翻去看藍天白云,心情雖然沉重,可也有了漸漸釋然的苗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