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真實水平是什么模樣?
當李毅安看到這份來自調查部的報告之后,他整個人都被驚呆了。
被驚呆的并不是說蘇聯的電子技術水平遠超過想象,而是——太空獵手計劃居然成功了。
“我們確實從太空中把蘇聯的衛星捕獲了過來?”
語氣中帶著一種不可思議,雖然曾經在網絡上看過美國人利用航天飛機維修衛星,所以在太空中捕獲衛星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但是當這一切真正的發生之后,難免還是會有些震驚的。
“是的,閣下,計劃非常成功。這次太空捕手計劃不僅此存照讓我們得到了蘇聯最新型的火星探測器,從而對蘇聯的科技水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還證明了太空捕手計劃是成功的,所以,軍方認為成立太空部隊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因為計劃是和軍方共同合作的,所以賈文濤自然了解軍方的“太空部隊計劃”。
什么是太空部隊?
就是以航天飛機為機動飛機、以空間站以及月球基地為基地的“太空部隊”。
這支部隊是進行空間作戰的。并不僅僅只是利用航天飛機捕獲衛星,航天飛機還可以使用激光器摧毀衛星,甚至摧毀洲際導彈。
這是什么?
這當然是星球大戰計劃中的其中一部分。
伴隨著電子技術的成熟,尤其是“x晶體”制造的芯片的使用,使得sEA的電子技術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進步,許多過去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技術都取得了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軍方自然也就提出了成立太空部隊的計劃,這個計劃并不僅僅只是為了應對地球,同樣也是為了確保月球的安全。
畢竟,月球所展現出來的戰略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保護月球的領土安全自然也就成為軍方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正因如此,軍方才制定了相應的計劃,而且已經開始培訓起了他們的“太空戰機飛行員”,并且設計太空戰斗機。
其實,也就是在航天飛機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發展,一種武裝化的型號。
至于什么所謂的“太空非武裝化”,伴隨著三國月球協議的簽署,實際上早就被廢除了,太空的武裝化已經不可避免了。
“太空部隊……”
抿了抿嘴唇,李毅安并沒有就這個計劃發表過任何意見。
這個步子邁的會不會有點大了?
對此李毅安并不清楚,但是軍方有他們的想法和計劃。
“嗯,”
不予置否的點了點頭之后,李毅安紙質報告中對蘇聯電子技術水平的評價以及擔心。他皺了一下眉頭,思索了一會兒。
“這里對俄國人電子技術水平的評價非常高嘛。”
“事實確實如此。”
賈文濤回答道。
“閣下,通過對蘇聯火星探測器上攜帶的處理器進行分析之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他們的電子技術水平大概落后于我們78年的時間,某些技術可能落后超過10年,但整體是78年。”
這并不是賈文濤的判斷,而是技術人員的判斷。但是那些技術人員顯然不了解蘇聯。
在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蘇聯的是誰?
甚至不是俄國人。
而是李毅安,站在上帝視角的他,甚至比俄國人自己都要更了解他們。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知道這件事背后的真相。
“嗯。表面上看起來確實如此。”
嗯了一聲,李毅安把面前的卷宗合上,
“好像俄國人確實是為了保密,選擇犧牲武器的性能,從而避免先進科技外泄,同時他們在火星探測器上采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乍一看起來似乎是這樣的。”
看著賈文濤,李毅安微微一笑,
“可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呢?”
“換一個角度?”
賈文濤愣住了。就在他愣神的時候,從閣下那里卻聽到了一個讓他更加震驚的分析。
“會不會是因為這些產品的成品率太低了?所以他們的價格非常昂貴,只能用在昂貴的火星探測器上呢?”
一瞬間賈文濤整個人都驚呆了,他顯然沒有想到這種可能。
這簡直就是——直接推翻了他們所有的判斷。
“這,這……”
看著賈文濤那副呆若木雞的模樣,李毅安笑了笑,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現在還沒有進一步的證據支撐我的這個判斷,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一點——俄國人在整個電子產業上都落后于西方。
甚至就連最基礎的硅晶體提純,他們都無法提供超純硅晶,連最基本的原料關都過不了,更何況還有芯片的生產封裝等各個環節領域的全面落后。
也正因如此,他們的產品的合格率是非常低的。或許他們可以憑借他們的體制優勢,不惜工本生產出一些優質的高性能處理器,但是它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昂貴到它不可能被大規模使用,就像——”
“像我們的x晶體?”
“不一樣,至少,用它制造的芯片之所以昂貴并不是因為成品率太低,而是因為原料成本,但是俄國人的一些高端芯片,之所以昂貴,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成品率太低,”
李毅安為什么會做出這個判斷?是因為在另一個世界,在蘇聯解體之后,蘇聯的電子技術水平早就被人給翻了一個底朝天。
哪怕是蘇聯科學家在處理器架構等硬件設計上遠遠超過西方,但是并沒能改變整體落后的局面。
甚至就連最普通的硅晶體提純也成為制約蘇聯電子技術發展的短板。
到最后不得不通過走私的方式從日本獲得了硅晶體提純設備。再加上幾十年。不得從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偷取的大量技術,這使得蘇聯在80年代末的時候,宣布成功量產1μm的處理器。
雖然這個時候已經落后于西方差不多六七年了,但是等到蘇聯解體的時候,全世界才知道——它所謂的量產,其成本極其昂貴的,因為成品率只有不到20!
像蘇聯所謂的0.8μm處理器的成品率甚至還不到5。這簡直就不是工業化產品,而是“大國工匠的精心雕琢”。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的微處理器價格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其他人現在看到的這些微處理器所代表的并不是蘇聯電子技術的最高水平,而恰恰是蘇聯電子技術落后的體現。
“而且,這同樣也暴露了一個問題——俄國人直到現在還沒有掌握使用x晶體制造晶圓的技術!”
將卷宗向前一推,李毅安笑道:
“所以我們基本上不需要擔心俄國人會在電子技術上追趕上我們。不過——”
用手指點了一下卷宗,李毅安說道:
“關于俄國芯片架構設計上的創新,可以交給相關公司。我想他們或許能夠從中取得一些收獲。”
李毅安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歷史上那個影響了整個90年代甚至21世紀初的奔騰處理器,它的橫空出世實際上就是蘇聯的遺產。
落后的電子技術水平以及現實的需求,讓蘇聯人不得不另辟蹊徑,在處理器架構設計上做文章,這也讓蘇聯的處理器設計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即如何用落后的制程設計出同等性能或者差距不大的處理器,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太現實,但是蘇聯的工程師確實做到了。
而等到蘇聯解體之后,蘇聯超級計算機研究所的項目負責人是弗拉基米爾·彭特科夫斯基和多名學者接受英特爾的雇傭,前往美國工作。英特爾后來的CPU技術,其實源自蘇聯的研究成果。而在美國,他彭特科夫斯基主導開發了奔騰(Pentium)系列CPU,這些CPU技術部分源自他在蘇聯的研究成果——即蘇聯的El90微處理器。
奔騰處理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586計算機的橫空出世,實際上就是蘇聯的處理器架構加上美國的一流的制造工藝。
如此也就有了奔騰的處理器的橫空出世。
接著,也就是有了接下來幾十年的電子時代,從電腦到智能手機,在這個時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俄國是沒有任何貢獻的,可實際上,俄裔科學家的貢獻是極其重要的。
通過更完美的架構設計提高處理器的性能,這本身就是一種創舉。
只是不知道,SEA的工程師們能夠從這些處理器的設計中學習到什么,會不會設計出SEA的奔騰處理器呢?
對于此,李毅安是充滿期待的,雖然在系統商城之中是買不到飛機大炮等軍用物資的,但是確實有不少關于處理器設計等方面的資料,而且還有電子計算機,但是現在的SEA需要的并不是早期的仿制,而是創新。
畢竟,一開始的時候抄襲是為了追趕,是為了搶發優勢,而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必要那么做了。
至少在沒有迫切需求的情況,是不需要這么做的。
當然了,適當的時候,還是可以給予一些幫助的,但是,現在,李毅安更傾向于,希望看到的是SEA的科研人員的創新。
請:m.badaoge.org